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之死-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华尔街这些金融天才们本来应该知道自己只是一个金融魔术师,自己所设计所有“金融衍生工具”并不能够真正创造实际的物质财富,而只能通过一些精巧的设计来加速或者延缓资本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以及不同的持有人之间流动。“金融衍生工具”最大的价值不是生产出具有可以用来交换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实物型商品,而是可以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独特的转移支付功能以促进被生产出来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从生产者手中尽快流通到对这个商品需求度最高的消费者手中,来实现整个经济大循环的正常流转。
但或者是活跃在华尔街的金融天才们太聪明的缘故,当他们不断捣鼓“金融衍生工具”这种金融魔法工具时,发现自己的客户越来越对自己产生了一种超乎寻常的信赖与依从。随着这些带有明显迷信色彩的盲目个人崇拜达到一定程度,华尔街的这些金融天才们终于找到了一种“一劳永逸”的便捷致富法,而正是这种贪图一劳永逸的贪婪让他们像忘记了“金融科技本应以人为本”的良训,像当年“崂山伪道士”那样只想靠着道行坑蒙拐骗。但就像当年的“崂山伪道士”因为忘记了下山时老仙人的谆谆教导而最终在坚硬的墙壁上把自己的额头撞出了一个老大的一个包一样,华尔街这些误入歧途的金融天才们也很快因为金融欺诈而让自己在一夜之间陷入身败名裂的困境。
在华尔街,金融天才们有很多种。在华尔街,不仅有投资银行的天才,也有商业银行的天才,还有社保机构的天才;不仅有模型设计的天才,也有金融交易的天才,也有客户需求挖掘的天才,还有金融评估和金融审计的天才。
在最初的华尔街金融体系设计中,这些天才应该是相互独立,并且相互制约的,因为只有相互制约才能够维持市场的均衡,才能够让市场在理性竞争的大基调下实现稳定的可持续繁荣。为此,华尔街的监管者华盛顿的政治官僚们曾煞费苦心。
华盛顿的政治官僚们为什么愿意接受这种看起来“一劳永逸”的完美体制呢?这或者是因为他们很懒,或者是因为他们很忙。他们很懒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被一堆与大众福利直接相关,却与自己政治前途短期内无法直接挂钩的事务缠身。他们很忙是因为在一个被“旋转门”牢牢控制的官僚垄断体制内如果缺乏足够强有力的利益同盟者,他们政治前途就可能被彻底断送。
华尔街的金融天才们为什么愿意接受这种看起来“秋毫无犯”的制约与均衡呢?这是因为他们很聪明,也很有表演天才。他们聪明,是因为他们知道任何条约上的制约,都可以利用条约之外的私下交易来化解。他们很有表演天才,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明明达成了“狼狈为奸”、实现了“蛇鼠同窝”,但照样能在表面上做到“君在长江头,我在长江尾”。
于是,在这种华盛顿政治官僚浮华的“一劳永逸”和华尔街金融天才表面的“秋毫无犯”的完美匹配下,华尔街和华盛顿终于圆满得在全球投资者面前上演了这场精彩绝伦的真实版大片《金融摩登时代》。
作为这场大片的导演,华尔街的投行天才首先发现“金融衍生工具”可以模糊资产边界,可以让别人的钱看起来像是自己的钱,可以让未来的钱看起来像是现在的钱,只要把这些钱放到一个有更多钱的池子里面。于是,华尔街的投行天才们把这个发现告诉了本来应该跟自己“秋毫无犯”的商业银行天才和社保机构天才。
最开始的时候,商业银行的投资天才和社保机构的投资天才们出于职业操守,很冷淡得看待着这个天才的发现。但投行天才们并没有因此气馁,因为凭着他们几十年资本市场滚打所积淀出来的敏锐,因为他们知道只要通过合理的产品设计来实现“转移支付”,把自己的利益和这些商业银行及社保机构的投资天才利益捆绑起来,那么后两者就会像“立牌坊的婊子”那样用表面的冷淡来掩盖实际的火热。
但投行和商业银行及社保机构联姻之后,还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投行要让全球的投资者把自己的钱交给自己,不仅仅要借助商业银行和社保机构庞大的资本储量来映衬自己资产的提升,这能够让全球投资者对于自身的资本魔法产生一定的兴趣,但要让这种兴趣转化为恒久的耐心,却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全球的投资者把自己的真金白银投给自己,还需要找一些“托”,利用这些“托”在媒体上大放厥词来提升全球投资者的兴趣,加强全球投资者对这场“金融魔法秀”的信心,并开始让部分先着了道的投资者尝到一些甜头。而这些“托”就是一直以来霸占了媒体通道的分析天才、评估天才和审计天才。
当生、旦、净、末聚齐了,一场荒诞绝伦的投机大戏也就开始了。而当所有人都参与了这场投机大戏之后,那些生产面包、生产汽车、生产服装的劳动者也就减少了。一旦,这种数量上的减少演变到达一定程度后,人们就发现腰包鼓胀了,可以用来消费的面包却减少了,于是通货膨胀来临了,经济秩序混乱了,金融海啸来临了。
华尔街是怎样变成“挖耳街”
为了让大家更进一步了解这场游戏的本质,我将再用一个比喻来揭露华尔街这场自掘坟墓的“金融魔法秀”。
从前,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有一条“挖耳街”,这条街上住着一群“挖耳者”。这些“挖耳者”一生最大的嗜好有两个:一个是挖掉别人的耳朵以显示自己的聪明,一个是骗取别人的黄金以增加自己的财富。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只能在法律和职业道德的框架下,在得到他人授权下才能去挖别人的耳朵,以换取跟自己劳动相匹配的黄金财富。
但有一天,其中的一个“挖耳者”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许多有钱人家的女子喜欢在耳朵上戴着黄金耳环。这个最有智慧的“挖耳者”费尽心思,想知道为什么这些人愿意忍受非同寻常的痛苦,而让自己违背自然的本性去带上一个其实也并不怎样的“黄金耳环”。
在研究的过程中,这个最有智慧的“挖耳者”发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居于以下两点:
第一是黄金的特殊属性:黄金在自然界可以以单质形态存在,而其他金属往往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黄金在阳光照耀下可发出高贵的灿烂的黄色光泽,黄金在拉丁文的意思是“曙光”,在古埃及文字中的意思是“可以触摸的太阳”。黄金因为极其稀有而十分珍贵,黄金开采成本非常高、诸多物理特性非常好,具有极好的稳定性便于长期保存,这些特点使得黄金得到了人类社会的格外青睐,黄金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复杂机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黄金具有的这些特殊自然属性,被人类赋予了社会属性,也就是流通货币功能。黄金成为人类的物质财富,成为人类储藏财富的重要手段。*在《资本论》里写道:“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就是货币”。
第二是人有爱慕虚荣的本性:人本来应该是生而平等的。从自然属性来看,人本来应该都属于有鼻子有眼睛、能吃饭能唱歌、能哭能笑、能思考能行走的高级哺乳动物。人有别于一般动物的最大特征就是能思考。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因为思考就意味着人有了战胜低级趣味的武器,有了走出蛮荒拥抱文明的能力。但大多数人最大的悲哀来源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昆德拉说:“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因为人每次思考都想的是如何给自己增加更多的不满足,而不是从自己身上发现更多的幸福与恩赐。人本来是生而平等的,但人一直希望向世界证明相比于其他人自己有更高的智商、更大的权力、更多的财富。于是,每个人在骨子里面都会做着看起来多少有些荒诞不羁的“帝王贵族”梦。而黄金正好是能够让这些心存幻想的人多少有种自欺欺人的满足感。
因为在人类历史过去的几千年里,黄金基本上属于帝王贵族才能拥有的财富,拥有黄金意味着权势的象征,是黄金使得古埃及及古罗马的文明显得异样的辉煌,在世界上的几大古代文明中,黄金都在当时的社会中有着极高的地位;黄金除了为帝王贵族所拥有外,还被人类社会普遍认为是神灵才能拥有的神物,人们将黄金进献给崇拜的神灵,黄金成为供奉器具和修饰保护神灵形象的特殊材料。
这个最聪明的“挖耳者”想明白了这点,马上想到了一个精妙绝伦的主意。如果能够所以想戴黄金耳环的人,把自己的耳朵都挖掉,然后给他们换一个由纯粹的黄金做成的“黄金耳”,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得向这些客户收取一定比例的黄金作为服务费了。
但如果要批量打造这样的一批“黄金耳”,对黄金总量的要求远远超过自身的储备,于是这个聪明的“挖耳者”找到了另外几个专门负责黄金储备的“挖耳者”,准备把大家储存在他们手里的“黄金”套出来,做出一些样品。
最开始的时候,其他“挖耳者”对于这个想法不是特别感兴趣,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应该不需要用额外的方式来赚取黄金。但当这个聪明的“挖耳者”告诉了他的同伙,赚到的黄金可以按照一定比例给他们分成的时候,他们终于心动了。
这个聪明的“挖耳者”得到了足够的黄金,马上找到了当地最有名的金匠,让这个金匠用这些黄金打造出了历史上第一个最豪华的“黄金耳”。可是,“黄金耳”打造出来了以后,却发现没有人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者。因为谁都不清楚,这个“黄金耳”真要装到人体上,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这个困难一度让这个聪明的“挖耳者”陷入绝望,直到有一天他从其他“挖耳者”那里得到了一个信息,说某一个科学家开发出了一套仿真软件,可以用来模拟人体结构发生各种变化对人体机能产生的各种影响。
于是,这个聪明的“挖耳者”马上找到了这个科学家,让这个科学家在仿真人身上安上这个“黄金耳”看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科学家在收取了佣金之后,开始按照这个聪明的“挖耳者”的指示对这种情景做了一个仿真实验。实验结果很理想,人安上了这个“黄金耳”之后,的确对声音的敏感性有了大大的增强,能够听到过去从来听不到的声音。
这个聪明的“挖耳者”得到了这个完美的实验结果之后马上喜出望外,立刻找到了当地最有钱的名媛,向她兜售了自己的想法。这个名媛最初对这种设想不感冒,但禁不住这个聪明的“挖耳者”百般蛊惑,再加上自己的小情人因为收了“挖耳者”的贿赂,一个劲在背后扇风点火。于是,挖掉了自己的耳朵,安上了这个“黄金耳”。
刚开始的时候,名媛的确感觉很舒服。因为,安上这双“黄金耳”之后,由于黄金在导热和导声方面的良好属性,名媛对外部的冷热和静噪变得尤其敏感起来。名媛经常能够从外界听到一些从前听不到的故事和音乐,名媛开始在自己的交际圈夸夸其谈得讲述自己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许多绯闻趣事,并因此而在自己的交际圈内得到了相当大的尊崇。再加上“黄金耳”本身的装饰效果,名媛很快就在自己的交际圈内成为红的不能再红的超级明星。
名媛的成功带动了自己红粉知己的仿效,从此以后把肉耳挖掉,装上“黄金耳”成为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并且这个风俗不仅仅在富裕家庭中扩散了开来,而且由于这个聪明的“挖耳者”想到了利用一些衍生工具让一些穷人通过合伙打包的方式来安装“黄金耳”。很快这个“挖耳者”成为了当地最有智慧者和最有财富者的代表。
但好景不长的是,名媛很快发现由于“黄金耳”的出现,自己越来越难于在晚上睡一个安稳觉了。因为听觉太灵感的缘故,名媛经常会半夜三更被莫名其妙的声音惊醒,而且自从安上“黄金耳”之后,名媛也越来越容易察觉到自己的老公和情人在旁人背后是如何诋毁自己愚蠢,又是如何恬不知耻得背着自己在外面鬼混。
名媛禁不住这种痛苦,找到了这个聪明的“挖耳者”,而这之前已经有好几百人向后者反应这种情况了。聪明的“挖耳者”害怕自己很快会因为身败名裂,立刻承诺名媛说,只要名媛能够找到更多的人来安装“黄金耳”自己也给名媛足够比例的黄金作为提成。
名媛接受了这种利诱,开始成为了“挖耳者”的利益同盟者。于是,一场发端于“挖耳街”的怪诞风俗开始向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