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华尔街之死 >

第4章

华尔街之死-第4章

小说: 华尔街之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媛接受了这种利诱,开始成为了“挖耳者”的利益同盟者。于是,一场发端于“挖耳街”的怪诞风俗开始向全世界蔓延。直到有一天,全世界的人发现有肉耳和有黄金的人越来越少,“挖耳者”内部也出现了严重的分化,于是一场全世界的恐慌迅速蔓延。所有人开始都为自己失去了耳朵而痛苦,更为自己竟然会相信这样一个连傻瓜都可以识破的谎言而感到震惊。并且,由于许多人在诱迫自己周围人加入“挖耳族”时所使用的卑劣与狡诈感到一种令人发指般的后怕。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整蛊专家”游戏又开始上演了。

  而这就是对这场百年难遇的金融海啸的另外一个更直白的比喻。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从金融海啸看华尔街如何怂恿华盛顿不穿衣服
事实上,这场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一场“庞式骗局”。

  在这场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中美国五大投行所使用的欺诈手段和20世纪20年代的那位意大利裔投机商查尔斯&;#8226;庞兹所设计的金融骗局在本质上没有半点分别,都是通过向客户承诺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收益来实现大规模的资金聚集,然后顺理成章把客户的财富转变为自己的财富来谋求私利。

  如果一定要分辨由美国投行所主导的这次次贷金融欺诈和上世纪初由查尔斯&;#8226;庞兹所策划的那场“庞氏欺诈”到底有哪些差别,那就是前者用到了更多更复杂的金融模型,吸引了更多的金融机构的参与,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更严重的破坏。

  稍微具备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金融衍生工具”本身不能够创造实际的物质财富。在金融领域,“金融衍生工具”很多时候承担的只是一种镜子的角色。

  有过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镜子本身不能够增加我们日常所需的面包和锄头,但镜子却可以帮助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我们日常所需的面包和锄头,让我们在挑选面包和锄头的时候更不容易被卖面包和卖锄头的人欺骗。这是我们在购买镜子时的初衷,但这种初衷往往在某些居心叵测的投机者的误导下变成了一种不自觉的欺骗与自我欺骗。因为,镜子能够让我们同时看到两个面包和两把锄头,让我们产生了一种财富倍增的错觉,而在这种错觉的驱使下,人们很容易就开始放弃了对真实物质的生产,转而通过购买更多的镜子来追求更多“虚拟财富”的创造。

  熟悉经济和金融运作规律的人也都知道,“金融衍生工具”本身不能够增加一个国家日常所需的黄油和大炮,但“金融衍生工具”却可以帮助黄油与大炮的生产者很好去对冲未来市场需求变化所带来的经营风险,避免由于对市场需求的误判而做出错误的生产决定,导致供应不足或者生产过剩,进而对整个市场秩序造成严重的破坏。但“金融衍生工具”的模拟性往往让市场把对未来几十年黄油与面包供应与需求总量的预测当做既定事实从而产生巨大的财富错觉,进而诱发市场群体性投机,对整个国家的金融秩序和实体经济产生致命影响,最终让整个国家陷入一场巨大的由金融投机引发的经济灾难。

  一个对于镜子过分依赖的人,往往很难在现实与幻像中建立一种严格的分辨。一个对于“金融衍生工具”过分依赖的机构,往往很难在实际物质财富与虚拟资产价值之间建立一道清晰的界限。由于对镜子的过分依赖,“白雪公主”后母的良知不自觉被自己的虚荣与骄傲完全扼杀,最终自食其果惨死在山崖下,由于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过分依赖,美国的金融机构们不得不在自己吹起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接受被收购或者被清算的命运。

  2008年的这场金融海啸给了华尔街这些一直以来自命不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天才们一个有力的耳光,告诉了他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谎言即使重复一万遍也无法变成真理”。但华尔街这些金融机构和金融天才们在不断重复他们“美国房市和美国股市能够可持续繁荣”下去这个谎言时,的确在全球各个国家、各个地区诓骗了不少金融机构和普通投资者,让他们在这场次贷危机中蒙受了巨大的资金损失。

  但全球其他国家、其他地区的普通投资者因为对华尔街里面的操作内幕不太了解而上当受骗这还是情有可原的,对于他们来说这次的经历就算做是花钱买一次大教训。但是与华尔街交往甚密的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对于日益盛行在华尔街的金融投机之风却长时间保持着不闻不问的态势,甚至在某些时候还通过一些带有极强偏向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来助长这种投机之风,就实在是说不过去了。

  作为LTV Media出版传播咨询公司总裁,理查德&;#8226;比特纳有过14年抵押贷款从业经验,其中有五年担任凯尔纳投资公司总裁的经历,2008年理查德&;#8226;。比特纳在新书《贪婪、欺诈、和无知——美国次贷危机真相》中,作者从一个业内人士的视角,为我们揭开了美国次贷行业的内幕,描绘了一个行业全景和其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与故事,反映了交易背后的利益关联,揭示了造成这次危机的原因和真相。书中,作者对次贷行业的发展历史做了如下描述:

  美国次级贷在正式进入历史舞台之前,有三件事情为其形成铺平了道路:

  &;#61548; 1980年的《存款机构解除管制与货币控制法案》允许贷款公司收取更高的利率和费用,令次级贷款合法化。

  &;#61548; 1982年的《可选择按揭贷款交易平价法案》允许使用浮动利率抵押贷款(ARMs)和大额尾金负贷款。

  &;#61548; 1986年的《税收改革法案》禁止下调消费者贷款利率,但是允许下调主要住房的抵押贷款利率,从而刺激了对抵押债务的需求。考虑到利率下调空间,即便抵押贷款成本高,那也好过消费者贷款。

  但次级贷真正大范围进入市场还是开始于1993年底华尔街投资机构将这些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尝试。华尔街的投资机构通过以借款人支付的本息为投资担保的形式把很多抵押贷款打包成金融产品,把它们叫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s)。华尔街的投资机构也通过这个把抵押贷款打包证券化的过程将这些无法轻易变现的非流动性资产变成了流动性资产,并且通过二级市场很快培养起了投资者购买这些高收益证券的需求。

  到了2000年,次级贷款行业已经形成了矩阵式操作,这意味着贷款公司要把借款人的信用报告(信用评分,破产纪录,赎回取消等等)分别装进表格里,以决定他们的信用评级。信用评级越高,首付款就越少,利率也越低。当一个借款人因为信用评级太低而没有足够钱支付首付款的时候,他该怎么办?假定他又没有一个富有的叔叔能施以援手,可选的方案就很明显了:放弃贷款、欺诈以及另辟蹊径。

  如果说次级贷款业务有什么艺术性可言的话,那就是“无中生有”。当在RFC作为贷款投资方从事贷款业务的时候,我们的重点是购买那些申请资料符合贷款指引的闭合贷款。而当贷款审批人看到这些闭合贷款文件的时候,它已经经过了揉、挤、推、拉的工序,被修剪成现有的模样。直到我直接和经纪商接触和往来,我才了解到创新金融是怎样一回事。我的销售经理罗伯&;#8226;雷格将此过程称之为“用鸡屎做鸡肉沙拉。虽然无甚诗意,不过概括了这个行业的“真谛”。

  美国次贷行业的发展与壮大过程实际上就是金融欺诈与金融投机发展与壮大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而随意调整货币政策,借款人为了买一套更大的房子或者以更低的利率进行再融资,抵押贷款零售商为了获得更多的佣金收入,华尔街投资银行与评级机构为了创造一个更为庞大的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开始成全了这套复杂而形式多样的欺诈与反欺诈的游戏。

  早在2003年底,美国相关部门就注意到信贷标准降低隐含的毁灭性危险。其时惠誉评级机构(Fitch Rating)早已将一家主要次级房贷机构列入“信用观察”名单,表示对该机构次级房贷业务的担忧。

  但最高层对于这一些迹象并没有足够重视,反而到2004年2月,联储领导层还似乎在鼓励开发并使用可调整利率房贷,暗示放宽信贷标准。直到2007年2月23日,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18亿美元坏账拨备,美最大次级房贷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减少放贷,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New Century Financial发布盈利预警。这个时候,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和美国政府才开始真正重视起这件事情。2007年8月11日,美联储才一天三次向银行注资380亿美元以稳定股市。

  由此可见,在次级贷款引发这场美国现代史上最严重的信用危机与美国僵化腐朽的政治体制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在每一次认真研习过这场金融海啸的全过程的过程中,我都会很自然由这场发生在华尔街金融闹剧联想到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先生的《皇帝的新装》。因为,这次金融海啸在暴露出华尔街贪婪的同时,也完整无遗得显露出华盛顿的愚蠢。

  我一直在想,如果不是因为皇帝的贪婪与大臣的无知,皇帝是不可能滑天下之大稽不穿衣服游大街的。同样,如果不是华盛顿的腐朽与官僚,华尔街的混乱与狼籍也不可能如此严重的侵扰全球经济秩序。

  皇帝不穿衣服,不是因为皇帝真的不想穿衣服,只是因为被贪婪所蒙蔽希望穿世界上最好的衣服。

  骗子知道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最好的衣服,自己也做不出来最好的衣服,但骗子知道皇帝一定会认为用黄金做出来的衣服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衣服,因为黄金贵呀。

  大臣知道自己很愚蠢,所以尤其担心别人看出自己的愚蠢,因为大臣知道一旦被别人察觉了自己的愚蠢,丢了乌纱帽,手无缚鸡之力的自己很难找到再就业的机会。即便政府为了纪念他们过去的辛劳,而给他们提供“再就业培训”的机会,但他们又怎么愿意放弃过去的“锦衣玉食”,而接受“含辛茹苦”的未来。现在,骗子既然已经借皇帝的口告诉了自己,愚蠢的人一定不能看见这件衣服,而自己的确看不见这件本来就不存在的衣服,大臣内在的空虚岂不立刻彰显无遗。

  然而,大臣毕竟是大臣,久经考验的大臣们绝对不可能做出“不打自招”的傻事,既然骗子已经有了铁的证据,那我收买了骗子,只要收买的事是发生在一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除此之外别无他知”的环境下,那么即便我的确是愚蠢,并且已经有某些人诚然看出了我是愚蠢的,但只要这些看出来的人不在大庭广众下揭露我的愚蠢,那我照样可以滥竽充数,尸位素餐。

  然而,皇帝的贪婪不仅仅局限于拥有一件世界上最好的衣服,皇帝还希望所有的子民都知道自己拥有这件最好的衣服。于是,皇帝准备不惜血本搞一次*。百姓们本来手中有数不尽的活要干,压根没有精力和兴趣来参与和配合皇帝的好大喜功。但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百姓们心不在焉,无精打采只是希望*早点结束,可以继续回到家中做对明天的面包最有意义的事情。

  于是,这场闹剧就光明正大,堂而皇之得开始了。皇帝得到了自己的尊严,大臣得到了自己的安稳,而百姓得到了再一次以配角而出现在历史舞台的机会。每个人得到自己想要的,看起来非常完美。

  然而,他们都忘了,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习惯了欺骗与自我欺骗的成人之外,还有一群“想说就说,想唱就唱”天真烂漫的傻孩子。他们因为不需要担心被别人发现自己的愚蠢,他们不需要配合别人以争取用劳动换取面包的权利,于是他们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得发起了疑问:“为什么,皇帝竟然没有穿衣服?”

  是呀,皇帝为什么没有穿衣服?这是一个很古老的问题,一个遗留在历史好几千年都没有被彻底解决的大问题。这个问题,在古希腊被质问过、在古印度被质问过、在现在的美国同样正在被质问着……

  是的,古代皇帝因为轻信黄金制成的衣服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衣服,所以才闹出了当街裸奔的笑话;而现代美国政客因为相信所谓的金融科技能够实现当前资本收益在未来的无限扩大,而触发了这场举世瞩目的金融海啸。看来,古代皇帝的愚蠢和现在美国政客的虚妄实在是存在惊人的相像!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格雷欣法则新解:贪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