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爱玲一、“卷首玉照”及其他但是我发现印照片并不那么简单。第一次打了样子给我看,我很不容易措辞,想了好一会,才说:“朱先生,普通印照片,只有比本来的糊涂,不会比本来的清楚,是不是?如果比本来的清楚,那一定是描过了。我关照过的,不要描,为什么要描呢?要描我为什么不要照相馆里描,却等工人来描?”朱先生说:“几时描过的?”我把照片和样张仔细比给他看,于是他说:“描是总要描一点的——向来这样,不然简直一塌糊涂。”我说:“与其这样,我情愿它糊涂的。”他说:“那是他们误会了你的意思了,总以为你是要它清楚的。你喜欢糊涂,那容易!”“还有,朱先生,”我赔笑,装出说笑话的口吻,“这脸上光塌塌地像橱窗里的木头人,影子我想总要一点的。脸要黑一点,眉毛眼睛要谈许多,你看我的眉毛很淡很谈,哪里有这样黑白分明?”他说:“不是的——布纹的照片顶讨厌,有的影子就印不出来。”...
如鸡肋般的国家元首(1)2008年是美国的大选年,这一年有很多公职要重新选举产生,其中最重要的是合众国总统。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其主要职责是执行议会制订的法律。根据宪法规定,每四年要重新选举总统,因此公历能够被四整除的年份就是美国的大选年。 大选年,美国政坛风起云涌,准备了好几年的野心家们纷纷粉墨登场,上演一场政治大戏。演戏的演得非常敬业,看戏的也看得非常投入,因为这是美国这个*国家唯一的合法变天的机会。 美国总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人,起码骂他的人数和频率是远远排在第一位的。美国是当今唯一的霸主,它的国家元首就是这个星球的老大,属于可以在任何场合横着走的级别。虽然脑袋上还有国会这个紧箍咒,但这样的威风是很多人愿意用命来换的。可是有谁知道,在刚独立的时候,美国的国家元首几乎到了没人愿意干的地步。...
自序(1)在经济领域,我们没有“日本通”,只知道隔海遥望日本发展的宏观数据、行业动态,而不搞清楚其具体的微观状态,是没意义的。必须从“细节”上,从“基因序列”上,把日本企业彻底搞个明白。 可是,对于日本这个强大的经济发展“榜样”和“对手”,我们却鲜有踏实、细致、认真、全面的研究者。日本企业的生产流程、技术研发、产品渗透等等,都需要我们做深入透彻的分析、跟踪。 我们的大学很少有关于日本历史、文化、经济的专业,这是很不正常的。这说明我们整个社会缺少研究日本民族、国家和社会的氛围。反观日本,各个领域的“中国通”比比皆是。 在目前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中,我们需要学习,不能浮躁,更不能漫无目的。你不研究日本,你怎能知道它的长处和短处?知道了日本企业的高明所在,那么我们的企业在竞争中才能够赢得主动。...
作者:亚宁第 一 章 梦幻之地第一章梦幻之地一碗村没有登册入志的殊荣,一碗村又不是凭空而来,它的历史只能在村人代代相传里留存着。按村里的老辈人说,在清朝乾隆年间,一碗村还是一片荒地,与周边地区连成方圆上百平方公里,上面长满了野红柳。那红柳长得茂盛啊,别说骡马进去有时就寻不着出路,就是人进去了,不是被野兽吃了,就是走不出来困死在里边。那时红柳林子里野鸡乱飞,野猪乱跑,狐狸、狼、黄鼠狼各种野物更是不知其数。村中的第一大姓赵家的先人,从千里之外的山西要饭来到这里,歇在这片红柳林子的边上,谁知一个孩子不听话,看见了一只野鸡出现,便猫手猫脚追过去,结果迷失在林子里。赵家的先人割舍不下这个孩子,就地搭建了窝棚,又在低洼处挖出味道苦咸的水,一家人留下来寻找并等待这个孩子的归来。谁知小孩子最后没找见,一家人却熟悉了这片林子。赵家的女人每天提一个篮子,在林子里绕上一圈回来,就能拾回一...
作者:刘如江【,】内容简介本书能够把创业理论与中国商业环境和中小企业的特殊性结合起来,为经营者和创业者(包括负责新项目运营的管理层)描绘了一幅极富真实感的创业百像。这100条铁律,不仅仅局限于经典管理学中的战略、执行、营销或者管人用人等层面,而是来自企业内外的各个层面,甚至是生意场、为人处世中的潜规则。前言忙忙碌碌,不知不觉中,从事咨询职业已经五年多了,自己从一个新兵逐渐成长,并最终走上了创业之路。其间的艰难曲折虽没有当红影视作品中主人公那样富有传奇色彩,但也在千折百回、痛苦挣扎和不断反思中慢慢有了自己的体验。对待自己知道的大大小小创业者,经历了狂热崇拜、盲目鄙视,到客观认识、理性评价,再到换位思考、与之神交的过程。...
作者:易中天声明: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法。我喜欢读城。由于种种原因,我多少到过国内的一些城市。每到一个城市,我都要打探一下它的历史沿革、建筑文物、风土人情,品尝一下那里的吃食,在街面上逛逛,学几句方言民谚歇后语之类,然后回来向别人学舌。每到这时,便总是不乏热心的听众。而且,他们也往往都不满足于只当听众,也要参与讨论,发表他们对那些城市的看法,并同自己居住的城市作比较。于是我就发现,读城,其实对许多人来说,可能都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的确,说起城市,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讲。中国历来就有关于城市的各种民谣,比如“生在杭州,死在柳州”就是。与之配套的则还有“穿在苏州,吃在广州”两句。后来,这个段子又被改成了“吃在广州,穿在上海,说在北京”。这是因为上海的服装早已超过了苏州。而北京在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诸方面都乏善可陈,可以夸耀的只有一张嘴,正所谓“京...
《最后的玩家》:股市庄家的挽歌文/云中客 当下股市火爆,股指打着滚往上蹿,大有斩获的投资者们个个乐开了花。但是中国的股市是在经历过一段极为惨痛的下跌后才痛定思痛,孕育出如今这一轮大牛市的。股市初建时的过度投机,然后为投机付出沉重代价,乃至崩盘,最后汲取教训,重建有秩序的理性市场。这种轮回每一个证券市场似乎都概莫能免。 中国股市曾一度“庄家”文化盛行,股民们都崇拜庄家,迷信庄家,认为股票“有庄则灵”。其实,庄家是操纵的代词,庄家的兴风作浪,是酿就股市苦酒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在该书的“后记”中阐述说,取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随着股改,中国股市的利润输送时代已经画上了句号,开始走向规范,希望当年的股市操纵者,将是“最后的玩家”。...
作者:汪淏【】第一章 一场梦,一部书有一天,我做了个梦,梦见有位叫曹雪芹的先生写了一部《红楼梦》,之后,我又做了一场跟我梦里看到的《红楼梦》有关的梦。这场稀奇而有趣的梦,出现在我生命的轮盘转悠到第四十五圈上,其时我在山庙里做和尚已有很多年了。恍然记得,那天我似在坐禅,又像是在做梦,或许是我坐禅时做的梦。顺便说一下,坐禅时做梦,做梦时还在坐禅,在我那就是家常便饭。很多回了,我还在梦里头做梦呢。说白啦,我就是个喜欢梦,也喜欢做梦的人,甚至不妨说我日夜与梦相伴,跟梦亲如兄弟。我的梦啊,它们就像那山林里的树叶一般稠密,又似这山涧溪水一样日夜不息。醒着的时候,我仿佛觉得自己身处梦境之中。而做梦时节,倒是觉得比清醒时还要清醒几分。很多时候,我都快把自己给搞糊涂了,这些年来,我究竟是不是一直都活在梦里头?唉,也许我贾宝玉这一生啊,干脆就是一场漫长的梦境,或者是一连串的梦幻?我...
作者:马凌文学殿堂——马屁经序言吾翻阅中国二十四史,发现无论是正人君子,还是好佞小人,都把“拍马屈”作为官场、情场、商场攻无不克的“利器”,却又用而不言,秘而不宣。吾深感此中奥妙无穷,不敢怠慢,故潜心阅读经史子集,深研穷究,不敢怠慢,偶有所得,必当记录。久而久之,竟成一册,是为《马屁经》。大千世界,鱼龙混杂,陷井重重,危机四伏。面对这炎凉世态,如想游刃有余,不学一点拍马之术,那真是困难之极!很多人成天唱高调、说绝不拍别人的马屁。事实上,这是对自己平庸和无能的掩盖,这种人是无法出人头地的。讨厌别人对自己拍马屁的人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只是一种掩饰。叱咤风云一世的拿破仑,非常讨厌别人拍他的马屁。有一次,随从对他说:“将军!您是最讨厌别人对您拍马屁的吧!”拿破仑笑着说:“是的,一点也不错!”...
引言这个世界上存在过而又消失了的东西很多,舰队当然也不例外。其中最有名的可能就是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了。但无敌舰队的消失并不意味着西班牙海军本身的消失,虽然西班牙海军就此成为了一支几乎不为人所知的海军,但仅仅是不为人所“知”而已,存在还是存在的。 还有一支消失了的舰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消失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这支舰队的消失标志着一支曾经是很强的海军的消失,甚至连那个国家都跟着消失了一阵子。直到现在,日本还几乎不能算正常意义上的国家,或者说只是一个怪怪的“国家”。 1941年12月8日凌晨,珍珠港袭击出发前夕,日本海军飞行员们在赤城号甲板上围成了一个圈,渊田美津雄中佐站在最中间,大家踩着踏步高唱着一首军歌。这首军歌的歌名是《决死队》,说的是日俄战争中77勇士分乘5艘军舰前去堵塞旅顺港的事,在当时的日本,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军歌:“两千人中选出的77勇士,五艘军...
正版《没有任何借口》出版剑指伪书 显然这是针对此前已在国内风行数月,且连续登上各地图书销售排行榜前列的同名《没有任何借口》(机械工业版),以及新近冒出的多种版本的《没有任何借口Ⅱ》。 伪书之伪 1.违规出版。此前出版的各种版本的同名书没有一本按规定在版权页上印有版权合同登记号,也没有原版书的原文书名、出版机构、出版日期等。仅此,任何读者都可以质疑,这些书并非引进版;所有国内的出版管理机构也都可以认定,这些书都不是版权书。很明显,这些出版物是违规和假冒的。 2.伪造作者。这些版本的《没有任何借口》都属作者名为费拉尔.凯普(Ferrar Cape)(有的版本还属费尔拉.凯普或只属凯普),但惟一出版此书原著的美国约翰.威利出版公司(John Wiley&Sons,Inc.)通过美国出版商协会查阅所有出版资料,没有找到属此名的作者任何资料,既使全球最大图书网站亚马逊书店,也找不到这个叫费拉尔.凯普(Ferrar Cape...
作者:高铁军第一章 卡耐基的演讲谈判准备术一 借鉴别人的经验卡耐基的一生几乎都在致力于帮助人们克服谈话和演讲中畏惧和胆怯的心理,培养勇气和信心。在“戴尔·卡耐基课程”开课之前,他曾作过一个调查,即让人们说说来上课的原因,以及希望从这种口才演讲训练课中获得什么。调查的结果令人吃惊,大多数人的中心愿望与基本需要都是基本一样的,他们是这样回答的:“当人们要我站起来讲话时,我觉得很不自在,很害怕,使我不能清晰地思考,不能集中精力,不知道自己要说的是什么。所以,我想获得自信,能泰然自若,当众站起并能随心所欲地思考,能依逻辑次序归纳自己的思想,在公共场所或社交人士的面前侃侃而谈,富有哲理且又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