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成就你一生的第一反应 >

第9章

成就你一生的第一反应-第9章

小说: 成就你一生的第一反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属要根据“上司底线”和那个“红色区域”,提升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意识,改变自己的行为和习惯,以便能够在那些“绿色区域”里可以自由地沟通、协商。
  工作中,的确会有些事情,需要我们去跟上司沟通,或者去讨价还价,以便进行变更或调整,但此时作为下属,必须具备的第一反应就是,绝不要触碰上司的底线。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对自己的真正老板负责  
当面对来自上面的有冲突的指令和任务的时候,第一反应:只对自己的那个真正老板负责
  公司里,很多部门都存在多头领导的问题,也就是一个员工同时要接受多个领导的指挥;特别是在实行矩阵式管理的企业,这种情况更是普遍。多头管理的架构中,如果管理关系没有很好理顺或者组织结构不成熟的话,非常容易造成冲突或麻烦,结果搞得下属不知道该听谁的,而变得无所适从。类似的情况,笔者也曾经历过一些,例如:
  正当处理上司交办的一项紧急任务,突然又有领导跑来吩咐一件需要马上去办的事儿;
  部门主管吩咐处理的一个工作,大老板跑来说这事儿先停止下来,干件别的事儿;
  分公司的领导要召开一个紧急会议,结果同一时间总部的部门领导也说要开会;
  对同一个任务,一个领导说这样做,另一个领导说那样干,不知道该怎样执行;
  配合其他部门执行的一项工作,部门主管跑过来分派另外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
  ……
  类似的情形,或许很多人都经历过。有位销售经理曾这样向笔者抱怨,他不仅归总部销售总监的管理,而且还要听命于当地分公司,问题是两个领导在某些情况下,所发出的指令完全不同,甚至是有冲突的;例如,有段时间销售业绩不好,销售总监命令要抓住老客户,而分公司的指示则是要开发新客户,完全不同的业务导向使得这位经理无所适从,因为每天销售总监逼着看老客户跟进的情况,而分公司则每天盯着新客户开发的数据。这位经理抱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总不能把一个人劈成两半用,感觉自己非常难处理。
  面对这种情况,的确会感觉到尴尬;其实不能期待公司在管理结构方面很快做出调整;而要每个经理人都能游刃有余地周旋其中,也不现实,的确很多人的确做不到。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到底该怎么办呢?
  其实,每个人都只有一个老板,尽管看上去会有很多领导,尽管好像每个领导都有发言权,都有指挥权;但是,真正的老板却只有一个。而作为下属,或者叫做有着多个领导的下属,必须非常明白自己只有一个老板,这个老板才是下属们可以听命和服从的,也就是说,所有工作都只是向这位老板负责。
  即便是在多个领导的意见不统一,或者存在冲突的时候,下属也只服从于自己的这位老板。那么,如何判断谁才是自己的老板呢?
  谁发工资谁就是老板,也就是说那个决定我们薪资的人就是老板;而其他人只能算是一个管理者而已。对于那位销售经理而言,如果是销售总监每月核算他的薪资,那就是他的老板;尽管分公司总经理也有管理权限,但并不算是老板。于是,在遇到销售总监和分公司总经理的指令发生冲突的时候,只需要听命于销售总监就可以了。
  多头管理的现象总是难以避免的;特别是上司们之间发生矛盾甚至冲突的时候,如果作为下属确实没有办法协调,那么此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要选择服从自己的老板,知道自己只对这个老板负责。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说服上司“3个理由”加“1个承诺”  
如果需要得到上司额外资源的支持,第一反应:至少要准备3个理由和1个承诺
  争取资源是善用资源的前提,而能够争取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是职业经理人必备的能力之一。工作原本就是调配资源、整合资源和运用资源最大化的过程,而争取资源主要是向自己的上司争取,现实工作中,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特别是额外资源,并不是件轻松、简单的事情,例如:
  总会感觉自己手里的资源远远不够用;
  想去争取更多的额外资源,结果总是碰一鼻子灰;
  费了很大劲儿,努力半天,所得到的资源远远少于自己所期望的;
  总是感觉上司太吝啬、抠门,不情愿把资源放心地给我们使用;
  感觉苦恼,不知道怎样向上司争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支持;
  ……
  诸如此类,都表明向上司争取资源的不易。其实,作为管理者,大可不必烦恼,首先我们必须清楚,争取资源本来就是件难事儿,因为:
  一来,任何资源,总是有限的、稀缺的,给了甲就不能再给乙,所以上司必须要权衡其中的利害关系;二来,上司在分配资源的时候都抱有“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想法,总想把资源使用在关键位置,这本无可厚非,下属要理解上司的这种心理;三来,上司会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估算其所投放的资源所能带来的收益,而选择把资源投放在最能产生效益的地方。
  人们总为争取不到资源而抱怨,其实并非是上司紧握资源不给,也绝对不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笔者认为,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争取资源的目的与上司们资源投放的期望,两者之间能否能达成一致。
  这个达成一致的过程,就需要申请资源的人,从自身找原因,以便寻求突破口,实现两者之间的完美对接,以便获取到想要的资源。如果需要资源,而必须向上司申请的话,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方面,申请资源需要足够的理由支持,没有理由和借口就不可能得到任何资源。所以,必须清楚自己为什么需要资源,资源将使用在什么地方,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才能获取最大效益,还要包括怎么避免浪费等。
  另一方面,需要给予上司明确的承诺和信心,笔者认为这是善用资源的前提条件,承诺资源利用思路和方法,承诺资源使用收益,作为申请资源的人,有责任对可能获取的资源做出充分预估,并对此向自己的上司承诺。
  据此,笔者归纳为:希望争取到所需资源,必须准备至少3个理由,并做出1个承诺。这是一种追求最佳的第一反应,能够争取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并且能够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对于争取资源的过程来看,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所做出的承诺,首先,我们要承诺资源利用的思路和方式,让上司知道我们有能力充分利用好资源;其次,向上司承诺利用资源的关键点所在,是如何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效果的;再次,向上司承诺我们会珍惜所获得资源,不会有任何的浪费情况出现;最后,需要向上司承诺,他们所投放的资源所能产生的收益。
  尽管争取资源不易,但绝不代表争取不到资源;而要想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源,就必须准备至少3个理由,并做出1个承诺。
  

永远不要在上司面前示弱  
如果不希望被上司把我们看低,第一反应:永远不要在上司面前示弱
  职场,是我们展示实力与智慧的舞台。若想在职业发展中打拼出一片天地,能够获得自己所期望的成功,就需要始终把自己的最好状态展示出来,要把正面而肯定的态度、饱满的信心、积极主动的行动、决不抱怨的做法、追求最佳的结果等展示出来,笔者称这些为构筑成功大厦的支柱。
  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展示出来,是基本的职场成功法则;然而,笔者非常遗憾地看到,很多人不仅没有将自己的最好一面展示出来,甚至让人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却是他们较差甚至最差的一面,其中:
  经常看到一些员工在向上司诉苦,而把自己放在柔弱的位置;
  经常听到很多人抱怨,痛诉自己遭受到的各种不公待遇;
  有些员工在接受任务的时候,脱口而出就是“不可能”、“做不到”;
  某些人在执行某项工作的时候,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甚至,会看到一些职场女生居然用眼泪作为武器,来对付上司;
  ……
  笔者称这些做法为“示弱”行为。所谓示弱,包含诉苦、抱怨、退缩或者哭泣等。尽管职场并非战场,但也绝非可以期望得到平等或者温馨的“避风港”,“适者生存”是其铁的法则。
  “职场不相信眼泪”,任何在职场中打拼的人,都会遭受委屈或误解,都会经历挫折与无助;但是,没有人会相信你的眼泪。上司们会因为你的示弱,而开始怀疑你的能力;同事们会因为你的示弱,变得从内心感觉异样甚至轻视;假如是管理者,在下属面前示弱,更会遭到下属的鄙视。
  不要在上司面前示弱,不以弱者的姿态出现,哪怕是遭受到了天大的委屈与不公。没有哪位上司喜欢总是诉苦、投诉的下属,没有哪位上司喜欢那些只知道抱怨的人,没有哪位上司会喜欢那些总把“不可能”挂在嘴边的人,没有哪位上司愿意认可畏首畏尾的人,没有哪位上司喜欢使用哭诉武器对付自己的人。
  “职场无男女”,是职场的又一法则。某些职业女性,在遭遇委屈或者不公待遇的时候,会用哭诉来对付自己的上司,结果会把上司搞得狼狈不堪。公平而合理的待遇,不是靠眼泪争取来的,美好的未来更不是靠眼泪争取来的;成功所依靠的,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将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从而赢得上司的信任,同事的协助,下属的尊重。把最好的自己展示出来,不仅是要给公司、上司们看,同样也是给下属、同事看,这是一种姿态,绝不示弱的姿态。
  当然,笔者所要表述的并非是职场没有人情味、没有关爱;而是作为职场人,必须清楚这里是职场,是需要我们展示个人能力、实力和智慧的地方;不要奢望这里充满理解与关爱,因为这里并不是温馨的港湾,可以任由我们诉苦、抱怨和哭泣。
  不在上司面前示弱,而要把最好的自我展示出来,让大家看到积极主动的、乐观自信的、正面而肯定的、不抱怨的、承担责任的、追求最佳的我们,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美好未来。尽管职场上会有冰冷的态度、无情的攻击、艰难的境况,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清楚在遭遇这些情况的时候,正确的第一反应就是,绝不在上司面前示弱。
   txt小说上传分享

真正的“管理从欣赏开始”  
为下属们身上存在很多问题或毛病而痛苦,第一反应:真正的管理从欣赏开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总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毛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被容忍或忽视的这些问题,一旦反映在团队管理工作中,却往往令人难以容忍,甚至引起愤怒,例如:某些员工有迟到的毛病,某些员工喜欢抱怨,某些员工缺乏信心,等等。面对这些员工,我们的管理者经常会发出的类似的感慨:
  这人,一身的臭毛病,真是受不了了!
  这种人,什么都干不了,只会添乱!
  早想把这个家伙开掉,只是担心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
  真拿这个人没办法,不知道嘱咐了多少遍,可他还是我行我素!
  ……
  其实,在笔者看来,这种状况下,真正的问题并非下属们身上是否存在毛病,或者存在什么样的毛病,而在于管理者们所持有的态度。
  假如每天我们只是聚焦在这些所谓的问题或毛病上,就容易形成“聚焦放大效用”,原本不大的毛病经过放大,不仅会让管理者自己感觉内心不爽乃至失望;而且也会让我们感觉到这个员工一无是处,而最终将其彻底否定。那些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甚至根本不可能被改变的问题或毛病,为什么管理者不能转化态度,用欣赏的角度看待他们,而是以批评的眼光对待下属身上的毛病?
  当年苏格拉底感觉自己年事已高,来日不多,就对他的助手说,“请帮我寻找一位最优秀的人,我要把我的知识传授给他”。于是这位助手开始寻找那位最优秀的人,多年下来却一无所获。最后他来到苏格拉底面前,泪流满面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而苏格拉底说:“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苏格拉底接着说:“其实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可是你却不知道。”相传这个助手就是柏拉图,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尽管柏拉图本人关注自己的问题,并不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但是,伟大的苏格拉底所看到的则是柏拉图最优秀的一面。
  用怎样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员工身上的问题或毛病,所涉及的就是管理的本源问题。所谓管理,到底是管理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