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逐鹿崇祯末年 >

第13章

逐鹿崇祯末年-第13章

小说: 逐鹿崇祯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闯王见中营还没有赶到,不敢追击,怕官军截断与后面老营的联系。便忙叫鸣金。收拢士卒,在土山上扎营休息,等待后营。
第十八章 童子军
  高夫人的老营本来与闯王也就是一里左右的距离,杀声一起,高夫人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她怕前面的军情一旦不如意,闯王一定会不顾伤势去支援,要是平时,高夫人一点也不会担心,只是此时他的伤还没有好啊。后来果见闯王的骑兵匆匆而去,她知道前方一定有很大的困难,因此担心的站在一个高处向南凝望。
  她的侄媳黄李氏,弟媳陈高氏,还有几位大将的母亲和妻子都走上高处,默默地站立在她的身边。心中焦急的看着前方,一场大战下来,不知道有多少母亲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儿子,有多少妻子会被丧夫之痛击倒。
  刚开始,看见义军的旗帜与官军的旗帜混杂在一起,她知道前方一定在进行一场混战,而闯字大旗一直稳如泰山,使她多少放下心来。
  不一时,南方奔来几个骑马的人,她看见有两匹马之间放着一个搭蔸,好像有一个人躺在上面,心中止不住一阵狂跳,到底是哪个将领受伤了,不会是……。但马上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他的大旗根本就没有动,不可能是他。现在敌人的旗帜越来越少,应该马上就要打胜了。
  到了近前,她才看清搭蔸上躺着的是刘芳亮,顾不得矜持,跑上前去:“亮子的伤重吗?前方现在怎么样了?”
  送刘芳亮回来的是闯王的亲兵将领李友,他也受了些伤,但精神仍很高,见到高夫人高兴的说:“快胜了,快胜了,官军已经支持不住了。刘将爷的伤不重,只是流血过多,快叫老神仙。”
  高夫人和大家这才放下心来,忙叫老神仙给刘芳亮包扎。正在忙乱之中,突然袁宗第的老婆张袁氏放声大哭起来。
  高夫人不由一愣,问道:“你哭什么?”
  张袁氏指了指北方的战场,瘫在地上:“袁爷的旗……”
  高夫人听张袁氏这么一说,忙向北方望去,找了半天,只见到李过的黑旗、谷可成叔侄的蓝旗,却不见了袁宗第的红旗。她的心一沉,难道袁宗第已经完了?又有些接受不了似的摇了摇头。她的心中虽然同样忐忑不安,但是她不能同张袁氏那样痛哭失声,又怕让这件事情,影响到大家的情绪,只得安慰张袁氏说:“袁将爷可不那么容易死,也许是掌旗官阵亡丢了旗,一切还在说不准之间。”
  高夫人在老营中一向有很高的威望,张袁氏见高夫人如此说也就止住了哭声,而她心中也不愿意接受袁宗第死亡的猜测,便小声的叫了几声袁宗第的名字,然后嘟嘟哝哝的求起佛保佑袁宗第来。
  张鼐可不向张袁氏那么好糊弄。他虽然也知道不能因为没有袁宗第地旗便断定袁宗第阵亡了。但不遇到特殊地情况。一个将军失去了帅旗。就意味着死亡。因此。他走上前去。恳求高夫人说:“夫人。现在老营没有什么战事。你就让我带兵去袁爷那看看吧。也许我能帮上忙。”
  “你带多少兵去?”高夫人虽然心中也很焦急。但老营本来人手就不够。如果分兵过多。一旦遇到官军。失了家眷。自己怎么向闯王交代啊。
  “我就带我地亲兵去就可以了。”张鼐也知道高夫人地难处。因此他并没有想多带人过去。
  高夫人望了望张鼐身后地亲兵。虽然一个个精神抖擞。毫无畏惧。但将几十个亲兵投入到千军万马地战场之中。无异白去送死。而且对战局起不了多大地作用。
  “现在双方在混战。我出其不意或许能够将敌阵打乱。那样袁爷他们就可以趁机杀败他们了。”
  高夫人还在踌躇。现在她手上也没有多少士兵。本来护卫中军有二千士兵。但刚才受到一股官兵地攻击。损失了一些。而现在双喜更是带着剩下地兵士与几股企图偷袭老营地官军混战。现在她手上地士兵只有五百了。战场上地事情千变万化。现在老营没有受到攻击。不代表着以后就安全了。一旦那股官军突破了双喜。或者从别处冲到老营。没有士兵保护。那等待自己地就是屠杀。因此她下不了决心。
  这时,李来亨站了出来,叫道:“我们孩儿兵跟随张将爷去。”
  李来亨见自己的父亲李过久久杀不败后面的追兵,本来就很担心,这会袁宗第连旗都没有了,更是早就按捺不住,见张鼐兵少,因此才有此提议。
  高夫人看了李来亨一眼,他才十五岁,放在其他人家,还是人事不懂得娃子,碰到如此恶战,早就吓得哭了。而这些孩儿兵大的也就十六七,小的十四五,因为长期的征战,早就适应了,听李来亨这么一说不等高夫人下令,一起跃上马匹,拔出兵刃,就等高夫人一同意,便要前去厮杀。
  高夫人心中一痛,闯王早就和她说过,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派孩儿兵上阵。只是现在的情形,不派孩儿兵就无兵可派。但是一旦孩儿兵出马,损伤太大,自己如何朝闯王交代,如何向这些孩儿兵的父母交代。一时间,高夫人纷念涌至,热泪差一点就当众落了下来。
  李来亨用一种几近哀求的目光瞧着高夫人,嘟囔道:“祖奶奶,我都十五了,也该为咱们义军做些事情了。”
  看到李来亨的目光,高夫人终于下了决心,为李来亨整理了一下略微肥大的棉甲,轻轻的说:“来亨,你们要小心……”
  听到高夫人允许,不等她说完,李来亨已经高兴的一蹦三尺高,激动的抢着说:“好的,好的。”然后翻身上马,朝着后面的孩儿兵叫道:“这是我们第一次上战场,不要给咱们闯王丢脸,听见没有。”
  孩儿兵们轰然答应,纷纷催促快走。
  李来亨笑着看了张鼐一眼:“张将爷,我们孩儿兵准备好了。”
  张鼐轻哼了一声:“看把你们兴奋的,一会别吓得尿裤子。”
  李来亨嘴一撇,傲然的说:“张将爷,不要小看了我们孩儿兵。是骡子,是马,咱们现在就拉出去遛遛。”
  “好小子,竟然跟我叫上号了,好咧,走吧。是英雄,是狗熊,咱们战场上见。”
  望着张鼐和李来亨远去的背影,一向坚强的高夫人也不由在心中默默为他们祈祷:“希望你们能救出宗第他们,能够活着回来。”
第十九章 东虏肆虐
  北京。
  因为这段时间东虏已经突破通州,重要的街道口都站着兵丁,盘查偶尔过往的行人。随着夜幕的降临,兵丁开始净街,一时街道上行人断绝,显得静悄悄的,除了偶尔更夫敲几下梆子,喊几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外,几乎没有一丝声音。那些四通八达的小巷,又窄又黑,无一丝灯火,显得静谧的吓人。
  在一些较宽的大街上,家家户户的门头上,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灯影下,睡满了从通州附近涌进北京的难民。虽然崇祯已经下令开设粥厂放赈,怎奈涌进北京城的难民太多,因此这些人有时候能分得一碗能照出人影的稀粥,有时候连这样的稀粥都吃不上。每天都有饿死的难民被五城兵马司的巡街兵丁扔到乱葬岗,尤其是老人、小孩,他们抵抗力本来就弱,因此死的更多。
  清兵已经突破通州,渐渐逼近京城,因此城墙上布满了守夜的兵丁,大大小小的灯笼一个接着一个,城北火光冲天,天空映成了一片火红色,从远远的北方,不时地传过来隆隆炮声,好像夏天的闷雷一样在天际滚动,也不知是官军还是清军在放炮。
  虽然前方的战事吃紧,难民成灾,但居住在深宅大院中的勋贵巨宦却丝毫不已为宜,仍是花天酒地,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这些人心中都有这种想法:“反正清兵已经不止一次的入塞,次次都打到北京,他们到现在还不是望城兴叹。这次来,他们还不是要像前阶段那样,劫掠些财物,人口,便会退回到鸟都不拉屎的辽东。至于,百姓受难,又关爷鸟事,只要爷的财产不受损失,他来他的,我玩我的。怎么打退清兵?那是崇祯的事,爷管不了,管好自己就不错了。”
  勋贵巨宦活得潇洒自在,而作为天下之主的崇祯,这时却在灯下耐心的批阅着各种奏章、文书。他叫朱由检,是神宗万历帝的孙子,天启的弟弟。因天启无子,按照明朝的传位规矩,兄终弟及,十八岁的信王朱由检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崇祯即位,他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自己身处末世,相反,他常常作着一个大明皇朝中兴的美梦。他知道自己的祖父万历帝怠政、皇兄天启帝的阉党专权给大明王朝带来的是什么。因此,登基之初,他扫灭阉党,重组内阁,提拔袁崇焕督师辽事,国家大有起色。但他却多疑,刚愎、暴戾、滥杀,使正直的东林内阁在阉党余孽的攻击下,一个个倒台,阉党再次窃据显位,致使国事越发的不济起来。
  这些年来,他虽勤政,也仅仅将将支持摇摇欲倒的江山,至于中兴之梦不过镜花水月罢了。他越是想“励精图治”,越显得是白费心力,一事无成,国势欲衰。因此促使他做事越来越急躁,越来越暴戾,一事不合心意,便要斩首抄家,能臣干将越杀越少。正如满清大臣张文衡所言:“在事的好官,也作不了事,未任事的好人,又不肯出头。上下里外,通同扯谎,事事俱败坏到了极点。”
  看到这些奏折,不是要粮就是要饷,再不就是各地报上来的各种灾荒,他的心疲惫极了。自己的祖父二十多年不上朝,哥哥把一切国家大事交给亲信的太监们去处理,却都安安稳稳的做了一辈子的皇帝。而自己励精图治,却时时担心国家灭亡在自己手里,可是他从来没有任何怨言,像上紧了发条一般不知疲倦的工作着。恐怕在这个时代最勤劳的就要算这位皇帝了。
  他皱着眉批完了一道请兵的奏折,他伸展了一下酸麻的双臂,揉了揉额头,靠在龙椅上,略微休息。
  他地心腹太监王承恩一直在旁边伺候着。见他不在批奏章。蹑手蹑脚地走到他地跟前。轻声道:“陛下。快三更天了。您是不是休息一下。五更还要上朝呢。”
  崇祯嗯了一声。就没有再言语。
  王承恩不敢再打扰。只好退往一边。静静等候他地命令。
  过了足有一炷香地功夫。崇祯像是想起来什么地。一下子站了起来。把王承恩吓了一跳。忙过来道:“陛下。”
  “宣杨嗣昌进来见架。”
  王承恩苦笑说:“陛下。现在都三更天了。宫门都下了钥。”
  听王承恩这么一说,崇祯不由连自己都有些发笑,自己看来是忙的昏了头了。崇祯在地上走了几圈,一边思考下近来的局势,一边松缓松缓已经僵硬的肌肉。这时,北方的炮声突然强烈起来,连思考中的崇祯都亦有所觉,他抬起头看了王承恩一眼:“东虏今日打到哪里了。”
  “听大人们说,已经突破通州了。”
  崇祯早就料到通州受不住,听王承恩这么一说,也不觉得诧异,只是叹了一口气。
  见崇祯还没有休息的意思,王承恩不由小声说:“陛下,三更天都过了,你看……”
  崇祯摇了摇头,苦笑着说:“看来今天又是个不眠之夜,朕有些饿了,你去弄点吃的,不要太油腻的。”
  王承恩劝说崇祯休息一下,崇祯知道他为了自己的身体着想,但奏折还没有批完,明天早朝还要和朝臣们商议一下东虏的事情,自己也得好好想想,因此他摇了摇头,说:“现在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睡得着,快去吧。”
  崇祯又回到御座前,拿起一份奏折,看了起来。良久,皱着的双眉终于渐渐舒展开来,原来他看的是洪承畴从前方发回来的奏折。见洪承畴在奏折中写到闯贼已经钻了他布置的天罗地网之中,不日即可全歼这一股贼兵。待靡灭闯贼,立刻星夜勤王,驱逐东虏,不由大喜。他知道闯贼才是心腹大患,而清兵,不过是癣疥之疾,清兵就好比窃贼,只是想从你的身上得到些好处而已,而农民军却是想要他的命的杀手。只要农民军被灭,他的中兴美梦终于有一个会梦想成真。
  崇祯一直想着攘外必先安内,因此不惜暗中向清军行款(也就是议和),近日,行款之事,大臣已经略有所知,因此朝议沸腾,给他的压力也不小。如果洪承畴能够歼灭农民军,那么自己就可以全力对付这帮蛮子,不在有所顾忌。
  想到这里,他兴奋的提起笔来,在洪承畴的奏折上批道:“若能糜灭闯贼,朕岂惜相侯之位耶。”
  这时,王承恩端着一个堆漆泥金盘子从外面进来,盘子上一小碗小米粥还冒着热气,旁边还有四味小菜,几个馒头。
  崇祯因心情转好,一口气将小米粥喝了个干净,又连着吃了三个馒头,略微夹了几口小菜,咬的吱吱作响,一顿饭吃得热汗淋漓。
  王承恩递给崇祯一块汗巾擦汗,又见崇祯吃的香,心中也非常开心,主子多久没有这么样吃饭了,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