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514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514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颙通过各种渠道,晓得了西北的实情后,却是无语。
  不是策妄阿喇布坦给了朝廷台阶,行了缓兵之计什么的,而是朝廷这边没有钱粮、没有人马,只是摆出了姿态,却是迟迟无法开战。
  军情已经是这般不乐观,西北的民生也是令人担忧。
  入夏以来大旱,已经有十多个县粮食绝收,其他的地方,有些收成,却还不到熟年的半数。
  别说是军粮,就是赈济粮,也当多往这边运些,否则要是民生不稳,那西北就危险了。
  有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不止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一个国家。
  虽是没有见过策妄阿喇布坦,但是曹颙对其却是没有半分好感。
  西藏、新疆是中原屏障,不容有失,策妄阿喇布坦身上虽背着抗击鄂罗斯的光环,但是也有同鄂罗斯不清不楚的地方。
  别的不说,那些火器的来路,想想就让人侧目。
  以自己私欲,枉动干戈,不顾百姓生死,这样的人如何令大家信服?
  既是无信之人,自己陪大喇嘛过去,说不定就要受到策妄阿喇布坦的凌辱与杀害。
  想到此处,曹颙却是不得不思量起自己的安危来。
  这军队都不敢追踪,自己却是跟着大喇嘛,往吐鲁番进发了。
  依旧是浩浩荡荡的队伍,随行僧侣侍者也还是之前的悠哉愉快。
  曹颙面上虽是不显,心里已经开始想着,要寻个法子在中途留下来,他可是不想去吐鲁番闯鬼门关。
  身边有十位侍卫,这一般的法子都保不齐有纰漏。
  谁都不是傻子,要耽搁下来,还不能做的太刻意,否则的话,以后说不得会引出什么样的麻烦来。
  许是曹颙运气好,这想了几日,没想出头绪后,已经有人快马追来,带着康熙的旨意。
  策妄阿喇布坦已经退回吐鲁番,大喇嘛可继续前往,曹颙与十员御前侍卫则往乌里雅苏台等候圣驾北巡……
  热河,避暑山庄,万壑松风殿。
  康熙正在为往西北运米之事头疼,刚收到直隶巡抚与河南巡抚的折子,奏称牲口已如数起解,但是因今夏雨水过多,道路泥泞不堪,怕是不能即到,路上许有耽搁。
  这样的马匹就算是到了西北军中,也是疲瘦不堪,无法驱使。
  但是,从河朔军前,到吐鲁番前路遥远,要是大兵出征,这些马匹如何能负担辎重?
  大学士李光的如今请假葬亲,温达则是在五月中病故,如今随扈的大学士不过两三人。
  因是军情要事,三阿哥与四阿哥等皇子也在御前。
  这马匹既是不堪驱使,就只能用骆驼。官驼的数目却是有限,还得在民间购买,才能够运米所需。
  这其中,又是得动用正项钱粮。
  想到此处,康熙只觉得太阳穴“突突”发抖。
  做了五十多年帝王,从来没有这么窘迫过。
  就算是昔日三藩之乱,使得南边数省糜烂,朝廷大军倾巢而出,也没有这么紧巴过。
  这前后所差的,不过是个得用的户部尚书。
  康熙想到像个摆设似的户部尚书穆和伦,脸色就有些难看起来。
  三阿哥在御前,却是悄悄的看了眼康熙的右手。
  近日御批下来的折子,字迹不与过去相同,就有不少传言从行宫里传出来。有说是侍读学士代笔的,有说是圣体有恙,右手无法握笔,换了左手写的。
  皇父六十二了,自己个儿是长子。
  想到此处,三阿哥的手心不由的出汗。
  对西北战事,他关注的却是不多,不过是疥癣之乱罢了。朝廷不过是顾及蒙古人,不好行雷霆手段。
  四阿哥站在旁边,却是眉头微皱,心里倍感沉重。
  对于国库那边,四阿哥最是清楚不多的,虽然账面上看着还有些余资,已备后用,但是实际上只是账面罢了,真正能调出来的银子委实少的可怜。
  不仅国库如此,就是各省的藩库,也是名副其实的少。
  朝廷既拿不出银子供应西北军用,这各项花费都归到各省藩库,这想来地方百姓的火耗银又要翻倍了。
  真是国之硕鼠,想到这库银多是被贪官污吏用各种名目纳入腰包,四阿哥的眼中就多了怒意。
  何以至此,何以至此!
  倾国之力,却是连万余兵马的后勤供应都如此吃力,想想如何能不让人倍感恼怒。
  但凡有一日,但凡有一日,四阿哥心里自言自语,接下来的,却是想到就已经让人发怔了……
  京郊,海淀,曹园。
  李氏换了装扮,面色带着几分拘谨,看了看旁边站着的丫鬟绣莺,道:“看着还好吧,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
  绣莺笑着说道:“瞧太太说的,哪儿还能有不妥当的地方,这个色儿,最是衬肤色,显得太太越发贵气富态。”
  李氏如同在江宁时,没有穿旗装,而是换了汉服。
  上身是石青缎的三蓝平针绣折枝牡丹褂子,下着酱色缎的暗花牡丹侧褶裙,头上只插了几支玉簪。
  听了丫鬟的话,李氏忙摆摆手,道:“不是说这个,是……瞧着……能遮住些么……”
  绣莺听了,点点头,道:“嗯,许是颜色儿深的缘故,看着倒是不如平日着眼。”
  李氏闻言,摸了摸自己个儿的肚子,却是也晓得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毕竟已经是七个月的身子,就算再遮掩,这一眼也是能瞧出身子不对来。
  “哎!”她叹了口气,神色却是颇感无奈。
  就听廊下有人道:“太太,大奶奶打发回禀,道是老太太已经过了善村了,就要到这边园子。”
  李氏闻言,连忙起身,急匆匆的往外走。
  绣莺见了,忙带着丫鬟婆子们跟上,左右护着,怕她有不稳当的时候。
  待走到花园二门,李氏的额上已经星星点点,都是汗滴。
  却是有些走不动了,她听了脚步,有些粗喘气。
  就见前面的大门进来几辆马车,李氏的眼睛不由得有些泛酸,眼圈已经红了。
  马车停了,李氏走上前,嘴唇动了动,眼泪已经出来了。
  初瑜的马车在后头,已是先下来,走到婆母身边,一起等着里面的人出来。
  车帘子跳开,里面露出个老妇人的脸来,原是绷得紧紧的,带着几分严肃。看着李氏那刻,眉目间也多了些欢喜。
  这老妇人左手边,一个怯怯的小姑娘拽了她的袖子,露出半张白皙小脸来……
  第568章 讪讪
  曹园西北,过了曲廊,有别院一处。
  同其他院子的花团锦簇不同,这里前后院没有花草,而是植苍松翠柏数十株,淡雅幽静,生机盎然。
  院子里三间北房,建筑古朴,宽敞素雅,左右配房各三间,与正房有抄手游廊相连。
  这边原是曹颙收拾出来,孝敬庄先生的。
  在院北几处院子中,这处院子同曹颙与初瑜的园子,东西相对,算是几处主院之一。
  庄先生到这边后,觉得太过显眼。
  毕竟他是以幕宾身份在曹家,并不是宗族亲长,所以就没有选这处院子,而是在曹颙他们院子的南边,靠着东门的地方选了个小些的院子住了。
  自打李家来人,说了高太君已经进京的消息,李氏同初瑜商议后,就将这西北的园子收拾出来,做高太君的居所。
  进了园子,见了一路的花石草木后,再看到素雅的院子,高太君不禁连连颔首,露出满意之色。
  不过,看到李氏凸起的肚子时,老人家的神情却有些僵硬。
  因这一路舟马风尘,李氏与初瑜带着人侍候高太君梳洗更衣后,才使人将天佑兄弟三个领来,给老祖请安。
  天佑在南边养了一年半,期间李氏也带着去探望过高太君。剩下的恒生与天慧两个,高太君却是头一遭见。
  高太君先拉了天佑在怀里,摩挲了半天,嘴里道:“这才多大功夫,就这么高了。”
  天佑对之前的事儿,有些记得,有些不记得,影影绰绰的,只觉得这老太太可亲,便顺着祖母的吩咐。口里称着:“祖太太。”
  “哎,乖孩子!”高太君的脸色慈色更盛,又拉起恒生的小胳膊,笑着对李氏道:“这是颙哥儿的二小子?这虎头虎脑的,瞅着倒是有些像诚儿小时候的模样,只是那个皮猴子似的,这个却是规规矩矩的。”
  她口中的诚儿说的是曾侄孙,李鼐的三子李诚。
  待看到天慧时,高太君留出怜悯之意,搂在怀里亲了亲,看了初瑜也不再像先前那样不假颜色。
  李氏陪坐在一边,看着高太君带来的小姑娘,想起死去的侄儿,心里亦是唏嘘不已。
  这小姑娘,同天慧差不多大小,正是李鼎的遗腹女,小名儿叫香玉。
  一生日大的孩子,跟着曾叔祖母下了船,坐了大半日车,已经是些困了。
  她原是坐在炕上,有些睁不开眼,见丫鬟婆子领来几个孩子,其中还有个同自己差不多小姑娘,这才算精神些。
  高太君见过几个曾外孙,看到香玉抿着小嘴儿往这边巴巴的看着,便笑着向她挥挥手,道:“香玉过来,见过你姑奶奶家的表哥表姐们。”
  一句话,使得大家伙儿的视线都转到香玉身上。
  香玉带着几分拘谨,怯怯的望望高太君,起身走了过去,挨着高太君的胳膊站了。
  “这是大表哥,二表哥!”高氏指了指天佑与恒生,对香玉道。
  天佑与恒生小哥俩儿,瞧着香玉也带着几分稀奇。
  他们见过的女孩儿,自家的除了天慧是妹妹,其他四姐、五儿、妞妞都是“姑姑”。
  来了这边园子,跟着母亲去隔壁淳王府园子,见过一次那边的七格格,虽说不过比他们大不了两岁,但是却是亲姨母。
  如今来了个同天慧差不多大的女娃娃,管他们叫“表哥”,他们两个还真有些不知该如何亲近了。
  东一句、西一句,问起这个,那个的,很是没章程。
  香玉见他们两个没有架子,去了怯意,眼睛弯弯的,脸上露出两个小酒窝。
  恒生瞅着她毛茸茸的眼睛,小脸上显出疑惑来,拉了下边上的天慧,闭上嘴巴,不再言声。
  香玉侧过小脑袋,也看向天慧,最后视线落在她前襟的虎骨平安扣上,眼中露出好奇之色。
  初瑜见了,不禁有些为难。
  若是其他的东西,还能找出差不多的来,这个却是紫晶从尼姑庵堂求来的古物,原是一对,一个在曹颙身上,一个是天慧身上。
  她稍加思量,从腕上褪下来一串籽玉手串来,上前系到香玉的前襟上,笑着说道:“这是叔母给的见面礼,香玉不要嫌弃才好。”
  这手串也是内造之物,是初瑜昔日的陪嫁之一,是九块白色籽玉串成的,每块玉都雕成如意云纹,看着极是精致。
  因喜它戴着清凉,初瑜今年夏天就寻了出来戴上。
  香玉低下头,看着前襟的手串,抿了抿嘴唇,抬头看着高氏。
  高太君看到那手串,眉头不经意的皱皱,神色转淡,对初瑜道:“太贵重了,劳你破费!”
  初瑜不晓得哪里触犯老人家的禁忌,讪讪的回道:“是应当的,您客气了!”
  李氏怕媳妇不自在,忙对初瑜道:“稻香村送来的莲蓉点心呢?这要等老爷回来才开席呢,先将那几样莲蓉点心送来给你外祖母尝尝。”说着,又笑着对高太君道:“母亲,记得您最爱吃莲子做的点心,这次也尝尝京里师傅制的。”
  在孩子们面前,高太君也不愿再板着脸,微笑着点了点头。
  初瑜心里吁了口气,带着丫鬟下去了。
  少一时,初瑜已经送了好些样莲蓉点心,站在一边寻思是不是要借着预备席面的由头退避。
  对于高太君,初瑜的心里还真有些犯憷。
  到底是长辈,又要顾及到婆婆,不管老人家什么态度,她也只有忍下的。
  到底是不自在,见她不喜欢自己,也就不愿意主动往前凑了,省得看着脸子,怪难受的。
  高太君已经招呼孩子们拿点心,自己也拿了一块儿,送到嘴里,吃了一口。点了点头,道:“瞧着有几样同苏州的点心差不多,这个不同的,却是另有一种滋味儿。”
  李氏笑着说道:“这是广式的,师傅是从广州那边请的,听说这馅料里,除了莲子,还有用西洋法子制的奶油、东洋法子制的蔗糖。”
  “啧啧!这又是东洋,又是西洋的,怨不得这般花俏。”高太君见李氏只说话,却不吃,亲手拿了块送过去,道:“你也尝尝,松松软软的,吃着一点也不腻儿。”
  李氏接了点心,面上却有些尴尬,瞅着这莲蓉糕,低头不吱声。
  莲子乃是助产之物,这不到临盆之际,是不能轻易用的,太医早有所嘱,所以李氏没有往嘴里送。
  初瑜在旁见了,印证之前所知的,越发笃定婆母并不是高太君亲女,而是大长公主之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