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芝麻官悟语 >

第11章

芝麻官悟语-第11章

小说: 芝麻官悟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随便,常常说了不算,那么下级便不会把你的话放在心上,那你的工作就十分被动。因此,说了就算,一诺千金对领导者来讲非常重要。

说了就干

说了就干,就是言出必行,言行一致,把说了的话落实到行动上。朱熹说得非常透彻:“行不及言,可耻之甚”。一个领导者应具有的好作风就是言必信,行必果,说到做到,不放空炮。话一说出,就应抓紧落实。领导者说到做到不只是指在大事和原则问题上说了算,定了干,即便是一些日常小事也应当言行一致。以最常见的开会为例,领导者要求八点准时开会,自己首先应说到做到,准时到会。如果自己姗姗来迟,那么部下就会认为,这位领导是说话不算数的,有失领导威望。

在领导活动中,只有做到说了就算,才能做到说了就干。说了就算,说了就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领导者只要有说了就算的硬作风,必然会形成说了就干的好局面。因为下级知道,上级有铁的纪律、硬的手腕,说了不干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样,有一种权威在催促他干,在逼着他干。干需要花费力气,花费精力,有的还要花费财力,上级没有一定权威,没有说了就算的过硬作风,那么,安排部署的工作,下级就不可能雷厉风行、遵照执行。说与做的距离最远,要想拉近,主要靠权威。现在很多问题的形成主要是说了不算,定了不干,互相扯皮,互相推诿,一个通病就是“拖”,因为“拖”危及不到自己的利益,干和不干都无所谓。要想说了就干,领导必须首先做到赏罚严明、承诺兑现,这样才能树起权威。领导者有权威,一个地方才会形成一呼百应、政令畅通的工作局面。有了这样的工作局面,事业就会兴旺发达。

三个环节

不管什么领导,工作全过程实际都是三步曲,即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

医生给病人看病,首先要诊断病因。传统医学采取“望、闻、问、切”的办法查找病因,现代医学则利用X射线、B超、CT、核磁共振等多种先进设备和手段来分析诊断病情。只有准确无误地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领导者的工作也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看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工作中有些问题我们能及时发现,有些深层次问题我们却只能看到表面情况,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弄清问题的成因,领导者就必须多渠道、多形式下辛苦进行认真调查。

调查的方法很多,多听、多看、多思索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调查需要领导者放下架子,沉下去,接触下级,接触群众,真心实意与下级、与群众交朋友,引导下级和群众讲真话、说实话,千方百计倾听呼声,想尽办法找到问题。调查需要领导者心细入微,听得用心,看得留神,勤思多想,善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只有这样,领导者才能掌握真实情况,发现问题的症结。面对诸多问题,领导者要善于抓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切准问题的要害,找准问题的切入点。

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是第一个环节的递进和延伸。对发现的问题,如果领导者分析不透,研究不深,就很难找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的办法。研究问题犹如医生诊断,开方、下药,尤其是对大病、重病患者,还要组织专家会诊,最后拿出治疗方案。领导者研究问题也是一样,要广泛征求解决问题的意见,多方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经过比较选择,最后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民主和集中是研究问题的程序,也是领导者必须把握好的两个关键点。研究要发扬民主,就是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召开各种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听一听各界群众的意见,听一听专家学者的意见,听一听上级领导的意见,听一听相关部门的意见。作为决策者,尤其是一把手要善于吸纳大家的意见,设定多个方案,权衡利弊,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拍板。研究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适时集中,形成方案,提交正式会议,集体讨论做出决策,决策的结果形成文件或决定,最后颁布实施。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最终目的,也是工作全过程中最重要的落实阶段。解决问题对医生来讲,就是要定时、定位实施手术,准确下刀,切除病灶,最终使病人痊愈。对领导者来讲,解决问题就是抓好政策的执行,抓好措施的落实。政策和措施要落实下去,重要的是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问题找准了,办法定对了,但落不到实处还是等于零。解决问题不仅要投入精力,而且还要投入财力,在落实当中还会遇到种种困难,出现许多问题,领导者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去狠抓落实。落实的关键是抓住各级干部,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抓“两头”带“中间”,奖惩严明,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战斗力,最终圆满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的目标。

为官“七音符”(3)

不论哪一层次的领导,不管从事哪一种工作,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基本是我们工作的全过程。解决了旧问题,又会出现新问题,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发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研究,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我们各项工作的轨迹。在这样不断交替、周而复始的环节中,体现着领导者的作用,推动着社会的文明进步。

四把尺度

度,是哲学上量变与质变的分界点,正如沏茶,适量则香,过量则苦。处事要掌握度。“是”与“非”只是一墙之隔,“是”跨一步就是“非”。

自信不自负

自信不自负,是说领导者要推进工作、成就事业,必须保持自信,但是,过分自信,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就会走向成功的反面。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如果没有真正建立起自信心,那么成功永远与你无缘。古往今来,每个有成就的人在其生活和事业的旅途中,无不以自信为先导。拿破仑就宣称:“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的字眼。”正是这种自信,才激发出他无比的智慧和能力,使他成为横扫欧洲的统帅和名将。一代伟人毛泽东,写起字来大气磅礴,吟出诗来气吞山河,干起事业来惊天动地,皆源于他那奔放的情感、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自信。有了自信心,才能以最佳心态开展工作、履行职责;有了自信心,才能以饱满热情开创事业、完成使命。运动员在赛场比赛,要争得第一,争得一流,不可没有自信;求职者在人才市场应聘,要技压群芳,求得赏识,不可没有自信。一名领导干部,无论是作竞职演讲,还是就职表态,必须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以坚定的口气、热情的态度、积极的表现来赢得上级和群众的支持,那么自信是第一不可少的。

但是,自信又不能过份。过份的自信就变成自负。自负却是束缚自己、脱离群众、走向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旦功成名就,身居高位,就容易目空一切,自以为是,从而出现一系列自负的毛病。比如“家长制”,“一言堂”,压制民主,固执己见,独断专行,听不惯不同声音,听不进正确意见。久而久之,自负生傲气,生霸气,生偏见。最终导致狂妄自大,高高在上,趾高气扬,脱离群众,走向失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就是因为自负傲慢,沽名钓誉,使贤者、良将敬而远之甚至众叛亲离,最终落得个四面楚歌,兵败乌江的下场。

自负出于无知,出于缺乏自知之明。真正有学问、有能力的人,一般都平易近人,热情待人。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毕竟有限,不可能无所不能,过份自信,刚愎自用,只会使决策失误,事业受损,引来别人的嘲笑。所以,作为领导者,需要不断提醒自己:自信不可丢,自负不可取。

行善不过善

行善不过善,是说领导者要有善心,施善举,不害人,但不可过分施善。

有善心,就是为人要心地善良,有同情之心,有恻隐之心,常怀善念,以善为宝,嫉恶如仇,从善如流,这是一个人善言善行的思想根基。施善举,就是明辨善恶,多行助人为乐、济人之困、解人之危、排人之忧之善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害人,就是要与人为善而不与人交恶,见贤思齐而不嫉贤妒能。对待犯错误的同志,要从团结的善良意愿出发,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帮助他人进步。有善心,行善事,施善举,不害人,积善成德,以德载道,是美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是为官为人的基本要求。

为善不能过善,行善不能良莠不分。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过分善良就会事与愿违。领导机关不是慈善机构,领导干部不是和尚道士。领导者过分善良就会被人看不起,威信很难树立。事实上,作为一个领导,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客客气气,只知讨人欢心,丝毫没有一点严肃感和正义感,人们对这样的“老好人”领导,非但不会信任,不会有好感,反而觉得他缺少棱角,软弱无能,不能委以重任,难以成就大事。好人主义似乎有一条对,不惹人;但有千条错,对党对人民不负责任。坚持原则的“厉害”主义有一条错,容易伤人感情;但有千条对,所作所为于党于人民都有益。当领导的应以善良为本,但不可过分施善。过分施善,难得善报,这一点为官者要深思。

与人为善有四忌:一忌“一切为善”,对那些道德败坏、穷凶极恶之徒不可施善,不能姑息养奸;二忌“好人主义”,在歪风邪气或大是大非面前,切不可放弃原则,搞无原则让步;三忌“幸灾乐祸”,决不做那种“别人滚油烧心,自己东吴招亲”的人;四忌“落井下石”,不乘人之危,整人害人。如果一个领导没有好心眼,缺乏同情心和怜悯心,没有人情味,整天就盘算着处理人和整人,待人处事不通情达理,时间一长,这样的领导就会积怨深重,甚至四面楚歌,最终会被赶下台的。

果断不专断

果断不专断,是说领导者决策时既要有主见,当断则断,又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在此基础上拍板定案。

果断,是领导者尤其是一把手作风务实、敢作敢为、敢于负责的表现。应当做出决断的时候不决断,就会因此而遭受损失。遇事狐疑不决,不仅消耗精力,影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信誉,更严重的是还会错过良机,贻误大事。因此,领导者在思考问题、处理事情时,不能畏首畏尾、患得患失,而要从容镇定、坚决果断。

为官“七音符”(4)

果断,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盲目决断,不等于专权专断,搞“一言堂”。相反,要做到勇于决断,就需要提高领导者自己对事理的判断力,正确预测事态发展的趋向,这就要以多谋作为前提。与众多谋,可以了解实情,便于做到决事乘其机,断事合其理,处事利其成。一言堂、家长作风,看起来果断,其实决策破绽很多,极易产生不良后果。原因在于一个人的思维,必然受到自身学识、阅历、经验甚至情感、环境等因素制约,对问题的看法或做出的决策难免失之偏颇。果断决策应该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作出。领导者在决策时,尤其在遇到困难和棘手问题需要及时决断时,一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注意抓好民主、集中、再民主、再集中的每一个环节;一定要征求决策层乃至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让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然后进行集中归纳、修正整理。这样,通过反复研究,形成成熟的集体智慧,最后由主要领导拍板决定,这才是果断决策的正确方法,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决策失误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主要领导在决策问题上,有一票的权利,但不仅仅是一票的责任,要经常与班子成员共谋共事,决不能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如果盲目拍板,个人专断,出了问题,轻则没人同情,没人解围,工作被动,重则给事业带来损失。当然,作为一名主要领导,决策决断一定要讲求效率,如果今天也商量,明天也碰头,后天还琢磨,那也是会误事的。该决断的事必须果断决策,要能拿得起来,放得下去,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敢干不蛮干

敢干不蛮干,是说领导者要敢字当头,有开拓创新精神,但也必须讲求科学态度,切忌蛮闯蛮干。

敢想才能敢干,敢干才能创新,创新才能突破,突破才能前进。开拓前进应当有知难而进的雄心壮志。人生征途中有许多艰难险阻,无雄心壮志者,就会望而生畏,甚至半途而废;有雄心壮志者,就能知难而进,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