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香港商战风云录(中) >

第32章

香港商战风云录(中)-第32章

小说: 香港商战风云录(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导火线。       “台和假股”事发,一些准备人市的投资者望而却步,而另一些炒股 老手预感到大祸降临,急忙大量抛售股票,股价狂泻。恒生指数从3月9日 的1775的峰值急速下滑,到7月11日,暴跌至494。5。一些不请股市深浅的 投资者,损失惨重,高价购入的股票现在贱如废纸!股民迁怒合和,胡应 湘有苦难言,合和无端受累,手中更有大把股票未趁高抛出。而其他华资 上市公司大都从趁高抛出中斩获颇巨。      自此,合和失去五虎将的领先优势。      港府借“合和事件”整顿股市,对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上市公司 进行清查。合和本身并无弄虚做假,不”获准重新挂牌上市。而合和参股 的保利建筑公司清盘破产,董事局主席李保罗被捕入狱(1973年)。合和又 一次受累!      保利建筑公司创始人李保罗是一位建筑奇才。他承建的工程质量好, 信用佳,业务发展很快。60年代后期,获香港工务局评定为“C级”承包商, 即可承接无限量价值的工程。      合和旗下有一间全资的合和建筑公司,该公司擅长楼宇建筑,却不擅 长土木工程——而保利两者都擅长。台和为弥补自身的不足,以估价990万 港元的两处物业向保利购得450万股的股权,占保利全部发行股票的25%。 合和董事总经理胡应湘,成为保利的董事。      李保罗虽是个建筑奇才,却不善理财,不谙上市公司的责任及义务, 尤对投资证券风险认识不足,许多事情交有关人士处理。1972年公司上市 热,保利资产不足,本不能上市发行股票。保利做假帐,使其在保华、金 门、新昌之后,成为第四家上市的本地建筑公司。保利售股集资后,马上 拿900万港元集资款去炒股,其中700万港元通过胡应湘购入合和股票。      合和出事,保利损失惨重。      不久,保利在承接公共工程时,向政府有关人士行贿的“牛扒费”一 案,被新成立的廉政公署查获。李保罗人狱,审讯时,对造假帐、贿赂等 指控无法反驳。      保利破产清盘,持有保利股份的合和亦铩羽折翼,990万港元全部泡汤。      合和受损的岂止金钱?还有金钱难买的信誉!      正因为合和“信誉不佳”,遭受的损失更惨重。到1974年12月,面值2 港元的合和股票暴跌至可怜兮兮的0。62—0。65港元,与30港元的峰值比, 缩水40多倍!同期,另四种华资地产股也跌幅颇大,但跌幅不似合和这么 惊人。      商界人士通常都相信命运,受挫之人尤甚。我们设想,如果假股事件 
… 页面 133…

未落在合和头上,合和就下会“停止交易以便彻查”。同时,胡应湘担任董 事的保利公司,也就不会成为清查重点。保利破产清盘,说到底是“命该 如此”——那时股市管理混乱,政府公职人员贪污严重,公司造假帐蒙混 获准上市,向公职人员行贿以谋求政府合同的商界人士,亦不算太少,他 们最终安然无恙。      命运就是这样的,令人不可预测,无法抗拒。李保罗成为阶下囚,作 为友人和合伙人的胡应湘,情绪低到极点。合和步履维艰,在五虎将中跌 至未位。股民都下会料到是这种结果,他们原先最看好胡应湘,他是五虎 将中的帅虎。而此时,有的地产公司总裁,正在学徒阶段。      胡忠曾劝儿于放弃合和,家族还有中央建业。胡应湘也曾有过这种念 头。但他终未退缩,而是固守合和,向命运抗争!                                    东山勇起      所幸的是,合和遭此重大挫折,主要不是经营不善、决策”      失误,而是命途多舛。因此,银行并未抛弃合和,而是给予必要的资 助。      合和稳往阵脚,缓慢拓展。1976年,地产复苏,楼价攀升,      合和的盈利也不断攀升,到1979年,终于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年盈利 达7638万港元。      这一时期,合和购人或开发的地盘、物业有:荃威花园、协威园、康 丽园、东威大厦、山光苑、云景台、健威花园、德福花园、合和中心,等 等。      位于九龙湾的德福花园,共有40多幢住宅大厦,近5000个住宅单位,1977 年开始发售,为合和带来滚滚盈利。      70年代后期,港府颁布“扩大租金管制法”。增收业主租金收入税。香 港的一位资深经济评论家刊文指出:“综合而言,      目前在港地产公司的盈利前景,虽然因为‘扩大租金管制怯’的实施, 而打了大折扣,但合和尚可在不断发展的香港取得越来越多的利润。以现 在的部署来看,台和可以在两三年内,变成一家每年有净祖金收入达8000 —9000万港元,以及另有数千万至1亿多港元的售楼利润的公司,前景惹人 憧憬。”      此时,合和的招牌大厦——台和中心正在建设中。      土木工程系毕业的地产商胡应湘,念念不忘自己的专业。台和中心为 胡氏亲自设计与建设,这座非凡建筑,使胡氏饮誉海内外,成为一代建筑 大师。      合和中心位于湾仔大道东,横跨大道东、坚尼地道和春园街,占地5。4 万平方英尺,高达66层,是当时香港最大的商业大厦。      台和中心造型别致,为圆筒形建筑,包括三个内筒墙和一个直径150英 尺的外筒墙。主楼的流线形状,可抗御5000年一遇的特大风暴。主楼施工 采用滑模技术,每4天完成一层,创下亚洲建筑速度纪录。      合和中心的地底和地下是商场及停车场;中、低层是写字楼,顶层是 旋转餐厅,可饱览香港街景及海景。      在开张初期,台和中心的年租金收入逾7000万港元。 
… 页面 134…

                                    进军内地      从80年代初起,胡应湘把投资重点放到内地。      80年代,香港不少大富豪连在香港投资物业都瞻前顾后,裹足不前, 一有风吹草动,便走资国外。而胡应湘逆流而上,大举在内地投资,并且 多是投资见效慢的大型土木工程。不少友人为胡氏捏一把汗,而胡氏对内 地前景总是持乐观态度。      胡应湘在内地的第一项招牌项目是中国大酒店。这座四星级酒店离广 州火车站不远,与广交会展馆隔街对望。有人说这座酒店的意义还不在于 改善广州高档宾馆不足的矛盾,而是在施工中挖掘出南粤土遗址,轰动中 外考古界。酒店因此而迁址100米。酒店总设计师为胡应湘。与今日胡氏在 内地的工程比,这家酒店只算是小儿科了。      另几项大型工程,有虎门沙角电厂,为筹集资金,胡应湘拉了10多家 地产大公司台股,并四处奔波,动员了45家银行联合贷款。工程分B厂、C 厂,电力主要供广州、深圳两地。      胡应湘频频往返省港,对公路的落后状况感触尤深。1981年、1984年, 胡应湘两次向谷牧副总理提出在中国建高速公路的设想。指出中国至少得 修三条高速公路:京津线、广深线、沈大线。如今三条高速公路已变成现 实,其中广深珠高速公路力合和牵头兴建,工程耗资15亿美元,于1993年 全线贯通。      胡应湘还于1989年4月提出综合开发珠江口计划,计划包括跨海大桥、 海底隧道、深水港等特大型工程,需耗资35亿美元。      胡应湘已建和拟建的工程,都是工期长、见效慢、风险大、耗资巨的 长线项目。而众多的港商来内地投资,多是短平快的加工业。因此,友人 说胡应湘不只是个地产巨商,还是个建筑大师,香港空间大小,他只能去 内地实现他的抱负。      1988年,67岁的胡应湘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他在接受传媒采访时说:  “21世纪时,香港与珠江三角洲能构成亚大经济区的一个中坚分子。我加 强在广东投资发电厂、公路、海港,正是基于这个看法。”      胡应湘投资内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S9年4月,胡氏提出开发珠江口 的浩大计划,但不久发生北京风波,合和有史以来最庞大的38。6亿港元供 股集资计划流产,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合和重现生机,股价飘升。      1992年度,胡应湘尚未进入香港百亿富豪榜。到1994年度,据1995年1 月1日香港《快报》,胡应湘家族列富豪榜第9名 (郑裕彤家族列第10名), 公司市值为340亿港元。据同月的香港 《信报》,胡应湘家族在十大富豪金 榜中,排行第8位。同月的香港《资本》杂志,选出香港华人百亿富豪27人, 胡应湘与霍英东并列为第11位,家族自有资产均力200亿港元。      曾一度濒于绝境的老虎将合和,今日再现虎威。 
… 页面 135…

                     第四十六章建筑巨擘树丰碑自喻蠢才      上海帮的陆孝佩是个建筑精英,耗资55亿港元的汇丰新大厦,就是他 承建的。陆孝佩名声大嗓。然而,陆氏又自喻蠢才,说他一生做了两大蠢 事,一是在内地做了地产,二是在香港没做地产。陆氏一生丰富多彩,与 商界巨人包王刚打官司,还喜与觎妹甜妞“倾褐”(聊天)。                                   陈曾熙与恒隆      陈曾熙原籍广东台山县,战前留学日本,攻读土木工程。其弟陈曾焘毕业于上海 复旦大学工科。1960年,陈氏兄弟成立恒隆有限公司从事地产、建筑。陈曾熙在圈内 以“孤寒”出名,70年代初,陈氏在宝云道兴建一幢住宅大厦,地上的单位全租给房 客,自己一家则住在地窖车库。陈氏如此”悭钱”,成为他积累庞大财产的“妙方”。      陈曾熙发大达,主要靠60年代初与政府的一次换地交易。陈氏所得之地在九龙何 文田,他在此发展了“恒信苑”,赚得盘满钵满。恒隆股票于1972年牛市上市,集资 逾两亿港元。恒隆为华资地产五虎将之一。事隔20余年,五虎将都成大气候,先后跻 身百亿富豪金榜。恒隆的大项目有:与合和联手兴建拥有41幢住宅楼的德福花园;以 两亿港元向淘大购入牛头角厂房地盘,兴建13幢住宅大厦。      1981年,陈氏投得金钟二段及康山的地铁上盖工程,联合数家开发,恒隆占39% 股权,其他股东为新世界等。1982年,中英过判,香港前途未卜,地盘物业价格大跌。 年底,陈曾熙宣布退出金钟二段计划。香港地产低潮,陈氏暗中称喜。1984年中英公 布联合声明,地产市道迅速恢复。1984年,信和等集团重新投得金钟二段,建成财经 广场,其后以19亿港元售给奔达,奔达易名为奔达中心,又以37。75亿港元转售。两 手买卖都赢了大钱,陈曾熙大跌眼镜。      陈曾熙低调隐密,极少在传媒曝光,1979年他高价购入一物业,记者问他这样做 是否值得?他回答:“值得。”便没有第二句话。出席公众宴会,陈氏也是独坐一隅, 不声不响。因此,尽管恒隆很出名,恒隆老板却“默默无名”。陈曾熙子1986年逝世, 其弟陈曾焘主理恒隆。至近两年,恒隆由其于陈启宗掌舵。据香港《信报》,1993年, 陈启宗列十大富豪末位。1994年,跌落为第12位。陈氏家族所控上市公司值为312亿 港元。      据香港布政司署公布的材料,1989年,建筑业总开支为456亿港元,占 同年全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35。1%,相当于全港生产总值的9。3%。全港 有承建商2500家,建筑业就业数约23万入,占全港就业人口总数的8。4%。      在众多的承建商中,只有229家有资格投标公共工程,被誉为建筑业中 的“大哥”。如华资公司中的老字号新昌营造厂有限公司(成立于1939年), 后起之秀瑞安建筑有限公司 (成立于1971年)。本地英资公司,以金门(香 港)有限公司规模最大。海外承建商则以日本熊谷组建筑公司最为活跃。      战后几十年间,香港规模空前的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在地面、空中、 海上全方位展开,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强手如林, 竞争激烈,八方好手都基集香港,以期分得一杯羹。      公和公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公和主席陆 孝佩更以承接洽大的汇丰大厦工程,而蜚声海内外。                                     皇裔落难 
… 页面 136…

     香港的老一辈富豪,相当一部分出身微寒,读书甚少,有过一番学徒 求师的苦难历程。陆孝佩则出身世家,毕业名校,身上还流淌着帝王的血 脉。      1991年,陆孝佩会见香港作家何文翔,谈及他祖宗的威水(风光)史 时不禁神采飞扬:“我的祖宗是齐宣王的少子元达,本姓田,由于与父亲意 见不合,遭父亲追杀,因此远走江苏,改姓陆,我们的家族十分显赫,宋 朝诗人陆游、清道光状元及金石名家陆增祥,都是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