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地仙演义 >

第202章

地仙演义-第202章

小说: 地仙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娲娘娘道:“既然如此,我便不再多问。也免得你为难!只是此事之艰难,你当心里有数。到时诸教圣人、天帝,都要来伐你。便是通天道友,也恐怕要与你为仇!”

    镇元子道:“多谢娘娘提醒!风霜乃知劲节,此事rì后方得分晓!”

    女娲娘娘又道:“正是如此!道友,我娲皇宫虽然只我与两位徒儿,危难之时。定当助道友一臂之力!”

    镇元子正容一礼,道:“多谢娘娘!如此,可为同道矣!”

    女娲娘娘道:“正是同道,可见汝道之不孤!”镇元子哈哈大笑。

    女娲娘娘待镇元子笑罢,说道:“道友,你可知我今rì前来,实是有事相商?”

    镇元子道:“娘娘大驾光临,必有要事,还请说来!”

    女娲娘娘道:“上次凌霄宝殿之会。我听了你一番言语,回去细细思量。虽然还不通透,但亦深觉有理。今rì来,乃是要到道友这里,求取一份功德,也好稳得圣位无忧!”

    镇元子一惊,说道:“娘娘说笑了,贫道这里哪有偌大功德求取?若有,贫道亦取之矣!”

    女娲娘娘一笑,也不解释,说道:“道友,可愿同往幽冥一游?”

    镇元子知道其中必有缘故,乃说道:“固所愿尔!”

    于是二圣出了万寿山五庄观,下到幽冥世界。

    二圣在幽冥立定,举目望去,只见幽冥虽广,昏昏昧昧,冷冷清清,生灵少有,一派萧条。还有不少火山、熔岩、毒泽、绝域,乃是上次四圣在幽冥大战所留,触目惊心。

    女娲娘娘见了,问镇元子道:“道友,你看幽冥世界如何?”

    镇元子叹了口气,说道:“乃是险恶之境,绝非福地。”

    女娲娘娘又问道:“以道友之见,为何如此?”

    镇元子未答,女娲娘娘先答道:“以我之见,乃是缺了源头活水!”

    镇元子眼前一亮,说道:“娘娘见识高明!有水有山,方为灵秀,正是缺少源头活水。”

    女娲娘娘道:“道友,我若引来源头活水,改造幽冥世界,这份功德可否?”

    镇元子答道:“若得如此,rì后幽冥万众生灵,当永受娘娘之惠。此功德虽比不得补天,但也不差多少了。”

    略一踌躇,说道:“盘古天地,轻动不得。此事贫道也做不来,娘娘如何做得来?”

    女娲娘娘微微一笑,说道:“道友,你小瞧我了!你且看!”说罢,拿出一物,正是她那山河社稷图。

    娘娘抚图言道:“当rì鸿钧老师赐下此宝,聚得补天功德。今rì又用来周全三界,岂非运数乎?”

    说罢,将图一抛,那图便隐入空中不见。

    陡然天地大震,惊雷炸响,就连九天之上的凌霄宝殿,亦是左摇右晃,把个玉帝王母,惊得神魂不定,忙唤值rì星官查验不迭。

    就见幽冥世界之中,有一道大河生出,不知其始,不见其尾,汹涌澎湃,如同巨龙,蜿蜒而过,流遍大半个幽冥世界,最后注入九幽地穴之中。

    至此,镇元子哪里还不知晓端倪?遂不由抚掌赞道:“娘娘真大智者也!如此演化山河社稷图,导天河入幽冥世界,将三界勾连而为一体,养育无数生灵。此功德之大,丝毫不逊于补天矣!”

    其言未毕,果然有异香扑鼻,瑞气横空,无量功德降下,皆注入女娲娘娘体内。

    女娲娘娘圣象益显庄严,笑道:“可喜大功告成,吾无忧矣!”

    镇元子掐指算算,也道:“得娘娘之助,幽冥世界当有大造化,可再加罗酆六天。人书之上亦当再加六天神位!只是娘娘又失一至宝,诚为可惜!”

    女娲娘娘道:“有舍方能有得,道友又何必执着?何况我尚有乾坤鼎、皂sè旗,亦足堪使用矣!”

    二圣作罢此事,乃出幽冥,回了五庄观中。

    二圣又谈了些闲话,镇元子突然想起一事,向女娲娘娘说道:“娘娘,太yīn星上那位,是天皇之前便开始受苦。但他曾有功德于万众生灵,不该永世受难、不得善终。贫道推其命数,他rì后当在yīn司领天师之位。解铃还须系铃人,如今封神已近,还望娘娘慈悲,前去解拔苦楚,化此孽缘!”

    女娲娘娘闻言,道心大动,惊道:“道友不提,我几乎已忘得干净,惭愧!惭愧!。此事论其因果,是我有亏于心,自当一行。”

    当即再也坐不住,起身道:“道友,可否同去?”

    镇元子道:“贫道本yù前往,奈何山门之下,又来了一位有缘之人,尚需叮嘱,以成大事,实在无暇分身!”

    娘娘掐指一算,知他说的是实情,便道:“既如此,我便去矣!”说罢,出了万寿山,往太yīn星而去。

    且说太yīn星上,嫦娥见女娲娘娘到,连忙带了玉兔出宫,前来行礼道:“未知娘娘法驾光临,有失迎迓,还望恕罪!”

    女娲娘娘止之道:“同是紫霄宫道友,何须多礼!”

    那边吴刚却是心无旁骛,只一直以斧伐桂不停。

    女娲娘娘见了,叹息一声,对嫦娥说道:“你二人受数千年苦楚,实乃我之过也!”

    嫦娥心情复杂,对女娲娘娘拜道:“还望娘娘慈悲,解除苦难,如此感激不尽!”

    女娲娘娘遂用手一指,只见吴刚体内,飞出一根线。

    嫦娥化身掌婚牍,此物岂不识得?但这根红线乃是女娲娘娘亲手种下,乃是天地间第一根红线,上面又有太yīn之神的jīng气,因此唯有女娲娘娘能解,与其他红线,又大不相同。

    只见此物,线分二股相并,上有一扣,如同yīn阳,下长如索。

    女娲娘娘便将此物给了嫦娥,说道:“你万象图已化婚牍,手中红线也是用于万众生灵,除去霓裳羽衣,却无御敌之宝。今rì此物功成圆满,合该为你所得!”

    便将那红线给她,又对她说道:“此宝名“因缘索”,又名“yīn阳扣”,大小如意,变化万方,捆人捆神捆仙,莫能逃脱,你可用以防身。”

    嫦娥收了,拜道:“多谢娘娘!”又转目向吴刚看去。

    只见那吴刚去了红线,却似乎仍不清醒,在那里痴痴呆呆站立,不知所从。

    女娲娘娘明其意,叹道:“数千年痴迷,一朝大梦醒来,却不知身处何地了!”因将吴刚收到乾坤鼎中,对嫦娥说道:“他却另有机缘,当先往轮回走一遭,再修灵慧!rì后有缘时,我亦当尝他这数千年辛苦!”

    嫦娥大喜,又代为拜谢了!

    此事既了,女娲娘娘转身yù归,嫦娥留之道:“娘娘今rì前来解拔苦厄,又赠至宝于我,我也有一物相谢!”

    女娲娘娘笑道:“你居蟾宫,足难出户,只有玉兔与桂树相伴,又有何物谢我?”

    这本是玩笑之语,不料嫦娥果真拿出一物,乃是一个铃铛,只有巴掌大小,与娘娘道:“此物是我偶得于太yīn星,不知其来,不知其用,只隐约知道此物不凡。得而不能用之,是无缘也,若强留之,恐是祸非福。故今交予娘娘,也算是得其所哉!”



………【第286章 说秦君商鞅变法 别鬼谷苏秦下山】………

    ()    娘娘见铃铛,心中大震:“此物被我所破,诸圣都未寻着,竟在太yīn星上!他本非完全,你又如何能识?如何能用?”

    因想道:“我今rì刚在幽冥失一至宝,成就无量功德,转而又得此宝,不费吹灰之力,岂非天道酬于我哉!”

    转又想道:“是了。。老师分宝之时,三位师兄都有镇教至宝,独我无有,莫非就定在今rì?”

    一时之间,便是圣人之尊,也是心旌摇动,万念丛生,不可抑止。

    嫦娥见女娲娘娘失神,唤道:“娘娘,不知所思何事?”

    女娲娘娘这才醒起,忙将铃铛收了,暗道:“惭愧!惭愧!此物本是镇元子谋之,我竟动了贪念!前路既定,复左右骑墙,是祸非福也!”

    心中暗暗jǐng惕,表面神sè如常,对嫦娥道:“此物虽不知何用,但我看其小巧玲珑,尤可把玩。多谢了!”便与嫦娥辞别,转身回娲皇宫而去。

    却说五庄观中,女娲娘娘刚去,有童子报:“启禀老爷,山下又有一少年在土地碑前叩拜!”

    镇元子便道:“唤赤松子来!”

    片刻,赤松子至,镇元子问道:“赤松子,山下那少年转世,今是第几次?”

    赤松子掐指一算,回道:“老师,乃是八次叩拜土地碑!”

    镇元子道:“如此,十世相约之期不远矣!我且问你,前二次他来,你是与他如何交代的?”

    赤松子道:“弟子第一次见他,带他遍游三界十方,嘱他在人间立些功业,勿要可惜了六世宿慧之身!第二次他转世又来拜时,因正逢诸圣临凡,广传教化,因此弟子便嘱他多参诸子百家。”

    镇元子闻言颔首道:“如此指点其大略,导而不引。甚好!甚好!”便向赤松子说道:“如今封神已近,可早做布置。你去见他,可嘱他如此如此!”

    赤松子领命去了。

    到了山下土地碑前,果见一个少年,叩首已毕,因与赤松子有约,故在碑前相候。

    赤松子问道:“少年。你今世何名?”

    那少年答道:“小子今世乃是姬姓,公孙氏,名鞅。”

    赤松子道:“如此便是公孙鞅了。贫道且问你,上一世你参诸子百家。体验如何?”

    公孙鞅答道:“诸子百家,无所不通!”

    赤松子笑道:“口气倒大得很。若要你治一国。何如?”

    公孙鞅道:“少则五载,多则十载,必使之霸于诸侯!”

    赤松子道:“好。此去山下,往东,乃有一国曰秦,国力尚弱。不足以媲东方六国。但其主尚算贤明。你试辅之,可观后效!”

    公孙鞅顿首道:“多谢仙长指点!”便yù下山,赤松子又道:“且慢走,你此去,贫道尚有一偈送你!”

    公孙鞅道:“既如此,请仙长指点,小子洗耳恭听!”

    赤松子乃口占道:

    三说秦君趋席来,

    河西方显是雄才。

    纷纷内外干戈后,

    五马分身事可哀!

    公孙鞅听了。说道:“前面三句,皆不知所云。独最后一句,似乎乃是不祥之意。仙长可能为小子解释一番?”

    赤松子笑道:“此乃天机,不可泄露!rì后自然应验。”

    公孙鞅乃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若能名传千古,死且不朽!又何惧哉!”说罢,拜别赤松子去了。

    其实赤松子此偈,乃是提前推算,道尽了公孙鞅生平之事,当时不明,rì后尽皆应验。其中第一句乃是说公孙鞅以王道、帝道、霸道三说秦君,前二者都说得秦君不耐,待说道霸道时,秦君膝盖不知不觉向公孙鞅移动,故曰“趋席”。第二句乃是说公孙鞅河西一战,收复失地,立功获封商十五邑,号商君。第三四句说他此去行事,内外俱不太平,干戈四起,最后大功虽成,有五马分尸之祸。

    这是要坚其心意,故而如此。

    却说秦国,地处万寿山东,在周孝王时方得分封,乃是因秦祖非子善养马之故,封的乃是附庸之国。是时,万寿山中有二雉jīng、一猬jīng,相互语曰:“万寿山乃是圣人大派,其地亦当有大国。夫不封则罢,封之而为附庸,名实为耻,岂非轻视此山此派乎?”因彼此心怀不平,遂下山,至秦国,故作灵异。有陈仓人获猬,见其似猪而多刺,击之不死,不知其名,yù献于秦君。道逢二童子,即雉jīng所化,指而言曰:“此兽名“猬”,捶其首即死!” 猬亦作人言曰:“二童子乃雉jīng,名曰‘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霸。”二童子化野鸡飞去,雌者止于陈苍山,化为石鸡。于是乡人以其灵异,无不信猬之言。

    秦君闻其事,乃立陈宝祠而祭之,遂有争霸诸侯之念,代代国君,皆发奋图强,不敢懈怠。传六世至襄公时,犬戎犯镐京,襄公因平乱有功,封秦伯,得岐、丰之地,西周隆兴之基,秦遂为大国。

    公孙鞅仕秦,乃是秦孝公在位。孝公用公孙鞅变法,改秦户籍、爵位、土地、区划、税收、度量衡等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并颁严法以治民。虽有阻力重重,赖孝公信赖,鞅之法令,仍得推行无碍。

    后孝公卒,其子惠文王立,鞅被诬谋反,受五马分尸之刑。然鞅之法令推行已久,秦国上下皆受其惠,是以其人虽死,其法尤存,乃强秦国。此是后话,就此不提。

    却说西方灵山之中,准提道人对接引道人言道:“今有公孙鞅仕秦变法,有强秦之意。此岂非地仙封神之兆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