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西点男孩 >

第16章

西点男孩-第16章

小说: 西点男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们的幽默感。
  “再考考你们,是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万老师的话刚落音就有孩子举手,答案是先有男人,因为先生、先生,男人称作先生就是先于女人而生嘛。这个机灵的孩子,显然是受了前一个问题答案的启发。而万老师连续出两个相关联的问题,目的就是要启发孩子们的幽默智慧,希望孩子们能够举一反三,逐渐养成幽默的品格。
  平时西点男孩很多人都以雅号闻名,真实姓名只有在学校里使用。而每个雅号都是一种幽默,寄托着老师对孩子某方面专长的肯定和期许。相声界冒出个新星郭德纲,西点男孩里就有个会讲故事,会逗乐的“霍德刚”。思维敏捷,爱好自然科学的孩子叫“李因斯坦”。知识面宽,信息灵通的孩子邢博文,雅号叫作“邢(新)华社”。幽默是可以相互感染的智慧。在一个轻松幽默的环境中,孩子们的幽默感是可以被启发、培养出来的。
  西点男孩训练中心经常组织孩子们上街义卖报纸,参加志愿者活动,与陌生人接触取得对方电话号码,在实况演习中锻炼孩子们的生活应变能力。孩子们从实践中真实感受到,幽默对于人际沟通、交往和生活的作用,实际上是源自于你的态度、情怀和品质。
  男孩是正在成长的人生,理想的现代社会男子汉,兼备勇气、智慧与专长。这种童年少年时期的专长不一定是最终的专业特长,而是致力于培养孩子们专注的精神,在知识爆炸,信息海量传播的时代,有自己的选择,有个人的空间,有创造发展的可能。
  如果说体能训练、勇气培养、智慧激发是对于每个西点男孩的通识课程,那么,专长塑造则是训练中心与学校、家庭合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西点男孩是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外的所有时间都委托给训练中心,为了满足孩子们多样化的素质培养和发展需要,除了开设相当于通识课程的所有男孩都必学的课程,还有面对部分同学选学的课程,如书法、太极拳、萨克斯、中国算术等,邀请专门老师或学者来训练中心授课,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学。另外,针对特殊情况,不便于来训练中心授课辅导的老师或专家学者,则取得家长和学校的协助,安排时间和条件,让学生单独去老师或专家学者那里去求教。这样,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够在个人专长方面得到选择的机会和发展的可能。
  健康的体魄,勇敢的品质,幽默的智慧,专长的可能,西点男孩训练中心致力于培养锻造孩子们的一种意志力,坚持力,忍耐力,一种择善固执,特立独行,大义凛然的人格精神雏形。做人第一,读书其次。人立,万事可为,可谋,可兴。
   。 想看书来

男孩天空,家庭责任与社会使命(1)
家庭责任与社会使命,是横亘在中国男人头顶上的两重天,过去是,现在是,在相当长远的将来仍然是。这是历史的宿命,是绵延不绝的客观现实。
  万国英说:“玩耍是孩子们的天性,学习是孩子们的责任,对于男孩尤其是这样。”在天性与责任之间,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世界,学校教育没有完全占领这个世界,很多家庭教育无法掌控这个世界,西点男孩训练中心正在以一种创新的精神开拓这个世界。
  几千年中国宗法制社会,将家庭财产与家族继承权给予男人,同时也把家国责任交给了男人。无论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道家的修炼超脱,法家的严刑酷吏,兵家的诡计权术,都是主要提供给男人们的舞台与墓地。相比较而言,女性的世界虽然很狭隘、很残酷,却多少保存着一些人性的纯真。只有在佛教世界,众生平等,男人与女人都可以修炼成佛。近代社会历史为了救亡图存,开启民智,在西方启蒙思想影响下,时代先驱倡导男女平等,国家法律保障男女平权。但流风遗俗,影响至今。人们在思想意识的深处,在潜意识中,仍然倾向于认为男孩是传宗接代的首要人选,从婚姻制度,家庭组合,到姓名辈分,祭祀祖先,现代汉语语境下的宗族文化观念因子,仍将长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农村社会是这样,城市社会也是这样,只是程度上逐渐改变,慢慢减轻。
  据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5年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沈阳七城市2252名当地居民的随机抽样调查统计,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中,希望男孩将来“事业有成”的比例占,位列第一;而希望女孩将来“家庭幸福”的比例占,位列第一,位列第二位的是“有道德”,占,位列第三位的是“事业有成”,占。①显然,在现在的城市社会,人们对于男孩和女孩的人生期待是不一样的。人们仍然倾向于将“事业有成”更多地期许男孩,而将“家庭幸福”期许女孩。
  现代科学和社会学研究认为,男女性别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文明存在发展的基础。最低民族,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几个残余部落。在这些最低民族中的女性不屈服于男性,同时,一般男性也不屈服于女性。“女性的体质和智力,同样也不在男性之下。”“一般地讲,人类从最低级的阶段进入较高的阶段以后,就产生了两性间显著的不平等现象和压迫女性的趋势了。”②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姓”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说文解字》解释:“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女从生。”姓,最早源于母系氏族社会,从妇女生子得来的。所以,古代姓氏多从女旁,如姬、姜、姒、妫,“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妇人称姓,男子称氏,三代以后姓氏合而为一,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③文化传统是社会历史经验的积淀,作为生活在具体历史阶段的人们,其行为方式,思维习惯,生理机能,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忽略客观历史存在,将妇女解放运动简单地理解为“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做到的事,女同志也能做到”,实际上是对妇女的一种不公和伤害。“否认两性在生理心理上的差异是愚蠢的,争两性的优劣高低则是无聊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两性差异本身当做价值,用它来增进共同的幸福。”④改造人类社会历史的前提是要承认社会历史,正视社会历史。无论是妇女解放,还是男性解放,给与不同发展需要的人们以同等的机会,才是一个公正的社会,才是今天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所谓“不同发展需要”,就是承认现阶段男女性别差异,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分工。
  就社会分工而言,凡是涉及重体力劳动的工作,如地质勘察、矿山开采、建筑安装、道路铺设等等属于社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项目的,都需要男人承担。国家防卫,当兵打仗,属于维护国家社稷基本安全保障的,也主要依靠男人承担。在社会公共利益谋划、经营与管理,在人类精神思想创造领域,依然是男人担纲主角。只有在现代工商业社会,在没有重体力劳动领域,男女就业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并且,女性凭借着擅长沟通交流的特点,甚至有超过男性的成功机会。男性智慧倾向于抽象与明晰,女性智慧倾向于具体与混沌。英国作家弥尔顿(1608~1674)说:“男人直接与上帝对话,女人必须通过男人才能与上帝相通。”①男性智慧关心更多的是上帝,女性智慧关心更多的是大地,是人间尘世,是现实生活世界。在“上帝”与“大地”之间,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有分工不同。如果说,性别是大自然最奇妙的发明创造,那么,社会分工就是人类社会最无奈也是最合情理的存在。男人相当于这个社会的“硬件”,女人则是“软件”。只有硬件与软件的相互匹配,才能琴瑟和谐,弹奏出美好的乐章,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文明效应。 。。

男孩天空,家庭责任与社会使命(2)
就家庭、家族、种族角色来说,受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男人往往承担着更多、更大、更重的责任。当然,自古至今不断出现过一些女性担当家庭重任的事迹,那都是男性缺席或无力承担责任的情况下,由女性替补扮演男性角色。在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家庭儿女双全,其财产继承就受分家的原则和惯行支配;如果没有亲生子嗣,就按照宗祧继承的原则和惯行行事。据抽样调查统计,“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家庭其财产继承不是通过分家,而是通过承祧来实现的。”“作为女儿,一个女子有6%至12%的可能性是生在一个没有活到成年之亲生子嗣的家庭。而作为妻子,她的夫家没有子嗣的可能性大约在20%。这样,可能有三分之一的妇女是没有兄弟的女儿,或没有子嗣的妻子,甚至两者兼而有之,在她们一生中的某个时刻就很可能会因此涉入宗祧继承。”①正是这些女性,在家庭中男子缺席的情况下,按照宗祧继承的原则,承担起家庭生计和家族传承的责任。
  经过现代革命和社会制度变革,中国现代社会倡导并执行男女权利平等,废除了家族宗法制。在财产继承权上,男孩女孩具有绝对平等的权利。在宗族祭祀问题上,按照唯物主义观念,曾经一度视之为“封建迷信活动”。现在,不提倡,也不反对。如果作为子孙后代对于祖先的纪念缅怀,则儿女都有权利、义务和责任。这场持续一个多世纪的社会变革,实现了男女继承权的平等,同时,也摧毁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家族宗祠,废弃了家学传统,消灭了家族产业。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根柢受到前所未有的动摇和清洗。在没有宗祠,没有教堂的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物欲横流,心浮气躁,到处飘荡着文化的泡沫。西方现代工商业社会,是在保留家族产业的前提下,实行男女平等的继承权。家族的荣誉和产业,成为社会存在的中流砥柱。
  在接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的几代中国人,只有男孩或只有女孩的家庭大约各占一半。②对于这一大半有男孩的家庭,实际上承担着教育培养男孩种族传承的责任。当然,种族的繁衍传承,需要男女双方的责任承担。但是,一代男孩的成长状况,一代男人的体质健康、心理素质、生命状况,对于下一代生命的基本素质影响更为巨大。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腻烦了舞台银幕上奶油小生式的中国男人形象,勇敢先锋的中国女性大声疾呼:寻找男子汉!中国为什么没有高仓健?①随后,中国体育界出现明显的女强男弱的所谓“阴盛阳衰”现象。在国际赛事中,女子比赛项目获奖比例远远高于男子项目。十年后,此风不但没有扭转,反而愈演愈烈。先是大中城市中小学学生中出现“阴盛阳衰”,接着农村中小学校也出现类似现象,并蔓延到部分专业的大学生中。
  据上海市罗山小学钱忠达老师的统计,某小学“各年级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积极分子”的男女比例分别是:少先队大队委员1∶8,中队委员1∶5,三好学生1∶5,各类积极分子1∶6。其他单项先进或优秀统计,也同样表现出令人吃惊的“阴盛阳衰”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小学教师队伍的普遍女性化值得关注。上述某小学48名教职员工中,除后勤人员和体育教师共计5名男性外,其余全部是女教师。另一所小学,全校教师中的男性只有1名体育教师,被戏称为《红色娘子军》中的洪常青。城市中学教师的男女比例同样出现失调现象,“过去相当长的时间,中学男女教师比例为4比6,而目前一些中学男女教师比例为2比8,甚至为1比9”。① 针对这种情况,有关教育主管部门至今没有采取任何调控措施。而美国却规定小学教师中的男性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而且特别强调需要那些有满脸络腮胡子,充满阳刚之气的男子汉。这样,让孩子们,尤其是男孩子们,从小就受到“大丈夫”气概的熏陶。可惜,中国城市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以至于部分中学,孩子们始终在“婆婆妈妈”的包围中,非常容易养成男孩子们的嗲声嗲气、娘娘腔,缺乏阳刚之气。

男孩天空,家庭责任与社会使命(3)
上海市大同中学的杨捷老师说:“现在学校里开会颁奖,上台领奖的几乎全是女孩,顶多一两个男孩;一个班里,从班长到团支部书记,再到学习委员,也都是女生,偶尔会有个别男生比较优秀,但也只是那种听话、帮老师干活的男生,而不是很有抱负、很有理想的男生。”
  天津市第四十三中学高二年级共有17个班级900多名学生,学习成绩位于前50名的学生中,女生占3/4。而成绩排在年级末尾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男生。②
  重庆市自2001年至2007年涌现的16名高考状元中,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