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船帮老大 >

第34章

船帮老大-第34章

小说: 船帮老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叫山背着禾巧,迎着江风,大步向前,对岸的龙王庙,隐约可见,庙顶似有金光高射,红瓦黑脊,丽日碧空,大江大涌,令人豪情顿起!陈叫山不自禁地,吼出一段曲子——“苍波万顷孤岑矗,是一片水面上天竺。金鳌头满咽三杯,吸尽江山浓绿。蛟龙虑恐下燃犀,风起浪翻如屋。任夕阳归棹纵横,待偿我平生不足……”

    “哈,你唱的是元人王仲谋的曲子。”禾巧歪着头,笑盈盈地问,“怎么调子这么怪?”陈叫山嘿嘿一笑,“我姑丈教的词,调子早忘了,胡乱吼哩……”

    在陈叫山记忆里,当年表哥从北方战场,寄来家书,称一切安好时,姑丈温了一壶好酒,喝得面红耳赤,还硬让陈叫山呡了几小口,以筷敲击酒壶,便唱的这首曲子。当姑姑与表哥相继过世,那年清明,陈叫山陪着姑丈上坟祭奠,回家时,姑丈牵着陈叫山的手,一路慢走,一路低唱的,也是这首曲子……

    陈叫山觉得姑丈好生奇怪,奇怪人的悲喜轮回,同一首曲子,竟可一样表达……而今,陈叫山面对凌江,仿佛受人指使似的,忽然也就唱起了这首曲子,自己也觉得自己奇怪了……

    走到桥头时,两位滑竿伙计,一左一右,坐在桥前的石狮头上,以草帽扇着风。夫人则一脸焦虑,手搭眼上,四下望看,显然,夫人早已到达桥头多时了。

    见陈叫山背着禾巧过来,夫人几步上前,先是忧心,继而看出无大碍时,一笑,便说,“鬼妮子,这倒好,有人背着走……”禾巧不好意思了,要下来,陈叫山不让,夫人便建议禾巧去坐滑竿,而禾巧又不愿。

    于是,夫人依旧坐滑竿,禾巧依旧被陈叫山背着,踏上木桥,一路向南……

    过木桥,便有一条大路,大路之西,有一小径,弯弯朝下,一直走下去,与大路落差,足有两丈之高。前面一片开阔之地,黄泥与沙粒黏合于地表,天旱地干,便露出龟裂狰狞的地缝,有的地缝之宽,足以卡住陈叫山的双脚,不由得陈叫山小心谨慎,以防扭倒。

    朝西南行约百步,却是一高大土包,龙王庙正于其上,一条宽约六尺的石砌阶梯,披挂于土包之上。

    这时,禾巧说要下来走,陈叫山不让,禾巧却硬要下来,并悄悄在陈叫山耳边说,“这道石梯,平时可以走着上去,但如果进庙求雨,必须是跪着上去,以示对龙王的虔诚……”

    两位伙计缓缓放平滑竿,夫人下来,对两位伙计说,“你们一路辛苦,就不必跪石梯了,在这下边好好歇歇……”说罢,便双膝着地,一下下朝石梯移去,两手撑一下,单膝先上一级,身子朝右倾斜,另一膝盖再随上去……每跪上一级,则双手合十,冲着龙王庙弯腰,磕头……而后,再是两手一撑,单膝跪上,身子倾斜,另膝随之……

    陈叫山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老爷、少爷、三太太,总不大愿意来求雨,而夫人来求雨一回,便病倒的缘由了……

    禾巧被陈叫山放下后,由于脚长时间悬垂,充血过度,甫一着地,就疼得站立不住,陈叫山连忙将她搀住,才不致跌倒!

    “你坐到滑竿上歇一歇吧,我上去和夫人求雨就成……”陈叫山扶着禾巧,见她站都站不稳,如何再能跪上石梯?禾巧却笑着摇摇头,“没事儿,你扶我过去……”

    禾巧跪在石阶上,两手一撑,单膝朝上移动时,一下折了脚踝,疼得倒吸凉气,但她皱眉咬牙,硬是移上去了……陈叫山跪在禾巧身后,看着她那般疼痛,却那般决绝,敬佩,怜惜,忧心,焦虑,齐齐在眼中闪过……

    夫人站在石梯顶上,看着禾巧这般痛苦,又这般坚持,想下来扶其一把,但她若是下来,再上时,又须跪梯而上,夫人犹豫着,一脸焦虑,“禾巧,你别上来了,你就坐在石梯上吧!腿脚跪坏了,我可心疼哩……”

    “夫人,没事儿……”禾巧抬手擦擦汗,紧咬芳唇,竟挤出一丝笑,“不能因为我,让求雨半途而废,前功尽弃……现在,龙王就在庙里看着我哩,我不能停,不能歇,我担不起求雨不成的罪孽啊……”

    守庙的两位老婆婆走了过来,站在石梯上,看着禾巧拼尽全力,跪梯而上,也不禁心疼,“姑娘,龙王眼睛亮着哩,谁心诚,谁心不诚,龙王都看在眼里的。天不下雨,不是你一个人的事儿啊,别伤了身子……“

    禾巧两手一撑,手腕一软,肘部一颤,猛地朝下一趴,头便朝石梯沿沿上撞去……陈叫山急了,双掌一按,腾身而起,右臂迅速斜伸去,垫在了禾巧额前……

第四十九章 龙王

    禾巧跪着上到最高一级石阶时,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陈叫山紧随而至,问她脚怎么样,疼不疼……禾巧匀了匀呼吸,只是笑,并不答话……陈叫山也便笑了,两人相对而笑,有些傻气,有些孩子气,头顶上方的那朵白云,仿佛也随着笑声在旋转……

    龙王庙建在土包正中,说是庙,其实仅有两间房,一间龙王殿,一间供守庙人居住的小屋。青砖垒墙,一青到顶,檐角弯卷冲天,檐下一并排青苍木板,皆绘龙纹、云纹,龙甲有金、红、白、紫、青诸色,皆扑飞在天,穿云破舞,气象万千!屋脊连缀着的龙身,有汉代风韵,极简约,亦抽象,而不失龙之精神!

    庙门朝北,正对凌江,门板朱红之色,门沿嵌有金线,迎接阳光,金光四射!庙门正前方,是一巨大石窝,天然形成,无人工雕刻之痕迹,不知是何年何月何日,由何人搬来此处。窝口光滑无比,四周一圈,则是细细密密的凹凸小点。石窝之中,供人堆放供品,窝口之光滑,与周身之凹凸之糙,形成反差,愈显造化之鬼斧神工。

    庙之以西,矗立着一座石塔,约有丈许高,自塔基至踏尖,竟是一浑全石头雕刻而成,未有叠砌之痕,粘合之印,令人惊叹之余,更多几分敬畏!石塔共有九层,自下而上,逐层缩小,层层之间,镌刻莲朵图形,围绕塔身,一圈紧凑。石塔最高处,类如一灯盏,一颗石珠,正居其中,意为“龙珠”。整座石塔,倚庙而立,伏镇滚滚凌江,正所谓——“宝塔镇河妖”!

    入得庙门,抬眼便见龙王铜像,正居供台之上,龙首人形,头戴冠帽,腰系纹带,衣饰层叠,金光熠熠。供台上香炉、烛台、灰盒、裱匣,供奁皆于其上,摆放有序。左右各列一高台,四条盘龙,分卧两侧,意即“东西南北”四海之龙。四条盘龙,全为铜铸,皆有千斤之重,然而龙身细部,无不呈示而出,虾眼、鹿角、牛嘴、犬鼻、鲶须、狮鬃、蛇尾、鲤鳞、鹰爪,铸造之工艺,细腻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两位守庙的老婆婆,送来香烛,夫人、禾巧、陈叫山跪身于蒲团之上,夫人执香蜡,高高举过头顶,双眼微闭,一脸虔诚……而后,香蜡各归其位,烛火摇摆,香烟袅袅,三人皆双手合十,静念祷告……两位老婆婆,跪在两侧,在地上翻开《祈雨真经》,一人手摇小铜铃,一人遍数念珠,口中念念有词……

    据三合湾茶铺里,那些最老最老的老茶客讲,相传盘古开天之后,乐州之南,便已呈现深沟巨壑。s。 好看在线》沟壑之中,云雾腾腾,时有各种灵异之兽,在沟壑中啸叫奔驰,沟壑上空,亦有九头怪鸟、鬼脸人身大鹏,时时穿梭飞翔,日日不止……异兽与怪鸟之啸叫,声浪起伏,召唤更多的异兽与怪鸟,加入其间,于是,撕咬争斗,纷乱不止!异兽与怪鸟,死伤之后,皆流溅黑色血浆,洒落沟壑两岸,土地遂也成黑色,焦枯干涸,寸草不生,万物凋敝……

    玉皇大帝于天庭,但见黑雾腾腾直上,腥膻之息,直窜瑶池,便派天兵天将下界查看,数万天兵天将,查明缘由后,得玉帝旨意,便于云端施射金箭,异兽怪鸟,纷纷中箭逃窜……然而,数天之后,成倍的异兽怪鸟,却又聚集于沟壑四遭,如此反复,令天兵天将疲于应对……

    太上老君遂向玉帝建言,称天河之水,源源不绝,滔滔奔涌,倘以天河之水,冲天浇下,灌入沟壑之中,水漫其间,令异兽再无藏身之所,巨浪冲天,怪鸟亦无盘旋之空……如此,沟壑之危,便可得解!

    玉帝采纳太上老君所言,遂命太上老君负责此事。

    太上老君得了旨意,从天河之中,舀出九九八十一鼎水,将九九八十一个巨鼎,一字横排于南天门前。而后,拂尘一挥,便有无数小星,飞入巨鼎之中,星光跳跃,水浪起伏,似煮沸一般,水泡鼓凸,白烟腾腾。从瑶池中,得一锦鲤,取锦鲤之金鳞,分洒八十一鼎中,鳞甲片片闪光,与星光交相辉映,直将南天门之梁柱,映照得一片灿然。最后,太上老君念起《五行永水诀》、《地灵符》、《启生齑志》、《浑天合应歌》,念毕,掌合二指,猛然喝喊一声,“倾——”,一道七色彩虹,转瞬出现,彩虹若大弓,弓背横架于九九八十一巨鼎之上,一弹,一压,一挑,一推,巨鼎瞬间倾斜,鼎中之水,从南天门奔涌而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灌入沟壑,冲荡起黄烟阵阵,扑飞九天十万丈……

    沟壑之中的异兽怪鸟,闻听天上传来巨响,见七色彩虹之间,忽地白浪咆哮,直贯天地,便是倾天暴雨,亦没有这般肆虐……异兽怪鸟,纷纷逃窜,有逃之不及者,被水浪打翻,卷入滚滚洪流,再无影迹……

    顷刻后,一条大江,横贯东西,滚滚东流,浪涛起伏,玉珠跳溅,其势不可阻挡……

    然而,诸多异兽伏在江边,望着滔滔江水,并不甘心离去,齐齐啸叫而起,遂用利爪刨地,以头拱土,以嘴咬江堤,欲将江中之水,放引至别处!而诸多怪鸟,则纷纷銜来巨石,投于江水之中,欲将江水漫溢越堤……

    地下一番掏挖充填,天上的九九八十一鼎,亦随之突突抖动,震得南天门几欲炸裂,天界诸神,无不惶恐失措……

    情势危急之时,托塔天王上奏玉帝,领了谕旨,便从掌中托塔上,取下一角塔檐,大喝一声,奋力掷去……“咚”地一声巨响,江边矗立起一座宝塔,塔尖之上,闪耀紫光,塔基之围,则喷涌紫气,紫气腾腾,飓风阵阵,天地纷乱,江水咆哮……

    一阵纷乱之后,天地归于平静……趴于江边的各类异兽,已化作大大小小,方方圆圆,光糙不一,颜色各异,形态万千的石头,遍列江岸。而起先在空中飞翔的怪鸟,则断了利爪尖喙,折了翅膀尾翼,羽毛零落,飘然而飞,化作两岸的葱茏草木……

    起先两岸焦枯干涸,颜色呈黑的土地,逐渐显露出黄褐之原色,鹅黄色草芽,齐齐从土缝间,探头探脑,速速生长,节节拔高……

    数年之后,一个夏天,龙子狻猊、赑屃、狴犴、蚣蝮、螭吻五人,听闻凌江上游风光奇秀,物类奇繁,在酒醉之后,竟化身水兽,逆江而游,来一探究竟……岂料,这年凌江枯水,待他们酒醒之时,竟被困于岸边一泥潭之中,泥浆粘稠,日光暴烈,竟被黏粘缚身,动弹不得!仓惶之际,赑屃和狴犴,念动《畅海经诀》,以求龙王救之……龙王其时正在水晶宫内小憩,闻听水泡传递而来的诀音,猛然苏醒,大惊,跃身出海,腾云驾雾,来到泥潭之上……龙头拧转,唤来雨云,龙尾摆动,摇出清风,龙甲闪耀,电光射迸,龙爪钩合,雷声隆隆,龙须抖颤,大雨倾盆……只消片刻间,天地之间,雨水淋漓,凌江浪涌,波涛连绵,泥潭中的五子,由此脱身……

    又是数年之后,当初困身龙子的泥潭,被凌江两岸之百姓,称其为“水兽坑”。而水兽坑下游十里处,兀自隆起一个高大土包,无人识得其来由,议论纷纷,有说那是龙王憎恨泥潭,将其潭中泥浆,以龙尾甩溅出来,积聚而成的土包;也有说,那是龙王在天空施法运雨之时,风尘吸张,卷八方来土,而凝结成的土包……于是,人们便在土包之上,建起龙王庙,焚香祷告,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龙王庙自建成之后,一直香火不断,代代相延至今。令人称奇的是,多年来,凌江屡有洪水泛滥,但无论洪水如何肆虐,将房舍田地淹没,但那高大土包,土包之上的龙王庙,高高耸立,洪水只到土包之下,再无上涨,盘旋几圈,便又流去,始终未被淹没过……由此,民间方才有了“大水冲了龙王庙——(岂不是)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了”的说法……

    唐显庆二年,乐州大旱,流民齐聚龙王庙下,数百人双膝碾地,祷告求雨,是年六月,天降甘霖……

    北宋至和元年,乐州大旱,灾民焚香于龙王庙,后又编织柳龙起舞,其后,旱情缓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