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会说话得天下 >

第15章

会说话得天下-第15章

小说: 会说话得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成年人普遍存在这种怕老心理,所以“逢人减岁”就成了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了。这种技巧的特征在于把对方的年龄尽量往小处说,从而使对方觉得自己显得年轻,保养有方等,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比如一个三十多岁的人,你说他看上去只有二十多岁,一个六十多岁的人,你说他看上去只有四五十岁。这种“美丽的谎言”,对方是不会认为你缺乏眼力,对你产生反感。相反,他会对你产生好感,形成心理相容。

以上所说的遇物加钱,逢人减岁,说穿了就是一种投其所好。但是只要我们的目的光明正大,这种投其所好,对自己、别人和社会都会百利而无一害。相反能给对方、给社会带来欢乐,至多只能说它们是“美丽的谎言”、“无害的阴谋”,“于人方便就是于己方便”,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不伤和气的争辩妙招

大千世界,充满各色人等。即使这样也不可能有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人与人之间必定会存在一些差别。大至思想观念,为人处事之道,小至对某人、某事的看法、评论。这些不同程度的差异都会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争执。仔细看看我们周围,争辩可以说无处不在:一部电影,一本小说,一个特殊事件,某个社会问题都能引起争辩;甚至连某人的衣着与言谈也能引起争辩。从某种意义上看,不同见解的争辩过程就是寻求真理的过程。辩论,就是为了探求真理,坚持真理,维护真理而相互劝说。然而由于争论的任何一方都想推翻对方的看法,树立自己的观点。所以,辩论不同于平常的说话,它通常是不友好的语言行为,就像比赛一样,人们都会在不自觉中成为敌人。因而有所谓“唇枪舌剑”之说。于是,大多的争辩都会形成紧张的气氛,很容易使我们良好的交际愿望落空。在辩论这种特殊交际场合中,怎样才能既做到个人心情舒畅,探求了真理,又不伤人际和气呢?你就要在论辩之前多投入一些思考,在论辩结尾搞好“善后”工作。这才是妙招。

………………………………

二 语言要活(2)

………………………………

1.为争辩创建积极的格调

避免无益的争辩

通常情况下,当我们觉得自己的意见和别人不一样,或是自己的言行被别人否定时,我们就会奋起辩驳。往往许多毫无意义的事情就在这时发生了。为了避免无益的辩论,此时,你需对如下问题进行冷静思考:

(1)如果你不能获得争辨的最终胜利,它有什么意义?没有什么积极意义,所以你大可不必动用你的“唇枪舌剑”,一笑置之最妙。遇到那些无理之徒时,保持沉默就是最大的反抗。同样,你向别人提出“挑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有价值的,通过争论使自己和他人都能受到启发和教育的问题,没必要在一些琐事上大做文章。

(2)当你和别人辩论时,是基于理智还是感情原因?如果是感情原因,诸如虚荣心、表现欲望或面子上下不来等,那就大可不必如此。同样,我们向人提出问题如果有感情的因素,那么就同辩论的实质——探求真理背道而驰了。所以最好别去做这种不积极的提示把他人引入无谓争辩的歧途。

(3)对方是充满敌意的吗?他对你有深刻的成见吗?如果是,那么在这种非理性的氛围中最好不要再火上浇油。同样,如果你是处于这样一种心境,绝对不要向对方提出论题辩论,因为此时你提不出理性的论点,在辩论伊始,就注定了你失败的命运。

争辩也是愉快的、友好的。我们进行辩论是为了明是非、求真理。只要我们的辩论出自一种保持和平的心理,那么就使用积极、文明、恰当的论辩语言去参加辩论。

(1)树立正确的辩论价值观,即为追求真、善、美而去积极地争辩。做到观点正确,旗帜鲜明。

(2)树立正确的辩论道德观。把辩论置于科学基础之上,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辩论者要有高深的涵养;不搞诡辩,不揭隐私;不搞人身攻击;不把观点的敌对引申为人际的敌对;不靠嗓门压人,有理不在声高,如果你能用有制有节的语气道出你的理,其效果不亚于如雷贯耳。

(3)用真情、善意、美感与人辩论,就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理与情恰恰是列车通往“积极争辩”的双轨,缺一不可。在争辩中,“理”是争的目的和取胜的保证。有位诗人说过,情是理智的心,好像一把全是锋刃的刀,让使用它的人满手流血。人是感情动物,如果你在论辩中既能做到以理制理,又能以情明理,你的辩论将会成为一种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流。你们彼此会以这样的话语来结束论辩:“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您让我心服口服。”真正是既争出了公理,又增进了人际和谐,达到了积极论辩的目的。

2.做好善后工作

在生活中,观点的对立极易产生人际间的隔阂。因此,学习辩论语言不仅要学会辩论技巧,更要懂得如何“善后处理”,这是在辩论这种特殊交际场合下,社交者做到言谈有“礼”的最高境界。做好“善后处理”有什么途径么?当然有:

(1)生活中,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向真理低头并不等于向论辩者本人低头。如果你失败了,而且败得其所,必须敢于向真理低头。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你所服从的是对方所道出的真理,只能说你同他一样,对真理有了同等水平的认识。在人格方面你们永远是平等的。所以,当你败下阵来的时候,应该以坦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在这场争辩中所受的教益,以此道出你人格的伟大。在心理上足以弥补因辩论失败所造成的遗憾。

(2)成功了故然好,但是如果你在辩论中眼见对方哑口无言,败势已定,还喋喋不休地攻击对方,那么你即便成功了也是不受欢迎的。相反应拿出不杀降者的气魄来,一是主动打住话题,结束对立场面;二是巧妙地为对方搭个台阶,让他在不失面子的前提下得以“平安下台”,胜负自是彼此心照不宣,何不抓住重归于好的机会呢?

(3)人在得意时,克制便是一种美德。如果你因辩论的需要已经把对方打得一败涂地,切不可为了一点点虚荣把旗帜挂在脸上。争论结束后,给对方端一杯茶,笑言一句:“瞧我们像孩子一样,这么认真!”或轻松自如地转一个话题。请记住:争论是一回事,人际交情又是一回事。人性都有软弱的一面,易被击垮也易被扶起,你只要说一两句得体的话语,便可恢复一个刚刚失去的心理平衡,让他重返愉快平静,那又何乐而不为呢?会说话就要把语言说活。你做到了吗?

………………………………

三 会说话,也能创造价值(1)

………………………………

科技是生产力,口才也是生产力!一个国家公民的整体讲话水平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精神文明程度,国际竞争的优劣。一个企业员工的整体讲话水平,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的底蕴。大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到求职、恋爱、晋升和谋发展,哪一件事能离得了口才呢?

是不是很羡慕别人的口才?你也有可能成为具备高超讲话能力的人。不善讲话不要紧,关键是要认识口才的重要,加强学习,因为讲话能力可以通过日常训练百炼成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任何事情的成功并非一日之功。日日行,千里不在话下;天天读,万卷亦非难事;时时练,讲话能力就会日益增强。到那时,你就会口吐莲花,笑傲江湖;妙语连珠,平步青云。口才与成功是有一定关系的。古代有这么一个国王,一天晚上做了梦,满嘴的牙都掉了。这个时候,他就找了两位解梦的人。这两人来,国王就说:“满口牙怎么全掉了,到底是怎么一说?”第一个破解梦的人就说:“皇上,在你所有的亲属都死去以后,你才能死,一个都不剩。”这个梦给解出来了,这是第一个解梦人这么说的。皇上一听,心里非常不高兴。第二个解梦人就说了,第二个解梦人这样说:“至高无上的皇上,您将是您所有亲属当中最长寿的一位呀!”大家看一看,同样的内容,同样的事情,两个人就用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个人把皇帝说生气了,皇帝龙颜大怒,杖他一百棍;然后,拿出一百个金币,奖给第二位破解梦的人。大家看一看,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内容,为什么一个挨打,一个受奖?这不是口才吗?受奖的这个破解梦的人,他成功了。他成功靠什么?靠他的口才。能说口才没有用吗?能说口才与成功没有关系吗?

古代一个大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当时在古希腊,谁能登台演讲,这个人物就是这个城堡的领袖,那是了不得的!德摩斯梯尼第一次登台演讲的时候,他希望得到的是掌声,和笑声。最后,没有笑声,倒有了掌声——背掌!把他哄下台去。讲得实在是不行。讲着讲着,肩膀往上耸,一个演讲者,耸肩这个姿势多难看!再讲讲,他的气不够用,说着说着就长出一口气,请大家想一想,这一长出气的时候,这个形象又是什么样呢?所以台下的人把他轰了下去。但是,德摩斯梯尼并不气馁,他回来以后,自己剃个阴阳头,以示以后再也不出去,他把所有的书籍都划来,拼命地读书,为了克服自己耸肩,他把棚上吊了两个宝剑,剑尖正好对着自己的肩膀,如果一耸肩就扎着他了。经过这样长期的练习,耸肩的毛病克服掉了。说话不清楚,怎么练?他找一个小鹅卵石含在自己的嘴里。他本来说话就不清,再含着鹅卵石就更不清了。经过艰苦的努力和训练,最后含着鹅卵石说话都非常清楚。那么,请讲,吐出鹅卵石以后,那简直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气不够用,怎么办?他边朗诵诗歌,边往山上跑。最后,终于三个毛病都克服掉了。他的内功有了,有了丰富的学识和思想见地;他的外功有了,口才练成了,当然一登台演讲的时候,人们的掌声暴风雨一般地响起来。最后,他的七篇演说,永远垂于历史。这七篇演说当然是相当精彩的。

一个人有了口才,绝非一般。口才能救命。大家看电视剧,都知道有个纪晓岚。纪晓岚的口才可了不得!有一天,乾隆皇帝知道纪晓岚学识宏富,能言善辩,机智敏捷。乾隆皇上:我今天怎么想办法试验试验他。但是,乾隆皇帝这个笑话开得太大了,纪晓岚一看乾隆皇上找他,马上进宫跪下了。乾隆皇上说:“纪晓岚!”“臣在!”“我问你:何为忠孝?”纪晓岚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合起来,就叫忠孝。”纪晓岚刚答完,乾隆皇上说:“好!朕赐你一死。”纪晓岚当时就愣了:这从哪里来?怎么突然赐我一死?但是皇帝金口玉言,说啥算啥,纪晓岚只好谢主龙恩,三拜九叩,然后走了。一出去以后,乾隆皇上想:这纪晓岚可怎么办呢?不死,回来,就是欺君之罪;死了真可惜,手下少了一个栋梁之材。乾隆皇上想:都说纪晓岚有能耐,能言善辩嘛,我看你纪晓岚今天怎么办?

大概也就有半柱香的工夫,纪晓岚呵气带喘地就跑了进来,扑通就给乾隆皇帝跪下。乾隆:“大胆,纪晓岚!朕不是赐你一死吗?你为什么又回来了?”纪晓岚说:“皇上,臣去死了,我准备跳河自杀,我正要跳河,屈原突然从河里出来了,他怒气冲冲地说,你小子不混蛋吗?想当年我投汨罗江自杀的时候,是因为楚怀王昏庸无道;想当今皇上皇恩浩荡,贤明豁达,你怎么能死呢!我一听,我就回来了。”大家看一看,这是不是口才救了纪晓岚一条命?这时候,乾隆皇帝你还说啥?你让他去死去吗?好,你乾隆皇帝就是昏庸无道;可是你让他活着吗?皇帝说啥算啥,又赐他一死,他又回来了。最后,乾隆皇帝自己不得不解嘲地说:“好一个纪晓岚,你真是能言善辩啊!”大家看一看,纪晓岚是不是用自己的口才,救了自己一条命呢?假如换另一个人去将怎么样?比如说和坤,不行吧!虽然,也是学识宏福,思维敏捷,但是不愿意说,不会说话的时候,他能不能回来?大概他已经跳河自杀了!因此,我们确实不可低估口才的价值和意义。

可这毕竟是古代的事情。那么,我们现在回到现实当中,现实中,口才与成功又有什么关系呢?

有这么两个小车司机,最后精简,必须下岗一个,留一个,这不是竞争上岗吗?第一个司机说,大概讲了十来分钟,他说他自己将来要开车,一定把车收拾得非常干净利索,遵守交通规则,而且会保证领导的安全,一定要做到省油,什么什么。第二个司机,三分钟都没说到,结束了。他说他过去遵守了三条原则,现在他仍会遵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