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权臣之路:帝国大佬的终局自白 >

第14章

权臣之路:帝国大佬的终局自白-第14章

小说: 权臣之路:帝国大佬的终局自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⑿闳莸谝磺醭ぁ
  

尔朱荣:问天下谁是英雄(2)
从我懂事以来,我就为自己拥有如此显赫的家世和高贵的血统而骄傲不已。
  同时我也知道,尔朱家族一定会在我的手里头变得更加强大和辉煌。
  因为我是有使命的人。
  就像你们所知道的那样,我的一生是在征战杀伐中度过的,人们都说我勇猛、凶悍,甚至还有点残忍。所以,你们很有可能把我想象成满脸横肉、面目狰狞之人。可你们错了。上苍不但赐予我高贵的出身,还赐给了我白皙的肤色和英俊的脸庞。当然,对于容貌的美丑我根本不在乎。我敢说,女人们对于我容貌的兴趣,要远远高于我对她们的兴趣。我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世上的人们对容貌和肉体之类的东西会如此迷恋?并且总是那么容易沉溺于肉体和官能的享受?在我看来,肉体只不过是奴仆,唯有意志才是生命的主人。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坚强的意志是你活下去的唯一保障。如果你无法领会并掌握这一点,那就带上你薄弱的意志连同你那可怜的肉体,趁早从这个世界上滚蛋!
  这就是我的生存哲学。
  在我不算漫长的一生中,我将无数次用我的刀剑向人们表明这一观点,并且迫使世上的人们要么臣服在我的脚下,要么横尸在我的面前——包括我手下的契胡武士,包括我战场上的对手,也包括朝堂上的三公九卿、六部百官,甚至包括——金銮殿上的皇帝。
  我一直认为,战争与杀伐是这个世界的常态,而所谓的和平只是一种假象,或者说是两场战争之间的过渡和间歇。事实证明我是对的。在我的整个青少年时代,除了北魏朝廷与南方的萧梁王朝之间长达十四年的拉锯战之外,国内相对而言还算太平。然而,在我成年之后,也就是在我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被朝廷任命为游击将军之后,我发现和平的假象正在褪去,而金戈铁马之声已经隐隐可闻。
  应该说,对于战争的预感既是我的一种直觉,也是我的一种渴望。我讨厌宁静而庸庸碌碌的生活,渴望一身戎装呼啸沙场,与各种各样的对手展开意志的争锋和勇气的较量。
  北魏末年“六镇之乱”形势图
  孝明帝正光年间,北方六镇爆发了全面叛乱。朝廷派遣大都督李崇北上征讨,被叛军所败。李崇退兵,六镇全陷。一时间,冀州(辖今冀中、冀南及鲁、豫各一小部)、并州(辖今山西大部及内蒙古、河北各一部)以北到秦、陇以西,民变四起,如同野火燎原。与此同时,柔然王阿那环亦趁火打劫,大肆侵掠北部边境。
  嗅着从四面八方纷涌而来的血腥气息,我知道,尔朱荣的时代来临了。
  我广散家财、招募义勇,迫不及待地率领四千契胡勇士冲上了战场。
  朝廷授予我冠军将军的职衔,让我隶属于大都督李崇北上御敌。我很快就在边境线上寻获了柔然军队的主力,和他们狠狠干了一仗。阿那环兵败而逃,我率部一路追击到大漠深处,直到把他们赶回老巢才凯旋而归。随后,我又以闪电般的速度接连平定了秀容郡乞扶莫于、南秀容万于乞真和并州素和婆崘崄的叛乱。
  我数战数捷,朝廷立刻擢升我为直阁将军。
  可我知道,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此后短短数年,我又打了一连串胜仗,令朝野上下惊叹不已。在此,我很愿意向你们罗列一张我所获得的战绩单和晋职表。虽然这些战果看上去只是几行枯燥的文字,可我相信透过字里行间,你们还是能够想见我的汹涌快意与万丈豪情。
  第一阶段战役,我消灭了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南)的步落坚胡,肆州(治所在今山西代县)的刘阿如,还有沃阳(治所在今山西右玉)的叱列步若;朝廷封我为安平县开国侯,赏食邑一千户,官拜通直散骑常侍。
  北魏戴兜鍪、穿裆铠的武士(甘肃敦煌莫高窟285窟壁画)
  第二阶段战役,敕勒人斛律洛阳与费也头起兵叛乱,互为犄角,来势汹汹。我轻而易举地击破斛律洛阳于深井,驱逐费也头至河西。朝廷擢升我为平北将军、光禄大夫,并任北道都督;随后授武卫将军,不久又加使持节,授安北将军,都督恒、朔讨虏诸军,进封爵位为博陵郡公,增加食邑五百户。
  

尔朱荣:问天下谁是英雄(3)
人们情不自禁地惊呼我为常胜将军。可是,从朝中那帮宿将元勋的眼神中,我还是看出了一丝困惑和一丝不屑。我知道,在他们眼里,我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秀容部落酋长。我的赫赫战功在他们看来,多半靠的是运气。
  我在心里对他们发出冷笑。他们愚蠢的脑袋理解不了我成功的奥秘。
  我相信只要稍加解释,你们就知道为什么我会赢得这么漂亮,而我的对手们为什么会输得那么惨。因为他们是饥饿的暴民,而我是天生的战士。他们为了填饱肚子而战,为了卑贱的生存而战;而我是为了无上的荣誉而战,为了上天的使命而战。
  境界的高低最终决定了战场的胜败。这很合理,也很公平。同时也说明——我并不是靠运气。
  至于朝中的那帮老将,坚硬的铠甲同样掩盖不了他们脆弱的内心。因为他们也仅仅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战。对他们而言,战争只是他们博取名利地位的手段。可对我来说,战争几乎就是目的本身。我并不是想通过战争获得什么(当然我也并不排斥它给我带来的诸如名利地位之类的副产品),而是就在战争当中,获取我超乎寻常的享受,实现我与众不同的价值。
  用自己绝大的意志毫不留情地摧毁所有软弱的意志及其他们所寄生的肉体,难道还不足以令人进入某种癫狂之境,甚至是某种极乐之境吗?!
  从这个意义上说,战争是为我来临的。
  我也为战争而存在。
  所以,我会用接下来的生命最终向天下人表明——我不是什么常胜将军……
  我是战神。
  帝国的老家伙们看我不顺眼,所以我一直想找机会教训他们一下。碰巧那个不识时务的肆州刺史尉庆宾就充当了这么一个冤大头。
  那一年我行军经过肆州,军队需要休息和补充给养,我让士兵在城门下喊话,要求入城。没想到尉庆宾竟断然拒绝。我的怒火刚刚要升腾起来,可一转念我就乐了。
  很好,这是让我杀鸡给猴看的一个机会,也是我扔向朝廷的一颗问路之石。我毫不犹豫地向士兵下达了命令。我说:攻城。我记得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我手下那些勇猛的武士们不约而同地愣住了。可他们很快就明白了一切。
  一瞬间,我的军队像潮水一样漫过了肆州城。尉庆宾仓皇弃城而逃,最后在秀容被我的士兵抓获。一个堂堂的肆州刺史、朝廷的封疆大吏忽然成了我尔朱荣的阶下囚,我很想知道朝廷对此作何感想。
  可朝廷连屁都不敢放。我笑了。当天我就把我的叔父尔朱羽生任命为新的肆州刺史。朝廷仍旧保持沉默。不唯如此,朝廷还加封我为镇北将军。仿佛我占领的是一座敌城。从那以后我就明白了一件事:在其时的北魏帝国,已经没有什么是我尔朱荣的意志所不能转移的了。
  孝明帝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又有鲜于修礼纠集北镇流民起兵于定州,大败朝廷的北道都督长孙稚,一时兵锋甚健。我当仁不让地上书朝廷,请求东征。朝廷当即加封我为征东将军、右卫将军、假车骑将军,都督并、肆、汾、广、恒、云、六州军事,进阶为大都督,加金紫光禄大夫。至此,连我自己都闹不清自己头上到底有多少顶官帽。
  不久鲜于修礼被其部下元洪业所杀,而元洪业旋即又被他自己的部将葛荣所杀。葛荣尽得鲜于修礼的部众后,又击败了另一支叛军,斩杀了首领杜洛周,吞并了他的部众。一时间声势浩大,号称有百万之众。
  我不禁有些兴奋。我发现,在战场上厮杀了这么些年,一个比较像样的对手终于出现了。
  朝廷也意识到,放眼天下,足以对付葛荣的人,就只剩下我尔朱荣了。于是再次加封我为车骑将军、右光禄大夫,进位为仪同三司。
  我趁此时机北捍马邑(今山西朔县),东扼井陉(今河北井陉山),并且大量招募义勇、扩充军队。我表面上的动机当然是为了对付葛荣,可我心里还有另一层动机,那就是——对付朝廷。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尔朱荣:问天下谁是英雄(4)
因为我已经预感到,我操纵整个北魏帝国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我说过,跟我交锋的人都是些暴民。就算葛荣真的纠集了一百万人,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换句话说,葛荣只是一个匪首。而匪首不可能驾驭真正的豪杰。所以,当我和他交过几次手之后,他帐下的多名猛将便先后投奔到了我的麾下。
  北魏灭亡后的南北朝形势图
  我相信其中两个人的名字你们并不陌生。
  他们就是高欢和宇文泰。
  正所谓英雄惜英雄。他们来到我身边不久,我便料定,假以时日,这两人必有一番造化。后来的历史果然证实了我的判断。高欢和宇文泰把北魏一劈为二——高欢拥立十一岁的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帝,挟持幼主迁都邺城,建立了东魏;宇文泰拥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定都长安,建立了西魏;风雨飘摇的北魏王朝就此灭亡。东魏后来又变成了北齐,西魏变成了北周。从某种程度上说,高欢和宇文泰是这两个帝国实质上的开国皇帝。宇文泰所开创的西魏政制便是后来的北周政制,甚至是隋唐政制的基础和模本。
  在他们两人中,我比较喜欢的还是高欢。他是我生前最器重的一员爱将。可也是他,在我身后诛灭了权倾一时的整个尔朱家族。
  然而,即便我地下有知,我也并不恨他。因为这世上的每个人都必须用自己的力量获取存在的资格。在我死后,我的子弟们也同样要依靠他们自己的意志和智慧来生存。倘若他们想侥幸凭借我的余威而存在,那他们活该被别人灭了。高欢的成功靠的是他自己的本事,任何人也不必有怨言。
  我之所以赏识高欢,是因为他身上有两种常人少有的,而恰恰又与我相似的东西。一是不言自威的霸气,二是志在天下的野心。我是通过一次很偶然的机会看出这两点的。有一次他跟着我经过马厩。我忽然指着里面一匹还未驯服的烈马,命令他去剪除马首上那些杂乱的鬃毛。高欢一言不发地走过去,直直地盯着马的眼睛看了一会儿,随后动手修剪马鬃。片刻之后,一头漂亮的马鬃剪出来了,一匹烈马也被他驯服了。这不禁使我大为诧异。别人修剪马鬃之前都要绑紧马的四肢,然后几个人合力按住马头才能把活干完,而他居然未加羁绊,一人搞定,而且整个过程中那匹烈马服服帖帖,既不踢他也不咬他,甚至没发出半点声响。
  完事后高欢说,对付凶狠的人也要用这种办法。
  我看着他的眼睛。很快我就看见了那种和我如出一辙的不言自威的霸气。这种霸气足以震慑战场上的对手,当然也可以驯服一匹烈马。
  那一天我屏退了左右,与高欢促膝长谈。我问他对天下大势有何看法。高欢说,听说明公有马十二谷,颜色不同,各自成群。请问明公,您养这么多马是为了什么?
  我对他微笑:你说呢?
  高欢说:而今天子暗弱,太后淫乱,奸佞擅权,朝纲废弛。以明公之雄武,乘时而奋发,诛讨郑俨、徐纥之罪以清君侧,霸业定可举鞭而成!
  我纵声大笑。
  那一天,我和他从午后一直畅谈到深夜。从此,高欢进入了我的军事集团最高决策层。
  高欢说得没错,这些年来导致天下大乱的罪魁祸首就是胡太后、郑俨和徐纥。自从延昌四年(公元515年)年仅六岁的太子元诩被拥立为帝、胡太后临朝听政以来,帝国政治便日趋糜烂。这个从头到脚都生长着勃勃情欲的女人十几年来除了找情人、宠信佞臣和大兴佛事之外,几乎没干过一件正经事。眼见她的儿子孝明帝元诩年龄渐长,胡太后不但丝毫没有还政于君的意思,反而变本加厉地钳制皇帝。一旦她发现有哪个大臣和皇帝走得近一点,便千方百计加以剪除。诸如不久之前,通直散骑常侍谷士恢多次受到皇帝召见,马上引起了胡太后的警觉。她屡屡暗示谷士恢,要将他外放为地方刺史。可谷士恢不为所动。胡太后随便捏造了一个罪名就把他杀了。不仅是朝臣,就连天子身边宠幸的道士也会不明不白地遭到太后的暗杀。总之,这个姓胡的女人想把她的儿子一辈子都当成一只中看不中用的金丝雀养着,让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尔朱荣:问天下谁是英雄(5)
这样的一对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