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船帮老大 >

第334章

船帮老大-第334章

小说: 船帮老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这一年三月十二,小锁呐一拍胸脯,说,“今年就是把我脑袋揪下来,我也不摆船了,我要跟风摆柳对歌哩!”

    这一年的三月十二,花红草青,风摆柳在男儿坡一岸唱,小锁呐在女儿梁一岸吹唢呐,一唱一和……

    别的后生、姑娘们,也都忘记了对歌,就听他们唱,他们吹和,从红日当空,一直听到银月照江……

    风摆柳嫁给小锁呐后,风摆柳要洗衣裳,小锁呐说我来洗,风摆柳要做饭,小锁呐说我来做,风摆柳要下地干活,小锁呐夺下锄头,说我干就成了。风摆柳便问,那我嫁给你,做啥呀?小锁呐说,你就享福,给我生娃娃……

    一年后,风摆柳生下了一个女娃娃,邻人见了,都说这女娃娃实在皙气,实在好看,实在像她娘,那眉眼,那鼻子,那嘴巴,都像……

    小锁呐请教了很多人,要给闺女起名字,起来起去,风摆柳都不满意,小锁呐便说,咱闺女就叫秋云咋样?

    风摆柳一听,连声说好,就用女神娘娘的名字,多好!

    秋云一天天长大了,姥姥姥爷爱得不得了,但他们年纪大了,走不动路,坐船还晕乎,小锁呐便时常划着船,带着闺女媳妇,去对岸看丈人岳母……

    有一天,小秋云便说,“爹,你会打铁,会凿石头,你咋不弄个桥呀?”

    秋云是爹的小棉袄,是爹的心尖尖,秋云说的话,比皇上的圣旨都管用,小锁呐当天夜里,便去寻当地的一众工匠,提说修桥的事儿……

    真正修起桥来,人们才晓得是那么艰难!

    但无论怎样难,老邵都咬紧牙关,一次次鼓舞众人,因为他知道:这座吊桥,是媳妇的念想,是闺女的憧憬,是两岸乡亲的祈盼,是敢子和秋云曾经的传说里的一种神灵的旨意……

    老邵腰上拴着麻绳,吊在半山腰上凿石头时,秋云她娘蒸好了窝头,熬好了稀粥,就从山顶上,用一个竹篮,将窝头稀粥慢慢地放下来,看着老邵吃完了,再缓缓吊上去……

    工匠们打造铁锁套环,骄阳当头,汗水浸湿了浑身衣衫,秋云她娘就远远地和秋云唱歌,那歌声飘扬传飞过来,更胜一缕清风,更比一碗绿豆汤……

    吊桥终于修好了,老邵把曾经的小船,当场用斧子劈了!为了让众人放心走桥,老邵拉着媳妇闺女,一家三口,站在吊桥上扭着秧歌,老邵那怪怪的模样,脖子一长一短,屁股一摆一摆,腰身一拧一拧的笨拙模样,与秋云和秋云她娘的翩翩舞姿,形成的巨大反差,逗得两岸人们哈哈哈大笑……

    吊桥修好的头年三月十二,男男女女来参加赛歌会,那盛况,那歌声,那一张张笑脸,犹在昨日……

    “秋云她娘呢?今儿不来参加赛歌会么?”陈叫山听到这里,便问通山老汉。

    “唉……”通山老汉一声长叹,“吊桥修好三年,秋云她娘就生了病,老邵各到处请郎中,不顶用啊……”

    “现在,老邵就成了这个样子了,爱喝酒,唢呐从来也不见吹了……”通山老汉说。

    陈叫山看着站在坡上的老邵父女,不禁也一声长叹……

    喜欢请与好友分享!

第186章 秧歌感动

    陈叫山犹然觉出:一座吊桥,承载着太多,寄托着太多……

    身为建桥之始的工匠,几年来,老邵心底有自己的盘算,在盘算中,守护着,关注着,看江水在桥下****夜夜地流过……沉积的心事,随光阴,一点点在桥上凝结……

    赶巧自己率船队来了,赶上了这三月十二……当潮水般的乡亲,从吊桥上涌过,老邵的心中,充满了感怀与纠结……

    老邵怎会没有埋怨?

    陈叫山随众人登上女儿梁梁顶,在通往吊桥的拱洞前,众人皆止了步,不敢再朝前走,仿佛此时江上的吊桥,随时都会断裂,只消一踏步上去,便会坠身于滚滚凌江……

    “乡亲们,听我们说,你们可别再往过来跑喽,桥不稳当……”几个年轻后生,站在桥头,双手在嘴前,皆扩成喇叭状,冲着对岸大声地呼喊着。

    对岸男儿坡的人们,听见这边的喊话,闹闹哄哄了起来,嚷嚷了一阵,遂即安静下来。倒是如今留在女儿梁的男儿坡乡亲,开始将目光聚集在老邵身上,聚集在陈叫山身上,他们想听老邵的意见,或者,他们希望陈叫山,派船队过来,将他们用船送回对岸去……

    “邵伯,如若不行,我就喊船队过来,用船派乡亲们过去?”陈叫山站在老邵跟前,征询着老邵的意见。

    许多年轻后生,听见陈叫山这么说,也有些急,纷纷凑过来,七嘴八舌地问询着……

    “今儿这歌对不成了么?那咱咋弄呀?”

    “咱倒好哩,会凫水,不怕桥不稳当!姑娘们呢,姑娘哪还敢再上桥?”

    老邵将手臂高高地举了起来,摇着脑袋,似乎对人们的胆怯,感到不屑,并说,“我说了,只要别扎堆上,桥就没问题……”

    说着,老邵拨开几个年轻后生,要朝吊桥上走去,邵秋云连忙去拽老邵的袖子,“爹,爹,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陈叫山和通山老汉几人,也连忙去劝阻老邵,老邵左手拉陈叫山,右手拉通山老汉,将他们拉到了桥头前,指着两侧的桥桩,说,“你们看,桩是老桩,套环拴磨这么些年了,疲了,跟人一样,年寿到了,但不会说断就断的……”

    为了使大家放心,老邵重又站起来说,“今儿赛歌会,你们放心上桥,娃娃女女扯开嗓唱!咋,不信?害怕?那成,我上桥给你们扭扭秧歌看……”

    “邵伯,你……”陈叫山见老邵要上桥去,伸出胳膊,想拉老邵,但刚捏着老邵的手腕,遂即又松了手……

    老邵一步上了桥,两只胳膊分展两边,一上一下地晃,像是雄鹰振翅翻云,像是武僧徒手汲水,脚下则是踩着“十字花”,右脚跨前一步,左脚随之一横,右脚退,左脚上,右脚再横,晃得吊桥一颤一颤……

    老邵一路十字花秧歌步,走到了吊桥中间,将胳膊高高举过头顶,身子拧转,左右招手,向两岸的人示意,仿佛在说:你们看,你们看,我说行,那就行嘛!

    两岸的人,皆定定看着老邵在桥上扭摆,在老邵看来,那两岸的一道道目光,不是担忧,倒是欣赏,便索性扯开嗓子,吼起了《秧歌曲》

    咱把女神娘娘请下凡

    保佑咱今世福无边

    咱把南岸北岸都转遍

    撑船荡桥哎赛神仙

    咱把那冥间阳世仔细看

    自古谁能吆活百年

    南岸的闺女嫁北岸的汉

    生下的娃娃乖又健

    一江的水哟两岸的山

    娃娃女女赛歌儿欢

    粗喉咙唱呀毛眼眼闪

    唱情传爱谁不羡

    女儿庙呀噫哟儿郎殿

    千年的香火从不断

    你爱我我爱你

    脚踏青山呀心坦然

    ……………………

    老邵擅吹唢呐,由胸腔,到口腔,有使不尽的豪气,但论到唱歌,却是破锣嗓子气又短,叫驴声腔音不全。

    但人们听得出来:老邵那歌声里,有着一种宣泄,有着一种鼓舞……他在努力地唱,专注地唱,宣泄着胸中复杂的情愫,鼓舞着两岸的人们之勇敢……

    通山老汉看见老邵脖子上的板筋,挣得红红,脚下十字花踩得前后左右转,便对怔怔观看的乡亲们喊,“锣鼓家私哩,走起来”

    女儿梁的锣鼓队伍,听了通山老汉一声喊,略一怔,便敲起鼓来,打起锣,吹起唢呐,拍响钹,应和着老邵的秧歌……

    对岸男儿坡的锣鼓家队一听,遂即也敲起鼓来,打起锣,吹起唢呐,拍响钹……

    “咚咚咚锵锵嚓嚓嚓嚓……咚咚咚咚锵锵咚锵咚锵咚咚锵……”

    锣鼓声一起,老邵扭唱得更加欢实了起来,胳膊扬,腰身拧,步子换……在声声锣鼓唢呐伴奏中,在老邵又扭又唱的烘托中,岸上的人们,禁不住心中的热情,亦随之跟唱了起来

    噫呼呀呼哟

    呀呼噫呀哟

    脚踏青山呀心坦然

    ……………………

    这是一方爱歌爱舞的山水,这是一群爱唱爱跳的人民,只要歌一唱起来,人们心中的欢快,瞬间被点燃……

    在歌中,在锣鼓锁呐声中,在拍手应着节奏的欢腾中,三月十二本该有的欢乐氛围,在凌江两岸层层荡漾开来……

    邵秋云看着爹爹踩着十字花,一步步地朝桥头走来了,一声声地应和着,脸上挂着笑,一对大眼睛里,却是晶莹的泪花,趁着拍手间隙,不时地用手去擦,怕别人看见……

    老邵扭着十字花步,下了桥,但人们的歌声仍不停歇

    一江的水哟两岸的山

    娃娃女女赛歌儿欢

    粗喉咙唱呀毛眼眼闪

    唱情传爱谁不羡

    噫呼呀呼哟

    呀呼噫呀哟

    唱情传爱呀谁不羡

    ……………………

    这一刹里,陈叫山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感动……

    听着两岸的歌声,一齐回荡在凌江之上,陈叫山感觉到,胳膊上,脖子上,胸膛上,有那种细小的疙瘩,瞬间冒了出来,身子仿佛忽而一冷,忽而一热,一股股的冷流热流,传荡在身体的每一寸地方……

    有一种感动,是设身处地的共鸣!

    有一种感动,是心驰神往的感应!

    有一种感动,是你觉得心中一直存在的东西,但一直潜藏着,潜藏着,从来未被激发!偶遇一种契机,这种东西,被瞬间激发了出来,呈示了出来,释放了出来……这是完全陌生完全新鲜的感觉,又似乎是完全熟悉的感觉,早就在心底珍藏多年的感觉……

    《秧歌曲》的曲调很简单,陈叫山很快便能应之和之,至于歌词,嘴巴里随便地哼哼着,囫囵着,顺着节点走便好……

    陈叫山一唱和,船队兄弟们便也跟着唱和起来……

    在歌声里,大家忽然之间就明白了:为什么人可以饿肚子,没有饭吃,人可以冻身子,没衣裳穿,人可以日晒雨淋,没房子住,但人不能没有歌,没有舞,没有欢乐,没有那歌舞欢乐所带给人们的精神头……

    这一路跑船过来,在风浪里颠簸起伏,经受险滩漩涡的惊吓,迎接龙摆尾的挑战,与江匪在水上水下展开大战,多少兄弟,魂归西天……

    即便那风平浪静之时,大小船只默默而流,两岸风景如画,也被疲累麻木的双眼,看成了一种木然和索然……

    前路似乎遥不可及,永远不能抵达,故土也似乎遥不可及,不知何日归还?

    此一时,多少担惊受怕,多少愤愤憋闷,多少疲累不堪,多少枯燥索然,多少畅想绵绵,多少思乡念念,在宏大的歌声中,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中,仿佛得到了荡涤,得到了宣泄,得到了慰抚,得到了平复,得到了归结,得到了寄托……

    每一个人的胳膊上,脖子上,胸膛上,有那种细小的疙瘩,瞬间冒了出来,身子仿佛忽而一冷,忽而一热,一股股的冷流热流,传荡在身体的每一寸地方……

    《秧歌曲》唱了好多遍,歌声终于弱下来后,陈叫山向老邵和通山老汉一商议,通山老汉便宣布,“陈帮主现在到对岸男儿坡祭祀,男儿坡的乡亲们,五人一组,由陈帮主他们陪着过桥!然后呢,由陈帮主破红庆桥,今儿的赛歌会,就正式开始喽……”

    陈叫山率先上了桥,步伐稳健地朝对岸男儿坡走去,其后,侯今春、万青林、赵秋风,依次地从桥上走过……

    男儿坡的乡亲们,觉着陈叫山他们都走过去了,还有何惧怕,再若战战兢兢,岂不是让人笑话?便五个人一组,由船队兄弟们陪着,一组一组地过了桥……

    陈叫山前往儿郎殿祭祀时,对手下兄弟吩咐,要船队再朝吊桥靠近些,一为保护吊桥,二可使留在船上的兄弟们,更近地听见歌声……

    为了彻底使两岸乡亲们放心,陈叫山号令船队的工匠们,在三旺的带领下,分守两侧桥头,将桥桩与套环铁锁之间,用铁条横横竖竖地加固了一番!同时,让四艘驳船竖起了桅杆,左右岸各两艘,并扯开大帆,四角扎定,平平托出一个底兜,形若做豆腐沥水时的滤布……如此一来,退一万步说,就算吊桥忽然断裂了,桥上的人坠落下去,也会被大帆稳稳兜接住,毫发无损……

    陈叫山在人群间指挥来指挥去,对岸女儿梁上,邵秋云眼若秋水,视线不移,定定拴系在陈叫山身上……

    喜欢请与好友分享!

第187章 新桥心桥

    随通山老汉及几位跑事老者祭毕儿郎殿,陈叫山走在山道之上,夹道注目的乡亲们,声声欢呼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