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正说汉朝二十四帝 >

第17章

正说汉朝二十四帝-第17章

小说: 正说汉朝二十四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腥税训酥焓霞夜┓钗坠频氖孪蚝偷勖芨妗:偷鄄槲式峁酚衅涫隆:偷鄯浅7吲源竽娌坏雷锝喙厝嗽贝度胗:偷廴衔鹾笫У拢蛔阋阅敢翘煜拢谑桥伤就铰彻С纸诮趸屎蟠映で锕ǖ酱锏耐┕ゾ幼 R趸屎笞坊谀埃谟欠吆托呃⒅幸徊〔黄穑谟涝迥辏103)死去,年仅23岁。
  中宫缺位,和帝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立邓贵人为皇后。他对左右大臣说:“皇后为六宫领袖,与皇帝同体,必须德胜于才,才胜于美色,方能够格承宗庙,母仪天下。德冠后宫的皇后人选,非邓贵人莫属。”
  邓绥当了皇后,仍然谨慎自制,她带头节俭,凡珍奇异玩,下令屏除,以免玩物丧志。只要求供予读书所用的纸墨,其他一概无求。邓皇汉杂技百戏画像砖
  后的所作所为给后宫倡导了良好的风气。当时,班昭正在皇家东观藏书阁。班昭写的传世作品《女诫》七篇,就是根据邓皇后的举止言行加以修改补充而成的。
  邓皇后在和帝死后,临朝执政16年,兢兢业业,勤政爱民,扶持汉室,谨慎守成,最后操劳至死,这在古代后妃中实属罕见。和帝最终选择邓氏为后,是独具慧眼的。
  汉和帝刘肇尽管从外戚手中夺回了政权,尽管费尽心机地选用官吏,薄刑减赋,希望重振刘氏基业,105年,他还改元元兴,寄托了无限的期冀。但“青山挡不住,毕竟东流去”,东汉政治还是从此衰败下去了。
  本来就体弱多病的刘肇,到27岁这一年,终于打熬不住了。元兴元年(105)冬十二月辛未,和帝病死于京都洛阳章德前殿。
  和帝死时,尚未及立太子。阴皇后、邓皇后均未有子嗣,后宫嫔妃所生子,前后夭折了十几个。因此,往往视宫中为凶地,以后所生皇子均由奶娘抱出宫外,寄养民间。等到和帝驾崩,群臣一时也难以尽寻皇子下落。最后,由邓皇后提供线索,只找到了宫女所生的两个皇子,长者刘胜8岁,素有痼疾,未便迎立;少子刘隆,出生才百日,乃即令迎入,立为太子,当夜即位,尊邓后为邓太后,是为汉殇帝。不到半月,即到明年,于是改元延平。因殇帝尚在襁褓之中,只能由邓太后临朝听政。可怜的是,殇帝糊里糊涂地做了8个月的皇帝,奶还没断,命就断了。延平元年(106)八月,汉殇帝刘隆死于崇德前殿,年2岁。
  ◎刘肇个人小档案
  姓名:刘肇
  出生:建初四年(79)
  属相:兔
  卒年:元兴元年(105)
  享年:27岁
  谥号:和皇帝
  庙号:穆宗
  年号:永元、元兴
  陵寝:慎陵(今河南孟津)
  父亲:刘炟
  母亲:梁贵人
  初婚:18岁
  配偶:阴氏
  皇后:初为阴氏,后为邓绥
  子女:2子
  继位人:汉殇帝刘隆
  最得意:诛灭窦氏,夺回政权
  最失意:当朝老臣多丧
  最不幸:数失皇子
  最痛心:废黜阴皇后
  最擅长:宽和
  ◎附:刘隆个人小档案
  姓名:刘隆
  出生:元兴元年(105)
  属相:蛇
  卒年:延平元年(106)
  享年:2岁
  谥号:殇皇帝
  庙号:无
  年号:延平
  陵寝:康陵
  父亲:刘肇
  母亲:宫女无名氏
  继位人:汉安帝刘祜(hù)
  最擅长:哭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1)江建忠:《漫漫中兴路: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国故事》,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
  (2)余华青:《中国宦官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3)翦伯赞:《秦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桓帝刘志
  ◎桓帝刘志简介
  桓帝刘志 建和元年(147)——永康元年(167)
  汉桓帝刘志能够登上皇位,纯属偶然。
  汉质帝本初元年(146),只因为一句“此跋扈将军也”,就被亲自挑选迎立他为帝的大将军梁冀毒死。皇嗣问题再一次摆到朝廷面前,三年之中每年一次,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汉代铜印
  在公卿大臣议立新君的会上,太尉李固、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大鸿胪杜乔等再一次推举清河王刘蒜。但中常侍曹腾(这位曹腾大家可能记不住他的名字,但日后威名赫赫的曹操可是他的“后人”)曾经拜谒过刘蒜,刘蒜未以大礼接待他,由此宫内的宦官们担心刘蒜上台会对自己不利,因而坚决不同意。
  这时,刘志虽然只有15岁,但已经继承了刘翼蠡(lǐ)吾侯的封爵。梁太后想把自己的妹妹梁莹嫁给他,于是宣他进殿相亲,正好赶上质帝被毒死。梁冀就想不如顺势立他为帝,亲上加亲,朝政便可完全掌握在梁家手中了。曹腾探知此意,连夜赶到梁家劝说梁冀立刘志,梁冀深以为然。
  本初元年闰六月初七日,大将军梁冀持节以帝王的青盖车迎刘志进入南宫,当天,登基即位,是为汉桓帝。桓帝年少,梁太后继续临朝执政。
  刘志生于汉顺帝阳嘉元年(132),他是汉章帝的曾孙,祖父是河间孝王刘开,父亲是蠡吾侯刘翼。
  刘志的谥号为“桓”,《谥法》上说:“克敌服远曰桓。”这个谥号放在春秋五霸的齐桓公身上,毫不逊色,而放在刘志身上,确实有些夸张。事实上,汉桓帝刘志不仅不能克敌服远,甚至连守边安内都没有做到。
  刘志对外戚不恭顺不行,对宦官不依赖不行,而完全依靠宦官,党人又不答应。他这一生与外戚、宦官和党人捆绑在一起。
  ◎对外戚:百般无奈
  汉桓帝刘志是被梁冀推上帝位的,因而他对梁氏家族的拥戴心存感激。另一方面,梁冀依仗梁太后在朝廷内外飞扬跋扈,特别是连皇帝被弑都无所损害,刘志怎敢轻举妄动,更何况他的父亲刘翼本就曾涉嫌谋取帝位而被贬,所以他对于外戚梁氏,可以说是感激中带着恐惧,忧怨中带着无奈。但他毕竟是皇帝,梁氏独揽朝纲不能不时常让他感到失落与怨愤。
  封侯赐赏桓帝即位后,立即按功封赏。梁冀增封食邑一万三千户,其弟梁不疑被封为颍阳侯,梁蒙被封为西平侯,冀子梁胤被封为襄邑侯。另外,胡广、赵戒、袁汤以及中常侍刘广等,也都得到封侯。尽管杜乔对桓帝“不急忠贤之礼而先左右之封”的做法极力劝谏,但并未奏效。
  和平元年(150),梁太后病逝。为了安慰梁氏家族,增封梁冀万户食邑,至此梁冀一人已累积封邑三万户,远远超出了汉代封侯的界限。又封梁冀妻子孙寿为襄城君,兼食阳翟县租税,岁入五千万,加赐赤绂,比同长公主的仪服。
  和平二年(151),桓帝为了褒奖梁冀,召开公卿会议定其礼仪。有司根据所议拟定礼制上奏:“梁冀入朝不必趋行,允许佩剑着履上朝,晋谒皇帝不必自称姓名,一切礼仪比同萧何;将定陶、阳成两县的余户全部增封给他,合为四县,比同邓禹;赏赐金钱、奴婢、彩帛、车马、甲第,比同霍光。”还规定:“每次参加朝会,与三公分席而坐,以求位尊。十天进宫一次,处理评议尚书所奏的事务。”这是把汉朝元勋每个人的礼仪合在一起,都加在梁冀一个人的身上,是此前所未有的。但梁冀还认为所奏礼仪太薄,心中怏怏不乐。这一方面反映了梁冀的贪得无厌,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这次“议礼”很可能是在梁冀的强制(至少是暗示)下召开的。
  到桓帝时期,梁冀家族中,先后有7位侯爵,3位皇后,6位贵人,2位大将军,夫人妻女食邑称为君的有7人,娶了公主的3人,其他卿、将、尹、校57人。延熹二年(159),梁氏集团被消灭时,仅梁冀家资产被没收的就达到了30多个亿!
  放恣纵恶桓帝即位前,梁冀贪赃枉法,作恶多端,已被比为“豺狼”,视为“跋扈”,许多人加以声讨了。桓帝即位后,不仅未能出台禁恶的办法,反而晋爵加赏,这无疑助长了他的作恶之风。建和二年(148)三月,桓帝随同皇太后到大将军府上看望他的舅公(又是大舅哥),仪仗威严,浩浩荡荡。这些无疑又给梁冀集团放纵私欲、恣行秽恶,打了一支强心剂,使之更加有恃无恐,肆无忌惮。
  巧取豪夺,无恶不作。梁冀与妻子孙寿在街对面各占一块土地,比着建造高宅大院,大兴土木,尽掠珠宝。两人又广开园圃,采土筑山,十里九阪,深林绝涧,奇禽异兽飞来奔去,都是人工所为,却有自然之景。两人常常让人用辇抬着在苑圃里面游玩观赏,仿佛神仙。
  暴虐无道,贿赂公行。梁冀专擅朝权,暴虐日甚。四方贡献之物,都要先给梁冀,挑剩下的才送到皇帝处。朝廷百官升迁,也要先往梁冀家里拜谢,临行前梁冀会告诉官员到任地方后要照顾什么人,有不听话、不办事的官员,马上会被杀死或毒死。年仅19岁的青年才俊袁著当时在朝中任郎中,上书皇帝要求梁冀收敛威权,马上被梁冀派人追杀。袁郎中不得已装病诈死,让家里人抬棺行葬,最终仍被梁冀的家丁搜出,活活鞭打致死。
  依仗着姐姐梁太后和哥哥梁冀的势力,皇后梁莹也是恣极奢靡,仪服宫殿都超过前世任何皇后。而且她妒嫉心特别强,极力限制桓帝宠幸其他嫔妃。她侍奉桓帝多年,但没有子嗣,因而特别嫉恨别的嫔妃怀孕,宫人如有妊娠迹象,必置之死地而后快。梁太后死后,梁皇后宠衰,桓帝逐渐疏远冷落她。她气恨交加,于延熹二年(159)病死。
  残害忠良,罄竹难书。欲行邪恶,必然要残害忠良,清除障碍。太尉李固正道直行,在立君问题上,曾多次进谏,要立长重德。这与梁冀立幼掌政的思想格格不入,于是与太后一沟通后罢免了他。建和元年(147),清河王刘文与南郡刘鲔谋反,事败被杀,梁冀借此诬告李固和杜乔参与其中,李固当时即被下狱,门生与朝官数十人为之诉冤,才被太后赦免。李固出狱那天,京城市里皆呼万岁。梁冀听说后,非常震惊,他怕李固将来东山再起更会不利于自己,于是再一次诬告,最后李固慷慨死于狱中。杜乔亦为铮铮义士,被诬后,太后了解杜乔的忠心,未准追责。梁冀杀掉李固后,威胁杜乔说:“早识时务,或可保全妻子老小。”杜乔没有屈从,后来也被梁冀找借口杀掉。梁冀不仅加罪杀害了他们,而且将他们暴尸城中,还口出狂言:“有敢临者加其罪!”
  如厕议事汉桓帝本初元年即皇帝位,第二年改元建和元年(147),太后临朝听政。和平元年(150),梁太后临死前,才下诏“归政于帝”。但实际上此后,汉代鎏金银铜竹节柄薰炉一直到延熹二年(159)梁氏集团被消灭前,朝政仍然把握在大将军梁冀手中。
  前几年是梁太后,后几年是梁将军,汉桓帝很少亲自决策。朝廷上下,到处都是梁冀的亲朋故旧;宫廷内外,到处都是梁冀的亲信党羽。于是皇帝的“禁省起居”,“纤微毕知”,一切都在严密的监控之中,甚至连他的私生活也在梁氏的监督之下无法放纵。
  桓帝对梁冀一手把持朝政,连自己都无法参与的情况,心中也感到不平。延熹元年(158)五月二十九日,出现了日蚀。太史令陈授说了一句“这次日蚀之象原因在于大将军梁冀”,梁冀知道后便陷害陈授,下狱处死了他。太史令是皇帝的近臣,梁冀竟敢这样轻率地处置,这让桓帝有些愤怒,决定除掉梁冀。这是他执政以来做出的第一次重要决定。但到处都是梁冀的人,这一决定与谁商量?在哪里商量?无奈之中,桓帝走进厕所,并随口叫进来宦官唐衡。
  谁能想到,除掉梁冀集团的几个骨干人选,竟是汉桓帝刘志和宦官唐衡在厕所中确定的呢?这“如厕议事”何尝不是汉桓帝在梁冀集团专权时期的一个缩影呢?
  ◎对宦官:百依百顺
  汉桓帝与唐衡商定可以依靠的人是:中常侍单超,小黄门史左悺、中常侍徐璜、黄门令具瑗。桓帝当即召五人入内室,共谋诛除梁冀兄弟事宜,桓帝在单超的胳膊上咬出血来彼此盟誓。
  延熹二年(159)八月初十日,桓帝亲自到前殿,召集各尚书上殿,开始部署除奸之事:派尚书令尹勋持符节带领丞、郎以下官员,拿着兵器守住省阁,收取各种符节,送到宫中;派具瑗率领骑兵、虎贲、羽林、都候剑戟士共一千多人,与司隶校尉张彪,一同包围梁冀住彩绘神人纹龟形漆盾
  宅;派光禄勋袁盱(xū)持符节收回梁冀的大将军印绶,改封为比景都乡侯。梁冀与妻子孙寿自知罪大恶极,当日双双自杀。又收捕梁氏、孙氏所有内外宗亲下狱,无论老小尽皆处死。其他受牵连的公卿、列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