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 >

第4章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第4章

小说: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我们用“腹稿”来指在肚子里面把文章写好,以此来比喻善于写文章、非常有文采的人。
  ■ 挂历
  挂历的雏形是一种“讨债本”,源于古罗马时代。
  在古罗马,有一种专门从事放高利贷的人,他们按月去向债户收取利息。为防止出差错,他们将何月何日某人该还的债和该付的息都记在一个特殊的本子上。这种本子是以月为单位,按日期排列的,并附有记事栏,其记事方法简便明了。后来,这种方法渐渐地被其他行业所借鉴。
  莫藻泉是香港著名英商太古洋行第二任华人买办,他兴建了一家糖厂。1884年,他为了宣传太古糖厂的产品,特意推出一种类似海报广告式的“月份牌”。莫藻泉聘请设计师关蕙农设计画面,内容多为花卉、吉祥人物、福、禄、寿、喜、中国古代天官赐福、迎春接福及仕女图等。这些 “月份牌”免费向消费者发放。许多厂商觉得这一做法很可行,于是纷纷效仿,竞相印制“月份牌”,并不断改进形式。
  后来,“讨债本”和“月份牌”逐渐演变成为当今的“挂历”。
  

两字篇 第三章(1)
■ 广播
  虽然最早的电台产生于美国,但是“广播”一词却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
  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的南京东路有一家英国洋行,他们自己设置了一个小的无线电放音台。有一次,著名的学者叶恭绰来到上海,偶然听到了这家洋行播出的音乐,受到了启发。他想,既然音乐可以播放给大家听,那么普通话的新闻,或者是全国各地的歌曲也应该可以拿过来播放给大家听。后来叶恭绰就派人把北京和天津的电话机加以整修,公开向民众播放,这时需要给这种播放形式起一个名称。经过专家的研究,按照英文的意思选了“广播”一词作为这种无线电声音传播媒介的专有名词,即广泛传播之意。于是就有了“广播”一词,并沿用至今天。
  今天的“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图像的新闻传播工具。广播分为两种形式,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无线广播,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有线广播。
  ■ 汗漫
  “汗漫”一词最早出自《淮南子?道应训》。
  秦时,有一个名叫卢敖的人,被秦始皇任命为博士,他奉秦王之命外出寻找仙人,以求得长生不老之药。卢敖来到北方的大山,又经过极北,最后到达了蒙古山。在蒙古山,卢敖看见一个士人,此人长得非常奇怪,眼珠凹陷,两鬓长满了黑发,体型也是上宽下窄,这个人此时正在迎风起舞。可是当他见到卢敖的时候,就躲了起来。卢敖追过去想看个究竟,只见这个人蜷缩在那里,正在吃蛤蜊。卢敖对他说:“我一个人离开中原,足迹几乎遍布四方,今天在这里见到你,算是有缘,不知你是否愿意和我一起同行?”这个人说:“原来你是中原的人啊,怎么会跑到我这里来呢?这里有同样的星星、月亮、太阳,同样有四季的变化,这里和那些叫不出名字来的地方相比,简直就是堂屋的一角啊。就说我吧,我去过无边无际的南边,去过无声无息的北边,也去过幽深渺茫的西方,向东还去过太阳升起的地方。还有很多地方上面没有天,下面没有地,我都还没有到达过。你刚刚来到这个地方,怎么就能说是游遍四方了呢?你就留在这里吧,我还要去九天之外和仙人汗漫见面呢。”说完就进入了云中。卢敖抬起头看着他,那个人很快便消失在云中了。卢敖的心中很难过,心想我和这个人相比,就像是小虫子遇到黄皓一样,这不是很可悲吗?
  此后,人们便用“汗漫”一词指漫游之远。后来,引申为十分广泛,不着边际之意。
  ■ 汗青
  “汗青”一词来源于古人记事用的“竹简”。
  纸张发明之前,古人在竹简上书写记事。单个竹片,谓之“简”;单个木片,谓之“牍”。制作竹简,首先要选择上等的青竹,称其为“青”。然后,把“青”削成长方形的竹片,再用火烘烤一片片的青竹,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书写,另一方面也为了干燥防虫。烘烤之时,本来新鲜湿润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了水珠,像出汗一样。这道烘烤青竹的工序就叫做“汗青”了。“汗青”的原意是指青竹出汗的工序,渐渐成了竹简的代名词了。
  从出土的古代竹简来看,简、牍各有所用:木牍多用来书写文书、通讯,而竹简多用来书写书籍。竹简也有长短之分,长简书写儒学经典,短简书写诸子与史传。故此,“汗青”也成了书册、史册的代名词了。

两字篇 第三章(2)
现在,“汗青”多指史册。
  ■ 黑马
  “黑马”一词最早出现于赛马比赛当中,指在赛马场上本来没有实力的马匹,却在比赛结束时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并取得意外胜利的获胜者。原词出自小说《年轻的公爵》。
  在《年轻的公爵》这部小说中描写了一段精彩的赛马场景,文中这样描写:在比赛刚开始时,两匹被大多数人看好的良种马,一路领先,一匹马眼看就要夺取胜利,此时全场为之狂呼,认为这匹马必定是冠军,谁知在接近终点的一霎那,忽然一匹很不起眼的黑色马匹以风驰电掣的速度追赶而来,并且远远地把两匹即将夺冠的良种马抛在了后面,惊人地率先到达终点,并且夺得了冠军。《年轻的伯爵》原文中所用的“darkhorse”一词即有黑马的意思,同时“dark”又是知名度不高的意思。与原文的意思正好相应,从此“黑马”一词便开始流行使用,美国的16届总统林肯也曾经有“黑马式”总统的美称。
  今天,“黑马”一词多用来比喻出人意料的或者是实力难测的竞争者突然取得胜利。在一些体育比赛中我们经常把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出了好成绩的运动员或者团体称为“黑马”。
  在出版业中,有一种校对软件,也称之为“黑马”,即黑马校对软件,此软件通常可以校对出校对人员不易发现的错误。所以,“黑马”一词在此使用的也是出人意料的意思。
  ■ 红娘
  “红娘”一词出自元代王实甫所写的杂剧《西厢记》,在这里面红娘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的形象。
  “红娘”在《西厢记》当中虽然是以一个丫鬟的角色出现的,但却是全剧中最光彩照人的一个角色。她聪明热情,活泼勇敢,为了成全她家小姐和张生的美好婚事,跑来跑去,牵针引线,挨骂,挨打,但是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帮助别人的想法,并且凭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封建的老夫人,最终让崔莺莺与张生有情人终成眷属。
  当初在王实甫写这个角色的时候,他就为这个角色的行为很是赞叹,决心要为这个小丫鬟取一个好听的名字。他左想右想,绞尽脑汁,还是没有结果。突然有一天,他看见一只小鸟,小巧玲珑非常可爱,后来得知小鸟名叫“红娘”。于是茅塞顿开,决定给自己笔下的小丫鬟取名为“红娘”。
  从此“红娘”一词经过人们口口相传,并沿用至今,专指给男女作介绍人,撮合男女婚姻的人,多为女性。
  ■ 红学
  “红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清代。
  清乾隆年间,神会上有很多人开始热衷于研究“经学”,包括《易经》、《诗》、《书》、《礼》、《春秋》等。当时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学者,他很喜欢看小说,对经学却没有什么兴趣,《红楼梦》是他最喜欢看的书,可以说对于《红楼梦》一书,他是爱不释手,而且非常精通。朋友见到他这样就很奇怪,说:“你为什么只看小说,不研究经学呢?”他回答说,自己也是在研究经学,只是比别人研究的经学少了“一画三曲”。朋友听后很不解,说哪一门的经学是少了一画三曲的?他笑着回答说,那就是“红学”啊。在清朝时“经”字写作繁体字“經”,少了“一画三曲”自然就是“红”字了,那么少了“一画三曲”的经学也就是“红学”了。
  今天“红学”专指研究《红楼梦》的一门科学,分为旧红学与新红学两部分。旧红学,指的是五四时期以前,有关《红楼梦》的评点、评论、题咏、索引。新红学又分为很多派,著名的有点评派和索引派。

两字篇 第三章(3)
■ 胡同
  “胡同”一词最晚始于元代。
  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有的学者认为,胡同是从元人语“忽洞格”——井转变过来的,它应该是元朝的产物。蒙古人把元大都的街巷叫做胡同。据说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指“水井”。
  从元大都的实际来看,确实胡同与井的关系密切。元大都是从一片荒野上建设起来的。它的中轴线是傍水而划,大都的皇宫也是傍“海”而建的。那么其他的街、坊和居住小区,在设计和规划的时候,不能不考虑到井的位置。或者先挖井后造屋,或者预先留出井的位置再规划院落的布局。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因井而成巷”。直到明清,每条胡同都有井,这是毋庸置疑的。再从胡同的名字上看,为数最多的,是以井命名的,湿井、甜水井、苦水井等不下四五十个。这说明,胡同与井是密切相关的。
  “胡同”,现在也叫“里弄”或“巷”,是指城镇或乡村里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街道。
  ■ 花瓶
  “花瓶”一词出自20世纪上半叶的旧上海。
  20世纪30年代,女性人格独立和经济独立的意识逐渐加深,她们将自己从深宅大院里解放出来,积极地走向社会,来到社会上的各个岗位。但是一些思想落伍的人实在看不惯曾经每天在厅堂和厨房打转的女人们走向和男人们一样的工作单位,于是他们便将高调地走向社会,并且开始游走在单位机关的时髦女性蔑称为“花瓶”,认为“它们”只能摆在桌子上做装饰品,没有任何的使用价值。
  当然在那个时期,“花瓶”也多指那些被各级长官或是富豪推荐进机关,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只是到办公室装装样子,目的不是为了薪水,也不是为了升官,而只是为了找一个行业新贵做如意郎君的女职员。
  现在人们也经常用“花瓶”来表示只能供在桌子上当摆设,除此之外别无用处的装饰品。因为花瓶只能用来装饰,起不到实际作用,于是就有人用“花瓶”来讥讽一些单位里不干实事、吃白饭的女职员。
  ■ 伙计
  “伙计”一词,在旧时的店员或长工之类的称呼中被继承下来。
  “伙计”的原意有三个。
  一是指合作的人。在我国有的地方称同行为伙计,有哥们或同事的意思。二是指旧时的店员和长工。在粤语方言地区,目前仍有顾客在餐馆里以“伙计”来称呼男性侍应,不过仅限在小饭馆或大排档使用。此外,服务行业或小型企业的老板,也常把雇员称为“伙计”。 三是在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一带,指兄弟之间的称呼。另外,在北方部分地区,“伙计”也是男性熟人间的亲昵称呼。
  这三种用法至今都在沿用。
  ■ 借光
  “借光”一词最早出自战国时期的齐国。
  战国时期,秦国的大将甘茂因遭到奸臣陷害无奈逃往齐国,在逃往齐国的路上,甘茂遇见了当时著名的纵横家苏代。苏代问甘茂要去哪里,甘茂没有直接回答苏代的问题,只是给他讲述了一个故事:在一个江边住着很多户人家。每到晚上江边就汇集很多姑娘在那里做针线活,这些姑娘从自己家里带上灯油,到了江边以后再把所有的灯油都聚集在一起,以便于有个更加明亮的灯光。这个江边还住着一个穷姑娘,她没有钱买灯油,因此大家都很讨厌她,准备把她赶走,穷姑娘就说了:“我虽然没有钱买灯油,但是我可以帮大家做些其他的活,我可以早点来帮大家摆好凳子,打扫房间,这样不是对你们也有好处吗?而你们把落在外面的余光借给我来做针线活,对你们来说也没有损失啊。”大家听她这么一说,都觉得有道理,就没有再赶她离开。
  苏代明白了甘茂讲这个故事的目的,于是带甘茂一起来到齐国,并向齐王推荐甘茂,后来甘茂被齐王拜为上卿。“借光”一词也就从此流传下来,并沿用至今,指请求别人给自己方便。
  ■ 巾帼
  典出《三国志?魏志?明帝叡传》:亮既屡遣使交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怒宣王。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大军翻山越岭去攻打魏国,按照《孙子兵法》上的说法,这样远道进军是很不利的,而且有很多的不便,诸葛亮就想以速战速决来求胜。可是司马懿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于是不论诸葛亮怎样叫阵,司马懿就是不出兵。后来诸葛亮派人送给司马懿一顶巾帼,来讥讽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