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芝麻官悟语 >

第32章

芝麻官悟语-第32章

小说: 芝麻官悟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不仅要管住自己,而且要管住妻子。尽管“夫人”的言行对丈夫有特殊的作用,但毕竟是外因,领导干部本人是内因,仍处于主导地位。对夫人的意见和建议要慎重听取,分清是非;对夫人的不良言行要批评教育;对夫人的行为要进行经常的检点和监督。只要筑牢家庭防范这道坚固的堤坝,把好自己的门,看好自己的人,腐败现象在自己身边的“市场”就大大缩小了。

自己管住自己最难(3)

领导干部的妻子要当贤内助,最大的职责是管住丈夫,时刻警防第三者插足。第三者最可怕,私欲很旺,她看准的是领导者手中的权力,她爱的是领导者口袋中的金钱。不少领导的腐败往往都有第三者介入,这些腐败者养情人,包“二奶”,给她们买珠宝,买汽车,买房子,以大量贪来的钱财供其享乐,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最终被搞得身败名裂。领导干部一定要珍惜与妻子的珍贵感情,牢记贪财贪色祸患无穷。

人民公仆应该是自己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想到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既然人民给了你权力,就必须服务于人民,永远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

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公仆坐上小吉普,主人身上一身土。”理解这句话,应从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去分析。如果当了官,摆着官架子,官气十足,不深入群众,不深入基层,甚至以权谋私,那就不是公仆了。如果当了官,掏出心来为群众,扑倒身子办实事,认为当官不是享受,而是在给人民拉车,拉着人民奔向富裕,这就真正找到和摆正了公仆的位置。现在,我们不少基层干部很辛苦,跑项目,寻资金,闯市场,干事业的劲头很高,而且还要处理诸如民事纠纷等许多挠头的急事、难事,确确实实是在为老百姓谋利益,是一头拉车的“老黄牛”。正如一位干部和着《牵挂你的人是我》的曲子填词道:“最累的人是我,最辛苦的人是我,挨骂受气最多的人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这就是甘当公仆的领导,他们能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俯首甘为儒子牛,先天下之忧而忧。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时刻体验到,车不好坐,觉不好睡,饭不好吃,官不好当。如果体会不到这四条,还是看报、喝茶、讲话、开会、迎来送往、文山会海,这样的官谁都能当。所以,当官,就要乐于吃苦,乐于受罪,甘心情愿当一个为主人忙里忙外的“佣人”和“管家”。官不在大小,重在有为。当官期间,要给老百姓留下点实惠,让老百姓经常说起,这才是当官的价值。著名诗人臧克家有句诗是这样说的:“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无论当官,还是做人,都要有闪光点。当官的闪光点,就在于不停地为人民奉献,而不是索取。

每一个领导者,都应该时刻关注自己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是越看越像公仆呢,还是越看越像老爷?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做到:管住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想;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时刻检点自己,管住自己。自己管住自己最难,但能管住自己的人是高尚的人,是干净的官。

过程不能省略(1)

任何事物都有过程。冬天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变成夏天。百米跑,万米赛,都是一步步跑过来的。过程不能省略。

○过程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人最容易违背过程规律

○过程可以延长和缩短

过程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所谓“过程”,是指事物从发生、发展到消亡的时间与空间的转换经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由过去发展而来,又都向未来发展而去。古往今来的历史,就是无数个“过程”的连接和延续。

不要小看过程。人们往往容易犯忽视过程的错误。“拔苗助长”、“杀鸡取蛋”就是用来形容那些不要过程、急于求成的心态或现象。欲速则不达,忽视过程就会受到过程规律的惩罚。

一天24小时是由每秒、每分、每时积成的。一年是由春夏秋冬四季构成的。客观的时间过程,谁都无法延长和缩短。

人的成长有个过程。“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然后经过各个成长阶段:婴儿、幼儿、少年、青年、壮年、老年,从幼小到成熟,从成熟又到衰老。

人的成才有个过程。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人的受教育时间越来越长,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还不够,还要考研究生。如果一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太短,省去了这个过程,就不具备应有的知识结构,就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劳动者。“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都是人在成才道路上的艰苦磨练过程。

树木成材有个过程。一颗种子种在土壤里,在水份、温度等外界条件作用下开始发芽,种子中的胚根突破种皮,向下发育形成主根,主根再发育出侧根,胚芽向上发育成主干、侧枝,侧枝上的芽又发育出枝条、叶子。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树干逐渐长粗长高。可见,树木成材需要一个生长过程。

人患病和治病也有一个过程。现代人的许多慢性病都不是一天形成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是由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一旦病成,又不是一天可以治愈的。常言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诸葛亮曾说:“如人染重病,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薄以服之;得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治疗和康复都需要一个过程。

体育竞赛中的百米跑、万米赛都是一步一步跑过来的。一口吃不成胖子,一锨挖不成水井,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有个过程。

有句北方民间俗语叫做“不能绕过门槛上炕”,意思是说不经过门槛这一关,你是无论如何到不了炕上的。这说明过门槛这个过程不能省略,必须按照次序来。

总之,过程不能省略。一个人成长需要过程,一个企业发展需要过程,一个地区变化需要过程,一个国家的建设也需要过程。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弱到强,都是客观的发展过程。正确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对于我们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人最容易违背过程规律

过程是客观的,谁都不能违背过程这个规律。我们要充分认识事物发展的过程,并按照事物每个阶段发展的特定过程去办事。不按过程规律办事,就一定会把事情搞糟。1958年搞“大跃进”时,不少地方提出“吃饭不要钱”,甚至提出“八免费”、“十免费”等,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结果造成六十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

我国在八十年代前,经济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就是忽视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性,对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客观过程未能做出合乎实际、符合国情的科学判断,对改变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缺乏充分认识,把发展社会生产力看得过于容易和简单,所以制定了一些超越客观实际的政策、方针,提出了许多超阶段而又无法实现的任务,结果“欲速则不达”。这种“急于向更高阶段过渡”的做法,实际上是否定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否定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故此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所以,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中国国情,不得不重新返回来一步一步地完成每个历史阶段的任务。

承认事物发展的过程并坚持走好这一过程,就是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论。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地指出了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提出这个阶段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个阶段是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正因为十三大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准确而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制定了符合这个过程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才使中国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应承认过程的客观存在性。过程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一切事物都有过程。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认识和遵循过程规律,按照这一规律想问题、办事情,不能超越或忽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和每个步骤。超越过程就会犯急于求成的错误。但我们一些领导者在工作中往往随意下达高指标,或不切实际地要求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投产见效,尤其强求下级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一个地区的落后面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下级不顾客观条件,硬拼乱凑,劳民伤财,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为“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联为“下级骗上级,层层加水,水到渠成”;横批为“数字出官”。这副对联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切实际的官僚主义者。另外,有些领导干部工作存在短期行为,在一地工作总想在两三年内做出惊人的成绩。由于有这样的指导思想,他们必然会急于办什么“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但这些工程多数经不起历史的检验,不是过于超前,就是脱离当地实际,其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甚至给当地留下沉重的历史包袱。

过程不能省略(2)

过程可以延长和缩短

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过程,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过程是客观存在的,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发展过程具有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人的能动作用可加快或延缓事物的过程。我国的近代史和我党的革命史就可说明这一问题。

从1840年起,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先后爆发了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等运动,但最后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真正认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拯救中国的道路。也就是领导革命的人们,主观认识没有与客观实际完全统一起来,因而不能使革命取得最终胜利。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列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路线,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后人曾这样评价毛泽东的功绩: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正确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可能在黑暗中会徘徊更长的时间。可见,人的正确决策和主观能动作用可使事物的发展进程明显加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力进一步解放,社会主义活力明显显现,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但到1957年以后,由于受“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打乱了正常的经济建设秩序,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开始放慢。尤其进入六十年代后期,由于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导致中国经济建设全面停滞,社会主义建设遭到重大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中国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综合国力大大加强。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提出,我国经济建设要隔五年上一个台阶。实际的情况是,有些地区不是隔五年而是隔两年、三年上一个台阶,经济和社会事业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而有的地区和发展快的地区条件差不多,但多年来一直徘徊不前,在全国位次逐步后移。同样的政策,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时间过程,但未得到同样的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地延缓了发展过程。

总之,唯物辩证法的过程论,是实践论同发展阶段论的统一。它要求我们既要通观事物的全过程,预见到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使我们在工作中不迷失方向;又要善于区分发展的不同阶段,照顾到各个阶段的衔接,脚踏实地地做好现阶段工作,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办事,从而达到预定目标。

该退不能进(1)

当你觉得前进艰难,应该退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客观,顺势而退。要知道,该退的时候,主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