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谋说天下系列 >

第26章

谋说天下系列-第26章

小说: 谋说天下系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所以老臣建议,请陛下分封诸皇子为王,率大军镇守各要地,以实现对这些地区的管理。在臣看来,只要效仿周制,我大秦国祚必然长久。”丞相王绾的奏议得到了一部分老臣的同意。

听了王绾的一番话,秦始皇思考良久。其实,在这之前,他就对如何治理这个庞大的国家,做了一番深入思考,对周朝的分封制,他也进行了利弊权衡。最终,他认为,春秋战国之乱的出现,根源就在于周朝的分封制。虽然当初周朝的分封制确实加强了君王对封地人民的统治,但是到了后来,各地封王实力大增,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各分封诸王不再受君王的约束,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大肆发动战争,封地内的百姓因此难以得到安宁。如今天下刚刚安定统一,如果他再学周文王分封诸皇子,无疑会埋下祸乱根源。因此,他个人并不同意王绾的主张。

秦始皇摆了摆手,望着下面曾经为统一大业立过无数功劳的众位大臣道:“在朕的眼里,周朝八百年基业算什么!朕要的是我大秦帝国千秋万世,生生不息。请诸位爱卿想想,为什么几百年来战乱不止?周朝的分封制不正是天下大乱的根源吗?因为周朝分封立藩,出现了众多国中之国,于是才有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如今,天下在朕的手中终于得以统一。朕希望,在朕及朕的后继者的治理下,天下将永享太平,战争将永远结束,百姓安居乐业。因此,朕绝不能重蹈周朝覆辙,老丞相的提议不可取。”

被始皇帝当众批驳,王绾的脸面有些挂不住。他本想再争辩两句,但看到嬴政满脸威仪,只好悻悻地退了下去。

秦始皇看了看下面默不作声的大臣们,明白了他们沉默的原因是害怕说错了而受到惩罚。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于是他面带微笑地向他们说道:“诸位爱卿还有何其他良策?只管大胆地说出来,让大家商量。即使说得不对,朕也不会追究任何责任。”

廷尉李斯本来就不赞成王绾的建议,见始皇帝鼓励群臣谏言,于是他抓住时机向秦始皇进谏道:“皇上圣明,陛下能如此高瞻远瞩,令臣等深感佩服,也让臣等自叹不如,同时也是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之幸。”

李斯大胆地继续说道:“这些天来,臣一直被这一问题而困扰。思来想去,微臣觉得应将天下设为若干郡县,实行新政。在臣看来,实行郡县制,有诸多好处。例如,一方面,它解除了因分封制滋生祸乱的危险;另一方面,它会使得像燕、齐、楚等偏远之地,政令畅通,让那里的百姓也能享受到陛下福祉的庇佑。”

李斯所说的郡县制,引起了秦始皇强烈的兴趣。在他心中,李斯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有经天纬地的才华。他知道,这些年来,身出法家的李斯为秦国出谋划策,贡献颇多。多亏李斯在身边辅佐,自己才得以完成了统一六国的霸业。于是,他面带笑容地对李斯道:“李爱卿所说的郡县制,倒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只是不知这郡县制如何实施,还请李爱卿向朕和诸位卿家详细说明。”

于是,在秦始皇议事的朝堂之上,廷尉李斯侃侃而谈,将他心中思考多日的郡县制度一股脑地说与皇帝和众大臣。听着李斯的讲解,秦始皇时而颔首,时而蹙眉思考;众大臣也都被他的这一套理论深深吸引,屏气凝神,仔细聆听。

郡县制其实并不是李斯首创,早在商鞅变法时期,为了国家安全,亦因战备需要,战国七雄就纷纷在边关重镇设立了郡县。只是那时候的郡县制,与李斯所设想的郡县制度稍有不同,古时的郡,级别稍稍低于县。李斯在吸收前人的经验之后,加以创新,提出了自己有关郡县制的独特设想。经过李斯的讲解,秦始皇认识到,实行郡县制,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李斯的这一主张,他表示坚决支持。

根据李斯的设想,并且经过众大臣的一番讨论,大秦帝国的郡县制度就这样形成了。其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考虑到大秦帝国疆域辽阔,将天下分为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彰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琊、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巨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郡、内史郡等三十六个郡,以方便治理。

其二,各郡设有郡守、郡尉等官职。郡守为一郡最高长官,总揽一郡各项事务;郡尉掌管一郡军队及司法权力。

其三,郡的下一级行政机构设为县,设县丞、县尉。县的下面设有乡、亭等基层组织。

其四,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使中央政令得以顺畅执行,郡守、郡尉、县丞、县尉均由皇帝直接任命,不能世袭。

郡县制确立后,为了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秦始皇还实行了三公九卿的制度,加强对各郡县的考核和监察。郡守每年秋冬向中央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理状况,县丞同样也要向郡守上报其治理情况,中央或郡在这时对其下属进行考核,有功者可受奖赏或升迁,有过者轻则贬,重则免官、服刑,和考核相辅而行的是监察,中央派郡监以监郡,郡县同样也派监察人员以监县或乡。通过这种自上而下的层层监督,中央政令能较为顺利地贯彻到最基层,它基本保证了政令的畅通。

郡县制的实行,对初生的大秦帝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也异常深远。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大大巩固和稳定了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和全国统一。通过官僚体制的运作,国家权力可以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的最底层,一切均以最高统治者的意志为准绳。中央和地方的主要长吏由君主直接任免,避免了贵族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有利于君主选拔人才。郡县制不仅大大加强了君王手中的权力,并且有效地避免了战争的发生。

秦朝的郡县制,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官僚体制的开端,奠定了中国地方政治行政体系的基础,构建了中央集权式封建王朝的基本框架。另外,郡县制支撑的国家民族统一的思想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后世。

4。 “一”统天下,安邦定国

公元前221年,自从向秦始皇进谏实行郡县制之后,59岁的李斯越来越受秦始皇的宠信。白天,李斯多次出入咸阳宫,为秦始皇进献安邦之计;夜晚,伴随着昏暗的油灯,他时而翻阅古籍,时而搁笔冥思。虽然瘦了一大圈,但李斯却从不知疲倦。因为他感到,大一统的秦帝国将是自己表演的绝佳舞台,他决不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郡县制,虽遭到了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帮老臣的抵制,但有了秦始皇这位帝国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实行起来还算顺畅。眼看着新帝国的一切逐渐步入正轨,一手由自己推动和制定的郡县制也得到深入贯彻执行,李斯疲劳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在李斯的心中,他已经为帝国构建了更为宏伟的设想。

一天,正当李斯在廷尉府忙碌于琐碎小事之时,宫里的太监传来话说,秦始皇要召见他。李斯急忙放下手中之事,匆匆登上随时准备好的马车,急忙向咸阳宫赶去。乘着此次进宫面谏的机会,他一定要把自己为帝国的全部设想向皇帝禀明,李斯一路这样想着,并把他自认为是伟大的构想认真地梳理了一遍。

李斯风尘仆仆地进入咸阳宫,还没等他行完君臣大礼,秦始皇就急不可耐地向李斯道:“天下刚刚平定,朕所烦忧之事甚多。此次召李爱卿进宫,一来是让爱卿陪朕聊聊天;二来呢,朕想知道,爱卿怎么看待朕这些年来的表现?”

听完始皇的问话,李斯想了想,伸出手掌,在手心写了个大大的“一”字。

秦始皇不明所意,纳闷地问道:“爱卿此举何意?”

李斯狡黠地笑了笑,向秦始皇侃侃奏道:“古人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意为,一为万物之始,无一则无以至天下。一,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意义非凡,彻悟一道而可贯万机,就是这个道理。今陛下一统寰宇,一主天下,开创了古人从未有过的伟业,陛下实为亘古以来的第一人也。”

秦始皇笑道:“朕能横扫六合,问鼎中原,多亏像爱卿这样的贤臣辅佐,才有此成就,今后还得继续仰仗爱卿的辅佐啊!”

李斯起身施礼答道:“陛下之言,令臣汗颜。陛下为中国自古以来的第一圣君,功德远超三皇五帝。忠心辅佐陛下,自是臣的职责所在。”

秦始皇摆了摆手,向李斯道:“李爱卿用词过矣,其实朕内心明白,朕还存在诸多不足。现在天下初定,不知爱卿可有什么安邦定国之良策?”

李斯见秦始皇主动提及,知道进言时机已到,于是清理下嗓子,高声向秦始皇道:“臣斗胆以为,陛下若想大定天下,仍需从‘一’做起。”

“此话怎讲?”

“禀陛下,想当初七国分治期间,各国法令不一,货币、文字各异,度量衡也大不一样。今虽天下得以统一,但此等遗留问题,却令天下黎民百姓深受其累,若不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大秦的稳定发展。臣以为,当今第一要务乃迅速采取措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法令、币制、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如此方可万众归心,我大秦也才会长治久安。”李斯一口气将内心酝酿已久的想法和盘向秦始皇道出,他企盼,这些建议能引起秦始皇认真考虑。

的确如此,李斯的这一建议,立即引起了秦始皇的高度重视。因为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他一直就面临着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首先是文字的差异。在战国七雄并存时期,各国出于政治的考量,往往同样一个字,不同国家有多种不同的写法,甚至在一国之内的不同地区,写法都不相同。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因为文字的不统一,朝廷诏书传到地方后普通民众看不懂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严重影响了政令顺利传达。

其次是各国的法令不相一致。往往对于同一种犯罪,由于各国刑法各异,量刑标准不一,造成判罚也就不一样,这让天下的人们感到无所适从。

另外,当时各国使用的货币各不相同。秦国当时使用的是圆钱,三晋地区的人们主要使用布币,而刀币则盛行于齐、燕、赵三国,更甚者是有的国家竟允许私人铸币。这些形状、大小、重量都不一样的货币,给秦帝国各地区间人们的贸易往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还有就是量制和衡制的极度混乱,使统一初期的人们无法顺利进行商品交换,而且还造成各地的赋税收入不均。

这种混乱的局面,在统一之前长期存在并不足为奇。但现在却不一样了,天下一统之后,这种局面的存在,无疑会给各地的交流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不利于朝廷对地方的管理。如果任由其发展,必将影响大秦帝国的安危,因此急需解决。

李斯的建议,对秦始皇的触动很大。他意识到,李斯的这一建议,是真正在为大秦王朝着想。李斯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秦始皇心想。在秦始皇的心中,李斯的分量又加重了几分。

“臣奏请首先统一天下文字,以利政令通畅。”李斯的话语让秦始皇从沉思中醒悟过来。

“爱卿认为应以何种文字为好?”

“大篆既难于书写,又难以辨认,六国的文字也难于识别。所以,臣建议,不妨以小篆为蓝本,在它的基础之上加以简化,即可推行。”

李斯的建议,得到了秦始皇的恩准。在秦始皇的命令下,李斯编写了《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编写了《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编写了《博学篇》。这三篇文字共计三千三百字,都是在秦小篆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理得来。秦始皇看到这些整齐、华美的小篆后,很是高兴,很快便将其推行到全国,并下诏废除了各国原有的异体字。同时,还统一了偏旁部首,固定了偏旁的位置,并且规定了字的书写笔顺。自此以后,字形固定、整齐协调的小篆成为了大秦帝国的通行文字。

紧接着,在李斯的谋划下,秦始皇相继颁布实行了一些新的措施:

法令方面,秦始皇下令,在秦国原有的法律基础上,结合六国的法令,稍作修改,形成一套统一有序的法令,并制定出了一套等级森严的封建君臣礼仪制度。

此外,秦朝开始大刀阔斧地整顿货币政策。秦始皇下令,废除秦以外的六国货币,并规定铸币由国家统一管理,严禁私人铸币。同时将货币分为二等: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原先通行六国的珠玉、龟贝等不再充当货币。

与此同时,废除六国的度量衡,以原秦制为基础,颁发诏书,向全国推行新的度量衡制度。统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