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杂谈 >

第205章

杂谈-第205章

小说: 杂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向射界为&;#177;30度,高低射界为…2~+65度。火炮方向机为齿弧式,高低转轮转1周,火炮的俯仰角改变5毫弧度;方向轮转1周,火炮的方位改变5毫弧度。火炮的操纵靠液压动力,紧急时也可手动操纵。身管寿命为7 500发,比起坦克炮来提高了10倍。这是由于坦克炮的强化程度较高,身管烧蚀严重所致。
火炮的装填机由输弹机和装填机组成,液压动力操纵。输弹机有两个输弹臂,可垂直地将放于车辆左侧或后方地面上的弹丸吊起,送至装填滑轨;弹丸沿滑轨滑至炮尾装填位置;装填机上的推弹杆推弹入膛;发射装药则由人工装填。最大发射速的推弹杆推弹入膛;发射装药则由人工装填。最大发射速度为1。5发/分,持续发射速度为0。5发/分。
火控装置包括:1具M115型间接瞄准具,放大倍率4&;#215;,视场为10度;1具M116C型直接瞄准镜,放大倍率3&;#215;,视场为13度;此外,还有高低瞄准象限仪和炮手象限仪。
弹药基数为60发榴弹和12发核炮弹。其中,装在车上的只有2发炮弹,其余的全部装在M548弹药运载车上。所用的弹种包括:榴弹、化学弹、核炮弹、训练弹等,弹丸的重量约100千克,最大射程为16。8千米。发射榴弹时的密集杀伤面积为72&;#215;18(米2)。各种弹药的参数见13页性能表。
底 盘
M110自行榴弹炮的动力装置为8V…71T型二冲程、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最大功率为297。8千瓦(405马力)。传动装置为阿里逊公司的综合变速箱,这是一种液力机械式双流传动变速箱,有4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悬挂装置为扭杆式。每侧有5个橡胶双轮缘负重轮,主动轮在前,第5个负重轮兼作诱导轮,目的是提高射击时的稳定性,这也是一般自行榴弹炮常采用的结构。每个负重轮处安装1个液压减震器。履带为单销式销耳挂胶履带。炮车的最大速度为56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725千米。
M110上有红外夜视仪,但无三防装置,也不具备两栖作战能力。
变型情况
M110A1自行榴弹炮 于1976年3月设计定型,1977年1月开始装备美国陆军。主要改进是设计了新的M210型炮管和采用了新的弹药,使发射榴弹时的最大射程达到21。3千米。M210比原来的火炮身管长了2。44米,身管的长径比达到了37。到了M110A2时 ,仍采用这种长身管火炮。比较一下M110和M110A2自行榴弹炮的侧视图,不难看出两种火炮炮管的巨大变化。该炮还增大了药室容积,采用了炮膛镀铬工艺,延长了炮管的使用寿命。M110A1的直接瞄准镜改用M139型肘形瞄准镜,增加了一个新的密位分划,取代了原来的距离分划。底盘部分的改进包括发动机冷却系、液压设备、电子设备、装弹和推弹机构、液压驻锄等,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过,M110A1仅是过渡车型,生产的数量很有限,很快便进一步改进为M110A2自行榴弹炮。
M110A2自行榴弹炮 于1978年2月设计定型,1980年开始装备美国陆军。主要改进是采用了新型弹药,使发射榴弹时的最大射程增大到22。9千米,发射火箭增程弹时的最大射程达到29。1千米。火炮身管上加装了双气室炮口制退器,这一点成为识别A2型和A1型的外部特征。除此而外的改进包括:炮长的座位高度可调;改进了停车制动器的结构,使刹车更可靠;增设了发动机、变速箱、水散热器的温度监控报警装置等。M110A2式的战斗全重增大到28。35吨,但动力装置未作改动,致使炮车的最大速度略有下降,为54。7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也降为523千米。
由于M110A2的性能已经比较完善,工作可靠,各国现装备的M110系列自行榴弹炮以A2型的为主。截止到2000年,世界上现装备的M110A2数量为:巴林62辆,希腊181辆,伊朗约30辆,意大利26辆(储备),日本201辆,约旦120辆,摩洛哥60辆,巴基斯坦40辆,西班牙64辆,中国台湾省60辆,土耳其219辆,美国250辆(储备)。另外还有一些国家的军队也有少量装备。而装备M110的仅有以色列、韩国和伊朗三国,总数量仅100多辆。在两伊战争中,伊朗军队曾大量动用M110来轰击伊拉克军队的阵地。作为大威力的榴弹炮,M110A2还将服役到2010年以后。不过,在美国陆军中,主流的自行榴弹炮已经是155毫米级的,密集的火力压制任务,交由M270多管火箭炮来完成,203毫米的M110A2自行榴弹炮只是作为储备武器而已。
第207章苏军与以军的秘密较量
           来自开罗的请求
1967年“六&;#183;五”战争后,埃及的形势变得日趋复杂和令人担忧。当年11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将苏伊士运河作为埃以临时分界线。但双方并未实现停火,一直隔着运河相互炮击。1970年1月,以色列空军从美国获得了先进的F…4“鬼怪”式歼击轰炸机。埃及的重要设施、以及开罗郊区的平民成了以军轰炸的牺牲品,埃及政府紧急向莫斯科求援。
苏联曾向埃及提供过武器,并派遣过军事顾问。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埃及掌握了俄制S…75地空导弹系统的使用技术。这种防空导弹系统在越南表现不俗,但埃及防空部队用它却难以有效对付以色列的空袭,原因是以色列在“六&;#183;五”战争中搞到了S…75,对它的战术技术性能摸得一清二楚,以色列空军能够轻而易举地突破埃及的空中防线。埃及政府请求苏联向其提供更先进的防空武器,并向埃派遣防空专家。
1970年1月底,埃及总统纳赛尔紧急出访莫斯科,向勃列日涅夫提出了帮助埃及建立防空“盾牌”的请求。但苏方认为,埃及防空部队要掌握新型的S…125“涅瓦”(萨姆…3)地空导弹系统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恐怕远水不解近渴。于是,纳赛尔大胆建议苏联直接派防空部队入埃。
1970年3月初,载有新式防空导弹和苏军官兵的运输船开始接连不断地秘密驶往埃及亚历山大港。到4月,苏联已向埃及派出了18个S…125“涅瓦”地空导弹营,以及米格…21歼击机、ЗСУ…23…4“石喀勒”自行高射炮、“箭…2”便携式地空导弹,以及雷达侦察与通信设备。组建了一个由阿列克谢&;#183;斯米尔诺夫少将指挥的防空师,该师编有三个地空导弹旅、一个歼击航空兵团、一个独立歼击航空兵大队和数个雷达侦察与通信分队。该师的任务是与埃及防空部队协同,掩护埃及重要的军事、政治中心免遭空袭。与S…75相比,新型的S…125“涅瓦”地空导弹系统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能,可消灭飞行时速1500公里、飞行高度200~10000米的空中目标。
航空兵初战失利
率先投入战斗的是苏联的歼击机飞行员,为保密,米格歼击机是拆成零件秘密运进埃及的,没想到以色列还是得到了苏军参战的情报。以色列军中有不少是来自俄罗斯的移民,因此,双方在空中使用的战术惊人地相似,因为他们都是苏联军校里教出来的。
最初展开的是神经战。以色列飞机不断从机场起飞,对埃及主要行政中心进行袭扰。苏军歼击航空兵团长康斯坦丁&;#183;科罗久克上校和独立歼击航空兵大队指挥员尤里&;#183;纳斯坚科上校不得不率部起飞迎击。然而双方却一直没有发生正面冲突。以色列飞行员飞到运河上空后经常掉头返航,或深入埃及领空40公里左右等苏联歼击机接近时再撤。根据上级命令,苏军的战斗行动只能局限在埃及境内,不得飞越苏伊士运河,苏联飞行员只能“望河兴叹”。
6月22日,苏联飞行员终于取得战果。他们击落了一架偷袭伊斯梅利亚市的以军A…4“天鹰”攻击机。以军的空中编队有“鹰眼…E”侦察机监视战场,却未能发现两架米格战机“咬尾”,因此A…4的折翼使以色列人大为震惊。
以色列人很快就采用了针锋相对的战术。他们首先出动一个攻击编队进行佯动,故意暴露在苏军雷达监视之下,苏军不知有诈,出动八机编队进行迎战,此时以色列的另一个空中编队已躲过苏军雷达和目视观察哨的监视,向米格战机发射了导弹。苏军损失惨重,四架飞机被击落、三名大尉飞行员牺牲。
扭转战局的“天弓”射手
尽管苏军在空中初战失利,但地空导弹兵却表现出色。时任地空导弹旅旅长的鲍里斯&;#183;扎伊沃罗诺克上校和地空导弹营营长康斯坦丁&;#183;波波夫中校讲述了参战的经过。
波波夫回忆说,“赴埃之前我在莫斯科防空区服役,一天鲍里斯对我说,苏联正在为阿拉伯国家组建一支培训队。我们去了靶场,开始时的确是在训练阿拉伯的地空导弹兵。后来我们接受了到炎热干燥气候地区服役的体检。有人猜测,我们将被派往越南。可越南并不属炎热干燥型气候,我判断很可能是去非洲大陆。临行前半个月,我们正式接到了到埃及执行国际主义援助任务的通知。我们先坐火车到达黑海港口,然后乘船来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港……”
“在亚历山大港卸船时,导弹营的所有装备都漆成了沙黄色,我们也换上了同样颜色的军装。埃及人为我们修筑了坚固的导弹阵地。但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这里的气候,我们来的时候是春天,正好是刮沙尘暴的季节。有一次我给营里打电话,要他们报告指控舱的温度。‘到顶了,’电话里有人说。‘什么?’‘水银柱到顶了,’那边回答道。”
“没等我们完全适应环境,战斗就开始了,”扎伊沃罗诺克接着说。“我们的任务是阻止敌人突破苏伊士运河防线。6月30日,格奥尔基&;#183;科米亚金中校和弗拉基米尔&;#183;马利亚乌卡大尉指挥两个分队首先投入了战斗。他们当时与埃及的导弹营一起组成了一个运河沿岸地面部队掩护群。敌人企图摧毁埃及的防空兵器,但埃及人没让它们占到便宜。于是敌人开始发起新的攻势。这一次是我们的战士迎击空中入侵者。第一枚导弹就击落了一架“鬼怪”式战斗机。在此之前,埃及人只击落过“幻影”和“天鹰”。
7月18日的战斗更为激烈。这天中午,以色列袭击了埃及的地空导弹营。两小时后,敌人以更大的机群发起了新一轮的空袭。米杰哈特&;#183;曼苏罗夫少校和维克多&;#183;托洛康尼科夫少校的两个营投入了战斗。开始一切顺利,两发导弹击落了两架敌机,其中又有一架“鬼怪”式战斗机。但在接下来的空袭中,四架“鬼怪”采取迂回战术从背后向导弹营发射了火箭弹。苏军八人牺牲,发射装置被毁,导弹和柴油机爆炸,分队被迫撤往后方。”
“看来,地空导弹兵只有采取更主动、超常规的战术才能阻止以色列空军肆意妄为。我们决定,几个地空导弹营轮流前往苏伊士运河设伏,待敌机出现后突然开火,然后迅速转移。”由三个营组成了几个机动小组,在进入运河区之前,进行了三个昼夜的演练。设伏阵地选在伊斯迈尔市以南几公里处。7月31日夜至8月1日凌晨,尼古拉&;#183;库滕采夫中校和康斯坦丁&;#183;波波夫中校指挥的地空导弹兵分队进入了阵地。阵地以北部署了埃及的一个地空导弹营。
康斯坦丁&;#183;波波夫回忆说,“我们一到阵地就立即用伪装网、灌木枝和玉米杆对阵地进行了巧妙的伪装,阿列克谢&;#183;克雷洛夫少校把营指挥所自动化设备配置在距阵地一公里的灌木丛里。ЗСУ…23…4‘石喀勒’自行高炮和‘箭…2’便携式防空导弹配置在‘涅瓦’导弹阵地的前面,通信兵一夜之间架设了30多公里的通信线路。到8月1日早上6点钟,导弹营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但敌人似乎觉察到了什么,只沿着运河飞行,没有贸然进入运河以西空域。两天过去了,以军依然没有动静,我有些沉不住气了,打电话请示扎伊沃罗诺克上校:如果敌人再不采取行动,请允许向另一个阵地转移。但请求没有被批准。”
“8月3日正午时分,守在侦察和目标指示雷达旁边的米哈伊尔&;#183;彼得连科上尉报告说:‘敌机群来袭。机群按高度和纵深梯次配置!’”康斯坦丁&;#183;波波夫继续讲道,“来的是美制‘鬼怪’歼击轰炸机和法制‘幻影’歼击机。埃及导弹兵首先开火,一架‘幻影’起火坠毁。两小时后,以色列人发起了第二轮空袭。他们已发现了埃及导弹营的阵地,于是16架飞机越过苏伊士运河向埃及导弹营发起了猛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全力攻击埃及导弹营的以色列机群不知道自己已进入了我们的陷阱。导弹营死死锁定了目标。一声令下,两发导弹像利箭一样飞向天空。敌机试图机动规避,但太晚了,一架‘鬼怪’在空中被炸开了花”。
“几分钟后,四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