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谋说天下系列 >

第123章

谋说天下系列-第123章

小说: 谋说天下系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师谟不屑地看了魏征一眼,说:“尉迟恭本来是刘武周的部下,唐军讨伐的时候,他曾经杀过我数员大将。为此,皇上曾经决意要杀他,只是因为秦王的劝阻,才留下了他。从刘武周兵败到投诚到秦王府,他求的难道不就是保命吗?在保命之后,自然就是求富贵了。这种没有节气的人,他又怎么不会被利益引诱呢?”

魏征还想再说什么,但李建成伸手示意他们停止争论,然后对徐师谟说:“多说无益,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只要你能将尉迟恭拉拢过来,我就为你记功一次。”

徐师谟自信地说:“属下一定不辱使命。”

没过几天,徐师谟写了一封信,暗中派人送给了尉迟恭。

尉迟恭看到是东宫的人送信给自己,非常疑惑,打开一看,原来是太子建成对他示好,多番赞誉之后,谦恭地说希望可以结交。尉迟恭合上信,坚决地对送信的人说:“我出身低贱,又是降将,秦王一直对我以礼相待。我此生所能做的便是效忠秦王,不会再有第二个主公,所以我不能和太子结交,我也不会背叛秦王。”

送信人却说:“将军先不要急着回绝,这辆车上还有太子送您的礼物,您看一看再说吧。”说着,一把拉开车上的帘子,原来一辆马车中装满了金银器具,明晃晃地似乎在朝尉迟恭挥手。

谁知道尉迟恭却冷笑了一声,说:“大丈夫如果被这些东西收买,又怎么能算是英雄呢?我的心意是不会变的,你去回复太子便是了。”

信使灰溜溜地回到东宫,不仅徐师谟大吃一惊,李建成听尉迟恭如此坚决地回绝了自己,也非常愤怒。而在听到尉迟恭的汇报之后,李世民却笑着说:“你又何必这么急着回绝呢?一车金银可是值不少钱的,为什么不收下它再回复?”

尉迟恭耿直地说:“我当然知道那一车金银是什么意思,如果我收下了,岂不是表示愿意投奔东宫吗?那就是对您的背叛,我尉迟敬德是不会做这种事的。”

李世民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你要是真收下礼物投奔东宫,这还是好事呢!”看到尉迟恭一副疑惑不解的样子,他说:“你可以乘机帮我们探听一下,太子和齐王都在谋划些什么事情嘛!”

众人听了李世民的解释,都忍不住笑了出来,开玩笑地对尉迟恭说:“对啊,尉迟兄只需要身在东宫、心在我秦王府就可以了。还能收获不少财宝,何乐而不为呢?”

尉迟恭正色道:“我一生都要求自己光明磊落,这种事情我可做不来。”¨wén rén shū wū¨

李世民凝住笑意,严肃地说:“其实,我并不担心太子。我只是怕太子利诱你不成,会恼羞成怒,对你不利啊!”

尉迟恭笑了笑说:“我这条命是从战场上捡回来的,太子想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不出李世民所料,李建成和徐师谟在被尉迟恭拒绝之后,果然恼羞成怒,派出刺客打算暗中刺杀尉迟恭,以雪此耻。

刺客鬼鬼祟祟地来到尉迟恭的家,发现几重院落中,院门全都敞开着,并没有一个人进出走动。当他悄悄摸到尉迟恭的房间外,却看到尉迟恭的卧房也是房门大开,探头一看,尉迟恭正坐在油灯下面读书。

刺客心里疑惑:为什么这府上没有一个人,却还要敞着门,深更半夜只有尉迟恭坐在这里看书呢?难道他知道我今晚要来行刺,所以早有埋伏?正思索间,忽然听到尉迟恭朗声道:“客人既然来了,为什么不进来坐呢?”

一听这话,原本疑惑、紧张的刺客被吓得魂飞魄散,飞奔而逃。

在东宫里,徐师谟将行刺的过程汇报给李建成,自己也惭愧不已:“想不到尉迟恭算好了我们会去行刺,所以早有准备,居然没能行刺成功。”

两人正在商议,忽然有人禀告:齐王李元吉来访。李建成便将这件事告诉李元吉,李元吉一听,哈哈大笑道:“对秦王府中的一个小小将官,太子却要动用这么多心思,真的是太浪费了!”

李建成见他这么说,便知道他已经有了办法,问:“那四弟有什么好办法,替为兄出这口恶气吗?”

李元吉说:“要想给尉迟恭治罪,其实非常简单。他本来就是降将,父皇又一直对他心存芥蒂。我们完全可以借刀杀人,不用自己动手。”

李建成和徐师谟一听,忙问:“怎么个借刀杀人之法?”

李元吉故作神秘地说:“你们就不用问了,交给我吧!我一定会让太子殿下满意的!”

第二天,李渊临朝问政后,众臣正打算退朝,齐王李元吉忽然站出来说:“臣有本奏。”

李渊问:“齐王有何事?”

李元吉说:“臣今日接到密报,说是有人正在密谋造反。”

李渊大吃一惊,忙问:“何人如此大胆?”

李元吉说:“这个人现在就藏匿在秦王府中,正是尉迟恭!”

众臣闻言,都疑惑地看看齐王,又看看秦王。李世民对于这种忽然飞来的诬陷无比气愤,但是他努力压住胸中怒火,问李元吉:“齐王说我府中部将要造反,可有证据?”

李元吉冲李世民笑了笑,故作轻松地说:“秦王不用担心,我相信这些事恐怕你都不知道。我接到密报,说尉迟恭在长安城外密结了一群凶徒,企图在皇上出城游猎的时候刺杀皇上。”

李世民说:“尉迟恭为人耿直忠诚,他绝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听到齐王的奏报之后本来满腹怒火的李渊,看到两个儿子在朝堂上开始争论,便打断他们说:“这件事就交给刑部去查一查吧。”

李世民知道,刑部侍郎崔久一直都是东宫李建成的心腹,一旦把尉迟恭羁押到了刑部,就算没有罪也得掉层皮。所以,当刑部派人拘押尉迟恭时,他便强势将其遣回,自己来到皇宫拜见李渊,向他细说究竟,希望可以为尉迟恭洗去诬告的罪名。

李渊对李世民的求情非常不满,他说:“如果一般的贪污、盗窃罪名,也就罢了。他现在是要谋害朕,难道你要看着他刺杀你的父亲而无动于衷吗?”

李世民跪在地上恳求道:“尉迟恭忠心耿耿,他一直都跟随在我的左右,他的为人我最了解,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李渊冷漠地说:“但是这种事一旦发生,就晚了!”

见李渊不肯恕罪,李世民只得咬牙道:“皇上既然愿意听信齐王的一面之词,尉迟恭本是我的部下,他要谋反,我也应该连坐,就请皇上连我一起杀了吧!”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裴寂等人忙上前劝阻:“秦王不可意气用事,这种话可不能轻易出口啊!”

李渊看李世民如此坚决地维护尉迟恭,而齐王李元吉又拿不出尉迟恭企图谋杀皇上的证据,只好放了尉迟恭,只是嘱咐李世民一定要管好自己的手下,不许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这次斗争让秦王府对东宫的戒备心更加强烈。因为他们知道,李建成不会就此罢休,也许更猛烈的暴风雨还在后面。

4。 削剪羽翼: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公元621年,在李世民以右领军大都督的身份,率领着唐朝大军一举歼灭了夏王窦建德、郑王王世充之后,东都洛阳终于归到了大唐的版图,李世民也因这一战而声名大振。为了表彰他杰出的贡献,李渊任命他为天策上将,掌握东都洛阳,并准许在洛阳开府。李世民顺势便在洛阳建立了自己的势力集团——天策府。在天策府中,李世民安置着自己所笼络到的大批人才,不管谋臣还是武将,都是万里挑一。

天策府的成立让太子李建成极为不满,这个自成一派的机构不属于皇权的管制范围,和东宫赫然对立。李世民在这个机构中发展自己的势力,对于东宫来说,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一旦天策府的力量爆发出来,便是对东宫的极大威胁。

这一天,李世民按照往常来到朝堂上和众臣议事,但是李渊却颁布了一条让他吃惊的任命:任命段志玄为石州刺史,任命程知节为康州刺史!

李世民对此毫无准备,在吃惊之余还没来得及询问究竟,李渊便已经退朝了。回头一看,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正在得意地看着自己,李世民的心里便明白了:这一定是他们俩搞的鬼!他来到后宫,求见李渊,而李渊却说:“现在石州、康州两个地方,都需要派放心的人去管理,我看段志玄和程知节两个人跟着你打了不少胜仗,很有才能,应该可以胜任。”

李世民说:“段志玄和程知节都是儿臣的属下,可是这件事儿臣之前并不知晓……”

话还没说完,李渊便冷冷地说:“你这是在责怪我没有事先和你商量吗?”

随侍在侧的尹德妃也说:“皇上对两位将军的任命,是因为信任他们,难道秦王觉得这两个人不值得信任吗?他们可都是你的人啊!”

在和朝臣议事的时候,嫔妃是不能插嘴的。但是这一次尹德妃却堂而皇之地教训起了李世民,而李渊在边上充耳不闻,丝毫不去理会。李世民心想:看来这件事,尹德妃也参与了,不然父皇不会对她置之不理的。可是李渊既然已经说出了这样的话,他又能说什么呢?他只好谦恭地说:“儿臣不敢,我只是担心这二人是武将出身,对于地方管理并不熟知,会辜负父皇对他们的一片信任。”

李渊摆摆手说:“没关系,学一学就会了。要是没有别的事,你便退下吧。”

李世民知道,李渊是不会跟自己再解释了,而本来想挽留住这两人的想法也不敢再提,因为他知道答案只能是否定的。

退出皇宫之后,郁闷的李世民和段志玄、程知节相对而坐,杜如晦、房玄龄等陪侍在边上,看着秦王郁郁地饮着闷酒。房玄龄说:“看来这一次是太子向皇上建议,而尹德妃在边上煽风点火,才让程知节和段志玄两位将军被外派的。”

段志玄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豪爽地说:“此前太子曾经派人送我金银,被我拒收之后,我就知道他还会有其他招数。没想到却是要将我等外派,看来他是不希望我们待在长安。”

杜如晦说:“现在,大家都知道天策府中的人是秦王的得力助手,太子也一定是看到这一点,先是利诱,不成之后便是削减。外派到石州、康州等偏远的地方,一旦有什么事情发生,也帮不上忙。这就好比是将一只鸟儿身上的羽毛一根根拔掉,直到它不能再飞啊!”

大家都点点头,对杜如晦的分析表示赞同。李世民却说:“如果这只鸟儿要一飞冲天,就要靠它丰满的羽毛。现在他们要拔掉它的羽翼,就形同杀死这只鸟儿一样!”

程知节粗着嗓门大声说:“我等都是跟着秦王从战场上杀回来的,要我死并不难,可是要我这样憋屈地活着,实在遭罪。秦王,您要趁早打算啊!”

杜如晦等人也都看着李世民,希望他能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李世民却摇摇头,说:“不是时候,现在还不是最佳的时机。”

程知节和段志玄走了,天策府里一下子就少了两员猛将。但李建成削减李世民的计划却并没有到此止步。不久,北方突厥又一次进犯边关,李渊派了李元吉出兵剿灭。

李元吉领命后,对李渊说:“儿臣此次出兵,对于扫平突厥非常有信心。但是,希望可以有几员猛将跟随,与我一同出征,定能凯旋。”

李渊说:“你想要谁跟你一起出战,朝中的将领尽管挑选。”

李元吉说:“我大唐朝中武将人才济济,但尤其以尉迟恭、秦叔宝等人最为出众,不管是兵法谋略还是行军布阵,他们都是佼佼者。而且他们曾经跟随秦王和突厥有过一战,这一次如果能得两位将军相助,我想一定可以马到成功。”

李渊无所谓地笑了笑说:“两位将军是否愿意跟随齐王,一同出兵扫平突厥?”

秦叔宝、尉迟恭无奈地看了看秦王,李世民也无奈地看看他们。两人只好跪谢皇恩,跟随李元吉出兵北征。

退朝回到秦王府,杜如晦和房玄龄等都非常气愤:“齐王手下也有不少能征善战的,但是他这次不带自己的人出兵,却非得带着秦叔宝和尉迟恭,这分明是想夺我们秦王府的人嘛!”

李世民无奈地说:“在朝堂之上,皇上钦点的将领,只能让他们随军出征了。”

房玄龄说:“齐王主动提出的请求,又是在情理之中,皇上肯定会答应的。但是,从这件事看得出来,太子和齐王并没有放松对于秦王府的削减,他们还在逐步对我们下手啊!”

杜如晦说:“是啊,这一次已经发生了,我们毫无办法。那我们能做的只能是防备他们下一步了,谁会是他们下一步要对付的人呢?”

房玄龄说:“不管是谁,肯定是我们秦王府的人。所以,最重要还是秦王您要想好,究竟该怎么办!”

李世民走到窗前,看着院子里灼灼盛开的桃花,想起曾经和几个兄弟在桃花树下的追逐玩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