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行 >

第305章

明末行-第305章

小说: 明末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西边走过去,穿过右顺门,走到平台前边时,崇祯皇帝已经坐在盘龙宝座上等候。御座背后有太监执着伞、扇,御座两旁站立着许多太监。两尊一人高的古铜仙鹤香炉袅袅地冒着细烟,满殿里飘着异香,殿外肃立着两行锦衣仪卫,手里的仪仗在夕阳的阳光下闪着金光。二人在丹埠上行了常朝礼,手捧象牙朝笏,低着头跪在用汉白玉铺的地上,等候问话。听见大监传旨叫他迸殿,两人又赶快起来,躬着腰从左边登上台阶,走进殿里,重新行礼,更不敢抬起头来。

杨嗣昌的心里十分的忐忑,此次,崇祯并未在暖香阁召见两人,而是在平台召见,显然崇祯是不想把即将要说的事情当成小事来看待了。果不其然,很快崇祯疲惫而又充满了压抑的声音在二人前面响了起来。

“杨嗣昌、范复粹,朕此次招你等前来,你们两位相想必已经知道所谓何事了吧?”

二人齐声道:“臣等已然知晓!”

“前年贼寇窃取陕西,而今更是领着数十万贼军犯我京畿重地,朕……朕真是愧对我大明历朝历代祖宗啊。”说到这里,崇祯的眼圈立刻就红了起来。

看到皇帝要掉眼泪,杨嗣昌二人吓得赶紧又跪了下来。叩头道:“臣罪该万死、臣罪该万死!”

“好了,起来吧。”崇祯轻轻的摇摇头:“国事糜烂至此,并非朕之罪,也并非全然是卿等之责,而是天意如此,天意如此啊!曾几何时,鞑子犯我大明已成了常事,可现在就连一群被朕撵得走投无路的贼寇也敢犯我京畿重地,难道大明真的要亡在朕的手里吗?”

听着崇祯语句里前所未有的心灰意冷之情以及对大明的未来的迷茫之意。范复粹身为首辅,自然责无旁贷的担起了首要责任,哽咽着说道:“万岁爷。切莫如此悲伤,贼寇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咱们京城城高墙厚,加之尚有十数万京营据守,区区贼寇能奈我何。”

听着范复粹的话,杨嗣昌在一旁只是蓦然不语,现在就连京城里卖烧饼的小贩都知道,京营里的那些老爷兵恐怕连街上的泼皮无赖都打不过,要是他们靠得住母猪也会上树。现如今相信京营还有战斗力的恐怕也只有崇祯这个被蒙在鼓里的皇帝了。

但是范复粹姑且这么说,杨嗣昌也姑且在一旁当成笑话听听,但要当真的话那就真的是犯傻了。

听到范复粹这么说后,崇祯悬着的心也稍稍的轻松了些,但随即又问道:“范爱卿之言虽然有道理。但京营久未经历战阵,如今贼寇来势汹汹,朕还是不能放心啊。”说到这里,崇祯面向杨嗣昌道:“杨爱卿,你素来知兵事。你看能否从宣大,山西一代调遣兵马来京城勤王啊?”

杨嗣昌想了想,苦笑着摇摇头,“启禀陛下,如今鞑子频频在山海关、关宁、宣大一代出没,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宣大总兵杨国柱等人还在不停的喊着要兵要饷,如今要调遣他们来勤王,恐怕很难啊。”

说到这里,杨嗣昌摇了摇头,过了一会才说道:“若是要调集宣大、山西的兵马来援,除非又要筹集一大批的粮草和银两才行,可如今国库早已没有了银子,这……”

崇祯沉着脸道:“爱卿,若朕执意要调集那些兵马来驰援呢,需要多少银两?”

杨嗣昌想了想:“若真的要调集那些兵马来驰援,少于一百万两银子恐怕是调集不了。”

“一百万两银子!”崇祯面上露出了震惊的神色,“怎么会需要如此多的银两?”

杨嗣昌苦笑道:“皇上,要调集九边的数万大军,需要准备的琐事何其之多,一百万两银子这还是老臣再三剪掉一些开支才得出来的数目。”

崇祯站了起来,不停的在龙椅旁踱步,最后停了下来望向了殿外的夕阳,嘴里轻声道:“一百万……一百万啊。”

崇祯将脚步停下来后他次啊轻叹了口气摇头道:“如今国库和朕的内库也没有银子,入职奈何啊!”

“要不,咱们在此发出诏令,号令天下尽起勤王兵马如何?”一旁的范复粹也提供了一个主意。

“恐怕不妥!”杨嗣昌皱眉道:“这些年皇上已经召集了两次天下兵马勤王了,不过那都是在鞑子犯关时才发的诏令,若是连区区几个贼寇也要召集天下兵马勤王的话那岂不是让天下人看朝廷的笑话?”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们让朕如何怎么办?难道就光靠京营的兵马吗?”崇祯怒了,拍案而起的他怒视着面前两位内阁大臣。这些日子他的忍耐已经因为这个坏消息而消耗殆尽,如今一听自己的两位内阁大臣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积压的怒火不由得立即爆发出来。

“噗通!”杨嗣昌和范复粹又跪在了地上低头不语,看着两人的可怜样,崇祯怒喝道:“你们什么味内阁大臣,连一个章程都想不出来,朕要你们何用?若是再想不出来,你们就一直跪着吧!”

说完,崇祯气呼呼的坐在了龙椅上,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不正常的红晕,死死的盯着跪在地上的二人,站在崇祯身后的王承恩则有些叹息的看着崇祯两鬓的斑白,现如今年仅三十的崇祯的头发已经白了一小半,为了遮住白发,崇祯除了睡觉都是带着帽子的,这些只有从小伴随着崇祯长大的他和宫里的几位娘娘才知道面前这位大明的九五之尊心里有多苦。

跪了半晌,杨嗣昌低低叹了口气才道:“皇上,老臣此时倒是有个主意,只是尚需皇上答应才行。”说完,杨嗣昌又闭上了嘴。

崇祯急了,喝道:“杨嗣昌你什么时候变成新过门的小媳妇了,你倒是说啊!”

“那老臣就说了。”杨嗣昌抬起了头,轻咳了两声才道:“皇上,九边的兵马咱们不好动,可咱们在江南还有兵马不是,洪承畴此刻不是正兼着江南总督么,他去江南已经一年多了,兵马也应该练得差不多了吧。皇上可以立即降旨让洪承畴立即率兵北上,沿着漕运的运河一直乘船抵达京城,这样咱们的援兵不久有了么!”

“对啊!”

崇祯一拍大腿,惊喜的说道:“对啊,洪承畴在江南呆了一年多,还将朕的神机营给带走了,眼下已经有一年多了,想必也该给朕练出一支精兵来了吧,对,就将洪承畴调来!”

经过杨嗣昌的提醒,崇祯这才记了起来,他早就在一年多以前把自己的兵部尚书给派到了江南练兵去了,想必以江南的富庶肯定能练出一支精兵来。

看着情绪变得振奋了许多的崇祯,杨嗣昌咽了咽口水后才硬着头皮道:“皇上,老臣还有下文,请容禀。”

“嗯,你说!”

情绪变得亢奋的崇祯并没有注意到跪在地上,正面无表情的看着地面的范复粹,也没有注意到脸色变得有些古怪的杨嗣昌,尚沉浸在自己的想象里杨嗣昌迟疑了一下,心中暗暗叫苦,但面上还得装得很平静的说道:“但运河的通道可是要途径济南,那里可是庞刚的地盘,若是他在半道上这么一截断……”

呼吸仿佛停止了……大殿里死一般的寂静,直到这时,崇祯这才记起来,现在的山东早就不是大明的地盘了,那个叫庞刚的家伙早就窃据了那里,将那里当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若是洪承畴带着浩浩荡荡的大军从江面上经过,而他则在稍微狭窄的地方把江面用几道粗大的铁索在江面上这么一栏,然后再在两岸装上几十门红夷大炮,这后果,崇祯一想头上的汗就流了下来。

崇祯将满嘴的牙齿咬得格格响,“庞刚,又是庞刚,难道他天生就是来和朕作对的吗?”

第四百六十六章 催促

要说崇祯对庞刚的怨念还真是挺深的,你小子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百户,老子把你一路提拔到了冠军侯,你还不满足,居然还自立为王了,你也不看看,王爷是你这种人能当的吗?

咱们大明从来就没有过异姓王,开国大将徐达的功劳够大吧?也不过是个国公,沐英的功劳够大吧,也只能替乖乖的跑到云南吃竹筒饭,听那些苗女孩唱山歌,你不过是打了两天的鞑子就把尾巴翘到天上去了,你像话吗!

虽然恨不得将庞刚砍成十八段,可崇祯毕竟要面对现实,近两年庞刚对大明朝廷还是很给面子,漕运什么的从来都是一路绿灯,从来没有刁难,甚至和朝廷形成了一种默契,庞刚治下的商贾到其余的省份去做生意时当地的官府也没怎么刁难。

但是对于这点崇祯从来不认为自己承了庞刚的人情,他总是认为庞刚之所以漕运畅通无阻那是因为庞刚不敢把朝廷逼急了,同时也是心怀顾虑,现在杨嗣昌提出了将江南兵马调往北京勤王的想法后,崇祯的反应虽然也很害怕庞刚截断漕运的通道,不让勤王大军过去,但崇祯随即又想,将京南的兵马拦截下来对他有什么好处,难道他就不怕自己缓过气来后会对他进行疯狂的报复吗?

想到这里,崇祯的心就定了下来,他挥了挥手道:“这个不用担心,朕量他庞刚也不敢拦截北上勤王的江南兵马,若是他庞刚识相也就罢了,若是不识相朕就命令洪承畴立即光复山东!就这么办,杨爱卿,立刻拟旨,命洪承畴率部进京勤王!”

“是!”

看到老板既然已经下了决心,身为打工仔的杨嗣昌还有啥话好说呢,只好立即走上前来,一旁的小太监早就开始研磨,等到小太监研好了墨之后。杨嗣昌拿出了一张上好的宣纸上开始龙飞凤舞的写了起来……

南京守备府衙门大堂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流贼祸国,十载于兹,万姓涂炭,京畿震惊。凡我臣子,谁不切齿!逛来天心厌乱,运有转机。元凶巨恶,自相携贰。或次第授首于关中,或相继就抚于汉滨。革、左等观望徘徊于淮甸,老回回等铩羽局促于豫南,此皆待戮之囚,不足为朝廷大患。惟闯贼李自成,虽经屡败,凶焰未戢;孤军奔窜,仍思一逞。笼络有术,死党固结而不散;小惠惑人。愚民甘为之耳目。若不一鼓荡平,则国家腹心之祸,宁有底止!今闯贼李自成率流寇数十万由陕西窜入京畿。欲屠戮我大明百姓,着江南总督洪承畴立即率领江南各路兵马进京勤王,擒闯贼于城下,以慰藉上天及我大明列祖列宗,钦此!”

一名面白无须的太监站在一张香案前,正阴阳顿挫的宣读着圣旨,身旁站着两名面无表情的锦衣卫,在香案的后面则跪拜着洪承畴,在洪承畴的后面跪满了了一地的文武官员。

这名面白无须的公公可不简单。他是司礼监首领太监曹化淳,崇祯派出了这位在皇宫数千名太监里的二把手出来,由此可见他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曹化淳宣读完旨意后,将圣旨卷了起来,来到洪承畴的面前将他搀扶了起来笑容满面的说道:“洪大人。咱家可要恭喜您了,皇上终于召您回京了,日后加官晋爵全然不在话下,您可得先将圣旨收好啰。”

说完,马公公将明黄色的圣旨递给了洪承畴。

洪承畴接过圣旨后却只是淡淡一笑。“曹公公过奖了,皇上将千钧重担压在了洪某的肩膀上,可着实让洪某人惶恐不安啊。”

曹化淳满脸堆笑,眼睛都快眯成了一条缝:“洪大人客气了,现下满朝文武谁人不知你洪大人才是我大明擎天之柱啊,皇上和满朝的文武可都在眼巴巴的盼着您呢!”

“曹公公,您可千万别这么说,洪某人可承受不起。”洪承畴赶紧摆了摆手,他为人虽然有些自负,但还没自负道以为自己有资格在满朝文武和皇上面前摆谱的地步。

曹化淳狡狯的一笑,“洪大人,您就别推辞了。咱家来之前,皇上可是亲自交代了,让咱家和您一起进京,不知道您什么时候能点齐大军随同咱家进京啊。”

洪承畴苦笑道:“曹公公您莫着急,这道旨意来得如此突然,您总得给本官点时间,调集大军筹措粮草才行,总不能让我数万大军和西北风吧!”

“到底要多长时间,您总得给咱家一个准话。”洪承畴越是推脱,曹化淳越是步步紧逼。

洪承畴想了想,才道:“半个月,半个月后咱们就出发!”

曹化淳一听,脸色慢慢的变了,原本笑嘻嘻的脸庞慢慢黑了下来,眯成了一条缝的眼里射出了犀利的光芒,坚决的说道:“不行,八天,咱家只能给你八天,八天后咱们必须得出发,否则……”

曹化淳没有继续往下说,但其中蕴含的威胁之意却是谁都听明白了。

洪承畴的脸顿时变了几变,最后才勉强笑道:“那好吧,咱们八天后出发。”

“这才对嘛,洪大人不愧是我大明的忠臣。”听到洪承畴答应八天后出发,曹化淳犹如变色龙一般,脸上又堆满了笑容,他笑着对洪承畴道:“洪大人,怎么不为咱家介绍一下身后的各位将官啊?”

“哦,这倒是洪某人的失职了,曹公公,这位是“平贼将军”左良玉、这位是江苏总兵曹振华,这位是浙江总兵马进,这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