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和工人同志们谈写作 >

第3章

和工人同志们谈写作-第3章

小说: 和工人同志们谈写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喜。他的转变过程可能快一些。反之,软性子人嘴中不多说多道,可是心里有数儿,转变就许慢一些。我们要注意这些,以便人物性格的发展和事情的发展相辅而行,近情近理。

  把老张介绍完了,又怎么办呢?我想,您必定知道许多有关于他的事情。那么,就挑选一下吧,看哪个事情最能打动老张,使他转变。您知道的虽多,可不必都写上,请您挑选挑选,用那最有劲儿的事情。写东西得会抄近,不要绕远。您知道十件事,都有关于老张;那么就找一两件最生动有力的用上,别把十件事都拼上。厨师傅的手艺要表现在作一盘糖醋鱼上。他把糖、盐、醋、油都配合得那么好,作出来的鱼又嫩又美,既不太甜,又不太酸,咸淡也正合适,这是本事。他的手艺不表现在拼盘上,本来嘛,都是现成癋味,拼在一块儿,多一样少一样都无所不可,算什么本事呢!知道的多,写的少,您心里就老有底,处处有话可说。知道的少,偏要写的多,必定捉襟见肘。写的少而合适,必定比写的多而不发生作用强的多。

  也许,老张的转变是由于开大会的时候,听了领导上的大报告,受了感动。尽管这是事实,您可别那么写。假若您是写一出戏,您怎好用开大会去解决问题呢?您看,舞台上,大家静坐,一个人讲一个钟头的话,而后老张立起来说,我明白了!这算什么戏呢?这不行!就是写小说,这么办也不行!好家伙,您把大报告都抄上,怎能算是小说呢?您得把大报告里最适于说服老张的道理,借着一件事情,对症下药地教老张知道了,教老张开始动摇一下。然后再找一件具体的事,再动摇他一下。而后,慢慢地他才想明白了。不管是戏,还是小说,您得找矛盾,找冲突。俗话说:不巧不成书。这可不正确。我们应当说:没有矛盾,没有冲突,不能成书。

  可能老张自己就有许多矛盾。他是爱劳动的人,平日干活相当积极。可是,他也许不愿意教一种新制度管束着,以为那是领导上看不起他,不信任他。也许是他自己愿意干,而顾虑小组里的别人的能力差,万一把事情弄砸了,他也受连累。也许他……您须选择哪个是老张的主要的心理矛盾,哪是次要的,好去布置到后来怎么扭转他的思想,用什么具体的事实说服了他。

  他跟别人也有矛盾。这,我们就须选择一两个正面的人物,来批评他,规劝他,感动他。Qī。shū。ωǎng。

  这样,利用活的人和具体的事,始终围绕着主题进攻,一步比一步紧,一直攻到高潮,而后解决了问题。咱们的眼睛始终要盯住了主题,安置一个人和一件事都要与主题有关,不扯一句闲盘儿和废话——自然,当您练习多了,有了经验,您是可以放松一点,多安插上一两个小情节,使文章更活泼一些。这可是后话,现在咱们正在学习,顶好是死死地抓紧主题,别耍俏皮。

  照咱们这么说,写个作品可真不容易。您先别怕,练习过几回,您就慢慢地摸着门了。请您记住下边这些意见吧:先搜集材料,越多越好。

  最好的材料是您亲身经历的事情。从别人嘴里听来的,只能作补充材料,别把它放在最要紧的地方。

  有了许多材料,就开始决定主题是什么。

  决定了主题,心里就盘算:该用哪几件事和哪几个人呢?别贪多,两三个人,一两件或两三件事就能写成一篇东西。人物一出来就是一大群,非闹迷了头不可!

  决定了人和事,您再盘算,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盘算过几次,您心中就大概有个谱儿了——这就是说,当您还没动笔,您已经想好了全篇的布局,从哪儿起,到哪里收。一眼看到底是最保险的办法。假若您还没想好一篇故事中的收尾,就先别动笔写头一句。

  当您盘算的时候,您须认清,要拿人和人的冲突,事和事的矛盾,编成一个故事。您可别这么想:一开头我用《人民日报》的某一篇社论的哪几句话,然后隔不远再用大报告里的哪几句话;然后再教某个人物背一段什么文件。您以为这么处处“有诗为证”就可能使主题突出了,其实不然,咱们不是作“八股”文章。咱们是用活生生的人与生动的事表现出主题,教读者看见这些人这些事不但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且受了感动。对了,是教读者受感动;这才是文艺作品的力量。咱们教读者看见老李老王,而且看见他们的生活与思想,教读者喜爱老李而不喜爱老王,教读者佩服老李的所作所为,而批评老王的行为。咱们就是这样用活人活事表现主题,使读者不但明白了一件事,而且从心里愿意随着咱们的意思去拥护什么,反对什么,受到教育。拿李逵来说吧,《水浒传》里并不细细说明他每一举动都有什么革命意义,可是通过他的真杀真砍的行动,咱们看出来他确是农民造反的一位好汉。咱们也须这么写东西。为突出主题,咱们顺着主题思想,像一根线似的,串起人物和事件,使读者看见这些人和事不但明白了主题,而且接受咱们的思想——真好,这说的对!

  还须记住:人物和事情不但须串在一条线上,还得逐步地发展,像一朵花似的今天吐了蕊,明天就开开了,放出香味。因此,我们得把事情排列好,准备下发展的条件。还拿老张来说吧,假若咱们一开头就说,老张是个顽固透顶的家伙。这可就坏了,咱们把门堵死了,没法再发展。反之,咱们一开头就说,老张的个性很强,可是很爱思索事儿。这就好办了,因为他好思索事儿,他就可以转变;因为他个性很强,所以虽能转变,而需要相当长的过程。这么着,咱们可就给他预备下了发展的条件。好吧,咱们就布置吧:先说他闹情绪,而后再说他怎么和老马冲突起来,而后又说他怎么看见老刘爱惜国家财物,在雨地里拣碎麻绳儿,剁成麻刀用,他受了点感动,而后……就这样一层一层地发展,一直到他转变。

  发展要自然,活像那么回事儿。在旧日的戏曲里,往往犯这个毛病——“戏不够,神仙凑”。戏弄不转了,怎么办呢?来个神仙吧。一阵狂风,神仙来了,把被困的英雄救了出去。这不叫戏,而应当叫作变戏法儿。咱们可别变戏法儿!咱们得就着真人真事从新安排,教咱们的故事层层发展,发展得自然,近情近理,可不能无中生有,忽然来一阵狂风!前面交代过的,后面加以发展,千万别在半中腰忽然钻出个新情节来。

  所谓把真人真事从新安排,就是教咱们所写的人,所写的事,比真人真事更突出。比方说,老张是个不坏的人,可是说话有点结巴。我们若是照实描画,也得教他结巴,那就容易招笑,破坏了一个严肃的故事。不必提他结巴。反之,我们形容一个坏主意很多的人,原来的“模特儿”并不结巴,而咱们教他结巴也好,因为他有时候假装结巴,好匀出工夫想坏主意。对于真事也应考虑,我们若是写报道呢,就该绝对照实事去写,不可随便乱写,以假报真;我们若是写小说或剧本呢,就不妨以真事作底,而把它的前后次序和拐弯抹角的地方变动一些,教它更集中,更有劲,更能帮忙突出主题。我们不妨把老张的鼻子安在老李的脸上,也不妨把老李的事放在老张的身上,反正怎么合适,怎么更有劲,就怎么办。我们要知道的多,而写的少,就是为了这个——越知道的多,越便于调动。真人真事不过是材料,我们要把他们和它们调动得更突出有力。我们是在创作,不是给老张老李照像。

第六章 谈人物的刻画

  人物最难写。可是,在小说和戏剧里一定得有人物。就是在一段故事性的鼓词里,也非写出人物不可。小说和戏剧这类的作品的目的就是用人教育人。小孩子念童话,看到小狗熊早晨起来先刷牙漱口,就也不再等妈妈催促,自动地去刷牙漱口,向小狗熊看齐。在小孩子的心里,小狗熊跟人一个样,所以童话里就用动物当作人去教育小人儿们。对小孩子讲一片刷牙的好处,也许不如用小狗熊作榜样的效果那么既快又好。成人也是如此,跟他讲道理,他可能毫不动心,用几个活生生的人给他作榜样,他就会受到感动。

  我们必须重视人物的创造。人物,在文艺作品里,占最大的分量。文字与结构等等也要紧,人物可是特别要紧。假若一本小说或戏剧里的文字很美,事情也好,可是没有人物,就很难成为一本好小说或好戏剧。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样子。我们写作品必须先教读者看见人物的样子。咱们念过《水浒传》以后,一闭眼就能看见李逵和武松,因为《水浒传》里把他们的样子都生动地介绍给咱们了。作品里的每一个人必须有一定的样子,为的是教读者认识他们,而后决定喜爱哪个讨厌哪个,跟哪个作朋友,拿哪个作敌人。我们喜爱英雄,英雄必有英雄的面貌;我们憎恶坏人,坏人也有坏人的嘴脸,都活生活现。读者就从这不同的人物形象中得到教育,学英雄,不学坏人。咱们是先用人物吸住人,哎呀,林冲多么好,高俅多么坏;而后教读者得到教育,同情林冲,憎恨高俅!

  一个人的样子的形成,一来是靠着天生来的长像,二来是靠着环境和职业。一个人的眼睛大是天生来的,可是因为环境不好,或长期收拾钟表或作校对工作,他的大眼睛就容易变成了近视。我们须把这两样结合起来,教人一看就看清他是什么样子,和他是作什么的。一位大眼睛的教师就跟一位大眼睛的壮士不大相同。一位工人和一位农民也不相同,尽管二人的身量与模样都差不多。这须经常地留心观察,而且千万别写您不知道的人。

  可是一个人物不能专靠样子支持着,他还必须有自己的性格。性格比样子更重要。李逵长得并不怎么好看,可是我们喜爱他,因为他有个好性格。我们爱他的性格,也就爱他的样子了。一个漂亮的人而没有好性格并不见得可爱。一个人的举止行动多半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

  怎样使性格与样子配合起来呢?一个人的样子不一定跟他的性格表里一致。一个豹头虎眼的汉子可能胆子并不很大,一个白面书生可能浑身是胆。不过,初学写作的人顶好教人物里外一样,简单一些就容易写一些。虽然这么写有时候使人物不够深厚,可是保险不会写乱了。形容一个笑里藏刀的人,模样满漂亮,脸上老带着笑容,可是嘴里说好话,脚底下使绊儿,的确比形容直筒子脾气的心口一致的人更有意思,可是假若技巧不高,就不容易写到好处,反会令人莫名其妙。一个人的外形与性格一致呢,我们就不会写走了样子。一个人的性格复杂还是简单,我们也要量力而为,不可一上来就找个性格顶复杂的人来写,那很容易把咱们自己绕胡涂了。写外形最好三言五语就交代清楚,不要拖泥带水地说上没完。读者希望很快地看见一个人物的面貌,而且容易记住。我们也就应当满足读者这样的要求,不可只抓住人物的耳朵形容上一大车话,那会使读者感到厌烦。我们须把一个人物的外形特点看透了,而后用最简单有力的形容写出来,教读者一下子记住。比如说,有那么一个奸商,他的外形特点是脖子很细很长,我们就抓住这特点,说他的脖子像一根鸡腿,而后略略道及他的眉眼,读者便容易记住他。

  同样地,写性格也要干脆,不要拉不断扯不断地多扯。更要紧的是前面怎么交代,后面怎么发展。这就是说,写东西要不错眼珠地老盯住人物。介绍的时候已说过,某某的细长脖子像鸡腿,隔不远就再顺手儿提一下,使读者再看见这特点,就加深了印象。对于性格也是这样,介绍之后,人物不是要作点什么吗?好,老顺着他的性格去写,他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都正和他的性格相合。一个性格强的人遇到困难必不肯轻易低头,一个性格软弱的人遇到困难就马上皱眉。光说他性格强或弱,空口无凭,我们必须教他遇见点事情,看他到底是强还是弱,怎么强和怎么弱。所以,故事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发展是结合在一块儿的,而不是人干人的,事干事的。包公的性格正好配合上铡美案的事情,假若咱们教秦香莲没遇见包公,而遇见一个软弱无能的官儿,可是结果也把陈士美铡死,那就不能令人信服了。眼睛盯住您的人物,教事情一次再一次地考验他的性格,人物的性格就越来越明显,越突出。

  您得老惦记着您的人物,想着他,看着他,直到他成为您的最熟识的人。一闭眼,他就能立在您的面前。他怎么说笑,怎么思想,怎么行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