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澳洲史 >

第44章

澳洲史-第44章

小说: 澳洲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政府失败了。
在这场斗争中,工党重新团结起来,通过长期的斗争考验,工党培育出
新的有威望的领袖斯卡林,因而工党便团结在这位新领袖的周围。这就是工
党重新执掌政权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况且从1927 年起,澳大利亚经济出现了
不景气,1929 年又被卷入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旋涡。从1919 年到1929 年十年
间,澳大利亚的外债增加了2。25 亿英镑,这已引起国内各阶级的愤懑,镇压
罢工又失去民心,因而1929 年布鲁斯政府因仲裁法而在国会中的失败就成了
它垮台的导火线。
六、工党重新执政与内部分裂
1929 年,澳大利亚进行大选,在大选中,工党击败了国民党和乡村党的
联合阵线,1929 年10 月22 日重新执政,从而结束了十三年的在野党地位,
斯卡林出任联邦政府总理。詹姆士·亨利·斯卡林,1876 年生于巴拉腊特,
出身铁路工人家庭,受正规教育甚少,靠自学成才,曾在杂货店当过徒工。
1903 年参加工党,1906 年当选州议会议员,并且是澳大利亚工人联合会的组
织者,1910 年当选联邦议会议员。一战期间主编巴拉腊特《傍晚回声》,狂
热宣传澳大利亚民族主义。1922 年当选工党全国领袖。
不言而喻,工党政府上台后的局面是十分严峻的,国际和国内都发生了
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国内而言,失业人数猛增;国家岁入剧减,外债猛增而
又无力偿付债息;生产一落千丈,对外贸易锐减,国际市场价格大跌。经济
上的困难必然导致党派的激烈的政治斗争,政局不是十分稳定。
上文谈到斯卡林政府在上台后的几个月内全力克服贸易逆差和解决财政
危机,因而放弃了军事训练和大幅度提高了关税。但这些措施未能防止预算
赤字和失业人数的增长。因此只好改弦更辙,1930 年上半年,工党政府采取
了所谓“节约”政策。同年6 月,英格兰银行派代表奥托·尼迈耶爵士来澳
商讨澳大利亚偿还英国债息问题。8 月,尼迈耶应邀参加了墨尔本召开的总
理会议。讨论偿还债息问题也是这次会议重要议题之一。会上尼迈耶提出,
澳大利亚应模拟英国采取以降低生活水平为核心的“节约”政策。这样,斯
卡林采取了“节约”政策。这样的政策违背了工党不断地提高生活水平的传

统政策,从而引起了工党内部的不满和斗争。党内一部分人不承认澳大利亚
被卷入了世界经济危机,顽固地认为经济萧条是资本家的阴谋。他们据此大
肆攻击斯卡林政府的“节约”政策。攻击最强烈的是新南威尔士工党领袖、
国会议员兰格。
兰格打着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的招牌而赢得了工会会员的信任。他攻击
斯卡林采取“节约”政策而偿还英国债息,使澳大利亚变成了英国债券人的
牺牲品。这样,刚刚重新团结起来的工党又面临着新的分裂。党内反对派利
用《工人时报》攻击坚决拥护斯卡林的政策的赖昂斯和劳顿,他们都是内阁
成员。
在这种形势下,1930 年11 月,工党举行幕后会议,以解决党内的政策
问题。许多议员抨击墨尔本会议所确定的“节约”方针。工党幕后会议在争
吵中通过了由联邦银行提供贷款支持联邦政府财政开支的决议和关于筹款
2000 万英镑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的决议。会议还赞成联邦政府制定法案,
以便使到期的债券延缓一年。幕后会议的目的是通过统一党内政策而消除党
内矛盾与斗争,相反却使党内矛盾和斗争公开化和尖锐化。来自新南威尔士
的工党议员西奥多、奇夫利、麦克蒂南和布克果利在表决上述两个决议时都
投了反对票。代理财政部长赖昂斯公开表示拒绝这两个决议。在伦敦参加帝
国会议的斯卡林总理也公开表示拒绝幕后会议的决议,认为两个决议的通过
损害了正在伦敦进行的财政谈判。为了避免党内大分裂,双方达成临时妥协,
等待总理返回后再做重大决策。
1931 年1 月,斯卡林回国,接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缓和党内的矛盾
和摆脱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是工党毕竟是分裂了,分裂成以斯卡林、西
奥多为首的一派和以兰格为首的反对派。同时,工党的一些重要人物,如赖
昂斯等人退出了工党。他们退出工党后于同年5 月同国民党合并,改名为“澳
大利亚统一党”,赖昂斯并成为该党的领袖。工党的削弱和反对党力量的增
强,对工党内阁十分不利,可以说工党内阁已处于四面楚歌和内外夹攻之中
了。
斯卡林从伦敦返回后就恢复了西奥多的财政部长,这样代理财政部长的
赖昂斯和代理总理的劳顿也就离开了内阁。由于这两个重要阁员的退出,联
邦政府不得不重新组建,在改组时,兰格派的人一个也未入阁,他们愤怒地
退出了工党幕后会议。工党的分裂进一步加深了。
七、赖昂斯联合政府
1931 年12 月进行了大选,工党在选举中惨败,它在众议院的席位一下
子减少了21 个,仅取得14 个席位。相反,澳大利亚统一党和澳大利亚乡村
党组成了联合阵线,他们的席位由34 个增加到54 个,在众议院中居于绝对
优势,因而两党联合组阁,赖昂斯出任联邦总理,内阁于1932 年1 月6 日宣
誓就职。约瑟夫·阿洛伊修斯·赖昂斯于1879 年生在塔斯马尼亚一个贫苦人
家,幼年生活十分穷苦。后被其姨母收养,助其读书,17 岁在国立小学教书。
1909 年当选为塔斯马尼亚议会议员。1914 年任州工党政府教育部长和铁道部
长,同时在他主持下,在塔斯马尼亚建立了第一批中学。1917 年成为塔斯马
尼亚州的工党领袖。1923—1928 年,任州政府总理、铁道部长和矿业部长。
1929 年当选为联邦议会议员。
赖昂斯内阁仍是统一党和乡村党的联合政府,而工党则变成了在野党,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39 年4 月。政府党和在野党(工党)的斗争在这一历
史时期主要围绕着两个问题。
1932 年1 月,赖昂斯刚上台不久便接到联邦借款委员会报告,说新南威
尔士总理兰格没有按着《总理计划》规定的数字“节约”开支。他对此十分
不满,从而联邦政府同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发生摩擦。同时兰格提出的削减后
的政府官员的年薪不得高于500 英镑的议案被驳回,这种摩擦因而进一步加
剧。同年2 月,兰格向联邦借款委员会提出无法偿付外债利息的要求请予批
准,而借款委员会却置之不理。这一连串的事件,导致联邦政府与兰格工党
间矛盾尖锐化。联邦政府根据宪法采取了果断的措施,下令把新南威尔士州
的财政收入和该州银行管理的资金全部冻结,并令其上交联邦,这样双方的
斗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兰格作为州总理为了进行反击却不顾触犯联邦法
律和新南威尔士州的法律,竟然将公款从银行提走,交付政府金库,并下令
封锁金库。联邦政府对兰格如此胆大妄为只好诉诸联邦总督。总督以兰格违
背法律为由将其撤职。这样,政府党同兰格工党的斗争,以政府党的胜利而
告结束。
第二个斗争焦点是关于给英国进口商品特惠权问题,即履行“渥太华协
定”问题。这引起澳大利亚工业资产阶级不满。澳大利亚制造业协会认为,
履行协定会导致英国工业品充斥澳大利亚市场,从而损害本国民族工业的利
益。工党借机攻击政府,坚决要求保护关税和提高对英国工业品的关税率。
赖昂斯政府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方针,坚决维护和履行了“渥太华协定”,并
且降低了关税,不仅如此,为了扩大澳大利亚产品的国际市场,还同比利时
等国签订了新的贸易协定。这样的贸易政策不仅没有导致本国经济萎缩,相
反,缓解了本国经济危机,并加速了发展。到1934 年,澳大利亚经济走出了
危机,国家财政状况有了根本的好转,国家预算有了盈余。赖昂斯政府在这
场斗争中又站稳了脚跟。

第七章
1934—1949 年的澳大利亚
1934—1949 年是澳大利亚又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可分为
三个历史阶段:战前进行建设阶段(1934—1939 )、进行反法西斯战争阶段
(1939—1945 )和战后恢复与发展阶段(1945—1949 )。在这三个历史阶段
里,主要是工党领导着澳大利亚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在战后进
行了艰巨的经济恢复工作。其他政党,如自由党(其前身为统一党)、乡村
党和共产党都为抗日战争和战后重建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虽然它们的政
治观点歧异和争论激烈,但在这两个重大问题上,在祖国危难与关键时刻,
都表现出了高度的自我克制,都以国家与民族利益为重,从而保证了胜利的
到来。
在这一历史时期,澳大利亚在军事上、外交上和经济上最终摆脱了英国
的控制,消除了殖民地痕迹,并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战后的恢复与发展的巨大成就为澳大利亚在60 年代进入高度发达的资本主
义国家行列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一节二战前夕的澳大利亚
一、二战前的经济建设
澳大利亚在摆脱经济危机后,在经济上向独立国家迅速演变,到二战爆
发时已取得显著成就。首先表现在澳大利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工
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到1939年,各种工厂达2。7万家,工人总数达58。8
万人,工业产品总值5。5亿英镑,占国民经济总产值(92010万英镑)的59%
以上,基本上是一个以工业为主体的资本主义国家了。工业固定资产总值达
27458。3万英镑。初步形成了工业发达的东部与东南沿海地区,包括新南威
尔士、昆士兰和维多利亚等州,出现了一批工业发达的城市,诸如墨尔本、
悉尼、布里斯班。。。以1935年的工业总产值为例,新南威尔士为15443。3
万英镑,维多利亚为11689。3万英镑,昆士兰为 4620万英镑。
1931—1940年的工业发展状况,十分清楚地表明,澳大利亚工业发展十
分迅速,详见下表:
1931—1940年工业发展状况① 
年代工业总产值%
1931290 798 564100
1932281 645 78593
1933304 797 865104
1934330 134 060114
1935364 912 421125。8
1940644 794 908222
从1931—1940年这十年间,澳大利亚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2倍。
澳大利亚工业发展的另一特点是:到二战前夕已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
系。澳大利亚拥有多种工业部门:矿石、玻璃、化学、钢铁、纺织、制革、
服装、制烟、制酒、木材、傢具、造纸、印刷、电气、橡胶,甚至还有乐器、
珠宝、磁器,等等。且技术工艺水平和机械化程度亦显著提高。
工农业的发展必然会给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来动力。到 1938年,澳大
利亚已拥有铁路43828。7公里,是年货运量达3323。8万吨,客运量高达38486
万人次。铁路职工人数为10万余人。此外还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到1938
年共有公路达775028公里,拥有各种汽车近90万辆。
到二战前夕,澳大利亚在航空和航海方面亦有巨大发展。航空事业发展
尤为迅速,如 1938年民航客运量 147919人次,货运量达7865。4吨,邮件
运量亦达3356。6吨以上。同时国内建立了较完整的航运网,民航机全年飞行
路程近30万公里。国内各主要城市均通航,国外航空亦开辟,可远航至英国
和美国。澳大利亚海岸线是世界上最长的国家之一,加之同母国远隔三大洋,
往来全部靠航海,因此,澳大利亚民用航海事业一向发达。到1938年全国航
海运输公司达30家,大小轮船167艘,沿海各重要港口均通航,并且还远航
欧、亚、非、南北美各大港埠。
农牧业在30年代亦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农业方面,播种面积增长幅度较
大,1920—1921年度已达1507万英亩,当时人口在540万人左右,1930— 
1931年度,播种面积升至2516。3万英亩,这时人口在650万左右。后来有
① 见骆介子《澳洲建国史》,商务印书馆出版,第182 页。

所下降,如 1940—1941年度,播种面积下降到2111。8万英亩,人口在700
万以上。农产品收获量甚高,1840年,小麦产量为8223。3万蒲式耳,价值
达3836万英镑。其他农产品产量亦很高,大麦为713。3万蒲式耳,玉米为
919。2万蒲式耳,燕麦为1019。9万蒲式耳,马铃薯48。3万吨,甘蔗552。3
万吨,豆类59万蒲式耳。主要农产品总值达8393。86万英镑。
牧业方面,羊只数目日益增长, 1921年有羊只 86 119 068只,产原毛
327980吨。 1931年羊上升为110 618 89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