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谋说天下系列 >

第122章

谋说天下系列-第122章

小说: 谋说天下系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条建议也正说出了李建成所想,李渊所宠信的三个儿子,自己要是能和齐王联合起来,一定可以压倒李世民。而依齐王的实力,又绝对不会和自己形成这样的竞争,所以对这个四弟,他也很放心。李建成说:“其实,我只是希望秦王可以守住自己的本分,不要做出僭越的事来就行了。他是我的弟弟,只要他温顺听话,我又怎么会对他不好呢?”

赵弘智、徐师谟皆道:“太子仁厚,相信秦王一定能感受到您这一番心意的。”

第二天,齐王李元吉便接到了太子的请帖,请他到东宫赴宴。觥筹交错之际,太子在席间表示了自己对于这个四弟的宠爱,认为几个兄弟中,他最欣赏的便是李元吉了。而李元吉对于太子的这一番话也是心知肚明,他非常清楚李世民雄才伟略,是不需要自己为他做什么的,所以他连和秦王联盟的想法都没有。倒是太子为人仁厚,现在又在朝中有些失势,正是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许自己要是为太子做些什么,日后还能得到更多庇护。因此,他对于太子的示好给予了热情的回应。

和李建成的慢性子不同,李元吉是一个急躁的人,他在听了太子对秦王的不满之后,立刻表示要为太子出头。李元吉说:“明天,皇上要和秦王到齐王府来,到时候你就看我的吧!”

李建成看齐王对自己如此支持,心里非常欣喜。第二天,他也随同李渊来到齐王府,父子相聚一堂,言谈甚欢。李元吉悄悄对太子说:“待会儿我会请秦王到内室去欣赏一幅名画,那里有一个我的心腹勇士叫做宇文宝,他已经埋伏在里面了,只要秦王进去,就会被刺杀。到时候,你就好好安抚父王,剩下的事情都交给我吧!”

一听这个计划,李建成大惊失色,手中的酒杯都掉在了地上。李渊和李世民都非常奇怪地看着他,他忙掩饰了一番,将李元吉拉到一边,厉声说:“万万不可!你我乃一母所生,怎么能自相残杀!况且,父皇现在如此宠信秦王,你若对他不利,恐怕父皇不会饶过你的!我知道你是为了我,但我不希望看到这个局面!”

在李建成的极力反对下,李元吉设计的刺杀计划被迫放弃。而李世民虽然感觉到宗族中大多数人都站在太子一边,不断和自己作对,但他丝毫不以为意,更不知道自己的四弟曾经设局想要谋杀自己。

在这场争斗开始的时候,李世民虽然战功赫赫,但并不完全处于优势。反倒是李建成因其多年在长安所建立的盘根错节的人脉,处处压制着秦王。因其个性使然,也因为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秦王的野心,李建成只是希望秦王有所收敛,而并不愿意将这场争斗上升到你死我活的境地,这种仁厚想法施之于见惯了刀光剑影的秦王,为李建成以后的危机埋下了隐患。

2。 曲线斗争:狂劲的枕边风

在逆潮暗涌的政治斗争逐渐现出端倪的时候,久经沙场的秦王李世民对自己所处的危险环境并未觉察。他只是觉得李渊对自己的宠信似乎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时候,太子和齐王陪伴在李渊的身边,除非有特别事务,李渊才会想起要召见一下李世民。对于这个局面的出现,李建成和李元吉非常满意,他们感觉到了李渊对李世民的疏远。

然而,仅仅这些还是不够的。因为在李渊的心目中,李世民在诸子中是才华最为出众的一个。所以,当赵弘智等人建议李建成要进一步疏离李渊和李世民的时候,太子便选择了李渊身边当时最为宠爱的两个人作为自己的联盟对象。

在李渊后宫,大多数嫔妃对于李世民是非常不满意的,因为太子总是会时不时地带一些礼物或者战利品献给后宫的嫔妃。而李世民却是一个秉承原则的人,他从来不去拜会那些嫔妃,更不会为她们送去礼物。甚至有一次,当缴获的夏王宫殿的珠宝被送到长安,嫔妃们一拥而上,想将其据为己有时,李世民硬生生从她们的手中缴回。其中,最为李渊所宠爱的尹德妃与张婕妤对于李世民的反感最甚。

张婕妤出身钟鼎之家,精通诗文,因此深得李渊欢心。有一次,李世民出征归来,认为部将李神通作战骁勇,便将长安城外一片富饶之地赐予他。然而,李神通前脚刚到,那片地便被张婕妤的父亲看中了,他暗中通知女儿,希望可以让皇上下旨,将那块儿地赐予他,好让他修建花园。张婕妤一番撒娇之后,李渊便下旨将那片地赐给了张父。可是张婕妤欢喜了不过半天,便又来找李渊,口称秦王强夺封地。

李渊召见了李世民,询问事情的始末。李世民说:“李神通随军远征,为稳固大唐的江山出生入死,那块地是他应得的。他现在已经在那里修建了府邸。而张婕妤之父强夺,只是为了一己私欲,难道陛下要为了一个妃子而让为国流血的勇士居无定所吗?”

一句话噎得李渊无言以对,只能将他遣退,悄悄对裴寂说:“这个小儿带兵打仗久了,连我的话都不听了。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乖顺的儿子了。”裴寂却说:“秦王将地给了李神通,抚慰了将士,其实也是好事。”可李渊却摇摇头,说:“我的诏令都不如他的命令,我看这都是被他身边那群儒生给灌输的!”

在裴寂的安抚下,也因当时与刘武周战况正紧,李渊并没有因此过多地责怪李世民,对那块地也就听之任之了。但是张婕妤却从此对李世民添了恨意,觉得秦王是跟自己作对。

李渊的另一位宠妃尹德妃,其父是个投机取巧的小人,只因女儿得宠,便在长安城中招摇过市,甚为嚣张。有一次杜如晦骑马经过尹府,尹父觉得他态度倨傲,居然不下马,便领着一众恶仆一拥而上,将杜如晦一顿暴打,其中杜如晦一根指头被打断了。而尹父打完了才知道,这人是秦王府中最为得宠的幕僚。

尹父虽然嚣张,但也惧怕秦王威名,于是便恶人先告状,让尹德妃向李渊哭诉,说是秦王府的杜如晦带人将她父亲打了。李渊一听大怒,又紧急召见了李世民,责问他:“我的宠妃的父亲,你也敢随意动手便打,更何况是普通百姓!我看你就要横行在长安城了!”李渊任凭李世民怎么分辩也不听。有了这个过节儿,尹德妃对于李世民也愈加敌视。

李建成眼看尹德妃和张婕妤都对李世民无好感,偏偏这两人又是诸妃中最为得宠的,便让人带了珠宝珍玩,悄悄拜访了两人,对她们说:“今日两位都是皇上的宠爱之人,我虽然是太子,但是也得二位在皇上面前为我美言,才能保得住这东宫之主的位子啊!”

一番恭维让尹、张二妃得意非凡,尹德妃说:“太子过谦了,我等不过是服侍皇上的奴才,哪儿敢跟您比!倒是我们需要太子殿下多多提携才是真的。”

李建成说:“二位深谋远虑,恐怕早有打算。皇上年事已高,若有一天龙归碧海,谁又能来庇护你们呢?不说这宫里的养尊处优,还有你们娘家的富贵,恐怕就都危险了。”

张婕妤忙说:“太子殿下如此仁慈,臣妾等日后都得靠您庇佑。”

李建成笑着说:“这就好比是风火相依,风吹得火势更加凶猛,火也会让风力更加灼人。”

三个相视一笑,李建成又对尹德妃说:“他日我做了皇帝,一定会优待大家,至于我的兄弟姐妹,自然也不会亏待。”

尹德妃为李渊所生育的儿子李元亨,在诸皇子中碌碌无为,这才是她最为焦急的地方。李建成的许诺正中她下怀,于是便答应只要太子能保李元亨,自己一定会在李渊面前为建成美言。

在两位宠妃的不断游说下,李渊对李世民的印象越来越差,甚至很久都不召见。李世民也在宇文士及的帮助下,通过宇文士及的妹妹宇文昭仪为自己美言,但收效甚微。李世民虽然惆怅,却也无奈。

没过多久,正好是李渊大寿。举国大赦之后,群臣欢聚一堂,皇子们也都拿出浑身本事要讨李渊的欢心。除了进献各种奇珍异宝,还有满嘴的甜言蜜语。正当大家其乐融融的时候,李建成忽然看到李世民坐在角落里暗自垂泪,便故意大声地问:“今天是父皇的寿辰,二弟何事如此悲伤?”

本来是暗暗抹泪的李世民发现,在太子一声询问下,大家都看着自己,不由得万分尴尬。他忙端起酒杯说:“我看到现在大唐已经获得天下,有此太平之世,心里高兴。却忽然想起我的母亲,她自幼便教导我们。现在有了天下,母亲却早已不在了,不能和我们一起分享这美酒飨宴,因此落泪。”

李世民的话让大家都开始沉默,萧瑀等老臣纷纷说:“窦皇后贤德福荫天下,秦王就不要太难过了!”

原本沉浸在欢乐中的李渊,因李世民忽然提起窦氏而心情变得低落,窦氏对自己的帮助非常大,但现在他做了皇帝却不能和她分享,也是他的遗憾。李渊做了皇帝之后一直不立皇后,也正是为了缅怀她,所以他并没有对李世民多加责怪。

可是酒宴结束后一回到后宫,尹德妃与张婕妤两人便对李渊说:“在今天那样欢乐的场合之中,秦王忽然垂泪,真是让人败兴。”

李渊说:“秦王是个孝顺的孩子,他思念自己的母亲,也是情有可原的。”

张婕妤说:“秦王是孝顺没错,但是今天是皇上的寿宴,在那样的场合不仅流泪,还说出怀念已经去世的人的话,这恐怕不只是对他的母亲孝顺,而是没把皇上放到心上吧?”

李渊听了,不由得开始沉吟。

尹、张二妃看李渊态度似乎有转变,互相使了一个得意的眼色。张婕妤接着说:“现在我大唐一片繁荣,四海升平,陛下年事已高,正是需要享受欢乐的时候。那秦王动不动就哭哭啼啼怀念母亲,恐怕是对我等嫔妃们不满吧!”

尹德妃也叹了一口气说:“是啊,秦王一向就看我们这些人不顺眼,总觉得我们服侍陛下不够尽心。我真是怕哪一天秦王得势了,我们恐怕就没有好日子可以过了。”

李渊见二人悲悲戚戚,自怜自怨,便说:“你们放心,秦王是个贤德的人,怎么会对你们不利呢?”

尹德妃见状,便继续说:“要说贤德,我看没有人比得过东宫太子了。我听说他时常为陛下的安康祈祷。而且我儿元亨也多次对我说:太子殿下对待兄弟们甚为宽和,有长者之风,在弟兄中威望很高,大家都尊崇他!”

张婕妤也不甘示弱:“朝堂之上,谁不夸太子是难得的英明储君。大家都说太子殿下对皇上忠诚爱戴,对群臣宽厚仁慈,是大唐的福气呢!”

一番大肆的赞誉溢美之词,李渊也开始得意自己有这么一个好儿子了。对比李世民的不懂事,李建成显得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口碑上,似乎都胜出一筹。

自此之后,李世民虽然主动进宫拜谒,李渊也很少接见他,总是冷言冷语相对。而太子建成却愈加受到宠信,李渊将更多的军国大事都交给他处理,希望可以锻炼他处理政事的能力。

3。 收买人心:黄金与诋毁

早在李渊于太原起兵之初,他便对李世民面授机宜,希望他可以广泛结交江湖英杰,使其为我所用。对于这一策略,李世民一直都在坚持执行,在不断征战的过程中,李世民从民间、士族、义军等不同的渠道中发掘,求贤若渴,得到了很多的能人志士。其中,包括亲信侯君集、长孙无忌,谋臣杜如晦、房玄龄以及武将秦叔宝、程知节等。

东宫的谋臣们,对于李世民手下人才济济的现状很担忧。徐师谟便对李建成说:“古往今来,成大事者,都需要有英雄相辅佐。现在亲王府中,谋臣武将济济一堂,时间久了,一定会对我们东宫造成威胁的。”

李建成说:“对于秦王不断笼络人心的做法,我也非常不满意。但是又没有办法。”

徐师谟说:“其实说穿了,这些人去投奔秦王,不也是为了富贵荣华吗?我想,只要我们舍得金银相赠,一定可以将他们拉拢过来,为我所用。”

李建成对于这个建议没有信心,他说:“这些人,有一些是在战场上降服的俘虏,有一些是投诚的士族,金钱能收买得了他们吗?”

徐师谟胸有成竹地说:“能够降服和被收编的人,都是贪生怕死之人。这种人其实最易被利益所引诱。只要太子愿意,不说别人,尉迟恭这个人,我就可以保证先将他拉拢过来。”

对于徐师谟的这种说法,谋臣魏征有点不支持。他本来是李密的旧部下,李密死后便在李建成府中做了幕僚,他所求的便不是富贵,因此便对徐师谟说:“富贵荣华,对于求它的人很有用,对于不求它的人,就没有丝毫吸引。秦王府中的那些人,既然称得上是才俊,就不会为了一斗黄金而折腰。我听说尉迟恭是一个勇士,他绝对不是你所说的那样的人。”

徐师谟不屑地看了魏征一眼,说:“尉迟恭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