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陕西坑 >

第29章

陕西坑-第29章

小说: 陕西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20万正规军由4万老部队,16万新军组成。16万新军编成了24个旅。

沈茂下基层之前,熬了三个通宵,将16万新军的基本统计资料彻底看了一遍。政委既然都熬了通宵,下面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沈茂提出了几个统计标准,这下子,陪着政委熬夜的政治部干部们不得不和数字做起了残酷斗争。

等沈政委基本掌握了所需要的数据之后,政治部干部们已经憔悴的让人觉得可怜。经过统计调查,沈茂发现了几个有趣的线索。一就是那几个给沈茂留下恶劣印象的步兵旅当中,无论是军事干部还是政治干部,出身旧上层的比例很高。南方红军比例较高或者两者比例较为平衡的部队,整个风气都要好上不少。虽然决定要进行严格的整风,但是沈茂毕竟肩负更多工作,仅仅通过干部调整就能解决问题的话,沈茂绝不会选择自己身体力行的去带部队。这已经不是沈茂这个级别的干部分内的工作,如果什么都要高级军官亲自去做,要底下的人又有什么意义呢?

沈茂先到的部队是给他留下良好印象的部队。因为部队全部分配给了铁道工程兵指挥部指挥,所以沈茂看到的工地上真的是热火朝天。这几天一直下雨,修路的部队各个滚得跟泥猴子一样。沈茂把这十二个旅的干部召集在一起,先询问部队当中出现了多少逃兵。

各个旅的旅长和旅政委听了这个问题,脸色都不太好看。不管哪个旅,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逃兵。除了逃兵之外,还有一些士兵生病。而且装病的士兵数量也为数不少。沈茂心平气和的让部队领导们把逃兵的造册,通知所在地的民事部门,取消这些逃兵家庭的军属待遇。在湖北,军属待遇都颇为不错,而且征兵的时候,也很注意这些新兵的家庭情况,流民入伍的比例很低。多数都是湖北当地家庭的子弟才能够入伍。一旦取消了军属身份,这些家庭就失去了各种优越待遇,而且因为牵扯一些军属工作安排的优待,这些军属家庭当中已经获得国家工人待遇的亲人,也将被辞退。

听了沈政委的安排,各旅的旅长和政委都表示赞同。所有陕西和南方红军老部队,哪一支不是经历了严酷的环境,冒雨修建工程不过是家常便饭而已。如果连这个都坚持不了的士兵,没有任何必要留在军队当中。

沈茂询问起那些生病士兵的安排问题,下面的干部们都面有难色。冒雨施工无论如何注意劳动保护,总会有士兵感染风寒。但工程的紧急程度是大家都知道的,之所以最后决定在雨季攻打南京,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解放军的行军能力远超光头的部队,当光头把部队集结南京之后,雨季的自然环境已经极大地阻碍了光头部队的调动,对彻底围歼光头的主力部队有莫大的帮助。

前线的军队在雨中作战的艰苦程度,可想而知。后方的武汉军区为了保证物资供应,工作辛苦些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军官们能够理解,不等于士兵们能够完全理解。更何况,新部队当中,识字的旧上层子弟数量也有几千人。在部队当中,这些认字的士兵一般都能够得到体力劳动相对更少的工作。而这次工程,这些曾经养尊处优的同志们也得在第一线劳动,于是这部分人当中,“小聪明”就有些层出不穷的味道了。

“同志们,我这次下来,主要是想推动一下整风运动。大家都是从陕西或者南方红军的老同志了。对整风运动估计都不陌生。我想说的是两点,一、整风运动不能弄成整人运动。二、整风运动要实实在在的进行到底。革命的军队,有的是革命的精神。我前一段下来视察,就发现有军队风气不纯,党八股,官僚主义,以及旧制度伴生的旧风气在军队中没有得到彻底扭转的问题。但是我一直没有参与征兵工作,所以我想和同志们讨论一下,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同志们组建起新的部队,对情况比我熟悉。大家都有什么看法?”

听了沈茂的话,同志们面面相觑,一时竟然说不出话来。

整个湖北军区的二十四个新兵旅的旅级干部,以前都不是什么高级军官,在新的部队建设当中,纷纷得到了快速提拔。沈茂自己不会真的认为,这些干部现在都能够胜任新的工作。但是,这些同志必须要承担起自己的工作。如果谁不能够胜任,那么就得让贤。

符道是新十五旅的政委,南方出身的老政工干部。不过来武汉军区的时候,还只是一个营级政工干部,现在也算是火线提升。他第一个要求发言。

“政委,你说的问题我也发现了,政治建设是什么?是为了让一帮心思各异的普通人,在纲领的领导下锻炼成革命战士,是让更多的人成为革命中坚,而不是在一帮人中将认识有错误,有官僚作风的人抛弃。这只会带来一帮政治投机客,绝不会产生坚定如钢的革命者。我认为,如果要短期内解决问题,并不现实。”

沈茂点点头,“你的意思是,如果针对我看不上的同志进行清洗,那么就会形成整人而不是整风的效果了?”

“是的。”符道认真地回答。

“通过这次工程,大家认为能够把政治建设改善到什么程度?”沈茂向其他同志询问道,“或者,需要一次专门的整风运动。我把话说前面,现在的时间怕是来不及。而且,整风运动是一定要搞。”

“能不能把整风运动时间设定为两年?”新一旅的旅长吴三十问道,“如果是两年的话,我认为还是能做到的。”

“为何要两年?”沈茂问。

“这是配合了土改效果来考虑的。土改完成对旧习俗的改善,两年大概能够起到较为满意的效果,而士兵们教育估计也需要这么久。军队的思想教育和群众的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配合才是。”

“军队是先锋队,但是两年时间很合理。”新九旅旅长吴从容说道。吴从容是陕西出身的干部,是1928年的红小鬼,二十六岁就能够当上旅长,足以说明他有着如何优异的表现。

沈茂队手下的看法很满意,对这个时间安排就很不满意。但是十年的革命生涯,沈茂深知欲速而不达的道理。既然大家认为两年的时间安排比较合理,那么想必两年内能够切切实实的完成整风的目标。

会开到这个程度,沈茂已经非常清楚,想弄出什么名堂是千难万难。在座的旅长,旅指导员们一个个屁股都开始坐不住了。不过想想也不能怪他们,工程这么急,所有高级指挥官这些天都在一线,随时随地准备解决问题。这种作风也是解放军的一贯风格,沈茂对这点很满意。不过要整风的决定已经通告了这些干部,如果他们不把整风当回事,那么等整风运动真正推行的时候,出了差错就只能说这些同志对政治工作不够认真。

沈茂再次扫视了与会的军官们一圈,这些旅级干部,今年平均年龄不足30岁。正是有闯劲,有热情的好时候。当然,沈茂现在的身体,今年的年纪也不过36岁而已。年轻,是解放军此时的特色。对这些青年们来说,正是拥有无限未来的好时光。想到这里,沈茂严肃的神色也变得柔和了不少。这些生死与共的年轻战友们,生于这个哀鸿遍野的时代,这是他们的不幸。而这些同志们集结在一起,努力坚信能够靠自己创造出美好未来,这又是中国的大幸。

年轻人没有沈茂的经历,没有沈茂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却也没有沈茂所感受到的沉重,以及对未来要面对的种种艰辛的压力。他们就是这么简单明快的生活着,奋斗着。这貌似也是很好的事情。

想到这些,沈茂突然不太想在此时对这些年轻同志吹毛求疵了。符道说的也有道理,革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谓“政者,正也。”走正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千难万难。没有经历过失误,失败,是不可能真正成长起来的。

自己是不是老了?沈茂的脑海中突然蹦出这样一个念头。这个念头让沈茂感觉怅然若失。他挥了挥了手,“散会,大家回部队抓紧工作。”

所有军官一起起身敬礼。湖北军区地位最高的军人——沈茂政委也起身回礼。伴随着板凳和脚步混在一起的轰隆隆的声音,一屋子人顷刻走的干干净净。

沈茂坐回椅子上,点上一根烟。1937年,共和国的工业终于走上了一个瓶颈期,年产120万吨铁,4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真不好说是高还是低。湖北地区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完成了15万吨铁,5万吨钢的产量,这已经抵得上全国非解放区的总产量。在这个基础之上,湖北的建设迅速步入正轨。

一年多来,湖北土改,组建大农业区,大批的工厂重新开工,新建了一些企业。到现在,湖北的人民已经能够半干半稀的喂饱肚子。加上整顿社会秩序,也算是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在摆脱了地主和光头政府敲骨吸髓式的压榨之后,人民的日子就这么突然好起来。

沈茂还记得,当年在陕北,自己和陕西同志们刚开始建立根据地的时候,第一年就是彻头彻尾的流寇,到处从地主家“借粮”,唯一和流寇不同的是,部队军纪尚可,那时候地主们就已经“感恩戴德”了。

第一年年底,炼铁厂出了铁,铁制品在市面上很是赚了不少钱。那时候沈茂带着自己的营烧了不少劣质水泥,修起了第一个小水力发电站。那时候没有合金钢,用渗碳淬火的方式强化的机床刀头用不了太久就得重新磨制。

可是第一批电动纺织机械在第二年初投入使用之后,布匹生产就变得轻松无比。加上土制化肥的推广,1928年秋收之后,陕北根据地也算是有饭吃,有衣穿。陕北同志们派出的“说书先生”们,在各地吹嘘陕北的“丰饶”。到了年底,就有几千人跑来投军。这些人不为理想、主义这些虚套。冬天要来了,大家又冷又饿, “投靠红军有饭吃,投靠红军有衣穿。”走西口生死难料,但是到陕北就容易得多。

那一年,原本只有两千多人的红军,一举就扩军到一万四千多人。吴从容就是那时候跑来投军的小鬼。那一年吴从容虚岁16岁,他家里还给他说了一个媳妇。可是因为穷,下不起聘礼,准备28年借钱给他成亲。可28年,陕南遭灾,本来就穷的吴从容家更是一贫如洗。作为家里的老二,吴从容听了说书先生讲述的故事,就在怀里揣了三张大饼,一路直奔陕北而来。一个孩子,哪里知道道路的艰辛,走出去不到四天,大饼就吃完了。剩下的日子里,吴从容是一路要饭,一路打听,千辛万苦的到了陕西。遇到了穿行在黄土高原上的传说中穿“蓝军装”的部队,形容憔悴的吴从容立刻跪下要求参军。

也是吴从容运气好,沈茂那时候正带着部队拉练,离开根据地已经有一百多里地。这一百多里人烟荒芜,如果不是遇到沈茂率领的部队,吴从容搞不好就得饿死在路上。一问年纪,吴从容那时候老实,就实实在在的回答,“虚岁16。”红军不招收16岁以下的孩子,但是吴从容听完军队纪律之后,一把抱住沈茂的大腿,咬定自己已经16了。当时哭得惊天动地,沈茂听完吴从容一路的艰辛,觉得这孩子还算是有毅力,就行使了自己的自由量裁权,批准吴从容成为见习列兵。

本以为吴从容已经算是够有勇气了,结果在1928年剩下的日子里,来自陕南投军,甚至来自川西投军的百姓也有一千多号,拖家带口一起来投军的,也绝非罕见。人民为了能够生存下去,爆发出的求生欲望是惊人的。

就是靠了这些被社会压迫的走投无路的百姓,陕西红军越战越强,越战越多。到现在已经能够拥有一举解放全国的实力。十年的时间,好似很漫长,但是真的回想起来,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而已。

可是自己真的很累啊。沈茂突然觉得浑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一样,十年来,自己到底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到了湖北之后,沈茂每天休息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呢?他自己也弄不清楚了。

沈茂此时突然只想打一会儿瞌睡,他手指中的烟点着之后就没有吸几口,烟灰越来越长,沈茂放在桌面上的手掌随着软绵绵的手臂一点点的往下滑,最后滑下了桌面,烟灰陡然断裂,在地上摔得粉碎。

沈茂好像听到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但是眼皮就像是有千斤的重量,而且深沉的疲惫感觉,如同波涛一样尽力在把沈茂向着深远拉去一样。那感觉好舒服啊,一切重量,一切感觉都在逐渐消失,沈茂就像是仰面躺在温暖的海水中一样。“不要吵醒我。”沈茂好像这么说了一句,不过他自己也不能保证是不是真的这样说了。沈茂放弃了对自己身体的控制,任由自己向着未知的空间沉下去。

黄土高原的所谓山道也就是在高高的土壁边上的一条路。所谓人走多了就变成了路,这话在这里不太适用。坚实的黄土地,践踏多了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