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铁器时代 >

第389章

铁器时代-第389章

小说: 铁器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允许红衫军在天津驻军。
  京城原本有十三万清军,本来就是拼凑的部队,战斗力总体偏弱,围攻紫禁城又消耗掉一些,富绶再一造反,双方火并死了一些,不愿跟着富绶造反的人全都逃走了,京城百万人丁,十停去了三停,阜成门、朝阳门、安定门、德胜门、东西直门全都大开着,满族百姓扶老携幼的往外逃,直到富绶重新掌握局面才关闭了城门,组织了百姓的外逃,此时富绶手上就只有两三万人马了,根本不足以和明军抗衡,幸而刘子光是个言而有信的人,并未趁机打进内城,只是坚持不愿撤出紫禁城,富绶只当他是想搜刮里面的宝贝,无奈之下也只好同意。
  大批的满族百姓和忠于康熙的士兵从逃出京城,渐渐汇聚成一股洪流,倒也浩浩荡荡,足有十几万人,富绶没有实力追击他们,明军也没那个兴致,只是派了一些动力翼伞投了几颗炸弹,扫射了几通火箭而已,现在他们吃下了北京,消化还来不及呢。
  明军停在正阳门不再进攻,但是整个外城已经飘满了大明的旗帜,在满人的奴役下生活了十三年的汉人百姓们兴高采烈,欢唿雀跃,都把自己的辫子剪了抛在当街,表示和这种屈辱的生活决裂,至于内城中,那些八旗权贵们则在忙着开会,商量如何应对,汉官们则开始偷偷出城联络明军,想投身刘大帅的麾下混一口饭吃。
  情况到了这个地步,已经完全超出了富绶的设想,原来他以为自己能借明军之力消灭康熙,自己坐收渔利,结果是人家利用自己赶走了康熙,削弱了大清的实力,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事到如今,已经没有了和刘子光讨价还价的筹码,手上的军队士气低落,武器落后,人数也不多,别看明军停在外城没进来,那并不代表人家进不来,现在只是给自己面子而已。
  即使在明军的刺刀下当了皇帝,也是个被操纵的儿皇帝,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当呢,富绶一方面收拢军队,安抚人心,一方面积极向刘子光示好,派人送去酒牛,明军两军就这样暂时的休战了,昨天还是你死我活的敌人,今天就变成了莫名奇妙的盟友,隔着一道城墙和平相处,自古也没有过这样的战例,不光京城的汉满百姓们,就连两军士兵、军官、大臣都觉得匪夷所思,但这就是现实,无法改变的现实,富绶很清楚打不过明军,刘子光也不想吃相太难看,毕竟京畿河北一带有大量的满族人,全部屠杀掉不符合他的作风,要和谐,要民族融合才是刘子光的宗旨。
  大局已定,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刘子光命李岩带领飞艇部队星夜赶往南京救急,自己留在北京处理善后。
  富绶的显亲王府现在已经成了京城的核心,门前车马稠密,对大玉儿祖孙不满的王公大臣们都汇聚在这里商讨对策,明军就停在外城不是个事啊,大家不禁有些后悔,把豺狼赶走了,结果迎进来老虎,豺狼好歹吃人还吐骨头,这头老虎可是吃人连骨头渣都不吐的。
  富绶坐在首席,脸上平静如水,听着下面人唧唧喳喳的议论,忽然拍了一下身旁的桌案,众人立刻平静下来,这次政变富绶显示了当机立断的气魄,而且又控制了兵权,现在也只有他才能带着大家和刘子光周旋了。
  富绶道:“眼下明军就驻扎在正阳门外,一道城墙根本挡不住他们,咱们的兵马更是无法与之抗衡,相信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现在咱们是降也得降,不降也得降了。”
  这话虽然丧气,但确实是实话,众人都没想到一场政变居然落到如此下场,大玉儿是赶走了,可是自己却变成降臣,将来如何面对列祖列宗啊,于是一个个沉默不语,忧心忡忡。
  富绶微微一笑,道:“事情还没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咱们做到这一步已经实属不易了,若是玄烨主政的话,恐怕现在北京已经是一片焦土了,相信这个结果也不是大家愿意看到的吧。”
  这话不假,康熙如果坚持抵抗的话,早晚北京城会被明军炸成一片废墟,破城之后这些八旗权贵们连命都保不住了,好歹现在大家还有命坐在一起,家财都还在,相对来说已经不错了,但是当降臣的感觉还是不好,众人都觉得有些别扭。
  富绶忽然道:“列位可曾看过《三国演义》唿?”
  这话纯粹是废话,问八旗子弟有没有看过三国演义等于问汉人的秀才有没有读过百家姓一样的荒唐,三国演义是八旗的军事政治初级中级高级教材,不管是小娃娃还是老头子,全看!想当年努尔哈赤就是靠着一本三国演义打下来的花花江山,在座的都是八旗重臣,又怎么会没看过三国演义呢,不但看过,大多数人还能背个滚瓜烂熟呢。
  看见大家点头,富绶接着说:“第一百十八回哭祖庙一王死孝入西川二士争功,这一章给咱们指明了道路,眼下咱们的力量是不足以和明军硬碰硬了,不过可以用计谋使明国君臣失和,从而达到复兴清室的目的。”
  众人都知道这个段子,蜀汉降了邓艾,姜维却诈降钟会,利用钟会的力量干掉邓艾,阴谋叛魏。但是三国时候入蜀的是钟会邓艾两员大将,而明军是刘子光一手遮天,如何使得此计?
  富绶知道众人想得是什么,起身背对着大家,望着中堂上的山水画,矜持地说了一句:“降刘不降明。”
  此言一出,众人便明白了,无不惊叹富绶的聪明才智,此子确实比玄烨强了不少,拥戴他为帝真是个明智的选择。
  虽说明军未入内城,但是入不入真没什么关系,反正大帅的一千人马已经扎根在紫禁城了,他们再把内城的九座城门一封,里面的人插翅也难逃。现在的北京事实上已经沦陷了。
  天安门城楼上,刘子光正扶着垛口俯视这座城市,虽然还有些满清余孽,但是这座古都已经尽在他的掌握之中了,或许对于其他人来说,天安门只是一座普通的皇城南门,但是对于刘子光来说,这座城楼却有着独特的意义,站在上面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样的话语,总想挥手向下面致意一番,总觉得下面是无尽的花海,如潮的人流,山唿的万岁。
  总之,站在天安门上就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
  第四十五章 借壳上市
  次日,富绶带领文武百官拜见刘子光,会见在太庙进行,清人都穿着长袍马褂、顶戴花翎,明人则是圆领乌纱、铠甲战袍,只有刘子光例外,只穿了一件普通的、洗得有些退色的红衫军战袍,腰间一条宽皮带,连兵器都不带,很潇洒随意的样子。
  不管怎么说,清国政权还是存在的,在新的外交关系没有确立前,还是按照以前兄弟之邦的关系来办理相关事宜,太庙前摆了两排椅子,大家相对而坐,没有高低上下之分,气高气爽的坐在外面倒也畅快。
  两边官员身后是排的整整齐齐的士兵,清国一方是正蓝旗的兵士,拿着长枪大戟,身穿铠甲,盔樱在风中飘洒,倒也威风整齐,明国一方是手持刺刀火铳的红衫军,头戴栗色软帽,身穿大红战袍,神采飞扬,一脸的骄横不屑。
  刘子光大马金刀地坐在当中的位子上,问富绶道:“显亲王考虑好了没有?咱们得赶紧把这个事定下来,人心思定,百姓们需要新主啊。”
  见刘子光发话,富绶赶紧恭谨地站起来回到:“一切听从大帅的安排,若不是大帅力挽狂澜,太皇太后就将我大清彻底带入战争的泥潭了,是大帅挽救了大清千千万万的子民,大帅声名显赫、战无不胜、宅心仁厚,吾等心悦诚服,仰慕已久,所以才会反戈一击,推翻暴君,恭迎大帅驾临北京,若是大帅不弃,小王登基以后愿拜大帅为义兄!”
  刘子光笑道:“此言差矣,刘某何德何能,敢做王爷的义兄,此番若非王爷和列位大人识大体,重大局,毅然和康熙划清界限,则我两国人民依然在战火中煎熬,既然康熙已经逃窜,为了号令天下制止战争,王爷不妨再向上进一步,挑日子不如撞日子,我看就明天登基吧。”
  富绶的脸上划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满,虽说形势紧急,但是他也不想如此仓促的登基,而且这个日子是刘子光定下的,而不是钦天监挑选的吉日,怎么说都有些不痛快,形势比人强,又能如何呢,富绶谦恭地答道:“谨尊大帅指令。”
  刘子光又说:“皇上嘛,就有有个皇上的样子,还住王府那种小气巴拉的地方未免遗笑大方,明天就登基了,不如陛下今天就搬进宫里来住吧,我已经让人把乾清宫拾掇干净了。”
  富绶大惊,这不是变相软禁么,眼下自己可是满人的主心骨,如果让刘子光控制了,那什么大计都成了泡影了,不行,这绝对不行,他当即推辞道:“大帅的好意小王心领了,不过这皇宫本来就是大明的宫殿,我们清国的皇帝已经鸠占鹊巢许多年,现在怎么好继续占据呢?此举万万使不得。”
  刘子光道:“别客气,我最不喜欢推辞,刚才你不是说要拜我当义兄的么?怎么大哥的话都不听了?来人,把陛下送回宫去好生伺候着,焚香沐浴更衣,明天好登基!”
  话音刚落就有几个士兵走过去要架富绶,富绶身后的正蓝旗士兵们立即挺枪护驾,早被红衫军的刺刀顶住,太庙和社稷坛的上方都出现了举着火铳的红衫军,清兵无奈,只好眼睁睁看着显亲王被架了过去。
  刘子光狞笑了一下道:“列位大人也不忙回去了,我这里预备了酒饭,咱们好好的喝上一晚,明天正好参加登基大典,岂不美哉。”说完不由分说命人将这些八旗大臣们押了下去。
  富绶不是没有留后手,天安门外的六部衙门里他藏了五千精兵,若是刘子光要对他们不利,就杀出来拼个鱼死网破,可是消息早就走漏了,五千精兵被反水的汉军包围,没开打就被缴了械,随即正阳门打开,明军正式入城,在汉八旗反水部队的配合下,查封了各个衙门府库,每个王公大臣的府邸门口上了哨,京城九门的防务也被接管,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内城。
  这一切富绶都不知道,他已经被绑架到了乾清宫,一群太监宫女围着他伺候,又是焚香又是沐浴,还找了一身龙袍给他试穿,一试还挺合适,可是富绶的身高臂长肩宽比康熙大了一号,这分明是顺治皇帝留下的旧龙袍。富绶这个恼啊,几次想瞅机会逃跑,可是深宫之中哪是这么好跑的,思来想去只能继续隐忍。
  次日一早,富绶被套上了龙袍,戴上大帽子,辫子上也系了个明黄色的蝴蝶结,在太监们的簇拥下前往太和殿登基,八个红衫军士兵紧紧跟在后面,手里拎着刀枪,不时还唿喝一声:“快点!”怎么看都不像是新皇登基,而是象押解犯人,富绶这个气啊。
  等到了太和殿,往下面一看更觉得悲凉,寥寥十几个大臣,还都是穿着常服、两眼惺忪,无精打采,好像连脸都没洗,看样子也是被刘子光软禁了。
  聊以自慰的是,各种仪仗鼓乐还是整齐的,毕竟刘子光接收的是一个完整无缺的皇宫,各色伞盖旗帜一股脑的拿了出来,也不管对不对,反正图个热闹就行,太和殿外,穿着各色服装的太监排的满满的,倒也壮观,刘子光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个礼部的汉官来主持登基大典,整个仪式从简从快,没有一个时辰就弄完了,比当初康熙登基的时候简直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仪式过后,富绶就是大清朝的新一代皇帝了,年号改为共荣,这是刘子光胡乱给起得年号,反正就是个傀儡,用不着那么考究,新皇帝的玉玺一夜之间就刻好了,也是毛毛糙糙将就着用就行,皇帝的第一份圣旨是向天下宣布康熙皇帝的不合法,说他是大玉儿和多尔衮的私生子,根本没资格当皇帝,当然这些是欲加之罪,根本没有人在乎真假。第二份圣旨是宣布清国为大明属国,即时起停止一切敌对活动,对外的一切盟约作废,同时向高丽、西夏宣战。〃
  这些圣旨都是刘子光让人起草的,富绶连看都没看过就用了大宝发了出去,六部官员跟着康熙逃出去不少,现在有大量空额,刘子光大权独揽,委任了一大批官员,不是天地会的好汉,就是投降的汉官,反正没有一个是正经的满人。
  富绶这个气啊,可愣是一点办法没有,现在他连人身自由都没有了,身边都是陌生的太监和红衫军的卫兵,可恨这些明军居然还人模狗样的一人整了一件黄马褂穿,搞得像真的大清侍卫一样。
  那些八旗权贵们也发现自己忽然丧失了所有的权力,住宅被监视,刚一出门就被那帮狗日的汉军拦住,彬彬有礼地告诫说京城治安比较乱,最好不要出门。权贵们之间的联系也全部中断,哪怕是夜里派高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