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凤开新元之孟丽君传奇 >

第38章

凤开新元之孟丽君传奇-第38章

小说: 凤开新元之孟丽君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花了大工夫画的,绝对不能出卖。”
钱多自然不肯:“笑话!这也是什么借口?这个东西虽然难得了一些,但是十二娘还在你地方,她不会画出更好的东西来么?你开个价钱来吧,我一定要!”
康若山叹气,说道:“我本来是不能出卖这东西的,但是谁叫您是我家的老主顾呢。您先看看吧,看着合意,我们再谈论价钱。”窑场房屋多,康若山带钱多弯弯曲曲走了好一段路,见了好几个守卫的奴仆,掏了好几把锁,开了好几扇门,才到了放瓶子的精舍。
初进门,房屋里面还是一片漆黑。康若山命人打开窗户,一缕强烈的光芒就刺入钱多的眼睛。一时不是很习惯,钱多闭上了眼睛;片刻后睁开时,钱多再次感觉到光芒是如此刺眼!
窗户前面的大案上,一个美人瓶子立在那里!
藏青的颜色,如玉的光泽,美人的眼眸,竟然随着光线流转,似乎是活着的!
栩栩如生的图案,与越瓷的特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果然是一个举世无双的美人瓶!钱多要再看,康若山却示意奴仆们将窗户关上,钱多的面前,又是一片黑暗。见康若山走出来,钱多也只好跟出来。见康若山再视若珍宝的将门重重锁上,忍不住说话:“康兄,你开价出来吧!这瓶子,我要了!”
康若山开价,竟然要三千贯钱。钱多讨价还价,康若山怫然不悦,事情又拖了下来。
钱多也不是非常着急,也跟康若山慢慢耗着。心中知道,康若山也是漫天要价,别人也吃不下这么贵的价钱,就等你掉价吧。
可天算却不如人算!下人中竟然有多嘴的,将这事情给泄露出来了。有一个在此地装货的山西商人,听说了情况,特意来找康若山,一番纠缠之后,他也见到了那个瓶子。叹为观止,他立即要求:三千贯钱,卖给我!
这不是与钱多捣乱么?钱多大怒,但是山西商人却不吃他那一套。你嫌贵你别买,你要买你出比我更贵的价钱!
两人就这么杠上了。两边都是主顾,康若山哪个都得罪不得,只好去请了本地最有德望的商人柳泉生,又请了一堆当地的士绅,解决这一事情。摆了和气酒,商量了半天,从正午开始说起,一直说到半夜,还是看在盐铁转运使的脸面上,山西商人终于让步。钱多终于如愿以偿,康若山答应以三千贯的价格卖给钱多。
怕夜长梦多,趁酒席还没有散去,钱多就吩咐拿钱来交割。但是正在忙的时候,却看见有奴仆跌跌撞撞闯进来,哭着报告:就在刚才,瓶子被偷了!
众人大惊!康若山连连跺脚道:“我知道这件事情太张扬,果然招来盗贼!”众人见竟然发生这等事情,都纷纷安慰。但是康若山屏退下人,神色却安定下来,对众人说道:“这瓶子的事情传扬出去,我知道会有贼人来偷盗。因此这几日我已经叫人转移了地方,在原地换了一个寻常瓶子,下人都不知道。今日失盗消息传扬出去,钱兄的瓶子运送反而安全了。”
在转运使大人的寿筵上,钱多大露风头。转运使大人知道这便宜亲戚为了自己的寿筵竟然花了大本钱,也对这便宜亲戚稍稍放松了脸色。钱多大喜,连叹:三千贯钱,值了!
当然钱多不知道,真正占便宜的,是康家。康家做了几个小动作:荣兰是故意告密的,那仓库房子是特意安排的,那山西商人是康家的合作伙伴,而那失窃案件也是假的。更重要的是,康家早就叫人将这件事情添油加醋传扬出去。这样一阵炒作,竟然将宿十二娘的名声炒到极高的地步。连带着,早些收买过宿十二娘绣品的顾客,也小赚了一笔。
生意越发好了,孟丽君的愿望终于小小的实现了一些。康若山不耐装船装箱时候的损失,终于下了决心雇了几个妇人来帮忙。孟丽君又借着宿十二娘的口,请了宿十二娘的两个闺中密友来帮十二娘做活。这康家窑场,算是正式有了一批女工。
这期间,孟丽君还做了一些小事情,康家是还有一个小酒楼的,一直都是康家的堂侄在打理。孟丽君没有多管,却也知道这小酒楼的生意不怎么好。刚好听见一个多话的读书人在讲故事,就将那读书人培养成了一个最好的说书先生。材料么,她也读过冯梦龙的三言凌蒙初的两拍,就将其中的一些故事给添油加醋默写了出来。其中因为偏爱的缘故,女性故事就稍稍多了几个。后来又觉得这样不是太好,酒楼里多的是男顾客,老宣传女性多少好多少厉害多半会引起部分顾客的反感。寻思要增加个对大多数男性有吸引力的故事,却怎么也想不出合适的。后来偶然听见人在说《三国》,便突然想起一本书来。这本书的作者应该还没有出生吧?小小的剽窃一番,也不是很要紧,就将《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赤壁之战给默写出来了。她当然没有想到,自己这么无意的一个举动,将自己名义上的未婚夫给招引过来了。
说起来,《三国演义》是孟丽君前三生最喜欢的书籍之一。早在行走江湖之时,就随身携带《三国演义》。虽然不懂军事,但是少年心性,难免被其中的刀光剑影所吸引,虽然不是熟读成诵,但是大体故事是清楚的,很多紧要的章节,她都几乎能背。靠着这个《赤壁之战》,酒楼的生意竟然大大好转。
转眼就到了秋天。忙着做生意,竟然将要考试的事情差点忘记了。好在康若山这个义父是很尽职责的,而吴道庵也早早发了信来催促,于是简单收拾了一下,康若山、孟丽君与荣兰准备一起返回了明州城里。窑场的事情,分成内务与外务,内务交给宿十二娘,外务交给傅青山,吩咐妥当,也没有什么忧虑。
还刚上船,便听见荣兰说话:“慢一点慢一点,公子,十二娘送你来了!”孟丽君走出船舱,果然看见十二娘端了个食盒小步颠着跑过来,脸上布满细细的汗珠,半边侧脸望去,倒也别有一番风致。急忙下了船去。
十二娘低头,递上食盒:“一点点心,公子路上慢用。谨祝公子一路顺风,科场得意。”看不见她的脸色,却依稀听见,她的声音里有些哽咽。
孟丽君一时不知如何才好。
本书由潇湘小说原创网首发
新立绣坊
    十二娘又说道:“公子赴考,亦不知何时回还。十二娘小有物事,想请公子帮忙料理。”拿出一个绣花荷包,递给孟丽君。孟丽君也不知她到底是什么意思,迟疑不接,问道:“姑娘,这是……”
十二娘道:“亦别他物,不过是前日康老爷交付给小女子的几张交子罢了。小女子居住窑场,诸事不需用度,亦用不着许多钱财。公子有仁慈之心,小女子望公子寻找一个合适用处。”
孟丽君这才明白。原来前几日敲诈了那钱多一大笔钱,按照原先的协议五抽一,康若山交给十二娘六百贯钱的交子。不料十二娘今日竟然要将这钱交给自己。
看着十二娘那半张俊脸,孟丽君一时说不出话。她实在料想不到十二娘竟然丝毫没有将钱财放在心上。柔声说道:“姑娘有老母需要奉养,钱财还是多筹备为上。何必交给学生呢。学生手头也甚是宽裕。”
十二娘道:“小女子日常工钱,已有存留,足养老母。前日六百余贯,实是意外。意外之财,存留身边,实是不安。今日交与公子,亦非赠与公子私人用度,而是望公子到明州之后,若有孤儿寡母如十二娘当日者,公子亦可用此周济。”
孟丽君这才完全明白。不觉又是惭愧,又是敬佩,说道:“姑娘有此心,学生敢不从命?学生到明州之后,当为十二娘尽心尽力,一丝一毫用度,皆落实处。姑娘放心。”接过荷包,返回船上。
船已开启,十二娘身影渐杳。康若山突然说道:“明堂,为父倒有一句话需要问你。你可有婚约在身?”孟丽君见他问此,略略一怔,答道:“无有。父亲为何问此?”
康若山道:“虽然如此,明堂与女子交往,亦需谨慎。十二娘亦是好女子,奈何外貌损毁。明堂若上仕途,只恐为人所笑。”
孟丽君倒是真愣住了。半日才说道:“十二娘自是好女子。孩儿却不曾想过婚姻之事。”
康若山笑道:“如此便好。为父本来倒想为孩儿寻一门亲事,但是思量,为父交往,都是商工农之家,与孩儿日后仕途,并无好处,也便罢了。孩儿若一举中第,京师自有权贵帮助说媒,年龄也不算耽搁,因此就将为孩儿订婚之心收起。但是……”看着远处已经模糊的窑场,说道:“你与十二娘如此交往,不避行迹,接受馈赠,只怕十二娘另有想法,你却不是耽误了她。”
孟丽君这才明白。道:“义父放心。孩儿岂有不知轻重的。十二娘所馈,并非儿女私物,而是前日父亲交给的六百贯交子。”将荷包拿了出来,打开,果然是六张一百贯交子。
康若山不由惊诧得张大了嘴巴,问道:“她将这么多的钱交给你做甚?孩儿,你为何却将她的钱接受了下来?”
孟丽君这才将十二娘的话细细说出,道:“十二娘一介女流,却有仁人之心,孩儿却怎能推却?必要帮助她完成心愿,将这钱财,用到实处。”
康若山道:“这话却也在理。但是孩儿,这钱却实不好用。孩儿怎知何人需要?又如何分派?”
孟丽君沉吟道:“孩儿却还不曾细思。孩儿本想,这钱,可用来建一个绣坊或者衣庄。”
康若山怔住道:“建绣坊衣庄?孩儿,你是想挣钱想岔了吧?”
孟丽君沉吟道:“孩儿不曾想岔。在孩儿想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施舍钱财不如给他们一个自食其力的机会。这几日在余姚县里闲逛,孩儿也知道,许多绣坊都是靠低买高卖挣钱的。像十二娘,她之前的绣品,价格都被压得极低,稍不合人意还无处可出售。我们建立绣坊或者衣庄,就可以帮这些人代售东西,不收或者少收手续费用;也可以先收购人家东西,解人燃眉之急;亦可帮忙联系,到大户人家家中接活。有些实在需要钱用的,我们先给钱,然后任他做工抵债。”
康若山沉思道:“果然比直接施舍要好。直接施舍,这钱总有用完之时。但是建一个绣坊或者衣庄,这六百贯却还是不够些。”
孟丽君笑道:“十二娘有此心,孩儿岂有甘于人后的?这几日义父交给我闲用的钱财,也有一百多贯。加上这一笔,建一个绣坊应该不成问题了。”
康若山道:“孩儿那钱留着自己花用吧。不足的钱,义父补足就是。然而还有一件事情:这绣品的销路能否打开?如若不能打开,这不是还是赔本生意?没有帮上什么人,反而将十二娘的钱花用掉了。”
孟丽君道:“义父考虑周到。孩儿想,如今我们的十二娘名声如此之大,也可以用来做广告。十二娘必会允许。如若操作得当,我们可以将名声打得更大些,将生意做到京师去,做到海外去。”
“做到海外去?”康若山还真怔住了:“孩儿还想走私?这很危险。”
“原来……我们大元行海禁?”孟丽君在脑海里搜索一下前任的资料,果然发现了相关的信息。
康若山道:“孩儿有所不知。我大元行海禁,已经二十多年。尽管如此,倭寇骚扰,还是不能杜绝。”
孟丽君想了片刻,说道:“尽管如此,我们临近京师,只要能在京师找到生意路子,那这绣坊出路,就不成问题。”
见孟丽君愁眉沉思的模样,康若山笑道:“孩儿先别烦恼。我们家这么大的生意场子,哪里会都折呢。即使暂时周转不灵,跟义父说一声,义父总会寻找出钱来贴补就是。”竟然是一口就将事情揽了下来。
孟丽君大喜,说道:“多谢义父。”
康若山道:“你我父子至亲,什么谢不谢的。你来这么几个月,帮了义父多少忙?义父的生意能经营到今天这个地步,得你助力多了。为这善事少少出一点力,却也值得孩儿跟我说什么谢与不谢?”
到了明州,康若山交代孟丽君好好与吴道庵看书,自己便做起十二娘的事情来。找房子做装修,找店小二找雇员,找孤儿寡妇找货源,将所有的事情都担当起来。孟丽君也没有多管,只自己读书。康若山的妹妹康氏知道此事,竟是非常热心,主动来帮忙。有妇女来帮忙,诸般联系交际事宜就方便了很多。才半个月的工夫,这店铺就开张起来了。有十二娘名声在先,康若山又借用郦君玉的人脉(要知道,孟丽君曾经治好了不少大户人家老爷妇女的疾病)来好好做了一阵广告,拉来了不少生意。
考完大收,孟丽君知道自己绝对过关,也稍稍松了一口气。不耐烦看见那滑全缩头缩脑的形象,空闲下来,就拉着荣兰来到了“十二娘绣坊”,却见店铺内人来人往,生意居然比自己预料的要好得多。问起新收来的店小二,一个二十四岁的少年寡妇谢氏,回答说:“如今收支基本平衡,但是想要挣钱,却还要等一阵时日。好在老爷只是想着做好事,也没有想着要挣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