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郝明义——轮椅上的出版家! 1988年任台湾时报出版公司总经理; 1997年任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 现任“大块文化出版公司”董事长、“网络与书”发行人。 提到出版,不能不提郝明义。在台湾,“郝明义”这个名字代表了某一种出版人的特性──气魄、多元、创新、品质、理想,还能兼顾畅销书。他以鲜明的开创精神,成为台湾出版业的“标竿”:率先引进米兰·昆德拉、村上春树、卡尔维诺等作家;捧红蔡志忠、朱德庸、麦仁杰、幾米等漫画家;策划“近代思想图书馆”系列,在台湾首先打破出版《资本论》之禁忌……2005年《中国图书商报》选出“风雨十年,见证中国书业人物”,郝明义是台湾地区入选的两人之一。...
致富年代的推销员精神商界有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就是家族企业的兴旺:不论是日本的松下、美国的沃尔玛、通用汽车,还是华人首富李嘉诚……这些家族企业为什么能够生存下来?似乎只有他们会全心全力地主动爱产品、爱公司,这就是“跟产品谈恋爱”的精神。几千年以来,人们都在寻问什么是恋爱?恋爱就是连缺点都爱,这才叫恋爱。有人会质疑这句话的偏颇,但一个恋人、一个产品、一个企业,哪里会没有缺点?会恋爱的人会这样去想——我的恋人是怎样的好,甚至看到缺点的时候,她会想我怎么想办法把他改正过来;会谈恋爱的人对待恋人是这样,他的衣服不好,我给他买一件衣服;他的头型不好,我帮他把头发梳一梳;他抽烟不好,我想一切办法帮他把烟给戒了——这才是好恋人。而不会谈恋爱的人整天就会埋怨:他的烟很臭、他的形象很难看、他挣钱太少……这不叫恋爱,这种人很容易放弃——放弃恋人,放弃家庭,结果他永远找不到真正的恋人...
《习惯的力量》中文版序言第一章 空想家和行动者第二章 习惯的力量第三章 习惯的益处(1)如果你希望出类拔萃,也希望生活方式与众不同,那么,你必须明白一点——是你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未来。 “If you want to distance yourself from the masses and enjoy a unique lifestyle, understand this——your habits will determine your future.“ ——杰克?坎菲尔德(Jack Canfield),全球畅销书《心灵鸡汤》的作者 好习惯是成功人士的共同之处 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基于良好习惯构造的日常行为规律。各个领域中的杰出人士——成功的运动员、律师、政客、医生、企业家、音乐家、销售员,以及所有专业领域中的佼佼者,在他们的身上你都能发现这样一个共性,那就是良好的习惯。正是这些好习惯,帮助他们开发出更多的与生俱来的潜能。当然,他们身上并不一定没有坏习惯,但是,一定不会太多。 让我们来认...
《拽着太阳飞》作者:佚名写在前面十八年前,我带着不到九岁的女儿晶晶踏进纽约的学校,那印象,就只能用“光怪陆离”四字形容。第一印象是窗子忒大,一扇窗子竟是一面墙!第二印象是没个规矩,老师吊着一条腿,半个屁股蹭在讲台上,学生更别提了。第三印象是吃饭可以不要钱。学生只要够格,早中餐免费。第四印象是学时少,九点上学,三点放学,中间还要吃午饭,再刨去节庆和寒暑假,授课时数只及中国之半。第五印象是教材居然不统一,此校彼校,老死不相往来,各行其是。第六印象是课本不用学生买,公家的书,一年一年顺着接棒,学生画画撕撕,直到尸骨荡然。没有课本照样上课。第七印象是要小学二年级孩子查祖宗八代。第八印象是布置小学三年级学生上图书馆翻资料写“研究报告”。第九印象是“勒令”儿童做生意。第十印象是不教孩子乖顺地说“Yes”,偏教他们造反说“No”。……当然了,还有印象第一百,那就是前九十九个印象的总...
前言各位,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得到那么多人的支持,让我们聚在一起来讨论有关家庭教育、新父母学校的问题。家庭教育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它太难,比学校教育更难。 家庭是人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解:孩子如果在童年没有接受好的待遇和教育,甚至受到了压抑和打击,他长大之后就会做噩梦甚至可能出现种种精神疾病。 无论父母有多大的成就,孩子的教育失败,整个人生就失败。无论国家多么发达,家庭教育失败,整个国家就陷入衰败。“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相关的说法是,推动摇篮的手,也推动国家的发展。...
什么是国学近一年多来,在国内,从企业到理论学术界,尤其是在大众传播媒体上兴起了一个传统文化(或国学)热。而且这个热潮正方兴未艾,日益受到方方面面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面对这个来得有些突然的热浪,有人甚至把它称做“中国的文艺复兴”,国际上有人把它称为中国向传统文化的回归。对于这一现象该如何评价,它为什么会热,究竟能热多久,它对我们今天从做人到管理究竟有多大用处,很多企业管理干部仍然有些迷茫。那么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咱们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国学”。 什么是国学呢?最简单地说,国学就是现代中国人研究古代中国的学问。 关于“国学”这个词,其实已经存在几千年了。《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孙诒让《周礼正义》:“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也就是说,在周代“国学”只是国家所办的一种“贵族子弟学校”。 以后几千年来伴随着王朝...
1 堕落一 上海迷醉 1堕落 叶思语和叶小小坐了一天一夜的 火车终于到了上海。 “就算死在上海我 也不 回去 !” 还记得这是 小小来到 上海说 的 第一 句话。她说 的 时候语气坚定,态度坚决。眼中却有着一股隐藏不 住的无助。 思语抬头看着那耸立的高楼,一股压迫感扑面而来。 没俩天上海的 高消费就让她们 快弹尽粮绝了。 那天她们烫了 一 份最低价的麻辣烫。 一碗热乎乎香滋滋的 重庆麻辣烫让他们一人一口把汤都喝了个精光。辣得他们是一把鼻涕一 把汗的。 叶小小呆呆的看着空了的 碗,久久不动。似乎还应该再吃点什么或再喝点 汤。 叶思语拉过小小的手,紧紧的握住心疼的说:“小小,真的决定了 吗?村里的 人 要 是 知道了 该怎么办?”...
人力银行2007年到2009年所做的职场专业度调查里,出现了一组有趣的数据:一般人评价所见人们的可靠性55%来自你的外表,38%是你表现的方式,只有7%是内容。如此看来,并非有内容就能被视为是有能力的专业人士。即便你再有才华,再有上进心,但缺乏美感与品味,的确会成为你在职场或是一些重要场合上的阻碍。精品购物学云淡风轻,自在又朴实的生活,当然也没有不好,但是如果你想要让自己更受人注目,那真的很抱歉,形象的建立还是必须考虑到众多肤浅的物质与价值观。因此,想要进阶卓越与进步的女王阶层,就得认真思考我们讨论的议题,虽然它看起来是物质导向,但是请大家要记得一件事,这里只是告诉所有想要成为女王的女性们,如何以最快又有效率的方法,达到你想要的目标和理想。...
总序行动乃第一要务 受编辑所嘱,为“向大师学管理”丛书写一篇序,交代一下编著这套书的缘由。 自2002年以来,我便一直期待着能有机缘编著这套书。最初的原因很简单:那时我正担任一家民营企业的运营总监,对于彼得·德鲁克和杰克·韦尔奇等管理大师的管理理念非常钦佩,并结合实际尝试着实践他们的一些核心理念。 在实践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难题,但是没有任何人可以给我一点儿切中要害的帮助和支持。并非市面上没有关于彼得·德鲁克和杰克·韦尔奇两位大师的著作,事实恰恰相反,关于他们的书籍几乎随处可见。但是大多只是对大师管理思想的复述,对于行动毫无指导和帮助。那时,我就在想:如果有机会我一定编著一套将两位大师的核心管理理念运用到实践之中的书。...
期货是一把菜刀,用做厨具还是凶器取决于你有一天和一个在期货行业工作十多年的朋友聊天,期间讨论到这样一个观点“期货是一把菜刀,把它用做厨具还是凶器完全取决于使用者”。我觉得很形象,很有意思。 很多人认为期货风险很大,是因为他们只看到期货这个工具破坏性的一面,而忽略了它建设性的一面。但是期货就好比一把菜刀,把它放在厨房,它只是切菜的工具,是没有危害并且是有用的东西,甚至每天都可以帮助我们做出美味佳肴;而如果把它拿去砍人,它就是凶器,是损害性极强的东西,弄不好会把自己丢进大牢甚至性命不保。 其实,期货只是一项投资工具,是工具就会有它应有的功能,同时它的功能又是个变量,可大可小,功能的大小伴随的是潜在性风险的大小,投资者在用它的功能的时候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调节。...
新危机时代(1)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联交所,从不缺乏见证财富神话的机会,当然,还有金融危机对财富以及秩序的扫荡。 2007年11月6日,“阿里日”。 “恭贺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上市”——一行醒目的绿色大字定格于大屏幕上。台下,数百名记者在嘈杂声中耐心等待。 终于,神情略显凝重的马云在阿里巴巴高管团队的簇拥下入场,一行人一字排开。立时,镁光灯闪烁,人声鼎沸。 10点钟,阿里巴巴()开始挂牌交易,开盘价每股30港元,较发行价每股港元大涨了122%;收市价为每股港元,比发行价涨出;全球发售集资总额为131亿港元(约合17亿美元),创下中国互联网公司融资规模之最。 准确地说,阿里巴巴当天以260亿美元的市值一跃成为中国第一互联网公司,并创造了冻结资金第一、当天涨幅第一、香港股市市值最大的网络股等多项纪录。...
序言:走向成功从职场细节开始(1)在许多年轻的朋友看来,现代职场可谓变幻莫测,问题多多,困惑多多。我在许多公司和企事业单位作关于职场教育的培训报告,其反响的强烈程度常常出乎我的意料,而大家提出的许多问题,其实往往都是一些细节问题。特别是我的《狐狸信条与穿山甲法则一个外企女秘书的日记》(又名《外企女秘书职场日记》,华夏出版社)一书刚开始在新浪网连载时,每天都要收到朋友们大量的电子邮件,倾述职场的种种苦闷,寻求解决的途径。在整理和回复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很多使年轻的朋友们痛苦不堪难以自拔的问题,都是从细节失误开始的。它们不过是现代职场上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常常是稍加指点和启发,朋友们便能茅塞顿开,重新修正自己前进的步伐,轻装上阵,开创自己职业生涯的美好前景。而这本《职道》,可以说是我在与年轻的朋友们的交流互动中完成的,针对大家的问题,我整理出进入职场必须牢记的60个...
章首语 一群迷失在利欲中的富人发家致富本来是一件光荣的事儿,每个人其实都在追求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财富虽然不是惟一形式,但它确实可以直观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和能力。然而,目前在中国内地却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富人们大多会被弱势群体鄙视,甚至仇视。 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撇开一些心态失衡的弱势人群的“仇富”心理,我们单谈“鄙视”的问题。你不能完全说,对富人们的鄙视是因为国人固有的劣根性,即“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阿Q心态,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大家所鄙视的并不是富人们的财富,而是富人们的致富手段。 李嘉诚、邵逸夫都是很富有的人,人们为什么不鄙视他们?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的钱基本上是通过正当的合法手段和途径得来的,是比较“干净”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自己赚得的财富毫不吝惜地大兴慈善,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