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法]列维-布留尔译者:丁由--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原 始 思 维〔法〕列维-布留尔著丁 由译-- 2目 录A作者给俄文版的序……………………………………………………………1…绪论………………………………………………………………………………5…Ⅱ。较早的理论。孔德及其关于高级智力机能的学说。以人种学、人类学(特别是英国人类学派)的观点看原始人的思维。…………………………………………………………7…Ⅲ。一个用于一切的公设:人类的思维永远是和处处是同一类型。泰勒与弗莱节尔及其学派的“万物有灵论”对这一公设的偏爱。…………………………………………………1…1Ⅳ。对这个学派的方法的批判。引自弗莱节尔著作中的例子。...
作者:杨晓升麻将牌男人当道,女人当家,男人在外当官,女人在家管官。“夫人外交”在麻将牌和饭桌之间如鱼得水,而吃错了药的男人们几乎就快成了“女儿身”……晚饭端上桌还没来得及吃,佟桂英就迫不及待地打电话攒牌局。头一个是县委秦书记的小佳人宋丽,宋丽可能嘴里正嚼着,一顿一顿地说我正要给你打呢,来我家吧。佟桂英说你家来人太多,还是来我家。宋丽说我家老秦去市里开会,今晚肯定不会回来。佟桂英说那也不中,还是来我家,我给你准备了你最爱吃的草莓,才从大棚摘下来。宋丽说那好吧,不过要是牛大敏去,我就不去了,我受不了她身上那股味儿。牛大敏是县委刘副书记的爱人,她有点狐臭。佟桂英说牛姐都去医院动手术了,新来个大夫专治臭胳肢窝,一刀成,我看咱还是给她个机会吧,要不然她口袋里那些票子就都奉献给旁人了。宋丽说那好吧,不过你得在房间里多洒点香水,不然我一沾她就发蒙,净给人家点炮。佟桂英说好吧,...
作者:[美]约翰·克劳利【由文,】正文第一部 艾基伍德Ⅰ男人是男人,但人类却是女性。——切斯特顿二十世纪的某个六月天,有个年轻男子从大城出发,一路向北,徒步前往一个他只闻其名却不曾去过的地方。此地名叫艾基伍德,有可能是座城镇,也可能只是个地名。男子名叫史墨基·巴纳柏,正要到艾基伍德成婚;他之所以走路而不搭车,是因为他要到那里去就得遵守这项条件。从某处到他方尽管他一大早就从城里的住处出发,却到近中午才行经一条人迹罕至的步道,越过大桥,来到河流北岸那些有名称却无明显分界的城镇。他花了一整个下午穿越这些取着印第安名的地方,通常无法跟着那些川流不息、横行霸道的车辆直线前进;他从一区来到另一区,往巷弄间和商店里张望。虽然有骑脚踏车的孩子,但行人却寥寥无几,就算是当地人也一样;他不禁猜想这些地方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在他看来似乎极度边缘化),尽管孩子是够愉快了。...
作者:鲍鹏山【】第一卷 泼皮太尉第一章 开卷之人,发迹之路高俅,有诸多技能傍身,又有渊博知识,为何最终不能成为有用之才?《水浒》一百单八将中,可谓悲喜遭际,结局迥异。其中,鲁智深的结局是最好的,他一生轰轰烈烈,最后在杭州六和寺圆寂,获得了人生的真正大圆满;而相比之下,林冲的结局却算是最惨的:堂堂七尺男儿,既没有战死杀场,也没有册勋封赏,衣锦还乡,他一生追求,尽皆落空。在生命的最后岁月,林冲风瘫,只有独臂武松照料,境况冷清凄惨,最终在六和寺中落寞死去,全没有了鲁智深圆寂之时的哀荣。我们对《水浒》的解读,将以悲剧人物林冲开始。那么,作者笔下这个充满着神秘和复杂的人物——林冲,走过了一段怎样的人生之路?最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让我们走进作者码下的字里行间,去深味林冲一生的跌宕起伏与无奈遭遇。...
作者:[日]金文学译者:宋义淑【由文,】一、 不成熟的国家——韩国1.为什么韩国人无法克制情绪在没去韩国之前,找一直认为祖父母的故乡韩国是一个沉稳、成熟的国家。与中国不相上下,不,应该是比中国更加恪守儒家传统的“东方礼仪之邦”。最起码应该像中国一样,是一个洋溢着民族文化自豪感的理性的国家。对这一点我坚信不疑。 但是,从我踏上韩国土地的那—瞬间起,我就意识到,以往我心目中的韩国形象,不过是—个美丽的幻觉。坦率地说,韩国人过于情绪化,“呼”地一下子熊熊燃烧起来并没有错,但任何事情都感情当先则很麻烦,甚至可以说,“韩国人体内流淌的不是血,而是感情”,当这些情绪化的人们聚集在—起时,就很容易引起大的骚乱。...
作者:[法]帕斯卡尔译者:何兆武--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思 相 录论宗教和其他主题的思想〔法〕帕斯卡尔著何兆武译-- 2译 序Pascal,1623—162)是十七世纪最卓越的数理科学家之一,他对于近代初期的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他的以《真空论》为代表的一系列科学著作,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并充满战斗风格,三个多世纪以来已成为科学史上和思想史上的光辉典籍。帕斯卡尔的思想理论集中地表现在他的《思想录》一书中。此书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思潮之外,别辟蹊径;一方面它继承与发扬了理性主义传统,以理性来批判一切;同时另一方面它又在一切真理都必然以矛盾的形式而呈现这一主导思想之下指出理性本身的内在矛盾及其界限,并以他所特有的那种揭示矛盾的方法(即所谓“帕斯卡尔方法”)...
作者:贾志刚【】前言《论语》该怎么读?关于《论语》的解读,有史以来成百上千的版本,但是解读来解读去,无外乎“说文解字”四个大字。《论语》当然是经典,经典的著作意味着其中所展现的虽然是特定的时代,但是道理所适用的是所有的时代,特别是现代。许多人口吐莲花,将《论语》说得天花乱坠。仔细看看,不过是东拉西扯,牵强附会。譬如一朵花,他(她)能引申出多么美好的解说;但是给他(她)一坨牛粪,他(她)也能解说得同样美丽。也就是说,他(她)的解说,其实与《论语》没有关系。《论语》从形式上来说,就是一部“微博”语录的集合。看似章句之间零乱纷杂,多无联系。可是,如果你了解每段话的背景,你也就知道了每段话的真实含义。...
作者:[英]J.D.贝尔纳【由文,】在通向科学学的道路上1.关于科学学的定义《道德经》,这部描述中国人对自然与社会运动看法的中国古典优秀著作,一开始就明确告诫人们,过于刻板的定义有使精神实质被阉割的危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就是在一定的结构内永无休止的变化。对于科学或科学学,我们也无需下一个严格的定义,因为科学或科学学正是此类性质的活动。作为一般的阐述,我们可以采纳普赖斯的定义,他认为科学学就是“科学、技术、医学等等的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运筹学及其他”。M.奥索夫斯卡和S.奥索夫斯基于1935年提出的研究纲要就包含了这个一般的定义。奥索夫斯卡和奥索夫斯基正是用了“科学的科学”(Scienceofsci-ence)这个术语,并且第一次把这个术语用于我们今天要使用的含义上(他们认为,这个术语是T.科塔尔宾斯基教授在1927年创造的)。...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战争论》第一卷作者:[德]克劳塞维茨译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2战 争 论1目 录作者简历…………………………………………………1…初版序……………………………………………………4…说 明……………………………………………………1…0作者自序………………………………………………1…5第 一 卷第一篇 论战争的性质……………………………1…9第一章 什么是战争……………………………1…9第二章 战争中的目的和手段…………………4…5第三章 军事天才………………………………6…3第四章 战争中的危险…………………………8…7第五章 战争中的劳累…………………………9…0第六章 战争中的情报…………………………9…2第七章 战争中的阻力…………………………9…4第八章 结束语……………………………9…8...
作者:易中天【,】序言 樊树志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先生、总编高若海先生,要我为易中天先生的大作《 帝国的终结》 写一篇序言,当即欣然同意。如何下笔颇费踌躇。以易先生目前"学术明星"的声望,正如他的名字一样― "如日中天",所写的书,都是读者争购的畅销书,无须我的序言来锦上添花,何况我的序言未必能够"添花"。之所以"欣然同意",不仅仅是作者和出版社方面的盛情难却,确实发自内心。在我认识易先生之前,已经在新闻媒体上有了文字之交。2006 年上海书展,我应邀在书展现场(上海展览馆)作一次演讲,推介中华书局出版的拙著《 国史十六讲》 ,演讲的题目叫做"从新解读国史"。演讲完毕后,有人提问: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品三国"是不是"戏说"?我说:不是。他再问:是不是介于"戏说"与"正说"之间?我说:不是,就是"正说"。他问:为什么这样说?我说:他用《 三国志》 ,而不是用《 三国演义》 来讲三国历史,对...
作者:雾满拦江【】第1章 脸皮薄无以成大事厚黑之学,厚字当头。那么什么叫“厚”呢?“不薄曰之厚”,什么不薄才叫厚?脸皮不薄才叫厚。我们经常说某些无耻的人,说他们“脸皮比城墙还厚”,可见,人的脸皮,有薄厚之分,有脸皮薄的人,也有脸皮厚的人。脸皮的薄厚,是用来形容一个人“要面子”的程度,如果一个人太爱惜自己的面子,遭遇到对头的时候,必然要吃大亏。孔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
作者:[德]黑格尔译者:贺麟--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小 逻 辑〔德〕黑格尔著贺 麟译-- 2译者引言一此册译本称为《小逻辑》,取其方便易于辨别。小逻辑或大逻辑是后人用来区别这两种逻辑学的名词,并不是黑格尔原来的书名。我愿意在这里略谈两者的差别和各自的特点所在,以供读者参考。《大逻辑》分上、下二册,第一册包含“存在论”及“本质论”,黑格尔叫做“客观逻辑”。出版于1812年,格罗克给本共721页。第二册专讨论“概念论”,他叫做“主观逻辑”。出版于1816年,格罗克纳本共353页。都是黑格尔在鲁恩堡当中学校长时期内写成的。这书的优点在于思想深邃,问题专门,系统谨严,发挥透彻。也可说是黑格尔全部著作中最富于学院气息的一种。他似乎有意要表现他的科学知识,特别加进了许多科学材料,特别是数学材料,在“量论”里,单是讨论量就占了200页左右(《小逻辑》中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