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官策 >

第591章

官策-第591章

小说: 官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苗强用手指指电话道:“你给谷延波打电话,问问陈京参加了这个论坛没有!”

    贺军不敢怠慢,连忙打电话给副秘书长谷延波,他说了几句话,挂断电话道:“不错,陈京去黄海参加论坛去了!我们一个省一百多个区县挑八个人,他竟然能进去,还真是好运气啊!”

    苗强蹙眉道:“老贺,这些事情你去处理吧,酌情处理!”

    贺军愣了一下,忙点头道:“书记,事情的进度,我时刻保持跟你汇报!”

    他暗中深吸了一口气。

    苗强表态让他去处理这些事儿,他感觉事情的主动权再一次回到了自己手中。

    他的自信很足,官场教父这个名字可不是白叫的,岭南的事情,只要苗强不制造困难,他永远都有信心掌握局面。

    他慢慢退出书记办公室,刚走到门口。

    苗强叫住他道:“对了,老贺,有时间安排一下,我见见这个叫陈京的年轻人!”

    贺军顿住身子回头,一脸的愕然。

    苗强笑了笑,道:“你不用那么吃惊,我只是想见见他,认识一下。沙明德生了一双毒眼,看中的人果然有几分本事!这个老沙啊,还真不能小觑,苏北在他的领导之下,这几年势头相当的猛,逼得我们很紧啊!”

    他顿了顿,道:“你安排一下吧,我和这个陈京见个面,时间没必要太长,就半个小时吧。多和年轻人聊聊天,自己也能保持一个年轻的心,要不然真要成百无一用的糟老头子了!”

正文 第八百一十三章 经济论坛!

    全国县域经济论坛,是由黄海卫视主办的一次全国性的县域经济的盛会。

    最早这个论坛只在黄海市内举办,因为论坛宗旨是总结先进经验,分享典型案例,共谋发展良策,论坛举办以后,效果很显著,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赞赏。

    后来,黄海县域经济论坛就拓展到了华东地区五个省市。

    而今年,县域经济论坛则直接向全国打开了大门,论坛的举办受到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中央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等等部门的强力支持,而这一次论坛的举办,也是万众瞩目。

    这次参与论坛的是来自全国四十个区县的书记,除此之外,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发展改革相关专家,著名经济媒体人等等一共有三十多人参加论坛,论坛本着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准的要求,整个论坛取得的交流成果,将形成文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推介。

    这一次岭南代表团备受人关注。

    岭南是共和国最发达的省份,这一次岭南是首次参加县域经济论坛,因为岭南代表团的参加,这次全国十强县所有的书记全部到齐,这也是这次论坛媒体的一个热点关注的问题。

    除了关注强县,岭南其他几个参与论坛的书记,也比较受关注。

    要知道岭南可是大省,全省有一百多个区县。

    从一个百多个区县中挑出把名区县书记,这是几十比一的比例。

    这千挑万选挑出来的区县书记代表,各自有什么特长特点?他们执政的地方,又有什么亮点?

    要知道,共和国改革开放,岭南是先驱,从特区开始,然后到岭南其他地方的改革开放。

    岭南取得了初步成功之后,全国其他地方的发展和改革才开始。

    所以,共和国的改革开放,岭南一直都是标杆。

    这么多年,岭南的发展模式一直都是全国争相模仿的对象。

    现在,共和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新的时期,中央在沿海经济区取得了成功之后,接连又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中原崛起等各项大的决策。

    全国的改革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而不管改革深入到了那些方面,岭南一直都遥遥领先其他省份。

    所以岭南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改革尝试,每一个亮点,都备受关注,这几乎成为了其他地方的一种习惯。

    这一次岭南和苏北参会人数都是八人,但是岭南的八人则明显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在论坛开始之前,黄海卫视组织了强大的采访团,其中岭南八位县委书记都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各自畅谈了各自县区的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采访陈京的记者是黄海电视台的当家女主播乔青莲,乔青莲主持黄海卫视的一档人物访谈节目。

    她本身修养很高,学识广博,反应快速,敏锐机智,所以青莲访谈节目也是陈京偶尔会关注的节目,今天能够直接和乔青莲面对面,陈京真还有一种见到了偶像的感觉。

    乔青莲个子不高,有些瘦,但是气质优雅,有一种很骨感略带知性的妩媚。

    她笑吟吟的和陈京握手,第一句话就让陈京一愣。

    她笑道:“陈书记,我刚刚看了你的简历,我发现一个特有趣的事情。你我竟然同岁,而且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这是不是很奇妙?”

    陈京愣了一下,道:“乔小姐,你三十岁就能有这么大的成就,让人很羡慕!你现在是全国家喻户晓的名人,事业很成功,我也经常看你的节目!”

    乔青莲眨眨眼睛,笑道:“陈书记,这些话我恰好准备对您说,三十岁成为全国优秀的县委书记,在这个年龄,您的同龄人有很多才刚刚步入人生,事业还没有开始,你才是令人羡慕的!”

    乔青莲很放松,作为长期做访谈节目的记者,她有很丰富的识人经验。

    她和陈京刚刚一接触,她就能感觉得出来,陈京和传统的官员有些不一样。

    陈京个性更开朗,谈吐更现代,应该属于乔青莲经常定位的那一类新时代的领导干部。

    采访正式开始后,陈京向乔青莲介绍了海山市邻角区最近几年的发展。

    邻角区搞特色经济,打造全国家具之都,邻角区搞大邻角建设,把区县当成市来建设,邻角区搞跨区域合作试点,要把特区的优势引进来,等等这一些,陈京都对乔青莲做了详细的阐述。

    陈京的这一套发展县域经济的理论极富有新意,有很多还是他首创的。

    比如大邻角建设的提法,以前从来就没有过。

    陈京以香港为例,他称香港的土地面积和邻角的土地面积是差不多的。

    香港有六百万人口,邻角区现在人口还不足六百万,但是也是好几百万。

    但是香港的六百人人口生产生活水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包括他们所处的人文环境,都已经相当发达了,邻角怎么能和人家比?

    陈京认为,既然面积差不多,人口差不太远,那么邻角为什么就不能做长远规划,也建设成像香港一般富饶漂亮?

    陈京认为这不是神话,所谓大邻角建设,陈京就是基于这种思考提出来的。

    陈京表示,要搞好大邻角建设,这要求党委政府规划要长远,发展思路要前卫,要高标准,严要求,要对那些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要对那些以牺牲人文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坚决说不。

    陈京认为,现在有很多区县经济一味的为了追求快速发展,在发展上面缺乏正确的规划和计划,发展方式粗犷,制定的政策短视急功近利。

    经济增长了,但是因为增长带来的一系列的恶果却往往被忽略。

    这势必造成一段时间以后,这些问题集中爆发,最后让整个经济陷入死胡同。

    发展遇到瓶颈了,整个经济恶化,后果可以说是相当严重的……

    乔青莲听陈京侃侃而谈,时而点头。

    今天她本来把重头戏放在接下来的一场采访。

    采访的对象是去年全国十强县排名第一位的岭南省虎山区的区委书记厉粟人,可是她现在忽然意识到,她一直没重视的陈京,今天亮点太多了。

    陈京提的大区建设,这以前闻所未闻,但是经过陈京的介绍,他的这套理论实在是让人耳目一新。

    乔青莲作为多次参加县域经济论坛的记者,她非常清楚,在最近的几年论坛中。

    有一个热点问题就是如果在区县经济发展方面有长远规划,避免因为短视、因为贪一时之利,而犯发展上的致命错误。

    这个问题不仅是论坛的热点,而且也是全社会乃至经济和政治专家们都在研究,都在思考的问题。

    现在共和国的体制就是这样,干部的政绩和经济指数挂钩。

    一些干部为了政绩,搞一些面子工程,搞一些急功近利的工程,引进一些大污染企业,对资源进行破坏性开发等等。

    几年干完以后,有个漂亮的数据,他便可以顺利升官,至于留下来的乱摊子,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一任领导在一个地方只需要干上几年,在这么短的时间干出成绩,有什么比急功近利更好?

    所以,对这个问题中央和老百姓以及社会各界都很头疼,但是却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解决。

    在过去的县域经济论坛中,年年讨论这个问题,但是却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可是今天陈京提出的大区建设思路,他这个思路就是将矛头直接指向了这些问题,可以说是相当的新颖。

    乔青莲有些后悔自己在采访前没有多看一些关于邻角区的资料。

    全国十强县,邻角没有位置,乔青莲将功课都做到这些强县上面去了,对邻角她是真的不了解。

    不过这难不倒她,她饶有兴致的问陈京,道:“陈书记,刚才听了你的介绍,对邻角我是越来越关注了。

    我冒昧的问您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下,我们邻角还需要多少年能够进入全国经济的十强县,因为我们知道,先进的发展方式,必然意味着有快速的发展,邻角拥有这样有特色的发展理论,其势头肯定非常强劲吧!”

    陈京微微笑了笑,很自信的道:“乔小姐,你这个问题是非得让我口出狂言。既然这样,我可以放言一下,我们进入全国十强县最多还需要两年时间。

    我们用两年做到了海山第一,我们再用两年,做到全国第一绝对没有任何悬念!”

    乔青莲愕然,他没料到陈京底气这么足。

    她本以为她的这个问题会让陈京小小尴尬一下,却没想到陈京不仅没尴尬,反而是很直接的就给了一个期限,两年之内进入全国十强,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豪言壮语。

    陈京说这话是否有根据?

    乔青莲想再提点重磅问题难一下陈京,奈何他对邻角实在是缺乏了解,不知道从哪个地方能够给陈京来个突然的袭击,这让她懊悔万分!

正文 第八百一十四章 有人下战书!

    这一次参加县域经济论坛,苏北很重视,他们瞄准的目标自然是岭南。

    为了以示重视,在苏北代表团赴黄海之前,省里专门召开了动员会,省委常委、副省长苏行京做了讲话。

    在讲话中苏省长强调,这一次经济论坛,是苏北一次在全国公关的机会,苏北县域经济在全国是亮点,全国经济发展所谓的“苏北现象”,就是以县域经济发展为根基的发展模式所焕发出的强大的生命力的表现。

    所以,苏行京要求,这一次与会的各位区县书记,一定要在会上展示苏北的经济面貌,要让全国认识到苏北经济的新潜力和新活力。要把这次参与论坛的机会,当成一场战役来打。

    而为了打好这一战,苏北一切工作都向岭南看齐。

    岭南这一次派出了记者团采访,苏北派的记者团更庞大,从平面媒体到电视媒体,整个记者团人数多达数十人。

    苏北就是要利用这一次机会大搞宣传,要在声势上超过岭南,让苏北的县域经济新亮点在全国引起反响,要让全国都派学习团到苏北学习先进经验,让岭南更加确实的感受到来自苏北的压力。

    苏北江宁日报的知名记者王平是这一次苏北媒体团的负责人。

    在论坛开始之前,王平召开媒体会议,在会上他对这一次参会的岭南各区县负责人做了分析。

    这一次全国十强县书记全部到齐,其中岭南占了三位,苏北占了三位。

    岭南的虎山在十强县中排名第一,但是第二、第三、第四名都来自苏北,岭南省的另外两个县排名都靠后,从这一点说,苏北拥有集体优势。

    除了十强县以外的各个区县书记,苏北的实力很强劲,应该要超过岭南,所以整体实力,这一次苏北有优势。

    王平布置这次采访重点,他要求媒体要特别注意对岭南代表团成员的采访。

    要从对方采访的言论中找到问题,从而为苏北的宣传做准备。

    王平作为多年公职党报的名记,有一套很独特的宣传理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