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谋说天下系列 >

第124章

谋说天下系列-第124章

小说: 谋说天下系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走到窗前,看着院子里灼灼盛开的桃花,想起曾经和几个兄弟在桃花树下的追逐玩闹。如今,那些岁月早就远去了。他凝神想了想,说:“我只希望太子不要太过分,秦王府并不是俎上之肉,任他宰割!”

杜如晦所预测的并没有错,东宫对于秦王府的削弱计划并没有停止,而且下一个要下手的目标,正是杜如晦。

秦叔宝等出兵没有几天,刑部侍郎又对李渊上奏:现在刑部事多人少,大家都忙不过来了,急需一些有才能的人充实其中,才能满足处理事务的需求。李渊凝神想了想,说:“现在各个部门的人都很紧张,连替补的官员也都上任了。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我看就再等等吧。”

这时,太子李建成忽然站出来,对李渊说:“现在秦王府人才众多,而且多是闲职,不如就调几个人去刑部做事,岂不是很好?”

李渊说:“这样也好,不知道秦王意下如何?”

李世民还来不及接话,李建成便说:“秦王一向心怀天下,现在是为国尽忠的时候,既然都是为了皇上效忠,贡献几个人出来又有什么呢?我看你府中的杜如晦足智多谋,是个有才能的人,不如就调他到刑部去吧。”

对于这种以皇命为由的压力,李世民并不理会,他说:“我府中的人现在也非常紧缺,我正想着要搜罗一些有用的人呢。杜如晦在我府中一直做府属,大小事务都要经由他手,公务繁忙,恐怕一时间脱不开身啊!”

被李世民公然拒绝,李建成觉得非常没面子,他怪腔怪调地说:“秦王这么舍不得,难道是留着杜如晦另有谋划吗?”

李世民却淡然地笑着说:“为国尽忠,我当然是万死不辞。不过杜如晦这个人,又粗心,又愚钝。上一次,有传言说打了张婕妤的父亲,可见他是个莽撞的人,将这样的人交给刑部,我也怕丢了我秦王府的面子。”

两个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这一次,李世民坚决不让步,李建成有点气急败坏。看着两人斗来斗去,李渊摆摆手,疲惫地说:“那就先随便找一个人出来顶这个缺吧!”

在李世民的一再坚持下,杜如晦终于得以继续留在秦王府中。对李世民来说,房玄龄和杜如晦如同自己的左膀右臂,如果按照李建成的意思,将他们都逐一调离,那么剩下来一个孤零零的秦王,又能做出什么大事来呢?因此,这个提议遭到了李世民的坚决拒绝,哪怕因此让李渊不快。

在削弱秦王府的计划中,李建成清醒地认识到天策府那些谋士、勇将对于李世民的重要性,因此他逐一对其进行削减,希望通过这个办法,让李世民的智囊团被分解,以达到削弱李世民的目的。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李世民并没有坐以待毙,他维护了自己的利益,并逐渐和东宫的对立明朗化,开始寻找机会主动出击,而不再是被动地反击了。野心勃勃的秦王岂是池中之物,他一直按兵不动,并不是对太子的恭敬顺从,而是希望可以找到最佳的出手机会。

5。 李渊的烦恼:掩盖不能抹杀矛盾

在经历了旷日持久的明争暗斗之后,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在一定意义上只能被定性为争宠,只是希望可以获得更多被李渊信任的机会,避免对方对自己造成威胁。而真正让李世民开始接近太子之位的机会,却来自于武德七年的一次小小风波。

这一年的六月,李渊在长安城中受不了天气的炎热,便跑到郊外的仁智宫去避暑了。但他去了没多久,朝中却忽然出了一件大事:有人举报太子李建成企图谋反!

这条爆炸性的消息来自于太子手下的两员武将告密,李渊紧急召见了告密者乔功山,向他询问详细的情况。乔功山说:“太子一直和他的老部下庆州都督杨文干关系密切,最近他们一直在谋划,想让杨文干起兵,太子在长安进行接应。我本来是太子的部下,奉命送兵器和铠甲到庆州,但是我生性胆小,生怕事情败露,连累在长安的家人,所以才向皇上坦白一切,希望能够赎罪。”

李渊被这条消息气得直哆嗦,他对裴寂说:“我对太子不薄,而且早就立他为储君了,大唐的江山迟早是他的,难道他连这几年都等不及吗?!”

裴寂在一旁抚慰道:“太子还年轻,也许是被奸人蛊惑,才做出这种事,皇上还是召他过来问个明白吧!”

在裴寂的提醒下,李渊立即下令让李建成来仁智宫。但是事情败露之后,李建成已经吓得六神无主,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应该去见李渊。徐师谟等人提出应该立即起兵,而太子中允王珪和另一位幕僚韦挺却坚持建议李建成去拜见李渊,求得原谅。王珪对李建成说:“虽然太子送兵器给杨文干是事实,可是并没有直接参与反叛,而且杨文干的反叛也没有成为事实。现在以庆州的兵力,完全不可能与长安的军队相比,一旦起兵只能速死,去仁智宫求情,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在仔细斟酌之后,李建成还是选择来到仁智宫,向李渊请罪,他声称自己管理部下无方,才会出现这等逆臣。声泪俱下的哭诉配合虔诚的叩头谢罪,李渊忍不住心软了。他对李建成说:“我对你一向很信任,也是肯定要传位给你的,你又何必这么着急,被人利用呢?”

看到李建成忏悔之后,李渊想到千里之外还有一个杨文干蠢蠢欲动,便心里不安。裴寂又献策说:“应该派人去将杨文干也召来问罪。”李渊采纳了建议,派遣司农卿宇文颖去庆州,快马召见杨文干。

远在庆州的杨文干忽然失去了和太子的联络,不知道长安发生了什么。而忽然出现的宇文颖又对他和盘托出:皇上已经完全掌握了这次反叛的情况,要让杨文干前去仁智宫领罪。杨文干略一思索,说:“皇上饶恕了太子,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父子。对于我,断然没有理由饶恕。我若去仁智宫请罪,恐怕就再也回不来了。倒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就此起兵吧!”

杨文干起兵反唐,一直作壁上观的李世民终于等到他出场的时候了。

对于这一次反叛,李渊首先派遣了左武卫将军钱九陇和灵州都督杨师道前去镇压。可是转念一想,这一次起兵是以李建成为旗帜的,在各个地方拥戴李建成的人也不少,万一杨文干以太子的名义联合其他的势力,那可就不容易对付了。现在能够让他信任地派出去平定杨文干的人,似乎只有秦王李世民了。

在被召见的路上,李世对秦王说:“这一次前去,皇上一定是希望将这件事的影响降低到最小,不然引起拥护太子的其他刺史、都督骚动,肯定会引起大乱。”

而李世民只是淡淡地一笑,说:“这一次完全是天意让太子泄密,不然的话,现在我们要征讨的可就是太子了。”

侯君集一直跟随在李世民的身边,嚷嚷着说:“太子自己要谋反,弄出个烂摊子却要我们去收拾。”

李世民说:“收拾摊子没有问题,关键是看皇上怎么要我出兵。”

三拜九叩行完大礼之后,李渊便急切地将这件事和盘托出:“朕没有想到,太子居然做出这样的事。不过现在杨文干起兵,已经引起了四方骚动。这种局面不能继续下去,所以你赶快带兵去平定杨文干,回来我一定要对你重重加赏!”

李世民说:“要平定杨文干其实非常简单,杨师道等将领都可以办到的,父皇何必一定要我出兵呢?”

李渊无奈地说:“杨文干的兵力是不强,但他是和太子相勾结的。我担心其他人去引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只能让你去,以秦王的名义征伐他们。而且以你的才干,绝对可以马到成功。”

听了这话,李世民心想:原来是怕别人镇压不成反而起兵,看来最终还是信任我。可是我不能因此轻易接受这个任务,太子谋反,一定要有所惩戒,我才能出兵。想到这里,李世民故意做出一副为难的样子说:“原来是这样啊!但是我还是有点疑虑,怕不能那么快镇压杨文干。”

李渊见状,忙问原因。李世民说:“这一次杨文干的谋逆,全因太子而起。这么算来,太子应该是主谋。皇上对于主谋并无一点惩戒的措施,却只叫我去平逆,这样说似乎不太好,我也不能理直气壮。万一杨文干责问我:为何主谋无罪,却要治他的罪?难道我要说:因为主谋是皇上的儿子,所以不会被治罪吗?”

这一番诘问让李渊尴尬万分,李建成认罪之后,李渊所给予的惩戒措施只不过让他跪在宫门外反思几天,给他一点粗淡的粮食充饥,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惩罚。杨文干作为逆臣是万万不敢那般诘问朝廷的,而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又直接责问李渊的,也只有李世民了。

很显然,需要这个问题答案的人,也并非杨文干,而是眼前的李世民。李渊看了裴寂一眼,裴寂也很无奈地看着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从太原一直走到长安,李渊深刻明白的一点便是,要解救眼前的危机比任何长远的计划都重要。经过一番挣扎之后,李渊断然下了决心:“太子作为本次谋逆的主谋,定要给于重罚,今日起贬为蜀王。”

众人一听大吃一惊,裴寂、萧瑀等人都诧异地看着突然下此决定的李渊,不知道该赞成还是反对。李世民却依旧面带微笑,冷静地看着李渊。

李渊知道,惩治太子是第一步,如果没有第二步的激励,李世民也许还是不甘心。他又接着说:“国不可一日无储君,秦王平定杨文干之后,即授其东宫太子之位。”

萧瑀、宇文士及等一直支持秦王的大臣听到这个消息,都欢欣鼓舞。李世民也忙谢恩。他知道,李渊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虽然现在只是许诺将要授予他太子位,但平定杨文干是指日可待的事,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迅速地达到李渊所提出的这个条件,到时候太子之位便是囊中之物了。

意气风发的李世民从来没有离东宫的位置这么近过!他强抑着内心的激动,策马率兵出发,前去庆州。

而这一边,李建成垂头丧气,郁郁不可终日。他对李元吉说:“秦王以出兵相要挟,实乃小人!现在我被贬为蜀王,以后连回长安的机会也少了,你我兄弟天各一方,你就自求多福吧!”

李元吉见李建成这么颓丧,也不由得一阵难过。他平日里和建成走得最近,又处处与李世民作对。现在李世民得势,一朝做了太子,自己决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虽然李元吉也对东宫充满了向往,可是眼前的情势,他是抢不过李世民的,只能力保李建成不被废,才能保住自己。他急忙找来了李渊的宠臣,也是一直支持李建成的封德彝,与他商量对策。

封德彝说:“皇上对于太子,其实一直都是颇为偏爱的,这一次只是因情势所迫,秦王步步相逼,才会废掉太子。只要太子诚心认错,我等在旁加以劝慰,我想皇上一定会心软的。”

按照封德彝的计划,李建成乘李世民出兵之际,动用自己在长安的人脉,让亲信大臣都去向李渊求情,后宫之中备受宠爱的尹德妃和张婕妤也都为建成说了不少好话,而他自己每天都痛哭流涕地向李渊忏悔。等到李世民平定了杨文干返回长安的时候,原本就无心废太子的李渊已经完全接受了李建成的认错,再也不提废建成立世民的话了。

李世民回京之后,李渊以挑拨太子和秦王不能精诚团结的罪名,将李建成的幕僚韦挺和李世民的天策府谋臣杜淹流放。这种各打五十大板的方法让刚刚立了战功回来的李世民无法接受,他本以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等着接受奖赏,却发现李渊的“公平”其实还是非常倾斜。李建成回到长安,继续以太子的名义住在东宫,而李世民也还是做着自己的秦王。

李渊用装聋作哑的方式,企图掩盖这一矛盾。这一处理结果让原本寄予期望的李世民彻底醒悟,认识到李渊最终还是偏向李建成,而不是以公平原则处理兄弟之间的争斗。对于秦王来说,要想获得和保护自己的利益,就只能靠自己,而不能再将希望寄托在李渊身上。

6。 制造意外:居心叵测的礼物

李渊出身贵族世家,因此对于权力斗争引起的兄弟相残事件非常熟悉。作为唐朝的开国君主,在他年轻的时候并未想过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然而社会的变化和命运的变迁却将他推到了一国之君的位置,坐在万人之上的龙椅上,他知道自己也必然要解决这样的权力纷争。宅心仁厚也许算是李渊的一大优点,却也算是一大缺点,因为这一特点,他不愿意看到流血,而一味想要抹杀矛盾,企图保持片刻的平和。孰料这样的处理方式,只会让矛盾更加恶化。

在李渊的刻意经营下,朝堂之上的兄弟之间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保持着表面的客气与谦和。对于这一结果,李渊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