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谋说天下系列 >

第27章

谋说天下系列-第27章

小说: 谋说天下系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充当货币。

与此同时,废除六国的度量衡,以原秦制为基础,颁发诏书,向全国推行新的度量衡制度。统一后的度量衡,度和量均为十进制,度的单位有分、寸、尺、丈等,量的单位为合、升、斗、斛,衡的单位为铢、两、斤、钧、石(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在这些措施颁行的同时,秦始皇还下令收缴民间兵器,铸成钟座和十二金人;拆毁所有阻碍交通的堡垒、关塞;实行私田和赋役制度。

由李斯力举实行的这些制度,具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不仅保证了秦朝政令的畅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加强了文化的传播,便利了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有效地巩固了大一统的秦帝国的统治,还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5。 收河南,北伐匈奴

战国后期,中国北方一直活跃着一个善于骑射、凶悍无比的游牧民族——匈奴。一直以来,匈奴人都是散居在阴山以北地区。随着匈奴内部之间发生的合并战争,匈奴人逐渐由一盘散沙统一起来,实力大大增强。但此时的匈奴还不敢与中原各国为敌。因此,当时燕、赵、秦诸国北方边境还算相对稳定,没有与匈奴发生大规模的冲突。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原各国实力强大,匈奴人不敢轻易挑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匈奴所处的形势险恶,他们西临大月氏,东接东胡,南面中原各国,三面都有强敌存在,因而不敢轻举妄动。

随着中原混战的开始,燕、赵、秦等国忙于各自的征战,无暇北顾,匈奴人于是乘机不断骚扰北方各国边境。在秦始皇统一中原的同时,匈奴军队亦跨过黄河,占领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即当时人们所谓的“河南地”。

匈奴的存在,始终是这个新兴帝国的心腹之患。秦始皇是个有雄心的帝王,他早有征伐匈奴之意。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始皇刚刚统一六国之时,他就有意趁热打铁,一举收服匈奴,只是因为李斯等大臣的坚决反对,秦始皇也考虑到中原刚刚统一,百废待兴,稳定中原局势显然比贸然进攻北方更为重要,北击匈奴的事才因此搁置下来。

公元前215年,正当秦始皇因国事而忙得焦头烂额之际,北边的云中、九原等郡不断传来急报,匈奴军队大军压境,在秦边境地区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边境居民深受其苦。恰逢此时,受秦始皇委派去东海寻求长生不老之药,而又屡屡无功而返的方士卢生带回来一本《录图书》,这本书上记载了一个惊天的秘密:“亡秦者胡也。”这句话令秦始皇寝食难安,他可不希望看到自己亲手建立的大秦帝国被胡人所灭。

为了能对匈奴问题有个较为清晰的了解,秦始皇决定亲自到北边九原郡视察,由李斯和蒙恬陪同。一路巡视的情景,让人触目惊心,由于匈奴的多年侵袭,当年还是一片繁华的边疆小城,如今已变得破败不堪;为躲避匈奴人的抓捕,妇女和男丁甚至都不敢出门,路边只有寥寥几个老人和小孩。满目疮痍的景象,让秦始皇震惊不已,他没想到,匈奴人的猖獗已达如此地步。如果任凭匈奴继续发展下去,那我大秦子民不知还得遭受多大苦难!正是此次的巡视,坚定了秦始皇北伐匈奴的决心。

为了使匈奴扰民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只有派军北伐匈奴,秦始皇想到。但此事却引起了以国尉尉缭、左丞相冯劫为首的一班大臣的坚决反对。他们认为,天下久战之余,最要紧的是与民休息,经略河南的事应稍待时日。但秦始皇是位雷厉风行的君王,他的作风是,一旦下定决心,马上就付诸实施。面对众多大臣的反对,秦始皇始终不为所动。他还下令尉缭和冯劫二人退休,由支持北伐的李斯任左丞相,冯去疾为右丞相兼国尉。秦始皇力排众议,北伐匈奴之事最终确定下来。

北伐匈奴的事情已经确定下来,可是任命谁为统帅呢?秦始皇思来想去,觉得非蒙恬莫属。蒙恬身出名门,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官至上卿;其父蒙武更是一代骁将,为大秦统一六国屡立战功,深得秦始皇信任。蒙恬、蒙毅兄弟因此深得秦始皇的喜爱。另外,秦始皇选择蒙恬还有两个原因:其一,青年时代的蒙恬长年在北方边境守卫,对匈奴的战法极其熟悉,这是那些长年征战中原的老将所欠缺的;其二,蒙恬是秦军里最富有进攻精神和野战能力的将领,秦朝其他将领打的多是中原地区的攻坚战,对于塞北草原上与匈奴的野战并无多少经验。想到这里,秦始皇的嘴角不禁露出一丝笑意,因为他坚信,自己的选择绝不会错!

秦始皇急忙招来蒙恬进宫,商议如何解决匈奴问题。蒙恬刚一进宫,秦始皇就痛心疾首地道:“蒙将军,如今匈奴屡犯我大秦边境,百姓深受其苦,不知将军对匈奴是否有所了解?”

蒙恬向秦始皇行了礼,道:“启禀陛下,臣曾经戍守边境,对匈奴有所了解。匈奴为游牧民族,一直羡慕我中原文化。他们入侵,志在财物,犹如麻雀觅食,有食则聚,无食则散,虽极难对付,却也不是无法应对。”

听了蒙恬所述,秦始皇笑道:“蒙将军的比喻,着实令人发笑,听将军说来,心中应该已有御敌良策,说与朕听听。”

蒙恬道:“陛下想必知道赵国大将李牧,他曾经发明了一种专门对付匈奴的法子,臣姑且将其称为‘张罗捕雀法’吧,以此种方法对付匈奴极其有效。依据此法,对付匈奴可采取全民皆兵和坚壁清野两大策略。其主要内容为,将散居边境的百姓迁入到一个大的村寨,这些百姓,无论男女老少,都得接受军事训练,并按军队编制编排。平时,老百姓们照常务农;战时,轻壮者随军上阵杀敌,老人、小孩和妇女负责预警及情报传递。匈奴来袭时,所有牲畜一律赶进村寨,成熟的庄稼及时收割,如来不及收割则一律烧毁。照此法,匈奴就得不到及时补给,只好攻坚。如此一来,我军则可根据匈奴人数的多少,灵活采取战争策略,或死守,或围歼。”

听了蒙恬的一番话,秦始皇哈哈大笑道:“蒙将军不愧是我大秦良将,此法甚好。朕决定了,任命爱卿为北伐匈奴的主帅,望你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接到始皇的命令,蒙恬急忙跪道:“请陛下放心,驱除匈奴一直是臣的夙愿,臣定当竭尽全力,绝不辜负陛下的重托!”

经过长时间准备后,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日夜兼程,终于赶赴边关。扎下大营后,秦军马上就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蒙恬一边派人侦察敌情,一边亲自翻山越岭察看地形,并且命人严格执行他的“张罗捕雀法”。

这次,匈奴人仍像往常一样,大举来犯。他们原本以为肯定会有一番斩获,令匈奴人意外的是,秦国的边境百姓不再像以前零零散散,而是全聚集在一个大的村落里,而且村落的外面还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御工事。村落的外面什么都没有,总不能空手而归吧?匈奴王心想。他下令部下向村寨进发。忽然,战鼓声大作,喊叫声震天,从村寨里冲出一支训练有素的秦军,在蒙恬的带领下,骁勇的秦军士兵将匈奴人杀得人仰马翻,四散逃窜。第一次交战,秦军大获全胜。

在战斗中,蒙恬审时度势,一面令秦军和百姓坚守村寨,一面领军四处追击逃窜的匈奴军队,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直杀得匈奴人闻风丧胆,再也不敢南下。不到几个月的时间,蒙恬就将匈奴人驱赶出黄河河套以南,成功收复了长期被匈奴人占领的水草肥美的河南地区。一时间,北伐匈奴的捷报频频传到咸阳,秦始皇龙颜大悦,在群臣面前对蒙恬大加赞赏,更是亲笔去信,要求蒙恬乘胜追击。

一个接一个胜利,大大鼓舞了秦军的士气。紧接着,蒙恬率大军渡过黄河,主动出击。公元前214年的春天,蒙恬跟匈奴人在黄河以北进行了几场激烈的战争。在战斗中,因为秦军的战马数量无法与匈奴军队相比,蒙恬就采取步骑和战车相结合的战法,而且还运用了当时先进的进攻武器——弩。弩当时是中原人所特有的武器,匈奴人没有。秦军以重装战车开路,其体型高大,上载各式弩箭,发射起来密集如雨,箭矢如蝗,单一兵种的匈奴人根本无法防御;弩箭刚一发射完毕,秦军步骑大军立马冲杀而出。在秦军强大的攻势之下,匈奴主力屡受重创。最后被蒙恬所率军队彻底打败,逼得匈奴人向北边逃窜七百多里。

蒙恬北伐匈奴一战,杀得匈奴军队丢盔弃甲,一举顺利收复河南地。北伐匈奴取得胜利之后,秦始皇令蒙恬沿黄河河套一带设置了44个县,统属九原郡,作为防范匈奴再次来犯的据点。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发遣三万多名罪犯到洮河、榆中一带垦殖,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后备力量。这些措施对于边防的加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蒙恬是秦朝短暂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将军,他勇猛无敌,果敢机智。北伐匈奴一战,不仅让他扬名天下,更是解除了长久以来一直困扰大秦帝国的一个隐患,从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匈奴人再也不敢南犯。

6。 平岭南,增设桂林郡

在苍茫的五岭之南,有一片广袤的地区,史称岭南。先秦时期,在这里生活着上百个原始部落,当时的人们称这一带为百越。那时这里的人们尚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依靠石器和为数不多的青铜器,过着刀耕火种、捕鱼狩措的生活。

公元前221年,历经十年征战,秦始皇消灭了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原的大业。但是,在秦始皇心中,一直还有一个未完成的心愿。他相信,凭借大秦百万铁骑,荡平当时还未纳入大秦帝国版图的岭南地区,应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在廷议时,秦始皇将有关征伐岭南的想法交付大臣们讨论。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此举遭到了众多大臣的反对,尤其是老丞相王绾的态度最为坚决。王绾认为,百越地区路途遥远,山路崎岖,大军行军都特别困难,更不要说运送粮草了,而且后勤保障亦有诸多不便。因天下刚刚平定,人们需要休养生息,不宜大动干戈。征伐岭南事宜应再过几年,等大秦一切步入正轨,国库充盈之后,再做打算也不迟。

秦始皇的性格中有固执的一面,一旦他认定的事,很难被人说服。王绾竟敢在朝廷上公开反对自己的意见,秦始皇感到相当愤怒。而且上次王绾提出分封天下,已经引起他的不满;再加上交代王绾执行的收缴武器、修驰道等事进展缓慢,在他心中早就认为王绾已经老糊涂了,不堪大任。一怒之下,他撤了王绾的丞相之职,由一直深得自己信任的李斯继任。

大臣们看到老丞相因反对平定岭南而被罢相的下场,知道秦始皇在这件事情上已经拿定了主意,谁也无法阻止,于是纷纷见风使舵,本来持反对意见的也都异口同声地表示,秦始皇讨伐百越的决定英明神武。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任命大将屠睢为主帅,赵佗为副帅,率领五十万秦军征伐岭南。选定良辰吉日之后,秦军即刻开拔,奔赴前线,秦始皇更是意气风发地亲自来到咸阳城外为秦军饯行。看着浩浩荡荡、威武无比的大军渐行渐远,秦始皇内心感到莫名的骄傲与自豪。

秦军兵分五路,经广西北部的越城岭、湖南南部的九嶷山以及江西南康和余干等地,向岭南地区进军。其中,赵佗率领的攻占番禺的一支秦军最为迅速。他们经九嶷要塞,顺北江而下,直达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军纪严明,军队在沿途严禁扰民,因此一路并未遇到任何抵抗,顺利占领了番禺。

由屠睢统领,负责进攻广西地区越族人的两支大军,则行军速度迟缓。由于他采取歧视越人的政策,急于推行秦始皇的暴政,引起了越人的全面反抗。越人不但熟悉地形,而且善于跋山涉水,他们利用丛林的掩护,常常在夜间突袭秦军,时而聚集,时而化整为零,扰得秦军苦不堪言。因山路崎岖,河道纵横,导致秦军粮道被断,供给不足,一时间,秦军陷入了极度危险的境地。在一天深夜,由屠睢所率领的军队遭越军重创,屠睢在突围时中箭身亡。主帅战死,严重动摇了军心,再加上秦军士兵对岭南气候条件极不适应,思乡情绪蔓延,西线秦军全线崩溃,秦始皇征服岭南的战争初告失败。

前线战败的消息传到咸阳城,令秦始皇和大臣震惊不已。他们原本都以为,五十万秦军征伐南越应该是手到擒来,却没想到,到头来会是这样的结果。秦始皇忽然想起老丞相王绾来,他曾经反对自己讨伐百越的决定,看来当初自己真的错怪他了!恨只恨自己当初没有听从王绾的劝告。他只好急忙召集大臣来到朝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