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烽烟 >

第28章

烽烟-第28章

小说: 烽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许吭声,否则要你的命。”刘太文的枪顶在卫兵的脑门上。“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刘太文,你们天天要抓的刘太文。”
  那卫兵浑身筛其糠来。
  刘太文说:“告诉我,刘子虬住在什么地方?说错一个字,我要了你的狗命。”
  山中没有老虎时,猴子耀武扬威,一旦有了老虎,猴子就夹起了尾巴。卫兵老实地交代,刘子虬住在费家胡同26号。刘太文又用枪顶了顶他的脑门,说:“我不杀你。冤有头,债有主,我去找刘子虬算账。一旦证明你说的是瞎话,你就活不成了。”
  卫兵一叠声叫道:“我说的句句是真话,我家中还有老父老母,枪下留情啊。”县政府院里亮着电灯。刘太文仰手一枪,一只灯泡被打碎。刘太文说:“看见没有?明天谁要问起来,你就说是刘太文干的。听见没有?”
  卫兵吓得已经没有魂了,瘫在地上。刘太文和文英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县政府传来枪声。里面的卫兵们被惊醒,纷纷抹黑找衣服,然后穿衣服。穿了衣服的卫兵纷纷向县长家跑去。
  刘太文和文英穿街过巷,来到阳城自卫队的驻地。刘子虬在日本鬼子时期任五县剿共总指挥。日本鬼子投降后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阳城县长兼任自卫队队长。这天晚上刘子虬没有住在自卫队,住在他的小老婆赛西施家。
  刘太文和文英本来是找刘子虬,天黑,走错了地方,却去到自卫队门口。将错就错。刘太文举起手枪啪啪啪就是三枪,门口的卫兵不知道是怎么会事,就丧了命。里面的自卫队听到枪声也纷纷穿衣服。等到自卫队的第一拨人冲到门口,刘太文和文英轮番射击。敌人被堵到院里,出不来。里面的射击暂且停止。刘太文对文英说:“该走了”这时,远处也传来了枪声。是县政府的卫兵门赶来了。刘太文大声说:“里面的人听着,老子明人不做暗事。回头告诉刘子虬,老子是刘太文。他不是天天叫喊着要抓老子吗?老子就在阳城城里住。你们告诉他,有本事就抓住老子,别再滥杀无辜。否则,老子要他的命。”
  刘太文又故意放了几枪,等里面的人冲出来才开始跑。刘太文辩了辩方向,已经听见前面的枪声。渐渐看见对面的人叫喊着冲过来。后面的人也叫叫喊着冲过来。近在咫尺。旁边是一条小巷,刘太文和文英拐进小巷,躲在一所房子后面。
  县政府的卫兵走到这里和自卫队的人相遇,彼此也不问青雪皂白,都把对方当成了敌人,开枪就打。双方相持不下,后来才发现不对劲,彼此问了才知道是中了离间之计,慌忙收兵,再找刘太文,哪里去找?
  寻欢作乐的刘子虬也正在兴头上。外面的枪声惊醒了他们的鸳鸯梦,不敢出来,藏在厕所里,又怕不保险,又藏进小姐的衣柜里。又恐怕被憋死,让小姐把柜子留了个缝隙。
  第二天,整个阳城城都炸开锅了。刘太文夜袭阳城城,把阳城城都闹翻了天,街谈巷议。刘子虬召开紧急会议,县城四门加了岗哨。大街上自卫队来回巡逻。街上警笛四起,人心惶惶。自卫队每个饭店都进。一直折腾到下午,看看太阳要落山了,也没有刘太文的影子。
  在阳城城北边有个古钧台,相传是上古时候夏启大宴诸侯的地方。古钧台下有一个饭店,地方不大,却也干净。这里临近自卫队驻地。别的地方闹得翻了天的时候,这里却是一片安静。开饭店的是刘子虬小老婆的兄弟,叫王四。那王四也是仗着刘子虬的势力,干过不少坏事。
  刘太文和文英就一直坐在他的饭店里,要吃要喝。一直到下午。刘太文对跑堂的说:“叫你们老板过来。”跑堂的是个小伙子,出去没多时,将王四叫过来。说实在的,自从王四开饭店以来,还没有人敢叫他过来。现在既然有人敢叫他,想必也有些来头。
  “老板贵姓?”刘太文不认识王四,对王四也没有什么了解。
  刘太文这话让王四不高兴。妈的,在阳城城谁不认识刘子虬,既然认识刘子虬就应该认识老子王四,居然有人敢不认识老子!王四心里不痛快,就翻起了白眼:“我说二位不是本地人吧?出去问问古钧台饭店的老板,看谁不认识,啊?”
  刘太文知道遇上硬茬了,端详了王四。文英到王四跟前,关上门,把枪顶在王四的脑门上,说:“认识老子吗?知道谁是刘太文吗?”刘太文轻声一笑说:“老子就是刘太文。你个不识好歹的狗东西,你也配在阳城城称霸王?”
  王四也是个狐假虎威的人,狗仗人势,如今真的遇上了虎,吓得立刻就尿了一裤子。刘太文大闹阳城城的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二位爷,手下留情,要小的干什么都行,只要不杀小的。”咚咚咚磕起了响头。
  刘太文说:“我还以为你不会说人话呢!好,你既然说人话了,老子也不杀你,你去为老子办点事,你认识刘子虬吗?你到他那里去,就说刘太文在你的饭店里等着他。”
  王四还是直磕头:“爷爷饶命,要吃就吃,要喝就喝。要钱的话,小的也双手奉送。要小的去揭发爷,说啥也不敢啊。我不敢说,我不敢说!”刘太文拎着他的衣领子,把他拎起来,说:“我让你去说,是让你立功领赏,知道吗?你开一天的饭店能挣多少钱?如今兵荒马乱的,你去说了,就这一次,能超过你几天挣的钱。”
  王四看着刘太文,不知道是真是假。刘太文说:“我再说一次,快去!”
  王四慌忙向门外跑去。
  刘子虬听了王四的报告,眼睛就瞪了起来,立即集合部队!
  队伍出了大院,刘子虬又明白过来,刘太文这是在调戏自己呢!他能坐在哪里等着去抓他?又一想,不去也不行,说不定刘太文还要耻笑我刘子虬胆小如鼠,怕他。所以只得硬了头皮,把手枪机头打开,气势汹汹赶到古钧台饭店。
  饭店里没有个人影。店里人告诉王四,他前脚出门,刘太文和文英后脚就离开了。
  刘太文和文英在阳城城一连折腾了三天,长刘子虬一直如坐针毡。只要一听到那里响枪,马上聚合队伍。去了又什么也没有,一无所获。整日剑拔弩张,风声鹤唳。县政府,县党部,大街上,城墙上,到处增兵加哨。士兵荷枪实弹。一到夜晚,更是寝食难安。
  这一天下午,刘太文化妆成一个老汉,脸上贴了胡子,和文英到了大街上。他们两个商量好,前去县政府查看地形,晚上准备袭击县政府。他们已经袭击县政府三次了,每次打仗都要亲自查看地形,是刘太文的特点。尽管这不是打仗,和打仗一样重要。
  老远就看见县政府那里岗哨增加了许多,进出县政府的所有人员必须检查证件。除县长之外,任何人不得例外。这就为岗哨们找下了麻烦,有些人是检查不得的。哨兵们检查了,结果遭到一顿怒骂。哨兵们也不敢发怒,只有洗耳恭听。
  刘太文对文英使个眼色。刘太文说:“白天不行,看来只有在晚上了。”文英也有同感,他的目的是找到的老窝,把他一枪敲了。——这时有人在刘太文肩膀上拍了一下。刘太文吓一跳,侧转过身子,来人是个老人,冲刘太文使个眼色,轻声说:“跟我来。”
  来人不是别人,是田协堂医院的田老七。
  田老七在前面走,刘太文在后面跟。三个人转弯抹角,走过大街,又穿过几条小街,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田老七才站住脚。
  “你让我找得好苦啊!”
  刘太文问:“你,怎么在这里?”
  这一问把田老七问气了,田老七生气地说:“还说呢!你——嗨,意气用事啊。”田老七说:“你大闹县城的事,大人孩子谁不知道?危险啊。快走!我已经在街上找你了一天了。今天上午我就见你了,跟着跟着就没有影子了。刚才我在街上转,又看见了你们两个。”
  刘太文下意识地摸摸假胡子。田老七明白了他的意思,说:“别说你这样打扮,就是再打扮,我也能认出你呀!我能不知道你的走势,你的后相?”
  在田老七面前,刘太文知道再说什么都没有用,这里也不是久留之地。田老七头前走,刘太文和文英后面跟着。田老七到了一家药材门市部。田老七说:“跟我来,不要说话。”刘太文不了解这一家的情况,不想走。田老七拉他一把,说:“跟我走,听话。”
  刘太文像个孩子,跟着田老七进了院子。“王掌柜,我回来了。”随着田老七的叫喊,王掌柜出来了。是个瘦身材,高个子的人,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王掌柜看田老七,什么话也没有说,领他们到了后面的院子里。进到一个屋子里。这里是掌柜办公的地方。掌柜推开一扇门,让他们进。田老七让刘太文先进去。刘太文犹豫一下,还是进去了,里面是一个地道。刘太文接过王掌柜手里的蜡烛,走下地道。后面跟着文英。田老七下去后,上面的门又关上了。
  走过漫长的地道,该上去了,向上看,是一眼井。刘太文问:“这是到哪里了?”田老七说:“北关外,上面是一座庙。”
  这次是田老七先上去。然后刘太文让文英上。文英不上,让刘太文上,两个人争执一番。刘太文坚持让文英上,文英才上去。最后刘太文也上去。
  刘太文想打听刚才那一家人的情况,田老七说:“该知道的知道,不该知道的不要知道。你们赶紧走吧。”




三十八、泄露天机

  黄松的叔,也是胡庄村的私塾先生,一直不言语。黄松也不说话。刚才私塾先生让他儿子去黄松家把黄松叫来。黄松来了,私塾先生却有一言不发。黄松也不说话,等着叔叔发话。父亲去世后,黄松一直把这位叔叔当作长辈,当作自己的父亲敬重着,猜不到叔叔今天这事真么了。
  叔叔唉声叹气的样子,随便地翻着着书,其实心却不再书上,显得心不在焉的样子。
  “松江。”
  叔叔终于开始说话了,然而开了头却没有下文。在黄松的印象中,叔叔从没有这么吞吞吐吐过,黄松心头就掠过一丝不妙的感觉,警惕地看了叔叔一眼,还是没有说话。
  “你给我说实话,这一家人到底是干什么的?”
  叔叔终于说出了一句完整的话。这话一出口,让黄松吃了一惊。黄送看了叔叔一眼,不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愣怔着没有吭声。私塾先生怨恨地瞪他一眼,说:“你不会说话?”黄松这才醒悟过来,说:“要饭的啊!”
  私塾先生提高了声音,说:“松你骗你叔不是?你叔是三岁孩子?从他们一到胡庄村,我就怀疑。”私塾先生没有把话说明,怨恨地说:“逃荒要饭的能有这么高的水平?我见过他写的字,逃荒要饭的能写那么好的字?逃荒要饭的能说出那么多的道理?”
  私塾先生的话把黄松问得无话可说。黄松还是强硬着说:“叔,我真没有骗你啊——”私塾先生不待黄松再说下去,说:“行了,别再说了。”私塾先生仰天长叹一声,说:“唉天道轮回,世事难料啊!古人说得好,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又说天下事是有一定定数的,非人力所能及也!”这一番云天雾地的话把黄松说得心惊肉跳,黄松仍然装作不明白的样子说:“叔你是咱们村的大学问家,侄儿我没有读过多少书,弄不明白您老人家的意思。”
  私塾先生看黄松一眼,有点愠怒地说:“好了,你也不必说明了,好自为之吧。今天的谈话不要对外人说!”
  “侄儿谨记!”
  黄松白天没有敢去找刘舜臣,晚上去祠堂找到刘舜臣,说了叔叔的一番话。刘舜臣思索片刻,说:“此地不可久留,现在就走!”
  黄松说:“我这就去准备马车。”
  当天晚上,人定更深后,一辆马车载了刘舜臣和他老伴,悄悄出了村,路上遇见一座破庙,就在这里停下车子。
  在这庙里住了一夜。
  黄松认识西大王庄村的王丰收。王丰收家有十多顷土地,有两个院子,房屋三十多间,在当地也是个地主。
  刘舜臣想教学。王丰收家有一个儿子,王丰收想让刘舜臣在另一个院子里办学校,可以教自己的儿子读书。刘舜臣的打算是多教些孩子,不收钱,一分都不要,只要给些粮食,有饭吃就可以。
  王丰收同意这样,就让刘舜臣一住在另一个院子里,让村子里的孩子都来上学。
  穷人们是上不起学的,听说有人不收学费愿意教学生,村里人都把孩子送来,居然收了五六十个学生,日子过得也算可以。几天后,黄松来看刘舜臣,他说刘舜臣走后的第三天,从阳城了几个人,去找黄松,问刘舜臣在哪里。黄松说他就不认识刘舜臣,那些人将徐家到处搜索一番,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