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孙策 >

第381章

重生孙策-第381章

小说: 重生孙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还有一丝的遗憾,就是不能看着儿子长大成才,但他的心却已经平静了。
数日之后。陆康的葬礼,不但是在舒县的江南军将领们全体参加。全郡上下更有无数的军民自动赶来,为这个昔日的庐江太守送行。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足足排出了十几里长。
更有无数的百姓在自家的门前,痛哭着为陆康焚香祭拜。毕竟如今庐江的官员百姓,除去了迁入的数万山越,大多都曾是陆康的属民。谁又不曾受过这清明的老太守的好处呢!
陆康在庐江十几年,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真正的做好了一个太守的职责。在这乱世之中给了生活在庐江的百姓,一个不用挨饿的平静生活。
他的主动投降,更是让庐江免于了战火,虽然后来的孙策做的要比他更好。但淳朴的百姓们是不会忘记。曾经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平安生活的好官,永远不会。
一个能让百姓记住的他的恩德。能让百姓哭着为他送行,这就是一个好官,一生所能做到的最大功绩。
十四岁的陆逊,自动成了新任的陆家族长。这比他在历史上接任族长晚了整整两年。
当然孙策不说出来,谁也不会知道事情是有所变化的。
就算他说出来,又有谁能相信呢?什么是真相,对没有经历过穿越的人们来说。只有眼前真实发生的事才是真相。
对于陆逊的接任,没有人说出一声反对。不论是陆康生前的一再交待。还是背后总督大人的无声支持。陆家上下都看得清清楚楚,谁还敢说一声反对。
特别是当被特赦回家。参加陆康葬礼的陆贾,出现后一言不发的默认了陆逊的上位。族中其他人更是再也不会有一丝异样的声音。
至于葬礼之后,陆贾却是没有再被强令继续改造。已经种了一年田的陆贾,变得心如止水。从此专心的隐身在家族之中,读书写字,修身养性,帮助着陆逊打理族务,成了陆逊最好的助手。
而陆逊则以亲孙子的礼节为陆康披麻带孝,一路痛哭流涕,陪着长自己一辈,却还年幼的陆绩送走了的老族长爷爷。
逝去的人已经永远的消失,但他的音容,总会沉淀在亲人们最深的记忆中。
活着人还要努力的奔向美好的明天。随着时光的流走,陆康的离去带来的悲痛逐渐的淡去。
在庐江百姓恢复了平静欢乐的气氛里,时间毫不停歇的走完了兴平二年的最后几日,进入建安元年。
这一年献帝会在完成迁都之后,下诏改元,建安元年正式登场。
在对付刘备的这两个月里,孙策却是难得的在府中过起了安乐的日子。因为在计划中年后大汉的天下,就会有一个大的变动,而全江南军从上到下的每个人,都会开始陷入忙碌状态。
就是孙策再想如眼前这般的逍遥自在,整日陪着家人们亲密无间,那在短时间里是没有可能了。下次给自己放大假,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呢。
在这春节前的最后两天里,黄硕终于顺利的给孙策生下了第二个儿子。
让向上苍求告了许久的吴大夫人,直感谢老天保佑,夫君显灵!孙家的后人又壮大了一分。
这之前这么多媳妇们除了华薇生了大儿子孙绍,其他几人生的可全是女儿。怎么能让盼孙心切的吴大夫人心中不急呢!
虽说孙女们也都漂亮可爱,越长越让人心爱,可终究是孙子来的踏实啊。
谁让孙家的第三代还不够旺盛呢!本来还有一个已经成年的老二,可他偏偏又出了海。孙家的播种任务只能由孙策一人独立承担,吴大夫人不催他,还能催谁。
当得知与黄硕所生的是儿子时,孙策更是不顾众人反对,立刻为他取了个名字叫孙亮。
并且大方的说道:“其他的孩子的名字,我可以不插手,但这个孩子必须叫孙亮。”
至于为什么,孙策却没有做任何解释。当然其中的真正内涵也只有他自己一人才明白。
当江南刚刚安定一些之时,江北地面上却开始了隐隐的骚动起来。
不论是在冀州,刚刚彻底消灭公孙瓒,平定了幽州而志满意得的袁绍。与受父亲之命亲手攻杀了刺史田楷,平定了青州的袁谭。
还是在兖州蜇伏一年的,积极备战的曹操,都已经做好了向外扩张的准备。
当新的一年开始之时,就是天下自认有实力的诸候们,大展拳脚的时候。未完待续。。


 第二六五章订亲

按照曹操与众谋士数次商议的结果,如今可能扩张的方向只有三个。
北方的幽州太远,根本不用考虑。冀州,青州已经完全被袁绍所控制。袁绍虽然仗着四世三公的名气。加上终于据有三州之地,而实力大增。
根本看不起曹操这个昔日的好友,但彼此间也还不到翻脸的时候。
至于荆州的刘表,原本是曹军的第一攻击目标。在曹仁的率领下,早已在颖川集结的五万曹军,本已经做好了攻取宛城的准备。可突然又来了个江南军,阻断了与颖川与宛城的通路。
这使曹操心中虽然恼怒,却也只能选择按兵不动。除去了北方与南方,两军的进军目标只剩下了东方的宿敌吕布与新建的仲国了。
兖州鄄城,曹操的州牧府中。曹操高坐主位之上,手下的荀彧、程昱、荀攸、满宠等干练谋士与一众大将正肃立在堂下的两旁。
今年正满二十岁,被举为孝廉的曹昂。身为曹操长子已经开始跟在身旁,开始旁听,学习处理相关的政务。
刚刚完成冠礼的曹昂,正是青年气盛的年岁。生得一副英俊刚强的模样,头上带着崭新的漆金文士冠。生性好武让他有了一副强壮的体格,很有曹操当年在洛阳初次出仕的风范。
对此,曹操的心中是十分的得意的。再说谁又能对与自己一样能干的儿子不满意呢。
众人一起听着出使江东求婚的使者毛玠的回报。听到孙策因为很忙,并没有亲自接见毛玠之时。众人的心中都感觉有些怪异。
“也太没有道理了,做为结亲的对象的家主,居然连见都不见使者。未免太没有诚意!”
黑着脸的曹操沉声问道:“孝先,你去江南那是谁接待了你?这些事务又是谁与你交接?”
一说到出使求婚。居然没有见到正主,心中就十分不快的毛玠连忙回道:“主公,是舒县人周瑜,周公瑾!他倒是对属下十分的客气!不过那孙策实在是太过傲气!”
毛玠本想再说几句孙策的不是,好挑起主公对孙策的不满。但却意外的看到主公阴沉的脸色却放松了下来。机灵的毛玠连忙把话吞回了肚子里。
曹操反而哈哈大笑起来:“有周公瑾出面,倒也不算失礼!想那孙伯符与周公瑾本是结义兄弟,两人向来亲如手足!观他们所做的事来看,这个周公瑾极得孙策重视。
再则他本身也是个人杰。有他出面接待于你。也不算轻视了!”
毛玠心中虽然还是不爽,但主公已经接受,他还能说什么。
只能据实回复道:“主公!那周公瑾说,江南愿意与主公联姻。不过要主公同样嫁一个女儿给他孙家的三弟!还说是结亲也要礼尚往来。
并说孙家女儿太小,只有孙策堂兄孙贲之女方为适龄!成与不成,还请主公定夺!”
说完毛玠却是偷眼看了曹操一下,他是知道曹操的女儿如今比孙策小妹更小,倒要看看主公会如何应对。果然对孙策的要求。曹操也是楞住。
还不由得自语道:“这个孙伯符,这结亲之事上还如此的斤斤计较,真是。不知道本官女儿年纪更小吗?唉,没有女儿也是件头痛之事!各位可有合适的人选?
堂下的众人都是思索起合适的人选来。曹操突然惊讶的问道:“咦!孝先,那孙伯符的二弟呢?为何要将我曹家女子配于他三弟。据本官所知。他的二弟才正是十七岁的当婚之年吧!”
毛玠神秘的一笑道:“主公,据属下探知。他们江南军的二少爷,去年被孙策送去出海了!说是配了一个水军都督,为大汉开拓海疆。”
一个家族堂堂的二少爷,莫名其妙的被送出海。其中的具体原因曹操等人虽然不知道,但都是出身世家子弟的众人,家族之中,勾心斗角的什么事没有见过。不用想也知道是什么回事。
对毛玠故做神秘的样子,曹操反而没了追问的兴趣。只是淡淡的哦了一声。
原本立在一旁默不作声的曹洪说道:“主公!属下记得子孝家的长女倒是挺合适。她今年应当正是二八岁数,而且相貌过人。嫁了过去,却是便宜了那个孙翊小子了。”
曹操看了一眼向来精明的曹洪,赞许的点头:“家中这些小辈,也就是子廉你记性最好!那好,此事就这样定了。
孝先你再走一趟舒县,交换几个孩子的生辰八字,早日将两件亲事决定下来!年后大军也好安排下一步行动!”
这一次的结亲,不过是为了与孙策保持和平而已。双方只要是孙家与曹家的人出面结婚就行,至于是谁跟谁结婚,谁大谁小之类的,影响根本不大。
曹操所需要的只是一份能维系的姻亲关系而已,他做下了决定,却根本没有看身边有些无奈的大儿子一眼。结亲这些事,有父母之命就行了,孩子们又懂什么呢!
如果不是还刚刚学会走路的女儿,年纪实在太小,送去江南只怕还要麻烦孙家抚养长大。曹操还真想让自己的女儿嫁去江东算了,免得还要烦扰到从弟曹仁一家。
读透了圣贤书的曹操,对传承自己事业的儿子看重非常。对女儿却是从来不太在意。否则也会在历史上,一次性送了三个女儿,给献帝这个傀儡皇帝当女人了。
对待庐江的态度,正如周瑜所料,之前曹操与荀彧等人都已经磋商讨论过数次,这才定下了结交为主的基调。而把主要的攻击目标定在相邻的吕布,袁术身上。
何况朝廷已经向天下发布剿灭反贼袁术的旨意,只不过根本没有谁去响应那还在路上奔逃的皇帝而已。据说身为徐州牧的吕布,甚至还准备在年后,将自己的独生女儿嫁去仲国做太子妃。
如今兖州要想结交孙策,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而结亲无疑是效果最好,费用最省的一招了。所以曹操决定的基调就不会改变,要变的只是结亲的人选问题而已。
见曹操已经有了决断,众人都应合道:“主公英明!”未完待续。。


 第二六六章情何以堪

反正这也算是曹操的家事,只要曹操决定了要嫁谁娶谁,自然没有人会反对。至于突然做了岳丈的曹仁,此时更是还在豫州等候曹操的命令。
究竟是战还是撤,也必须要有个决定了,而曹操做出的决定,曹仁还从来没有反对过。
毛玠见主公三言两语就定下了自己纠结不清的亲事,心中更是佩服。想想在这次联姻之中,自己是个重要人才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来。
将牙一咬,把琢磨了一路的话说了出来:“主公,属下有一事,不知当不当讲!”
曹操浓密的眉头一掀,笑道:“孝先怎么如此拘束了,本官何时不听你们的进言了吗?哈哈,有话,你只管说来!不论是否有理,本官自有决断!你放心,保证不会罚你就是!哈哈!”
毛玠躬身一礼,正容道:“主公,属下此去江南,实在是大长见识。那舒县、庐江一地民众富饶。家家户户皆是喜气洋洋,安心过年。
属下私下打听过,庐江百姓,家家有余粮。即使无粮,家中却亦有余财。市面之上米粮供应更是充足。舒县的粮价要比鄄城便宜至少一半有多。
也就是说,不论是做什么营生的百姓,都是不愁无粮可食。据说如今庐江一地的存粮,就能供应扬州百余万人口三年饱餐!”
“啊!百万人吃三年?”毛玠探听来的情报。果然让曹操与一群谋士脸上变色。
心中暗自得意:“你们这群从来都是镇定自若的家伙。果然还是不出本才子的所料吧!哼,只怕这天下,听到这个消息的人,就没有人能不变色的!”
如今负责着兖州军后勤的荀彧,对这一年多没有了戏志才的支持,而过的日渐窘迫日子还真是不习惯。全州军民所需的粮食,如今正是他急想解决的难题。
最先问道:“孝先果是心细如发,居然这舒县匆匆一行,就能观察出如此多的细节。实乃是我兖州之能吏。你是说舒县的粮价,比州中便宜一半?”
对有些心急的荀彧。曹操当然知道这个佐世之才想要问什么。
微笑着打断了荀彧的问话道:“文若!且莫心急,待孝先将情况说完,大家再做商议!”
荀彧一惊,连忙躬身退后一步:“主公恕罪!荀彧失态了!”
曹操摆摆手。示意无妨,让毛玠接着说。
毛玠暗自得意,却不敢表现出分毫。只是轻轻的看了一眼荀彧继续说道。
“然属下一走出庐江,除去沿路的大小城市之中还有些人气,无数乡村,都已经是一片荒凉。完全是一副千里无鸡鸣的萧条之象。就是,就是咱们的兖州也好不到哪里去!”
说道这里,毛玠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诉说。抬眼看向了依旧不动声色端坐的曹操,他不知道主公会对自己的实话,做出什么反应。必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