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天行健 >

第241章

天行健-第241章

小说: 天行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尧天坐了下来,一脸喜滋滋的样子,道:“这只是一件。还有一件大大的好事,不能不让楚兄知晓。”

我道:“是么?是令郎的事吧?”

李尧天率军得胜,他当然不会觉得我还不知道。去年年初帝国与共和军盟约达成时,李尧天曾奉命护送一王一侯去五羊城当人质,那时我就听他说过他刚生了个儿子。李尧天对自己这个儿子极有期待,也一定极是得意,这一趟说不定是来向我献宝来了。哪知他只是笑了笑,道:“继源已经会说话了。虽然这也算件好事,终究不算什么大大的好事吧。”

我道:“你儿子叫李继源啊?”

他点了点头,道:“天保二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人,现在快满两岁,正会乱叫了。”他的口气中有股说不出的得意,似乎他那个名叫李继源的儿子会乱叫是件极了不起的事。我忍不住笑了起来,道:“你还是说说到底有什么大好事吧。”

他倒了杯酒,拿起来一饮而尽,道:“楚将军,我奉文侯大人之命,率军远征倭岛。”

“远征?”我叫了起来,一手正在倒的酒也洒在了外面。我道:“李兄,现在远征,是好时机么?”

李尧天重重点了点头,道:“倭人新败,正是良机。”

从兵法上说的确是良机,可问题是,远征是建筑在实力之上的。句罗刚遭到倭人袭击,国力大损,如果说倭人士气不振,那么句罗的军队只是空有士气而已。我想了想,道:“邓将军如何说?”

“邓将军颇有异议,但文侯大人竭力支持。”

水军团是邓沧澜苦心经营起来的,在石虎城损伤很大,此时补充了不少新军,还有待训练。这一场远征固然不会把水军团全军带走,但总会让水军团实力大损,邓沧澜当然会有异议。只是我倒是更支持邓沧澜一些,倭人固然罪不容赦,但我们正面临大敌,现在虽然扭转了一些战局,却不能说已是胜券在握。在这个当口把水军团分走大半,几乎是自缚手足,大为不智。不过看着李尧天兴冲冲的样子,我实在不忍去败他的兴。这个战略虽然是文侯定下的,但最早多半是李尧天提出。倭人屡屡侵攻句罗,李尧天定然恨倭人入骨,现在终于有了这个机会,他哪肯轻易放弃。我倒了杯酒,道:“李兄,事事都要多作预料,你觉得此战胜算有多少?”

李尧天把手中的杯酒一饮而尽,道:“辎重,人马,甲械,皆已准备停当。我派往倭岛的细作也有羽书来报,倭人闻得再败,皆惶惶不可终日,一日数惊。此时不战,是天予我不取也,何况,我军也有了倭人无法比拟的神器。”

我心头一动,道:“是那种巨舰?”

李尧天点了点头,道:“是,就是那种一船载上千人的巨舰。”

前两年李尧天便奉命督造巨舰。那种巨舰是工部小吏叶飞鹄设计,庞大无匹,直如一座移动的城堡。风军团是帝国军一宝,与诸军配合,既能防备敌军偷袭,同时也可在空中助攻,威力极大。不过风军团与水军团的配合一向最难,因为飞行机必须要在岸上才能起飞,而水军团下锚泊岸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过有了巨舰,飞行机可以直接在甲板上起飞,从此水军团的战斗力必然会有极大增长。李尧天当初就猜这种巨舰会用于出海,也果然被他猜中。这种巨舰已造成一艘,听说第二艘也在紧锣密鼓地建造中,李尧天仗此巨舰,我敢说海上已无对手可言。假如真有海神的话,一旦与李尧天起了冲突,这海神肯定也会被拿下的。我笑道:“壮哉!李兄,祝你一战成功,奏凯而还。”

虽然这话是笑着说的,可是我心里还是隐隐有些不安。固然如李尧天所言,准备得都已十分充分,可是其中瞬息万变,准备得再充分,还是可能会有变数。在句罗击退倭人,与劳师远征倭岛是两回事。倭人新败之下固然士气低落,可他们这回是在本土作战,仅仅数万精兵远征,又怎能保证一举战胜?倭人两次侵犯句罗都遭失败,说到底就是他们在海上完全不是李尧天的对手,无法保证补给。可是这回倭人是在本土作战,补给已不成问题。也许正是李尧天对倭人的百战百胜,使得这个不世出的水战名将也有些轻敌了。我看着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犹豫地道:“李兄,此番跨海征倭,你有什么打算?”

李尧天放下了杯子:“楚兄,我知道你是在担心补给,是吧?呵呵,你不曾去过我们句罗,其实句罗最南端距倭岛仅仅数百里之遥,海船两日限可到。我带的这点兵力,想要与倭人在陆上决战,只怕力有未逮,但在海上,他们根本不是对手。因此我准备从水路出击,一战成功。”

他拿起一根筷子蘸了杯中的一点酒,在桌上约略画了幅倭岛的地图,道:“倭岛由四个大岛组成,国都平原京是在最大的一岛周本之南,倭王便居于此地,但眼下他们乃是源氏幕府用事,首领名谓源太吉。”

我笑道:“听说过此人。听人说,他家中屏风上,写有一副对联,叫什么先平句罗,勒马中原。”

对于倭人,我了解得并不多,毕竟太过遥远,而且{}如此{‘看}与帝{}国已{‘吧}成敌国,并无交往。不过我也听说过,这源太吉身材矮小,但为人坚忍有大志。仅仅几十年前,倭岛诸侯林立,天下大乱,源太吉以区区一个小卒之身,数十年便登上了至高之位,成了倭岛掌实权之人。自源太吉用事,倭岛便屡攻句罗,据说源太吉的用意实是通过句罗为踏板,最终征服帝国。不过这个目标在我看来,实在是可笑之至。

李尧天正色道:“是‘虎贲十万,踏平句罗三千里;龙飞九五,底定中原七百年。’”

句罗南北约略三千里,因为常自称是“三千里江山”。我也看不出源太吉这副对联写得好不好,只是讪笑了笑道:“口气不小,不过为什么只要七百年就够了?”

李尧天道:“那是因为倭人传说第一代倭王受命于天,享国七百年。源太吉说的,其实是以初代倭王比拟自己。哈哈,就算他受命于天,李尧天今番就要逆天而行!”

我心头不由一动。这源太吉分明与文侯是一路人,这副对联中也分明有不臣之心。只是他在倭国一手遮天,倭王也只能仰其鼻息,自然不会有人指责他。那么文侯会不会有朝一日也成这般模样?

我想得出神,连李尧天在说什么都没注意。待回过神来,只听得他道:“如此以奇兵突发,只消擒斩源太吉,再让倭王下令,削国中二十八藩势力,定然会让倭岛大乱。而我则挟倭王号令诸藩,短则五年,长亦不过十年,倭人再无力侵攻他方,这便是我的以倭制倭之计。”

我怔了怔,道:“以倭制倭?”

李尧天点了点头:“倭人好利无义,不难挑拨。有源太吉制约,二十八藩不敢有异动,但源太吉一死,这二十八藩各自为政,不难各个击破。我要防的,就是倭人中再次出现源太吉这等雄才大略的人物而已。”

李尧天想得那么远!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道:“李兄,真照你这么办,也许你一生都要留在倭国了。可是你想过没有,你重兵在手,万一句罗朝中有人忌你,那该如何?”

李尧天淡淡一笑,道:“披发为将,早就以身许国,万死不辞了。我家大王若是偏听不明,那也只能听从大王发落。反正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论如何总要试试,楚兄你说可是?”

李尧天许的,还是句罗,不是帝国。我不禁有些感慨,他在句罗虽是军人世家,却不受句罗王重用,若不是邓沧澜提拔,恐怕就泯然众人了。现在他也在帝国为将,可是在他心里,句罗是他父母之邦,为了句罗,纵然粉身碎骨亦是甘心。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李尧天。天保二十九年九月,他率水军团精兵一万,会同三万句罗水军,战船八百余艘,终于出发远征了。自从那天他来辞行,我又奉命前去前线换防,等到再次回帝都休整,李尧天已经出发。李尧天走后,邓沧澜在帝都加紧训练新军。水军团因为元气大伤,文侯决定今年大力扶持水军团,因此从诸军中抽调能手,这一年军校毕业生中有不少便编入了水军团。唐开报了名,被水军团收录。他是军人,一直不甘于在军校当教官,此时终于得偿所愿。这一年毕业生中,有一班就是我当初教过一段时间的,其中有几个也入了水军团,成了唐开的同僚。

李尧天的战报一般要延迟一月左右,所以我们得到第一份战报是在十一月了。倭人听得帝国军跨海远征,举国上下皆是惊慌失措,二十八藩中有五藩甚至密谋擒杀源太吉,想用源太吉的人头换取帝国撤军。然而源太吉这人殊非弱者,事情败露,五藩藩主被源太吉凌迟处死,源太吉则组织了一支七万人的舰队前来阻击。倭人人数虽众,船只虽多,但最大的船也不过相当于水军团的中等船只,这一战李尧天大获全胜,斩首万级,倭人落水而死的也起码有万余。

虽然和倭人的战争与帝国关系不大,但消息传来,帝国上下还是颇为振奋。随之而来的,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蛇人围五羊城一年有余,终于知道啃不下这块硬骨头,废然而退。消息传来的这一天,帝都上下欢声雷动,简直就和当初帝国破围成功时一般。也因为五羊城苦战整整一年终于守住了城池,给了帝国近一年的太平日子,人人都觉得胜利终于快要来了。只是李尧天的战报接下来却一直不曾传来,让我有点不安。路上虽要延误近一个月,可是只消接战,战报该接二连三地到来才是,怎会一去便无消息?我每天在训练军队时,总不由自主地要想到此事,却不敢去猜那些坏结果。只是,在我心底,已经有了一层阴影,我总觉得坏消息马上就会来了。

十二月底,又轮到我去东平城驻防。此时水军团的新募士兵也已初步训练完毕,与横野军一同出发,我与邓沧澜同船南下。邓沧澜和毕炜私交甚笃,而我与毕炜算得上水火不容,我讨厌他他也讨厌我,可邓沧澜为人坦率诚恳,虽然和他的交情远远比不上我与邵风观的交情,但他与我还算颇为相得。邓沧澜性喜读书,手不释卷,说话时慢条斯理,见识甚是广博。如果说水战实战李尧天比他更强,不过只论兵法,邓沧澜要更为精通。一路上我与邓沧澜谈论兵法,总觉颇可借鉴。虽然水战和陆战不同,却也颇有相通之处,对于国事的看法,我们更是说得投机。只是我总觉得,邓沧澜对共和军的种种方针极其熟悉,甚至有些赞赏,几乎让我怀疑他会不会在共和军呆过。

东平城易手数次,城墙本已残破不堪。好在我们争取到了一年的时间,屠方一直坐镇此处,大力修缮,现在已大为可观。我带着曹闻道他们四处查看了一番,信心也增添了几分。现在我手下有曹闻道、钱文义、陈忠这三人,加上文武双全的廉百策和杨易,实力更强,在地军团中已是名至实归的第一强兵。杨易才堪大用,现在却因为尚没有什么战功,只是作为我的幕僚,但用不了多久就该与曹闻道他们并列了。我准备将横野军分为五营,就由他们五人充任统领。以前我自己也要统领一队人马,有了这些好帮手,以后我大概更多时间是坐镇中军,发号施令了。

刚到东平城一天,第二日清晨,我便被一阵人声吵醒了。横野军军纪很严,平时不得在军中喧哗,何况听声音竟是冯奇,我心头不免有点不快,高声道:“冯奇。”

门开了,冯奇走了进来,向我行了一礼道:“将军,您醒了,廉将军说有急事找您。”

我呆了呆,道:“为什么不让他进来?”

冯奇犹豫了一下,道:“将军您在休息……”

我讪笑了笑。我自认是没架子了,对横野军上下极是宽厚,不过唯一一点就是受不了军营里的呼噜声,所以休息总要自己一间单间,从来不敢为了标榜与士兵同甘共苦而住在一起过。冯奇他们现在负责我的起居守卫,极是尽责,甚至有点太过尽责了,旁人不论是谁,若无军令,全都挡驾。不过这也是他们尽职之处,我不好责备他们,只是道:“冯奇,以后有人来见我,你便进来禀报好了。军情紧急,不能因为我在睡觉就耽搁了。”

冯奇点了点头,道:“遵命。”

他前脚刚出去,廉百策后脚便进来了。一进来,他便行了一礼,轻声道:“楚将军,您听得了么,有远征军的消息了。”

一瞬间我还没回过神来他说的远征军指的是什么,但马上就省得他是在说李尧天。我失声道:“是李尧天将军?”

廉百策点了点头,道:“已有残兵逃回,邓将军正在询问。楚将军,您还是去听听吧。”

廉百策这人也算会自做主张的。不过听得他说是“残兵逃回”,我心里就咯噔一下。李尧天出事了!我已睡意全无,披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