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心路弯弯 >

第11章

心路弯弯-第11章

小说: 心路弯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妻俩死活都不肯照。宜初假做生气的道:“你们是瞧不起哥哥我么?还是怕我今后总是来烦你们呢?要是这样的话,我以后就再不好来打搅了”。金莲听哥哥说了这话,怕宜初是真的生气了,赶紧拉过于兴带着林林、彬彬高高兴兴地坐在椅子上照了个全家福的相了。放下相机宜初看了看表,时候不早了。宜初说:“我得走了,身上还有相片没送呢,你们也该出坂了”。说着推过自行车别过妹夫妹妹又上路了……
这一天下来,宜初共走过了银宝湖,青蜓坂、曹家山、新安坂、长垅水库、石港上等等二十几个村庄,到回到家里时己是日头早己沉到西山凹里去了。宜初放下自行车,揉了揉后背叹声道:“真累死我了,屋头得做饭了么?渴死了”。顺手拿过暖瓶倒了杯水喝着,说完便倒在凳子上靠着饭桌不愿动了。
一天下来,宜初把上次所拍的照片全部送到了照相人的手中并全部收回了那未收的另一半照相款,今天一天亦拍了四、五筒胶卷了,宜初的心里高兴极了,一副美滋滋的神情……
关于博客
    不知不觉、不经意间我的博客“枫叶心港——怡然轩”满月了。这个新生儿终于慢慢成长起来了。
很早就听人说做博客,但终不明了它具体是些什么内容,干什么,怎么做。后来自己注册了一家论坛,有事无事发发帖子,谈谈生活感受,和网友们聊聊身边的轶闻趣事,倒也觉得身心愉悦、兴致盎然。以至于三个月后做了这个论坛其中一个版块的斑竹,颇觉新鲜。就像一个三岁的小孩子戴了一顶花帽子乐得摸不着边了。你说可爱不?有趣乎?
在以后的一次不经意浏览中,无意点开了一位网友的博客。突然明白了博客的内涵:所谓的博客就是你申请的个人网上空间。你可以在这片天地自由驰骋,自由飞翔。生活中的如意与失意、情感上的放纵与自闭、朋友间的交流与沟通、事业上的困惑与傍徨、人生中的得失与迷惘,放飞自己的思绪,打开情感的闸门一泻千里澎湃而狂奔急荡。吐尽沧桑!
这时起我便注册了“枫叶心港”这间小屋,为心找到了一个休憩的湾港。枫叶心港是你倾诉的地方,怡然轩是你憩息的书房。在这里,你可以纵览五千年华夏文明史,笑看历史风云变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纵情畅想、畅谈一生的追求和向往。用文字记录下你的心情,生活、事业的点点滴滴。待回头看时,我的这一生是否有虚度?是否值得回忆?有兴趣的朋友们,你不想试试吗?
顺便告诉朋友们,为了更好地方便与朋友们交流,我建圈了。欢迎有意交流的博友们进来落户安家。“怡然轩主——明然”诚交博友,共吐心声!
刚才谈了我是怎样开始做博客的。现在我想就博客这个名字再谈点自己的想法、和未来的做法。
在开始做博客后,我经常去一些朋友的小屋逛逛。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便于把自己的家装饰得更好。从博客问世的初衷来说,它是一个网络人的网络日记,你可以把你的日程安排,遇到的各类困惑和问题写出来,宣泄一下个人的情绪,平抚自己那颗躁动的心。间或也可以转发些有趣的文章供自己和他人浏览。这确实是件好事情。可我发现有些博客却背离了博客的初衷。文章粗制滥造,低级庸俗,有的甚至不堪视听。再加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可是一旦登录网络,这道防线就全面崩溃。所以通过一段时间的体验,本人在此郑重相告:
本博客文字全部原创、杜绝转发他人稿件。
本博客弃用日志形式,保留自己私密空间。
本博客力求出新,原创文字以诗词为主要发表形式。
本博客务实诚信,拒交不健康博友。
我衷心的谢谢你
    二十五年前的夏天,你的到来亮花了我的双眼。没有花前月下,没有海誓山盟,只有我用心粘贴起来,右角上画着玫瑰红的信封内装有几页淡淡的素笺带去我饱含浓浓爱意的细语绵绵。
一九八三年的春天,我俩缔造了一个圆。圈住了幸福、艰辛和永远。你孕育了我们的一双儿女,饱受了痛苦、辛酸和熬煎。令人诅咒的鼻咽癌,侵蚀你二十余年也没能让你退缩畏前。你象大漠中的胡杨傲然挺立,洒脱而伟岸;困苦辛酸的创业路上,你伴我风雨征程一往无前;你伺候公婆嘘寒问暖一日三餐端在面前;抚养儿女你撑起家的半壁江山。心力的劳苦让你过早地失去青春的容颜,脱落满口牙齿、皱纹道道、岁痕斑斑。三十岁的你哟,别人己称呼你大娘、老人家,你点点头苦笑难言。
是什么力量能让你战胜病魔?是什么力量能让你无畏向前?是爱的力量么?还是我们彼此之间永恒的信念?这一切的一切源自于对家的牵挂和奉献,战胜病魔为了不失去家的完整,无畏向前历尽艰辛创造家的温馨,对家人的眷恋,是你我之间永恒的信念,拥有爱的巢穴是你勇敢活下去的生命力量的源泉!
爱人啊,风雨二十五年,没有什么能够表白我对你深深的牵挂和依恋,我又能为你做些什么?回首往事你拖着病弱的身体,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劳苦,默默地撑起一片天地。令七尺男儿扼腕、多少人在叹服。每念至此我不由在心里深深地说一声:我衷心地谢谢你,我的爱人!对不起,你辛苦了,抱歉!
男人和女人
    有人说,女人是男人的衣服,脱了一件换一件,是新潮。可也有人说,男人是女人的化妆品,用了一个品牌再换一个品牌,是时尚。到底哪种说法正确,我却都不敢苟同。如今这年头对于一个好男人和好女人的评判实在是找不到好办法,寻不到评判的参照标准啦!男人在外面找情人、包二奶花天酒地,而孰知女人同样在外面找情人、养面首燕舞莺啼,比比皆然。真是有污风气,有伤风化!大不雅也。
其实,男人和女人是这个社会的两个小单元。两个小单元的组合就构成了一个完整家庭,一个家庭就组成了这个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就承担了繁衍、教养、等一系列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道德规范的传承与伦理的教育是男人女人共同承担的责任,那么男女任何一方的随意出轨行为都将危害这个社会,都将在有意无意间污染这个社会,带来这样那样的负面影响。既然组成了一个家庭,男女双方就要用心的去呵护它,珍惜它、保护它,让它不受到侵害。男人创造财富是这个家庭的脊梁,女人打理财富是这个家庭的柱石二者缺一不可。男人是建设者,女人是装修工。家庭的牢固与否要视建设者的施工质量,家庭温馨和谐与否要看装修工的设计和装潢的内容是否健康。
所以在这里我不讳言地说出我个人的观点:女人是男人的内衣,是呵护这个家庭肌肤、肌体不受侵害、不受感染的防火墙、保护伞,男人事业的大后方,心灵憩息的湾港。男人是女人的外套,是保护这个家庭不受到伤害,不受到风霜侵袭的挡风墙,防护网,是女人、孩子害怕时的安全房。你说呢?这个社会的大家庭也需要我们这些男人女人来建设它、繁荣它。如果你是那不健康的因素你该怎么办?我期待着你的回答,得到一份满意的答卷!
别人的轻视,自己的动力
    常常有人说:某某人眼缝高,总是瞧不起别人。总是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芸芸众生唯我独醒,其余的人全都是混账王八蛋。只有我自己有水平,我最聪明。有时我们面对此种人,真觉是哭笑不得,心里亦感到极不平衡。我们去如何应对他们呢?且不妨听我慢慢道来,也许对你有些启发和帮助。并能让你那颗躁动的心安定下来,还自己一个平静的内心世界。
我倒觉得别人对自己的轻视,有时候却真是一件好事。别人为什么会轻视你?首先得从自身找原因,如果在某一个方面确实不如人家,那我就必须虚心的向人家学习,如果你认为在这一方面比对方强些,也不必去和人家计较。这样的话,只要觉得有人在轻视你,看不起你,你就要在某一个层面上拿出一份成绩来,向瞧不起你的人,轻视你的人展示一下你的实力。因此别人对你的轻视也就潜移默化的变成了你自身的,积极向上的源动力。这样,一件不如意事无形中就变成了一件好事,不是很值得欣喜么?
我就曾经历过这样的事。两年前,由于工作上的重新分工,我由以前的岗位上轮岗到现在的岗位上。由于在以前的岗位上时,工作性质决定我们做的事是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经营好手中的企业,为全体干部职工谋福利。免不了整天在外面吃吃喝喝,应酬不断。酒后亦都是些不着边际的胡侃,大大咧咧、咋咋呼呼的乱叫,别人就说你只知吃喝,其余的就什么也不懂。到了新的岗位后,由于对新业务的不熟悉,自己做起事来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大胆的开展工作。于是就有人开始看不起你了,说风凉话了。他这个人怎么怎么没用,如何如何的差劲,在具体的一些事情上总要占点小便宜,卖弄一下自己。因此,我也就不声不响的在工作中认真钻研业务,迅速的充实自已。两年的时间过去,我在工作上的表现和所取得的成绩,令那些看我不起的人只能仰为叹止。从此再也不敢夜郎自大,小瞧别人了。根据以上所谈,我得出一个观点,那就是:别人对自已的轻视,就是自己积极向上的动力。朋友,你说呢?
赵青印象
    话来有些唐突,赵青是我大舅舅的大儿子。我与表哥的真正接触,今天却是第一次。因为在我四、五岁时,表哥便走出了家门,从此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从未谋过面,我也因此记不得他的样子了。
今天,因为我出于爱好,把平时涂鸦的一些文字集成了一本文集《心路弯弯》。因为表哥是省内、甚至在国内都是有名的作家。出于对他的崇拜,我便给他打电话,请他帮忙看看,以便得到名家的指点,使自己有所提高。作家很是平易,通话后,他欣然地答应了。于是,我便怀揣文集,踩着冰雨,踏上了去浔城的汽车。
来到浔城,我再次的与他通话,他便约我在一个叫做“流金岁月”的茶楼见面,以便能坐下来聊聊。作家到底是作家,选的地方都是这么的充满文化气息。当我进入大厅左右顾盼时,一位中等个子,穿一袭红黄相间、条状滑雪衫,戴一顶长舌帽的男人,精神奕奕的来到我的面前:“你是小余么?”我连忙答道:“是我,你是哥哥?”说话间,便随他来在了东面的一个卡座间。
坐下后,我们便热切地攀谈了起来。没见到他之前,我总认为一个名作家架子有多大,傲气便就有多大,一些碌碌之辈更不在其眼里。如今一见面,随意的谈吐间,我感觉到远不是那么回事。他是那么的易于接近与和蔼可亲,于是我便认真的观察起他来。
他清瘦的脸上,一双锐眼是那么的明亮,清幽而透射出睿智的光芒。说话间的那种具有震撼力的见解,令我肃然起敬。他与我谈起了他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关注后鄱阳湖时代。他说:“自从鄱阳湖上的白帆消失以后,先前的渔业经济文化与文明就跟着消失了,代之而起的就是后鄱阳湖时代。随着马达的轰鸣,古老的鄱阳湖不再平静,已是千疮百孔了,乱采乱挖,乱捕滥捞严重破坏了鄱阳湖的生态平衡,鄱阳湖无时不在哭泣。现在除了一些心灵的守望者们在关注鄱阳湖以外,到底还有哪些人在为它担忧呢?谁又在关心它,保护它?”听了过后,我是真的震撼,也不由被他这种关注生存、关注生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观点深深吸引。
最后谈到我的文集,他粗略的浏览了一下。对我说:“看来你的主要题材取自鄱阳湖呵,这很好,我是从那里走出来的。你要我提点看法,写点什么,我得认真的读进去,那就要一些时间。我要写、要提,便得从文学的角度,从文化的高度进行认真的思考,否则,我随意的写上几句赞美的语言敷衍你,那是对你以及对文化和文学的极不负责任”。
短短几句话听在耳里,记在心上。由此可见其对于文学的审慎的态度和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的严格,甚可说是苛刻。他还说:“撇开我们是表兄弟不说,你也是一个从家乡走出来的文学新友,无论从情从义,我也应当牵你一把,文稿我收下了,看完了,东西写出来了,我便会通知你的,就放心好了”。
虽然见面只有短短的三十几分钟,赵青在我的脑海里却刻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那种睿智、那种敏锐的洞察力、那种平和的心态、那种一针见血的谈吐、那种对待事物的认真与执着,永远是我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再见,表兄。再见,赵青。在今后前进的路上我少不了从你的身上汲取些营养,以增强我自身的力量,助我在文学之路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