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世说新寓 >

第13章

世说新寓-第13章

小说: 世说新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去‘加油小子’选秀组报名,我去‘超级美媚’选秀组报名!越快越好!报名人太多,别叫别人抢了先,耽误了你我这般人才。如若报不上名,赶紧到其他选秀活动组。对评委、工作人员热情点,要见机行事。”精明的苏文纨对老实的方鸿渐吩咐着。
紧赶慢赶,苏文纨终于如愿入围“超级美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苏文纨说道:“我来参加选秀节目就是为了能够出名,做了明星,大家就都认识我了,多风光啊!所以,想出名,就得下本钱去炒!越热越有人看,出名就越快!所以我让我的男朋友方鸿渐辞掉穷教员的职务一起来了。我们还认识了很多朋友,像赵辛楣啊,李梅亭啊,大家相处的都很愉快!”
专家高松年分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媒体选秀活动出现在大家面前。大多靠炒作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虽然会有短期效应,但终归不是长久之计,真正提高节目的含金量才是正途。媒体通过所谓的网友在网上爆料参赛选手的‘猛料’,例如‘超级美媚’苏文纨和‘加油小子’方鸿渐暗生情愫之类的商业炒作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批评家顾尔谦说:“主办选秀活动的媒体要有一定的文艺批评力度,只是炒作是不行的。从海选中提炼出真正的精华呈现在观众眼前,才是有价值的。观众要的是有质量的、优秀的选手。而不是耍宝炒作的选手。”
资深节目主持人唐晓芙说:“还有一个关键是主持人和评委一定要有专业精神,要尊重选手,尊重观众。像某节目的主持人韩学愈就在节目中侮辱参赛选手的人格,这是坚决不允许的,是低素质,个人炒作的体现!”
观众对于选秀节目的看法和意见也不少。观众鲍小姐说:“选秀活动很好啊,很有时尚元素,我也想去参加!”
观众孙柔嘉说:“现在的选秀节目太多了,商业炒作也十分的明显。看选秀还不如去看书。”
是是非非,观点众多。总之一句话,现在可谓是“选秀”总动员!
且东说寓:
近几年来,一些大型的公开选秀活动越来越多,今天“超级女生”,明天“我型我秀”,真是让人应接不暇。随着同类节目的数量不断增多,选秀节目究竟怎样来评判,怎样去存活,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单纯炒作并不能提高一个节目的收视率,关键还是要靠节目本身,要在节目的本身质量上下大力气,观众是有自己的判断能力的。适当的炒作的确会带来一些短期的热烈效应,但并不是长远之计,在这其中,媒体也有一定的责任。虽然有一些“猛料”是由所谓的网友在各大论坛上所散播出来的,但是众多媒体和一味追求电视收视率的电视人一样,也正在一步步地丧失自己的立场,一门心思地只想要发行量。媒体是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态度了,从来都是由媒体来监督社会,那么又有谁来监督媒体呢?
选秀节目的出发点和选秀过程究竟有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一个选秀节目的策划者要好好学习一下群众文化的组织样式,搞海选就是贴近群众的想法太简单,也太幼稚。要把海选当作一个文化事件和活动来看待,去学习怎样管理,怎样去对进行选手心理辅导。对于海选,媒体一会儿热情鼓吹,一会又大泼冷水,同样是不可取的。现在的海选最需要的是尖锐的文艺批评。
主持人代表的是公众形象,不可以在电视屏幕前侮辱观众,也不可以让参赛的选手产生偏向,只冲着当明星而来。当前海选类的选秀节目,除了节目本身的创意需要加强以外,主持人素质不够水准,评委水平不行,也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不必给海选太多的涵义,它只是一个娱乐综艺节目,节目想要出头,就需要大量地在其中加入好的创意,但是现在几乎所有海选中的优胜者都不出类拔萃,而且存在着太多雷同,去年流行李宇春、周笔畅,今年就来了一群翻版的选手。从这些人身上,看不出有任何自己的才华,只是简单地模仿卖弄。一味地迎合讨好别人,并不是在节目中真正地去表现自己。

只要一句“对不起”

《“征”眼话星》的节目直播现场,灯火通明。铁嘴主持人魏征一一采访着参加这期访谈节目的嘉宾。
首先是对夫妻电影人李隆基杨玉环夫妇的访问:“李导演,杨制片,你们好!听说今年由二位共同合作的电影《有极》已经拍摄完成,并将在年底在各大影院上映。是吗?”
李隆基导演没有发话,制片人杨玉环笑着说道:“是呀,是呀。电影的具体制作已经基本完成,而且效果十分不错,尤其是优美大气的景色,十分的引人入胜,给人视觉冲击,欢迎大家到时候去影院观看,《有极》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回答魏征问题的同时,杨制片不忘对新片的宣传。
“杨制片,说到景色,现在有一种说法相信二位也知道,就是有媒体报导,《有极》剧组在香格里拉拍摄电影的同时也将香格里拉的环境资源破坏得很严重,对此,你有何解释?”魏征不愧是铁嘴主持,问题又快又尖锐。
听完问题,李隆基导演的脸色阴沉得吓人。杨制片赶紧打圆场:“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电影拍摄前就给了当地的有关部门一笔钱,作为拍摄期间环境使用费,所以,其他的事情我们概不负责。”
魏征紧追不放:“环境是社会的,是大家的,是需要我们来共同维护的。对环境的破坏,二位有什么歉意之辞要通过我们的节目传达给观众朋友的吗?”
李隆基导演终于开金口:“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们已经付过使用费,所以使用环境是理所应当的,我们不会就此事向任何集体或个人道歉!”说罢,再不开口。
魏征只好面向另一位到场嘉宾“音乐才子”李商隐访问:“听说商隐的全新大碟已经出炉?”
李商隐很开心:“对啊,已经上市了,希望大家能够捧场!”
“那对于你这张大碟中个别歌曲的抄袭事件,很多歌迷都很失望,你怎样回应支持你的朋友?”
“对于这件事我不做任何回应,也不向任何人致歉,可以赔偿,但不会道歉!我不想多说!”李商隐也不再说话。
访谈节目草草收尾,访谈嘉宾拒不致歉的强硬态度令魏征和很多支持他们的朋友都很失望,不知道他们以后的路还会不会好走。明星不是神,明星做了错事也一样需要道歉,钱并不是解决一切事物的万能钥匙,有些时候,我们只要一句“对不起!”
且东说寓:
提到“名人“这两个字,面子可是第一位。事实证明,越是大明星,他所需要的面子就越大,而要他放下尊贵的面子就越困难。
他们大多认为,自己是明星,明星不能犯错,就算犯错,也不能让别人知道,不能当众承认自己的错误。“对不起”这三个字在明星嘴里听到,简直就比登天还难。
一对著名的导演夫妇在香格里拉拍摄他们的商业大片时,严重地破坏了香格里拉的自然环境,当社会舆论对他们的行为和做法进行指责的时候,导演夫人,也就是该片的制片人再三解释,自己已经给了当地政府一笔钱,所以问题已经解决了,理所当然自己没有责任,更没理由当众道歉了。而她的导演丈夫的理论和夫人的完全相同,真可谓“妇唱夫随”!
著名的流行乐队被人指责抄袭作品的时候,他们一开始说:“风雨总会过去的。”然后又说这是“瑕疵”的问题,直到承认抄袭的时候也没有完整地说一句“对不起”!
最典型的还是少年作家郭同学,法律都判了他抄袭成立,他却一直强调,自己并没有错,然后强硬地表示:“赔偿可以,道歉绝无可能。”
究竟错没错最终是由人们心中的天平来判断的,当然也可以由法律来评判,但无论哪种结果,这些明星就是不道歉!他们的心里对是非的评判标准到底是怎样的?很多情况下他们非常肯定自己犯了错误,只是不愿意承认,就是因为面子。
重庆的一家报纸专栏专门就这个问题作了一期话题:因为是明星,所以爱面子。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大多数明星以为说了对不起,就会从此名誉扫地,众叛亲离。可是,人们是有思想的,就算不承认,他们也会对此事做出评判,于是只好说谎,如此恶性循环,后果可想而知,或许你承认了错误,人们才会原谅你。
就像央视的一位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在世界杯解说时做出激情解说之后,发表了个人的道歉声明,其实他的“错”并没有像他道歉时候说的那么严重,但他的做法使他很快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谅解。
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做错了就是做错了,明星又能怎样?明星要成星也要有普通人的支持才行。只是要一句“对不起,我错了!”

王熙凤自传出炉记

六月的一天,红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偶像派歌星王熙凤正在家中与闺中好姐妹、新闻界的名嘴主持人贾探春喝茶聊天。正值二人相谈甚欢之际,电话铃声不识时务地响起来。
“喂――”王熙凤拿起电话:“哪位呀?哦,是柳总啊?什么?我要出的那本书写好了?一会儿派人把样书给我送过来?太好了!对了,柳总,我写的那本书叫什么名字?《一路走过》?好的,我知道了,谢谢柳总,好的,再见!”
“凤姐,你在说些什么呀?你出书了?自己写的书怎么连名字也记不得??”听着熙凤接电话,贾探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干脆向她发问。
“哎呀,探春小妹,你可真跟不上潮流,现在哪个名人不自己出本书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又有哪个名人出的书是自己写的?都是花银子找人代笔,不然我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又如何写书?再说,就算我认识字,也没那个时间精力啊!我那个老总柳湘莲找人帮我写了一本自传,而且这个写手可是帮娱乐主持人鸳鸯写过书的,文笔很不错,你就等着在节目里采访我吧!要不要我给你介绍一下,你也出本书,再涨涨人气!”王熙凤不改伶牙俐齿的本色。
贾探春可是听得目瞪口呆:“这样岂不是欺骗大众,欺骗媒体吗?这要是被爆料出来,可真的是难以翻身了。”
“哎呀,我的好妹妹,你怎么这么不开化,现在名人出书找人代笔这种事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了,你还担心些什么?再说,那么多人出过书都没事反而更红,你我又怎会阴沟里翻船呢?我花大价钱,就一定有人给我写好书!”王熙凤颇为自信地说。
“那一旦被大众挖出来怎么办?”贾探春仍不放心。
“兵来将挡,水来土填。出了事我就制造比这更大的新闻转移大众的注意力!看看鸳鸯出了书之后的得意样,我就气不打一处来,我制造的声势一定比她要大!”熙凤咬着牙说。
“……”
“叮咚……”门铃响了。
“是送样书的来了,我去拿!”熙凤兴奋地去开门。“探春,快来看看怎么样?好漂亮的封面,下星期要去‘大观园书店’签名售书呢!”王熙凤边走边说。
贾探春望着王熙凤自传华丽的封面出神,突然做出了决定:“凤姐,把给你代笔的写手电话给我!”
且东说寓:
有事没事出本书,已经成为名人圈中最普遍的现象,成为名人只是第一步,第二步一定要出本书,例如自传之类的随笔散文。可是出书的名人多了,这问题也就出现了。
名人出书能分几种情况:有些名人的自传文笔优美、内容丰富,读起来津津有味,读者翻开就合不上,一口气读完后还依依不舍,不忍放下。这类名人自传非常有有可看性,其中佳者甚至可以跻身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之列。
第二种情况是,人是名人,所谓的名人自传也出了,可是,自传的质量可是让人不敢恭维。文笔怎样暂且不提,语句不通,别字频现,这样的低级错误在自传中比比皆是!真是可怜支持那些明星的“粉丝”们,花了钱,却看到一本让人失望的书。
第三种情况是最让人愤怒的,有些名人,自己本身没有写书的本事,可是,当他们看到别人都在轰轰烈烈地出书,于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知名度,宁肯找人代笔也要出书。这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明星找人代笔后会自己将成书看一遍。可是有些明星连看都不会看,被问起书中的问题往往一无所知。这种人的支持者买了他们的书真可谓花钱打水漂了。
自传,这个名词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自己给自己写传记,是应该有了一定的年纪和较多的生活阅历之后,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自己的一些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但是现在看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很多名人只是为了可以趁着自己当红,能把自传多卖出几本,既赚钱又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就都纷纷开始出自传,可哪有那么多的时间自己去写,另外本身的文字水平也有限,找人代笔就成为必然。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让人怀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