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回乡小农民 >

第233章

回乡小农民-第233章

小说: 回乡小农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这别着急啊,你到底要去哪啊!有什么急事吗?”

    “我孩子生病了,我要回家看我儿子,我求求你们了,把门打开捎我一段吧!我就在前面的的大源下车。”

    这位妇女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显然是真的有急事。

    当下王勇也不再犹豫,打开车门锁。招呼这位大姐上车,然后迅速离开。

    由于这段路上隔着老远也看不到一辆机动车,王勇的路虎很快就提到了一百二十的时速。

    车里,媛媛和这位大姐聊起天。

    “大姐。你别急,一会咱就到了。”

    “大姐,你别哭了!咱马上就到了!”

    “大姐你叫什么名字啊?”

    终于,这位大姐总算是止住了哭声,开始想这俩位陌生的好心人讲述起自己的伤心事。

    原来这位大姐叫姚俊英,是前面大源县下面的一个叫大坡村的人。为了供孩子读书,夫妻俩忙完家里的活就跟着人来到市里打工。

    俩个人因为没上过什么学,识不了几个字。只能干那些最低级的工作,一个月最多只能挣到一千五六百块,但是对于贫穷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了。

    因为大源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地理环境恶劣,下面很多地方交通不便,使得本地很多人都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姚大姐家里有六亩地,地里除了玉米之外。还种了一点谷子和黄花菜。一年下来,好的年景能有个七八千的收入。在他们村里那是绝对的首富。

    说道这里的时候,姚大姐明显很激动,神情自豪。

    可是接下来他说出的话,让王勇这个同样的农村孩子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至于媛媛,则是惊讶地张大了嘴巴,久久都没合拢。

    她和丈夫高林忠都是勤快人。是个好庄稼把式。一年光种地就能挣个七八千块,蝉联了很多界得村里首富的位置。可是自从家里孩子上大学后,一切都变了。

    现在家里大姑娘在京城上大三了,一年的花费就要一万元;家里二小子上高中,一年也得三千多块。原本家里的积蓄没用上几年就花光了。

    现在,家里更是已经欠了两万多的外债。

    姚大姐说。他们俩口子这辈子是翻不了身了。按照现在的情况,等俩个孩子都念出来,至少得借八万块!且不说这么大一笔钱到哪里去借,就说这个数字,也够他们俩当牛做马的干一辈子了。

    “你们那里都是这样吗?”媛媛好半天才缓过劲儿来。不可思议地问道。

    “哪啊,我们全村除了我们家的俩个孩子,上学上的最多的也就是书记家的孩子,上完高中就去当兵了。其他人家最多也就是上完不花钱的初中就不上了。就这也是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初中没毕业就跑出去打工了。”

    “怎么可能,那学校老师也不管吗?咱们国家可是九年义务教育早就施行了。”

    “那个管的了呦,家家都没有钱,那里还能供孩子上学?”

    王勇赶紧让小光查了一下,发现大源县的年平均人收入还不到一千块。下面一个乡更是年人均收入只有可怜的637元!

    六百块能干什么?这里还生活在二十多年前的八十年代吗?

    小崽儿的一个朋友的女儿和自己朋友去夏威夷度了一次假就花了她爸爸三百万!

    这要是让姚大姐知道了,不知道她会作何感想?

    姚大姐开始诉说起自己这次急忙回家的缘由。

    原来,一大早的他们就接到村里来的电话,说是儿子学校要交购买卷子资料的费用,每人五十元。

    可儿子身上只有三十多块,父母都在市里打工,没办法,他就向自己的同学们借钱。

    在和一位答应借给他钱的同学一道去了那位同学家里,顺利借到钱之后,回学校的路上,不小心从五六十米的山坡上滚落下来。

    幸好碰到路过的好心人给他送到了乡上的医院缝了五针,一番治疗下来,三百多块钱的费用让原本不想给父母打电话的儿子无奈了,只得给远在市里的父母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

    姚大姐听了之后,也下了一大跳,儿子怕父母着急,还再三保证没说明大事,只是胳膊上划了一个口子。

    可是精明的姚大姐知道,要是不严重怎么可能还要缝针?

    姚大姐立刻和丈夫商量了一下。自己先回去看看儿子,让丈夫继续留在市里打工。请了假,姚大姐一刻也没敢耽搁,坐上回县里的班车就往家里赶。

    可是越着急越出事。班车走到半路出了故障,一车人都被赶下了车。班车很快就被拖车拖走了,其他人也都通过其他方法离开了。

    比如就近投亲靠友的,合伙打车走的,还有干脆坐上了一辆回程的班车返回市里的。只有姚大姐忧心孩子,兜里还没有多少闲钱,无奈的站在路边拦车,希望碰到好心人能稍她一段。

    王勇一路疾驶,很快就到了县城。因为看出姚大姐很着急,加上俩个人都想看看大姐家所在的村子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自己是不是能帮点什么?

    所以,王勇就在姚大姐千恩万谢的话语中继续开车赶往大姐所在的乡上。

    大源县红土梁乡,这里地处半山区,常年干旱少雨。几乎没有任何工业,家家都是靠天吃饭的种着家里的几亩地。

    而且由于这里地处我国高纬度地区。冬季来临比其它地方要早的多。所以很多农作物在这里都不能种植。

    在这里中的最多的就是荞麦,因为它耐寒耐土地贫瘠!而且生长期短,早熟品种五十多天就可以收获了。

    可是荞麦这玩意虽然现在被很多专家学者吹嘘为健康食品,可是比起大米白面来说,国内大多数地方都没人喜欢吃这东西。

    只能是偶尔吃个新鲜,还都是跑到专门的餐馆饭店吃那种大厨调制的加了好多各种调味料的。

    因此荞麦的价格就可想而知了!

    在姚大姐的指挥下,王勇把车停在了乡卫生院的门口。车刚一停稳。姚大姐就急着要打开车门赶紧去看看儿子到底怎么样了?

    王勇和媛媛下车之后,倒是没有跟进去。因为他们发现,就在卫生院的旁边就是一所学校——红土梁中心小学。

    这个时候,正是孩子们的课间休息时间。连围墙都没有的小学校里,大群的孩子们都蜂拥到王勇和他的路虎旁边,好奇地打量着这两个陌生人和那个很霸气的大汽车。

    “都干嘛呢?都散了。,散了,要上课了,赶紧回去啦!”

    一阵吆喝,呵斥声之后。孩子们纷纷撒丫子跑了。一个大概四五十岁的男子,还装着一件老式的军装衬衣,脚下的那双用铁丝绑了三处的破旧的凉鞋一下就说明了这人的条件肯定是不怎么好的。

    “你好,我是这所小学的校长张世平,您二位是干吗的?”

    张校长说得很客气,作为乡里的文化人,别人不知道,自己虽然也不认识眼前这辆车是个什么牌子,可是不妨碍自己知道他一定很贵。

    能开着这么贵的车子到这么一个破地方,肯定是有什么事的。没准就是什么基金会什么来献爱心扶贫考察的。自己可是接待过不少这样的大财主!

    “您好,张校长,我们是——”

    媛媛正想要实话实说,自己是送姚大姐过来的,就被王勇打断了。

    “我们是半山慈善基金会的,是特意过来考察的咱们市里的几个贫困县的,我们有几个扶贫项目,想要帮助这里的农民尽快摆脱贫困。”

    “啊!真的!哎呦,您看我这光顾说话了。这样,咱们先到我办公室里坐会儿,我让人去叫书记和乡长过来。”

    “不用,不用,我们来之所以没有通知政府,就是想看到一些真实情况,了解一下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听到王勇这么说,张校长为难地愣了一下,很快就反应过来,招呼着王勇和媛媛进了学校。

    张校长特意要给他们买两瓶矿泉水,被王勇阻止了。这货直接打开后备箱,露出了里面成捆的矿泉水,饮料,啤酒,还有几个让张校长看的直咽唾沫的大西瓜。

    除了当兵的时候,张世平在村里就没有吃过一次西瓜。对于这里的人们来说,西瓜是什么都有好多人跟本就没见过,更别说吃过了。

    王勇眼神一瞟,就当没看见一样抱起一个十几斤的大西瓜,又提了一提矿泉水。

    这是之前干妈给装的,家里所有的来自瑞士进口的依云全给装到了车里。

    “走吧,正好在市里买了几个西瓜,咱们先把它干掉!“

    “那多不好意思啊!”

    “不好意思啥,就算是我们对您配合我们给我们讲一下周边情况的感谢了。您别嫌弃就行了!”

    “不嫌弃,不嫌弃!”

    来到张校长那个放了一张老课桌和一张破旧的双人沙发,就连转身都困难的办公室,王勇立刻就那随身携带的小刀切开了西瓜。

    这个西瓜那是王勇趁着媛媛睡觉的时候从小世界拿出来,那一切开,红红的瓜瓤,甜甜的味道马上就散发出来了。

    王勇切好一块就递给只要流口水的张校长。而在这时,媛媛走上前拿了一块就转身对身后门口那里趴在门框上的一个小女孩说道:“来,姐姐,请你吃西瓜!”

    也许是西瓜的诱惑力太大了,让这个看起来很腼腆的女孩顾不得其它,毫不犹豫地伸手拿过西瓜就放进嘴里大口吃起来,连西瓜子都嚼了咽下去了。

    ps:

    十分感谢♀可可乐♀,飘渺的风,游标2002等书友的的月票打赏!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厚爱!

 第二百九十四章最好吃的东西是桔子

    看着眼前这个穿着已经很脏了的一身破旧的衣服,头发甚至都打绺的纠结在一起的眉目清秀的小女孩大口吃着西瓜。

    西瓜的红色汁液顺着嘴角不停地滴落着,吃的正香甜的小女孩根本顾不上擦。

    很快几乎在王勇和张校长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块西瓜的瓜瓤就被肯的干干净净。而小女孩还是没舍得扔那块瓜皮,一点一点的啃着靠近瓜皮的白色部分。

    “白色的不好吃,来,吃这一块!”

    媛媛又递了一块西瓜给这个小女孩子,直到此时张校长才反应过来。

    “张敏,你怎么过来了?是不是来交钱的?你爸怎么没来?”

    “二叔,我爸去借钱没有借到,说再等等。”小女孩拿着一块西瓜,低着头不敢看张校长,生怕他不同意要赶自己出去,不让自己再上学了。

    “哎!行了,你先回去上课吧!”

    小女孩一听就连个招呼也不打,扭头转身就跑,似乎生怕校长会反悔一样。转眼间,追出来的媛媛就看到小女孩跑到一间教室门口,径直跑了进去。

    “张校长,这是?”

    “哎!这是和我一个村的,咱村里辈分这孩子要管我叫二叔。他爸外出打工伤了腿,回来之后养伤就养了半年多,人家给的那点钱花光了不说,还欠了不少外债。现在靠着孩子他妈种着家里的几亩地,勉强活着吧!”

    “刚才您说交钱?是什么钱?”

    “书本费,这孩子一年都没交了,加一起都要一百多了。”

    听到张校长这么说,媛媛和王勇都是一愣。一百块钱!竟然连一百块钱都借不到?

    是他们一家和其他人关系相处的太差,还是因为这个地方真的太穷了,连一百块钱都凑不齐?

    媛媛愣了一下,之后毫不犹豫地从自己的包里掏出二百块钱给张校长说是帮刚才的小女孩子交给学校的。

    张校长被媛媛的举动弄得一愣,但是很快就醒悟过来。叹息一声。接过那二百块钱,还找了一张白纸给媛媛写了一个收据。

    上面清楚的写明了收到爱心人士捐赠给张敏二百元书费,以此来证明自己不会贪了这钱,并且也是将来媛媛查证的依据。

    很快。张校长就拿着钱出去了一趟,没用多久就带着张敏回来了。小丫头很郑重的给媛媛和王勇鞠了一个躬。

    小女孩子没见过世面,自身的生活环境,让她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谢意。最后只能含着泪的鞠躬表示自己的感谢。

    媛媛心疼地上前拉起她,之后就拉着张敏来到办公室坐到沙发上一问一答地聊起天。

    “你是叫张敏吗?”

    “嗯。”

    “今年多大了?上几年级?”

    “十三,五年级。”

    “家里都有什么人啊?”

    “我爸,我妈,我弟弟。”

    媛媛说话时特意地压低了声音,生怕吓到这个敏感的孩子。可是没想到这个明显很认生的孩子声音比媛媛更低,要不是媛媛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