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企业过冬 >

第2章

企业过冬-第2章

小说: 企业过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欣欣然就开干了起来。
  但当真的开始动脑和动笔时,依然还是苦白了不少头发。也因为时间关系不得不放弃一些咨询和传播客户的服务。毕竟这是一本难度不小的开创性的专著。
  企业到底该如何过冬
  当历经30余天的日夜煎熬之后,当敲打完最后一页时,压抑苦难多时的心情终于可以缓一口气了。虽然未必所有的读者都会满意,甚至还会有人扔砖头,但好歹用心去写了,也尽力了,也做好让大家来批评和指正的思想准备。
  不敢说《企业过冬》非常完美,但却是第一本系统深入专业研究企业冬天及企业如何过冬的专著。
  企业如何判断冬天来临?历史上的世界和中国企业顺利过冬的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如何评估企业的过冬能力?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历经寒冬而更加茁壮成长?企业如何像动物一样过冬?企业如何避免在冬天犯战略性错误和方向性失误?如何在管理和营销上做足过冬准备以顺利过冬?……
  所有这些,我想读完本书后,都可以在书中或多或少找到答案!
  如果说,自然界的冬天就是你正处于地球上离太阳较远的某个地方,只有达到最远点之后才可能逐渐返回最近点,那么企业的冬天则就是你的企业正处于离市场和消费者较远的某个时候和地方,企业过冬的本质就是企业能够与之生存的生态环境保持趋同甚至趋前。
  在本书中,我尝试分析了16种最长寿动物的过冬本领及对应的16种企业的过冬哲学及方法,以及结合多年的咨询实战,创造性地提出了静领导、精品牌、热产品、软传播、厚人才以及全体检的过冬理论体系。
  同时,结合自身多年的企业和咨询实践及理论思考,为企业提炼了扩张、升级、转型、维持及收缩五大战略,在管理上,则是如何为明天备早餐、如何兵将一体、如何无为中有为、如何长短跑混跑、如何逆势抢人寒冬敛才,更重要的为企业如何在营销上解决生存难题提出了优生优育打造热产品、鸡叫式软传播、厂商一体化三重奏、下乡去在希望的田野上、从跑马圈地到区域打穿等最为实用且实效的营销道法术。
   txt小说上传分享

30年的春夏秋,10年的大寒冬?(1)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
  有人说,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是10年的春天10年的夏天再加10年秋天,现在正在进入10年的冬天。果真如此吗?有这么悲观吗?
  30年的春夏秋
  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它却影响或改变了许许多多中国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影响或改变了我们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的前途和众多企业的命运。
  30年改革开放把古老的中国带进了现代化的快车道、把封闭和半封闭的中国带进全球化融入世界经济融入世界主流文明、为中国重新崛起提供动力机制和体制保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效率与公平尤其是效率比30年前大大提高了。从法学角度看,法治在逐渐替代人治,秩序和公正正在建立;从政治学角度看,国民的公民权利比30年前大为增加了等等。正如茅于轼先生所概括的,30年最成功的是财富的增加,人们的自由度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不论如何评价,几乎人人都不会否认相比30年前,社会的物质财富更为丰富了,人们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方面大大改善了。
  1、 把古老的中国带进了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
  我国的现代化发端于160年前的西方入侵,侵略者带来了近现代工业文明,但救亡压倒一切,革命、战争不断,现代化夭折。1949年建国后本可以认认真真地搞现代化,但“革命”(阶级斗争)又压倒了生产。现代化的努力几经曲折,是1978年的改革开放把中国带进了现代化的快车道。1978年GDP总量仅3624亿元,2007年已达到246619亿元,年均增长,增长速度极为罕见,中国经济从一度濒临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人均GDP过2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列和工业化中期阶段。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快跑者,如果没有意外,中国还将有长达20年的高速增长。
  2、 把封闭和半封闭的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和世界文明
  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30年前的我们关起门来搞“社会主义建设”,沉浸在“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封闭经济之中。改革开放打开国门,赶上了产业大转移、资本大流动的全球化的浪潮,中国人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真精彩,真有“洞中才数日,世上已千年”之感。正是得益于全球化,中国经济才能够超速发展和跨越式进步,中国人民开始享受到现代化的成果。 同时,正是30年前的改革开放,结束了闭关锁国的半封闭状态而走向现代文明,正如一度向北的九曲黄河,最终还是向东流入大海,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重新逐步融入世界文明,人权、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博爱等普世价值日渐成为我们文明中的核心价值。
  3、 为中国重新崛起提供动力机制和体制保障
  改革开放本质上是改制度,改规则,立新规,回归常识,回归人性,回归主流。正是由于改革的市场化取向,重新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我国经济才得以重新崛起,奋起直追,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增长到占7%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日益加大,据统计,从2005年起,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占14%以上,并逐年提高,仅次于美国而排世界第二位。如果不出意外,我国GDP总量可望在30年后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30年的春夏秋,10年的大寒冬?(2)
更重要的是,30年的改革开,实现了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春夏秋,一是从指令性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二是从无所不包的、家长式的全能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的有限政府;三是从人治转向法治。这三个层面的转型有快有慢,但其进程远没有结束。在转型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冬天悄然已至。
  10年寒冬来了?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让国内的企业也感到了阵阵寒意。于是人们发出感叹:一个严酷的冬天突然降临了!此时此刻,敏感的管理者已经开始着手寻找过冬的方法和必要的过冬装备。但对于大多数企业家来说,首先还要“观天象”,他们在这“换季”的时刻,更想知道中国企业的外部生态环境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冬天的寒冷程度到底如何!在这个冬天里,谁会最先被冻死,又是谁将顽强地挺过严冬,迎来新的春天?
  2008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巧合。正值华尔街愁云惨淡,“一个时代的终结”的论断此起彼伏的时候,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年,迎来了十七届三中全会,启动了又一个改革起点。但恰恰又是在这个时候,源自美国华尔街的金融风暴,也让国内的企业,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外向型企业感到了阵阵寒意,而且这股寒流正在蔓延,我们已经听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发出感叹:一个严酷的冬天突然降临了!这个冬天会会是个什么样子的呢?这个冬天的特征和以往的冬天相比又有什么不同?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冬天的来临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个冬天也许不是最冷的,但一定是最长的一个冬天。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个冬天肯定没有1929年、1930年经济大萧条那么寒冷,当时是有80%、90%的金融机构倒闭。而这次危机的情况是,欧美国家一些政府已经拿出几万亿资金救市,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种举动,会让这个冬天的温度不至于一下子跌入“严冬”,但也会让市场的自然恢复受到干预,因此,整个金融市场也不会很快地复原。
  从宏观管理的角度讲,中国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困境。过去管理比较简单,大多数都是“找”和“抄”的过程。但现状要改变了,比如完善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要创造性地否定过去,倡导新的宏观管理模式。中国的宏观管理进入了一个迷茫——混沌——创新的阶段。中国企业要顺利过冬、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做变革。
  这次危机表面上是美国的金融危机,其背后则孕育着中国实体经济的大转型。美国的服务业、金融业占GDP的比重非常大,个人认为,美国金融业的作用就是:通过资本的衍生产品,第一,去掠夺财富,先把你的财富吸引过来,让你的财富消失在里面;第二,成为不打仗也能干预别人经济的工具;第三,用这个方式增加世界对美元的需求。美元本身并不值钱,因为美国不创造财富,美元某种意义上相当于是美国人的欠条。美国服务业的作用就是把美元推销出去,结果金融一垮台美国的挣钱工具就没有了,服务业特别是虚拟经济必然会遭到重创,所以美国目前也面临着由虚拟经济向实业转型的问题,因为它是过度消费型,没有了金融的保障就会举步维艰。
  美国的转型也让世界转型,首先中国就要转型。目前,中国是过度生产型、过度出口型,美国是过度消费型、过度进口型。这就像是两个拐子,一个瘸了左腿一个瘸了右腿,原来可以相互搀扶着走,突然一个断了一条腿,另一个就不好走了。为了支撑平衡,就必须要长出一条腿或者要锯掉一条腿。于是,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扩大内需成为了保持我们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课题。
  灾难来了,就必须过河到对岸去。桥窄人多,就会有人摔下去,就会有人淹死。当然也有人不从桥上走,自己造条船,也会各有各的方式。对于如何过冬的问题也是如此。
  对于未来的管理和未来的企业来说,也许原来这个企业并不好,但在严冬来临的时候,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熬过这个冬天的,那些体制弱的,或者本来就有问题的企业,比如那些产品质量不好、管理不善、又缺乏社会责任的企业,势必会冻死!企业要真正度过难关,需要企业具备创造型的思维,需要管理上的变革。
  人怕冷,无非是三种情况,一是天气太冷,二是身体差,三是衣服穿少了。但本质上则是主观在起根本作用。那么企业呢?企业怕冷又有哪些表现和症状呢?
   。 想看书来

企业怕冷的六大症状
企业为什么怕冷?
  其实,这可以从为什么怕冷上得到有效的启示。
  人怕冷,无非是三种情况,一是天气太冷,二是身体差,三是衣服穿少了。虽然有一大客观原因,两大主观原因,但本质上则是主观在起根本作用。
  人如此,企业亦然!
  那么,企业怕不怕冷,有没有一些症状体现出来?就像一个人怕冷,他还会打啰嗦一样!
  从众多大中小企业的怕冷实践和经验来看,我总结了六大症状,可以有效的检阅企业是不是怕冷及怕到了何种程度??
  燥领导
  佛教劝人力戒来自“身、语、意”的几大魔障,以达智慧的悟境。而今企业界首当其冲的就是燥领导。一方面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企业的显性和陷性现状,另一方面它也在反过来加强与恶化着这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燥领导表现为急燥焦燥暴燥。
  患有躁症的企业领导,遇到不顺就立即陷入烦躁不安。或者采取极端手段,或者采取次优做法,或者直至把事情搞糟。他的思维没有集中在把困局解开,而是急于摆脱。然而稍有顺利就变得急功近利,试图投机速成大业。好端端局面给弄坏。
  患有躁症者内心长草无法沉静,总是以行动代替思考,反应太急事与愿违,耐心严重缺乏,表现在企业上则是急于求成,火速扩张,违背自然规律去把企业超速成长和发展。典型者如标王型的企业家。
  此症患者定力不足,没有恒见。他的观点、策略不断随外部情势而改变。他还不断更改自己的事业,有类“小猫钓鱼”。虽然他总是企图通过对捷径的寻找达成奇迹,但到头来无一例外一事无成。
  躁者,他的内心一方面经常被不现实的幻想驱使,一方面他的事业战略被另一个狭隘的思维替代:对某位成功者的业绩的结果攀比。所以躁者即肤浅又容易嫉妒。事实上很多躁领导的事业目标不是做成什么事情,而是被描绘成“要像某某”那样。在创业初期这是一个激励,到了一定阶段就是“三躁症”,因为每个人都不同,必须有自己的战略。一味地攀比和竞争导致虚名误人。
  大干快上
  在现阶段,中国的很多企业是没有价值观的。
  要勉强说有,也只是企业家或老板的价值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