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第一庄 >

第313章

大唐第一庄-第313章

小说: 大唐第一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坐定之后,在李元兴右边次位的柳冲冲坐直身体。
    “各位,秦王殿下提出许多非常有意义的从政之道,某不得一一所学,今曰所提,是殿下给户部崔尚书所书的均收论。这个均收论是指,以一村,一区,一县,一州为核算,计算出每户人家,一年的收入。”
    李元兴一听这话,自然就明白了。
    不过李元兴记得,自己曾经对崔君肃提到的人均收入这一项,但大唐多是以户来计算,以所就没有人均收入,而是户均收入。
    无论那一种计算方法,总是一个合理的衡量标准。
    柳冲冲拿出一张纸来:“某在参与核查之时,知道几个数字。京兆长安县,原有四千八百户,距离上县只有二百户的差距,因为在京兆所以也定为上县。这四千八百户,在武德九年的年收为,每户十一贯八百六十一钱!粮七百斤!”
    每户约十二贯,也就是每一家收入折后世算起来,六千多元钱。
    唐朝,一户与一家的概念是有质的区别,大家族可以一家有几百口子人,但成家之后就单读力户,有时候一家就是几十户。所以一户就是平均人口五口人,其中肯定会有一两个没有成年的。
    所以,这个数值算起来,不算是穷苦了。
    当然,这是平均数值,并不是最低数值。
    “殿下受封秦王,京兆长安县与耀州就是殿下的封地,耀州臣下不知,但长安夏收之后,户部拿出一个数据。”
    李元兴脸上出现了一丝笑容,因为长安县的农户过的不错。
    “京兆长安农籍,最穷的一户贞观元年上半年,收入二十六贯三百一十七钱,粮五千斤!”
    “五千斤!柳长史可否看错?”当下就有一个县令惊呼。
    前文提及了,在大唐官员之间并没有那么多官大一阶如父母这种规矩,相处也非常的平和,这样的当堂追问,在朝堂之上许多四五品的官员都敢对李二开口,更何况华州这里一个县令对州长史提问了。
    所以在座的也没有感觉到有多么奇怪。
    更厉害的却是柳长史,一指李元兴:“秦王殿下在这里,不如请殿下作答!”
    李元兴怎么回答,这个详细的数据他没有去读,他只看平均值。可既然问到了,李元兴只好回答道:“最多有多少,最少有多少,本王没有细查,本王却是知道,本王亲卫白二娃的长兄已经单读力户,夫妻两人加上幼子,今夏实收银钱三十一贯,粮两万斤!”
    说完,李元兴侧目看向元春,想知道元春是否看过这些细节的部分。
    元春看到李元兴注视自己,靠前半步:“殿下,白大家里分得银钱实为二十四贯四百钱,还有六贯钱是他在工坊帮工所得,粮食为南瓜四千斤,红薯一万斤,玉米四千斤,麦子只有一千一百斤。后用红薯换得精粮七千一百斤,因为家中粮仓装满,多余的粮食又换得约五贯钱。”
    “继续!”
    李元兴看华州众官员听的认真,既然元春知道,那就继续讲。
    “收入最低一户为长安县东秦王庄一百八十三村王姓一户,一户四口,夫妻两人带着一个七岁,一个四岁的孩童。贞观元年三月初搬入落户,因为没赶上农忙,所以夏收只有其他人家七成的收入。”
    “与柳长史的数据一致?”
    元春点点头:“根据秦王庄的记录,他家分到的粮食总是是四千八百七十五斤,所以相差极少,几乎一致!”
    四千八百七十五斤,与五千斤,这个不算差距,可以说户部的数据极精了。
    柳长史起身,他不知道元春应该如何称呼,直接开口说道:“长安县户均收入提高十倍,不知这个数据,是否正确?”
    “是十二倍又四十七分之二十三倍!”
    大唐还没有使用小数点,这个四十七分之二十三倍,就是极精准的数据了。
    李元兴听到这话摆了摆手:“这个数据不为准!”
    “请殿下明示!”
    “因为粮食不同,以往亩产三石就为上田。本王的粮食亩产七十石都有了,所以这个数据不作准。更何况,长安县现在工坊林立,仅这些工坊的产出就远远高出普通的州县了,所以这一切都为准。”
    听李元兴这么一说,柳冲冲当下就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了。
    李元兴微笑着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坐下:“本王以为,华州县户均收入提高三倍,还是可行的。而且这还是在没有仙粮的情况下,如果有仙粮,五倍应该不难。但是,本王为何在增加粮税,亩产三百斤,与亩产八百斤,交的粮税应该一样吗?”
    “不一样!”
    这一次,华州的官员却是在支持多交粮税。
    因为交的税多了,就代表着收入高了。
    “好,那本王说第二个议题,改造华州这笔银钱从那里出。”
    “华州愿集全州之力。”裴元朗站出来表了一个态度,当下所有华州的官员也起来表了一个态度。
    李元兴点了点头,看来还是离长安近的好处,他们已经知道改革了。
    “这样吧,如果银钱不够,户部可以先行支借。华州一定要成为最出色的州,夏收之后,先种八十万亩的土豆、红薯。本王调八万卫兵整修河道,新修水渠,今年大干一年,明年华州要成为长安的一座大粮仓!”
    从官员起身施礼:“尊秦王殿下令!”
    裴元朗又说道:“殿下,臣下准备发下文书。上书本州以增加一成粮税,求得秦王殿下亲赴华州,欲将华州改造为第二个京兆长安县。”
    李元兴愣了一下,可马上明白裴元朗的想法。
    百姓怎么说呢,如果先说李元兴改造华州,再说要求加税,那么百姓们可能会有意见。
    但是这话反过来说,以一成粮税的代价,让华州达到京兆长安县的收入。
    长安县与华州,距离只有一百多里,这里有来往的商人,长安县的百姓过的是什么曰子,这个已经不是秘密,别说是华州,就是再远一些也不算什么。
    看来,有时候作一个好官,也是要有技巧的。
    “今曰只闲谈,明天再说政务,华州这里是需要一个计划的,这个计划必须详细的论证,本王的意思是,明天论政,本王讲意图说明,尔等先研究一下。根据各县的情况拿出详细的意见来,最重要是作好百姓的工作。”
    “是!”众官员又齐齐一礼。
    李元兴端起茶杯:“本王先祝华州明年百姓收入增加一倍,万民安乐!”(未完待续。)


我们一起走过的1314
    13年结束了。
    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有工作的,多发奖金多升职,还在读书的,考试飘红永不挂科。
    恋爱的那爱到**里去。
    结婚的,幸福到骨子里。
    还单身的,一定会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再说我自己,来到五个月了。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完美的,也有遗憾的结束。
    完的原因是,最后的三天,各位的支持让我受宠若惊。
    遗憾的原因是,欠下的更新真心不少。这几天沉下心来码字,三天也不过码了四万多字,连五万都不到。感觉有些对不起大伙了。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质量第一,一本好书,用心写作,真心回报。
    当然,更新咱不会掉链子,保证更新。
    一定会在有时间的时候加更,来回报大伙的支持。欠下的加更记在心里,时时刻刻都记得。
    再一次祝大伙新年快乐。
    最后,祝馅饼兄的新书《大豪门》上架,祝他这本书大红大紫。(未完待续。)


第450节 点石成金术 一
    李元兴留在华州三天,专心研究华州的改革方案。
    华州只有一万八千多户人,说起来,也就是不到十万人的数字。
    前文提到,华州就是后世现代的渭南市。
    渭南关中的大粮仓,无论是牧、渔、农、林等各种行业都非常的出色,因为渭南拥有着非常丰富的水资源,无论是地上,还是地下。
    后世的渭南,何止百万人,千万人口也不止。
    现在大唐的华州,仅仅只有十万人口,这个数量极少的人口让华州的开发变的艰难又容易。
    说艰难是因为人口不足,华州根本不可能完成大开发之举。
    说容易,因为人口少,只要整理了渭河,可以说华州就有使用不尽的良田。真正有八百万亩的话,华州平均每户就有四百亩土地,如果仅按成年人计算,就是每个人有一千亩土地。再加上许多人并不务农,平均每个人何止千亩。
    思来想去之后,李元兴突然失去了兴趣。
    第二天下午,传达完自己的改革意见之后,李元兴就离开了华州。
    “殿下,不是原计划三天吗?”元春在李元兴身旁问道。
    “突然失去了兴趣,华州人口太少了,八百万亩良田,种得过来吗?”李元兴反问了一句之后,元春也无法回答了。
    李元兴靠在软垫上动着脑筋。
    “殿下,那么华州还动不动?”元春又问道。
    “动,修河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了,户部也拿出钱粮,你不动,如何向六部的大臣们交待。有了良田没有人种,那个时候再说,先把河道修好。”李元兴说完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看来,自己还是年轻,有热情,却失了冷静。
    自己的参谋院全是笨蛋,他们现在还没有学到真本事呢,而真正能干活的人,已经忙得脚不粘地,眼下也根本抽不出人头来。
    武曌在耀州,王妃们这几天对招商会很热情,李元兴似乎闲下了。
    回去的路上,李元兴在采石场拉走了一百块粗磨的大理石,这里的设备不行,虽然人手充足。
    “殿下,这里还要继续干吗?”这粗嗓门的石匠姓铁,又喊起来。
    李元兴坐在马车边上,扔了一袋果汁给了石匠,然后问道:“我说老铁,你说采石头卖挣钱,还是卖采石场挣钱。”
    老铁的大嗓门一下就哑巴了,好复杂的问题呀。
    李元兴没有急,转过头问元春:“元春你认为呢。”元春也没有了主意,李元兴又看向了陆毛锋,陆毛锋也摇了摇头:“殿下,你说的太古怪!”
    “行了,也别废话了。老铁,你在这里建一个可以有五百工匠,一千采石工的工坊。建好多后,你算一算一年可以挣多少钱,这个你会不会?”李元兴问完,老铁点了点头:“殿下,这个会,就某算不了,某那几人儿子也学了些算学!”
    “成,到时候,谁要买这个采石场。你算好了,秦王庄投了多少银钱进去,然后再加上五年的利润,就这个价,卖掉。卖的工坊,不是工匠,工坊可以卖,工匠不转手,可以帮着他们培训工匠就是了。然后再找地方再建一个,建好了,再卖掉!”
    老铁将那袋果汁抱在怀里,然后搬着指头开始计算。
    李元兴对陆毛锋一挥手:“回家!”
    “起!殿下回府!”陆毛锋高喊了一声后,李元兴的车驾立即动了起来。
    在李元兴离开很远之后,老铁还在那里计算着。
    远远的看着车驾远去,老铁的几个儿子跑了过来,他们可没有老铁那不命的胆子,竟然还敢在秦王殿下扯开嗓门说话。
    “大,别算了,一年少说挣十几年的钱!”
    “好象是!”老铁眯着眼睛在自己大儿子脑袋上重得打了一巴掌:“你当老子不知道,滚,都滚去干活,二个月把这工坊建成了。”
    (长安古话,“大”就是父亲的意思!发音也是二声!)
    老铁是不是能够算的清楚李元兴不并心,但他已经不想在再搞产业了,特别是那些并不属于自己直接管理的地盘。
    更重要的是,李元兴越来越发现自己的人手不够用了。
    回到长安已经是夜里了,头一次李元兴的主屋之中竟然没有半个人。
    “今夜,很特别!”李元兴站在自己的主屋之中,看到屋内空空的,有些很难以形容的心情。
    元春也不知道为什么,出去询问过之后回来说道:“殿下,几位王妃在开会,她们正在研究明天招商大会的事情。奴还听到一件事情,就是在今天的大唐报上,圣上要在招商会上拍卖辽东金矿!”
    “金矿?”李元兴真的以为自己听错了。
    “殿下没有听错,就是金矿,辽东那里有一些金矿准备拍卖。而负责拍卖的,就是几位王妃了。奴还听说,长安城之中想买之金矿的勋贵都已经数不清了,光是送上名帖的就有好几百人。”
    元春把自己知道的都讲给了李元兴听。
    “有趣,相当有趣!”李元兴一边说着,一边自己躲衣服就往浴室走。
    元春的心跳加快了。
    有一句话她没有对李元兴说,那就是崔莹莹告诉她,今夜由她来伺候秦王殿下,当然如果她感觉自己吃不消,可以在十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