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谋说天下系列 >

第43章

谋说天下系列-第43章

小说: 谋说天下系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开始,范增在项梁帐下并不显眼,商议的都是一些小事,范增觉得无计可献。项梁渐渐就忘记了这个七十岁投军的老人。直到形势迅速发展,有人撺掇项梁自立为王时,范增才站出来阻止,并献计立楚怀王之后为王,给起义军立一个王牌,号令天下。项梁惊诧于范增对时势的精辟分析,采用其计,从此对范增另眼相看,范增逐渐成为项梁手下第一谋士。

秦军围巨鹿,形势危急,楚怀王命宋义、项羽救赵,而范增被任命为末将。这是范增第一个军衔,已经足以让他满意了。这时项梁已经被杀,范增感念项梁的知遇之恩,对项羽十分照顾。但是事情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楚怀王的安排就是要用宋义制约项羽和范增。范增第一次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难道内部政治斗争要葬送他的前途吗?

这时,看起来还那么年轻的项羽逐渐显露出领袖气质,杀宋义夺兵权。范增看得心惊胆战,他对项羽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暗暗把项羽看成是自己的第二个明主。

在项羽经历的一场场战争中,范增成为核心决策层中的一员。项羽也对这位老人十分推崇,并尊他为“亚父”。项羽本人自视甚高,身边武将较多,往往重视武力而忽略谋略,所以,史料记载在项羽身边出谋划策的人就范增一个,范增是项羽唯一的谋士。

项羽锐不可当,一直到进入关中,分封十八诸侯。这样的成绩,在范增看来,和自己的理想只差一步了,他认为项羽应该雄霸天下,无人匹敌,而自己也将是流芳百世的“帝王师”。范增时常想:“我已经老了,希望那一天快快到来吧,这样,我的一生也不虚度了。”但是他又隐隐约约觉得现在还没到时候,虽然很多人都表示臣服项羽,但是眼神中还有太多不情愿的神情,尤其是那个刘邦。

范增对刘邦印象并不好。刘邦说话油嘴滑舌,每次都把项羽哄得那么高兴,但是他发展快,占据咸阳,还会那么老老实实吗?范增殚精竭虑想出鸿门宴这个局,希望就此除去刘邦这个祸根,但是项羽太仁义了,竟然放走了刘邦。当时,范增就挥剑斩碎玉斗,大骂:“你小子太糊涂了!”范增既然被奉为“亚父”,当然可以骂自己的“儿子”,只是项羽的眼神冷冷的,范增看了觉得心也冷冷的。

后来,项羽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亚父老了……”范增听到,除了伤心还是伤心,那么英武决断的一个孩子,怎么在对待自己的对手时变得婆婆妈妈呢?范增怎么想也想不明白。此时,两人早已经不像从前那样亲密了。项羽连自己唯一的谋士也不信任了,危险离他越来越近了。

汉三年(前204年)初,楚汉对峙,楚军数次切断汉军粮道,刘邦被困荥阳,向项羽请和。项羽想和谈,范增直接说:“现在汉军唾手可得,你要是放弃了,以后一定会后悔,难道你忘记‘鸿门宴’了吗?”项羽最不想听到就是“鸿门宴”这三字,这是范增智谋高于自己的证明,项羽心中不高兴,但没有说出来,还是接受了范增的意见,准备急攻荥阳。

在这种关键时刻,军中开始散布一些谣言,说是楚军中有将领勾结汉军,要里应外合……范增对这些谣言非常警觉,他想:“大战来临,竟然会流传这种谣言,难道是汉军在使什么阴谋诡计?”他急急忙忙去找项羽,说:“现在军中流传这些谣言,对我军极其不利,请大王早早澄清谣言,急速攻打荥阳,不要错失良机……”项羽似乎觉得范增说的话多余,就挥挥手打断范增的话,说:“这个我清楚,你下去歇息吧。”范增出了军帐,觉得项羽根本就没有听自己在说什么,越想越不舒服,脚步也沉重起来。

过了几天,范增发现项羽开会也不让他参加了。他找来和自己素有交往的一个将军悄悄打听,原来项羽派使者去汉军营,接待的人看到他们说:“还以为是范增的使者来了呢。”就撤走原来准备好的精美饭菜,项王因此怀疑范增与刘邦有交情……

范增听罢,急火攻心,吐出一口鲜血,大喊:“这是刘邦那小子的诡计呀!”范增挣扎起来求见项羽,但是项羽避而不见。一连几天范增都等在帐外,等项羽见范增的时候,范增好像老了十岁,行将就木的样子。项羽冷若冰霜地说:“亚父体力不支,以后就不要操心军务了。”范增还想解释什么,但是看到项羽的神情,心一下子凉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范增心里悲愤难抑,楚王呀楚王,你这次真的是上了刘邦的当了……但是说出口的却是:“天下大事已定,大王好自为之吧,我请求告老还乡。”诸将都不吭声,范增心里还存在一丝侥幸,也许楚王会念往日情分,回心转意,识破刘邦奸计,但是项羽镇定地说:“好吧!”

范增的心一下子彻底死了。

第二天,没有人相送,范增独自一个人上路了。千山万水,无限凄凉,经过这一次打击,范增身体大不如从前了,他自己想:也许我的日子不多了。不由得想起几年前好事人问他的问题:“你不死,等什么呢?”他则洪亮地回答说:“我要等着辅佐明主,实现自己的抱负。”明主在哪里呀?范增恍恍惚惚,欲哭无泪。

几天后,范增就因背疽发作而死在路上。

范增死后,项羽才意识到自己错怪了范增,而且也失去了击败汉军的最佳时机,追悔莫及。两年后,项羽的军队退至垓下,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应了范增的那句话:“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刘邦以“楚汉战争”的胜利者登上了皇帝宝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强大的汉朝。刘邦总结项羽失败的教训时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刘邦这句话有些嘲笑项羽不懂用人的意思。当年项羽到达咸阳,没有想过自己要做关中王,烧了咸阳,准备回关东。项羽的谋士,包括范增,都没有提出要项羽定都关中,由此可见项羽缺乏一流的谋士。范增自然无法与张良相比,但是也算不错的谋士,就这样唯一的可用之人也被项羽放弃了。项羽太相信自己了,失败岂不是必然?

4。 谁是最重要的砝码

韩信是个有梦想有才华的青年,按照现在的话说,是一支潜力股。但最初没有几个人会认识到这一点,韩信的同乡,项羽,包括刘邦。

他出身低微,是个穷得连饭都吃不饱的小老百姓,但是对什么事都不以为然。他母亲在世时操持他的吃穿,后来,母亲去世了,他彻底成为流浪汉,四处混吃混喝,遭人白眼。这些事情在韩信看来算不了什么,别人对他的侮辱和咒骂,他都一笑了之。他母亲去世时,他专门为她找了一个开阔得可以住一万户人家的墓地,告诉别人他韩信总有一天会被封为“万户侯”,当然这样的话又招致别人的嘲笑和不屑。

韩信带着这样的梦想参加了义军,他先跟随项梁,韩信还没有来得及展示才华呢,项梁就死了。这样韩信又跟随了项羽,项羽略微提拔了一下韩信,韩信做了郎中令,职责就是没日没夜地为项羽站岗。韩信很失望,但是他也看到了好的一面:毕竟接触的机会会很多,我韩信文韬武略,还怕不被项羽发现?

没过多久,韩信就发现,项羽除了自己以外,是不会认为别人有文韬武略的。韩信每次趁机献计时,项羽总是用轻蔑的眼神瞟他一眼,然后漫不经心地说:“我会好好想一想的,你先下去吧。”这种轻蔑的眼神让韩信非常不舒服。项羽决定在新安坑杀二十万秦军时,韩信在门外听得不寒而栗,这样做真的就大错特错了!等范增等人离开,韩信顾不得那么多,就进去要向项羽进谏,项羽还是那样漫不经心地问:“什么事?”韩信说:“将军,这是二十万人命呀,如果您这样做,会失去民心的。”项羽说:“没想到你也挺关心军中大事的,但是这行军打仗的事你根本不懂……”韩信还要说什么,项羽就挥挥手说:“你就做好你的事就行了。”韩信失落地退下。

坑杀二十万秦军的行动终于执行了,第二日,当看到埋葬秦兵尸骨的那个小山包时,他想:“项羽会是统一天下的那个人吗?我跟着他到底有什么出路?”

韩信的雄心化为失落和迷惘,他还做着一个小小的守卫,只是在蹉跎岁月,项羽的胜与败已经难以引起他的关注了。

没有悬念,项羽终于进入咸阳,成为西楚霸王。天下已定,接下来就要分封诸侯了。楚军进入咸阳,开始了狂欢。韩信想:“天下要平定了吧,还有我用武之地吗?”怀着这样的想法,他漫步在被楚军占领的咸阳。咸阳街头,满目萧条,北风呼啸而过,像人哽咽的哭声。这与韩信心目中的胜利相差太远了,诛暴秦是千万黎民的心愿,为什么咸阳城看起来没有一点喜悦的气息,相反,充满了悲凉。韩信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这时,楚军的骑兵飞速穿过街道,冲散了街道上的百姓,人马通过,街道上就一片狼藉。韩信自言自语:“楚王带的可都是骄横之兵呀。”街边有个来不及躲闪摔在地上的小女孩在哭泣,衣衫褴褛,蓬头垢面,韩信顿起怜悯之心,就过去扶她起来,说:“早点回家吧,街上挺乱的。”女孩一听,哭声更大了,然后说:“家里一个人也没有了……”原来,女孩的两个哥哥都参军了,杳无音信,后来听说被项羽坑杀了,她的爹娘伤心绝望,最后病死了。小女孩问:“项羽真的把我的哥哥都活埋了吗?”韩信叹了一口气,没有回答。小女孩又说:“前一段时间,刘邦在咸阳时,我们过了几天好日子呢。我听乡亲说,刘邦要做关中王,那样就好了。”小女孩的话一句句敲在韩信心上,韩信安排乡亲照顾小女孩后,就匆匆赶回军营。他心中已经做了决定,豁然开朗。

第二天,咸阳城外旗帜猎猎作响,项羽正在分封十八诸侯王。韩信站在楚王身后队列中浮想联翩:“这些诸侯里面本来有一个应该是我呀。”分封完以后,韩信注意观察汉王刘邦的表情,他发现刘邦脸上没有半点高兴的神色,闷闷不乐。谁会高兴呢?本来约定先入关者为关中王,项羽竟然把人家撵到巴蜀之地。韩信觉得刘邦已经在关中得到民心了,而且不会甘心屈居巴蜀的。看来天下太平只是表面,不久还会起战事的。

刘邦就要去了,项羽下令只要愿意跟着刘邦,尽管去。没想到愿意跟着刘邦去巴蜀的有一万多人,韩信就是其中一员。韩信要把赌注下在刘邦身上,想一展宏图,他正式从项氏军团跳槽到刘氏军团。这一选择,成就了刘邦,也成就了他自己。

大凡大人物的登场,总是一波三折。

韩信归附汉王,跟着汉军开始长途跋涉,但是并没有一下子就被刘邦注意,韩信也只做了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官。更倒霉的是,军中有人违反军令,韩信也要被连坐。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觉得自己这样死真的是太冤枉了,他举目仰视叹息,正好看到了夏侯婴,军中兵士都知道夏侯婴是刘邦的亲信,而且为人仁爱,对下属很好。千钧一发之际,韩信好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大喊:“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听到,就下令先不要行刑,仔细品味一下韩信的话,觉得这不像一个普通的士兵说的,又见他相貌威武,就问:“你说你是壮士,有什么理由?”韩信说:“放了我,和您细谈。”夏侯婴就命人放了他,与他交谈起来,果然不同凡响。不久就向刘邦推荐,刘邦封了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但是并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夏侯婴还是坚信自己的判断,不断地为韩信宣传,后来就传到萧何的耳朵里。萧何对韩信非常感兴趣,也找来一谈,没想到韩信一下子就征服了萧何,萧何惊叹道:“这是个人才,要是能帮助汉王,还定三秦指日可待。”尽管刘邦周围的人都被韩信征服了,刘邦还是看不出韩信有什么奇异之处,更何况此时的刘邦还深陷在被项羽忽悠的失落之中,对别的事情不是那么上心。萧何私下里安慰韩信:“等汉王心情好了,我提议拜你为将。”

但是刘邦什么时候才能心情好呢?韩信对刘邦印象不深,虽然刘邦以仁德著称,但是真的能成为天下新主吗?急于建功立业的韩信又一次动摇了。一个夜晚,韩信悄悄地骑上马向北而去。

萧何对韩信的走有预感,他心里不踏实,来探视安慰。果然,韩信刚走,萧何忙命人备马,追了整整一夜才追上韩信,又信誓旦旦保举他为将军,韩信深受感动,成就了一段“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佳话。

韩信的走和萧何的追,使刘邦不得不开始审视这个叫韩信的年轻人,难道他真的有那么大的本事?刘邦耐不住萧何的再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