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战国策 >

第3章

战国策-第3章

小说: 战国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所以尚书酒诰说“人无于水监(鉴),当于民监。”
  (七)揭露反动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人面兽心,设陷阱诱害人的恶毒丑行楚怀王(前328年-前299年)新得一美人,甚喜爱。其夫人郑袖知王甚喜爱,亦甚喜爱:衣服随新人所喜爱而给她制做,玩器随新人所心爱而给她罗致,卧具亦随其所好而为她制备,表现得比怀王还喜爱新人。楚王说:“郑袖知寡人之说新人也,其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之所以事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郑袖了解到怀王认为她不忌妒新人,就对新人说:“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这以后新人见王,就捂住鼻子。怀王问郑袖:“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郑袖说:“妾知之。”王曰:“虽恶必言之。”郑袖说:“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之。”(《楚策四第二章》)短短一段叙述,活生生地勾画出了郑袖阴险的嘴脸,恶毒的心肠,狡猾的会俩。唐代韩愈曾深深感叹他所处的社会,这样写道:“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柳子厚墓志铭》)郑袖之流反动统治阶级上层分子与此相比,有过之无不及。它们都相当真实地反映了阶级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真实情况。它们能让我们形象地认识一两千年前的社会的一个侧面,但又是本质的方面。
  (八)揭露阶级社会人情浇薄,世态炎凉苏秦游说秦惠王,建议他搞连横政策,对山东六国各个击破,这样可以建立帝业。因为秦惠王刚车裂了商鞅,对游说之士存有戒心,婉言谢绝了。可是苏秦一而再,再而三,一连上书十次,也没有说动秦惠王。“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赢滕履蹻,负书担櫜,形容槁枯,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十分狼狈。回到家里,“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于是发愤读书,“读书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就这样,过了一年,到赵国,游说赵肃侯,双方谈得非常投契,赵王大悦,封苏秦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约从散横,以抑强秦。”“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苏秦从赵国出发,将去游说楚威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秦策一·第二章》)苏秦和他嫂嫂的问答,把阶级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揭露得多么淋漓尽致。过了二百多年,司马迁对所处的那个社会也有一段慨叹之辞:“始翟公为廷尉(最高司法官),宾客阗(塞满)门,及废(罢官),门外可设雀罗(鸟网)。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在门上用大字题写)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现)。“司马迁不禁大声呼曰:”悲夫!“(《史记·汲郑列传》)旧社会的”人情“、”世态“如此,这是必然的。
  三
  《战国策》在艺术表现上也有许多优点和特点。刘向虽然说它“不可以临教化”,但他又不得不承认策文是“高才秀士”的“奇策异智”,“亦可喜,皆可观。”(《战国策》书录)南北朝时,梁朝文艺批评家刘勰(465年前后-520年前后)在文心雕龙才略篇里说:“战代任武而文士不绝,诸子以道术取资,屈、宋以楚辞发采,乐毅报书辨以义,范睢上书密而至,苏秦历说壮而中,李斯自奏丽而动。若在文世,则扬、班俦也。”(战国时代崇尚用武,而文学之士依然存在,诸子以谈论哲理学术取用于时,屈原、宋玉以离骚而发扬文学的光辉,乐毅的书信义正而辞辩,范睢的上书严密而深刻,苏秦游说强劲而中肯,李斯的奏章多采而动听。如在太平重文之世,这些人和汉代文学家扬雄、班固都有同等的文才。)刘勰从文学角度对《战国策》中一些游说之士和他们的作品与诸子、屈原、宋玉并称,又与汉代的文学家扬雄,班固媲美。可见《战国策》的文学价值。下面就简略地谈谈这方面的粗浅看法。
  (一)叙事简洁明快,语言明白流畅,说理雄辩有力,分析细致准确。现以《赵策四·第十八章》触龙说服赵太后一事为例。
  文章开头,先摆形势:“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形势的特点是:秦攻赵情况十分紧急;矛盾焦点是长安君是否能出质;解决问题已成僵局。这里两个“必”字非常准确、鲜明、突出地表现了矛盾十分尖锐,而且成了僵局,毫无回旋余地。作者这样写,不仅是叙述情况,分析形势,也是为了突出触龙解决这一难题的独特才能。
  解决问题,首先要打破僵局。作者从这一点入手。触龙以一个问候太后身体的老臣身分出现,而不以一个解决问题的“谏臣”身分出现。你看他“入而徐趋,至而自谢。”一番说明和问候,使“盛气而胥之”的太后开了口:“老妇恃辇而行”,气氛有了缓和。于是触龙抓紧时机,接上话岔儿,继续问候,拉起家常:“‘日食饮得无衰乎?’太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这一席对话多么自然,太后开始被触龙所左右,拉入他的轨道。从”盛气而胥之“到”色少解“,触龙得到第一个”回合“的胜利。但太后却毫无觉察。作者在这里,全用对话,而只用了”盛气而胥之“、”色少解“八个字说明事件的变化过程,实在简洁明快。
  话题一转,提出“老臣贱息”的工作问题。还是触龙取得谈话的主动权和支配权。由“贱息”的工作,进一步引出“爱子”的问题。在“爱子”的问题上引起了有趣的争论。触龙声称爱子“甚于妇人”,而“太后笑曰:”妇人异甚。‘“这时气氛又有了大的转变。从”色少解“到”太后笑曰“,这个转变可不小。刚才声称”必唾其面“,这种”盛气“和”警惕“已经无影无踪了。作者对事件发展的安排十分有趣:太后的情绪由”盛气“到”解“到”笑“,正是触龙步步接触本题的过程。看,”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触龙见时机成熟,于是单刀直入。这是一大突破,因为”提长安君“这是太后最警惕、最忌讳的事。而触龙有意安排的”反话“却引出了太后的心里话”不若长安君之甚“。这就使太后不知不觉、一步一步、舒舒服服地入于谷中,而又为下文开了路。如果这句话由触龙说出,那就太弱了,而且可能会发生变故。从这以后,急转直下,就进了正面摆事实说道理的阶段。太后完全被”控制“了,以致最后完全被说服,同意长安君”质于齐“。
  整篇对话的过程,即叙事的过程;对话气氛的发展,即叙事层次的发展。这是一篇出色的叙事文,也是一篇出色的说理文,又是一篇出色的人物描写。而叙事、说理、人物描写的特色兼而有之,溶为一体,表现出作者写作手法的高妙。
  (二)写人物,既有人物的语言行动,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又有事件的曲折发展,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现以《齐策四·第一章》冯谖为孟尝君巧设“三窟”为例。
  文章写策士冯谖为齐相孟尝君出谋画策,深谋远虑,数出奇计的事。冯谖初为孟尝君“市义”于薛,又为孟尝君“往聘”于梁,最后为孟尝君建立宗庙。他为孟尝君树立了政治基础,完成了“狡兔三窟”的计谋。文章突出写冯谖的深谋远虑,数出奇计的“奇”。以此显示冯谖不同凡响的才能。
  首先写冯谖在众人眼中的“无能”,冯谖在孟尝君食客眼中是一个既“无好”,又“无能”的庸人。孟尝君也只是“笑而受之”。因为“君贱之”,所以给冯谖的待遇是“食以草具”。众人对冯谖“皆恶之”,认为他是一个“贪而不知足”的人。当孟尝君确定去薛收债的人选时,恰恰是“无好”、“无能”、为“君贱之”的冯谖自告奋勇报了名,这使孟尝君“怪之”。合券收债相当麻烦,非短期所能完成;可是冯谖先日出发,次晨归而求见,所以孟尝君又“怪其疾”。冯谖临行,孟尝君嘱冯谖市“吾家所寡有者”,这是指物质方面。冯谖到薛,“矫命”、“焚券”、“以券赐诸民”,“民称万岁”。谁知冯谖所市乃是孟尝君的政治资本——“义”,但孟尝君未解其意。此又一“怪”。这三“怪”,在刻画冯谖这个不同凡响的策士形象中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别人所谓“怪”的,正是冯谖与众不同之处,正是深谋远虑,出“奇”之处。
  一年后齐闵王罢了孟尝君的官,孟尝君回到自己的封地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这时孟尝君才明白,对冯谖说:“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见之。”接着冯谖又以“车五十乘,金五百斤”到梁游说,为孟尝君“凿第二窟”,果然齐闵王又请孟尝君官复原职。冯谖又至薛为孟尝君建立宗庙,完成了“三窟”。全篇从头至尾都贯穿着对比法。先叙冯谖之“贫”,以至“不能自存”;后叙冯谖显贵,“车五十乘,金五十斤”往梁游说,俨然一个外交大使,这是从生活上对比。先叙冯谖“无能”,被众人轻视;后叙冯谖既能“会计”,又能“市义”,既能挟梁以胁齐,又能拒梁以取信于齐,这是从能力方面对比。先叙孟尝君对冯援“市义”不悦;后叙孟尝君受薛地百姓爱戴而得意,这是从孟尝君对冯谖的态度来对比。三“怪”、三“对比”,不仅人物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又使情节的发展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三)善于运用民间美丽的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进行说理,富有幽默感,逸趣横生,生动活泼,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燕策二·第十二章》说,赵且伐燕,策士苏代为燕昭王去劝止赵惠文王。他见了赵王并不正面提出意见,却讲了一个故事:“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夫得而并禽之。”经过这样一番生动地描绘,然后说明,如果赵、燕相攻,则“强秦之为渔夫也。”赵王听了立即停止攻燕。
  《楚策四·第四章》说,楚襄王不听大臣庄辛的劝告,结果被秦军攻下了国都,襄王当了逃亡国君。后来襄王醒悟,召见庄辛,庄辛说了下面一段比喻:“君王就不曾见过晴蜒吗?它六只足,四只翅,飞翔在天空,下可以食蚊蝇,上可以饮甘露,自以为无忧无虑,与人无争,却没料到五尺之童用饴胶在四仞之上捕住它,掉下来被蚂蚁吃掉。蜻蜓算是小的,黄雀也象这样,下可以吃白米,上可以栖茂树,鼓动翅膀,自由飞翔,自以为无忧无虑,与人无争,却没料到公子王孙左手持弹弓,右手拿弹丸,把它从十仞的高处射下,用它去引诱同类:它们白天还自由自在地在树林里游散,可日暮却成了桌上佳肴。黄雀算是小的,天鹅也象这样,它们在江海游荡,在池边休息,吞吃黄鳝、鲤鱼,咀嚼菱角、水草,乘风而高飞,翱翔于天空,自以为无忧无虑,与人无争,没料到,猎人准备好黑色的强弓,又拿上带绳的利箭,于百仞的高空,射中而坠落;白天还自由自在地在太空翱翔,晚上却成了锅里的清燉天鹅。天鹅算是小的,蔡圣侯之事也象这样,南游于高丘,北登上巫山,马饮茹溪之水,人食湘江之鱼,左抱幼妾,右搂美女,与其游玩于上蔡之中,而不理国家大事;不料楚灵王兵围蔡国,蔡圣侯却成了阶下死囚。蔡圣侯之事算是小的,君王之事也象这样,左有宠臣州侯,右有宠臣夏侯,鄢陵君、寿陵君随从游玩,游乐于云梦之中,而不管天下国家大事;不料穰侯受秦王之命,大将白起攻入楚都,君王做了逃亡国君。”襄王听了大惊失色,浑身发抖。
  庄辛连用生动的比喻,从蜻蜒到黄雀,从黄雀到天鹅,都“自以为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