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成就你一生的第一反应 >

第10章

成就你一生的第一反应-第10章

小说: 成就你一生的第一反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怎样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员工身上的问题或毛病,所涉及的就是管理的本源问题。所谓管理,到底是管理下属的优势、优点,还是管理他们的劣势、缺点呢?
  某些管理者习惯于把更多的目光盯在下属的劣势和缺点上,试图改变他们、提升他们,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之后,却发现根本没有取得所期待的结果。
  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能发现那些在职场中成功的、快速发展的、或者如鱼得水的人,其成功主要是因为他们充分挖掘、利用和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也正是基于此,笔者认为:每个人具有别人无法超越和抗衡的优势;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这些优势能否被挖掘、认知和充分发挥出来。成功人士所做的事儿,多数都是解决“如何更好地增强优势和利用优势”的问题,他们绝对不会去拿自己的弱势或缺点去跟别人竞争。
  所以,笔者建议我们的管理者能够尝试“从欣赏的角度”来观察、来分析、来判断所辖下属们的表现。于是,其中的道理也已经明确,所谓管理主要就是管理下属们的优势、优点,而非劣势或缺点;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注意观察和分析下属身上的优势,帮助下属把优势转化到工作中,从而创造最大的价值。
  从下属的优势、优点着手对他们进行管理,是一种欣赏的、肯定的角度。如果感觉下属们还不够优秀,那首先是因为缺少发现,切记:“每个下属都是上帝的天使”。如果发现自己所辖的下属身上有很多问题或毛病的时候,第一反应应该是用欣赏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因为“管理从欣赏开始”。由此,员工的成长环境和工作氛围都将发生变化,不再是挑剔、尖刻或否定,而是宽容、欣赏和肯定;对于下属而言,大家也都希望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工作。  
  

“上司的期望”是下属成长的最佳通道  
当因个人发展问题而困惑时,第一反应:上司的期望是自己的最佳成长通道
  对多数人而言,职业发展是除薪酬之外第二重要的考量要素。人们大都希望能学到更多知识,累积更多经验,进而被上司重视获得晋升机会。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在职场上一帆风顺、快速成长,那么,如何使自己获得快速成长,有什么捷径可以选择?
  捷径当然是有的,就是“上司对我们的期望”。
  每天,草原上的狮子妈妈会给孩子这样的期望:“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否则若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就会饿死。”同时,羚羊妈妈也在对孩子提出明确期望:“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不能跑得比狮子快,就肯定被吃掉。”无论是狮子的孩子还是羚羊的孩子,他们的努力都是沿着“跑得更快”这个明确的期望,所以他们的后代才会越跑越快,最终都成了大草原的宠儿。
  当小狮子或者小羚羊们,遵循着妈妈们“跑得更快”的期望强化自己的生存技能的时候,他们的成长乃至进化,就会是最快的。那么,对于职场中每天受困于琐碎而繁重的工作,感觉筋疲力尽、疲惫不堪的人们而言,无疑是上司的期望能给出一条光明的成长通道:奔向哪里、如何跑得更快……
  在职场中,只有上司最真实、最全面地了解下属;而且,基于部门的规划和发展,上司也会对下属们的个人定位和努力方向有所“期望”;加之上司们丰富的经验与管理智慧,使得他们的指导意见最具实用价值。所以,笔者认为上司的期望就是下属快速成长的通道;因为,上司的期望就是努力目标,就是前进动力。
  日常工作中,笔者经常会问员工一个问题,就是:“请问,你知道上司对你的期望吗?”有的人,能够非常清晰地给出答案,“我的上司希望我能够在半年内做到销售经理!”当然,也会很多人对此表示迷茫甚至诧异。
  尽管年轻一代信仰“我的地盘,我做主”,但,自己在摸索中前行,不仅可能会碰壁,而且最大的问题是成长速度缓慢,甚至有时会走错路;所以,借助上司的帮助和指导,遵循上司的期望发展自己,才是真正的捷径。
  作为上司,我们必须知道“期望导致期望的实现”。我们的期望不仅是给下属们指明一条道路,更多的,其实代表着我们对他们的鼓励,信念的灌输。管理者有责任和义务在下属陷入发展困境的时候,告诉他们“我们对你的期望是……”
  下属们会明白沿着上司的期望发展,是一条精准而光明的快速通道。在职场中打拼的我们,都会有困惑,都会遭遇挫折,都会有不知所措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千万别忘了,上司的期望就是他们最好的发展通道。
  作为下属,必须清楚和明确上司对你的期望,或许上司并不明确说明他对你的期望,但是,对于有上进心的我们而言,就应当主动跟上司沟通,不要等待着上司主动来跟你谈论“发展期望”问题。当然,也可以尝试从上司的要求中分析出他的期望。
  每个人都会遭遇成长的阵痛与迷茫,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笔者建议,第一反应就是要知道上司对我们的期望,而这个期望就是我们发展的快速通道。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下属的习惯是管理者养成的  
如果认为某些方法对员工的工作有所帮助,第一反应:下属的习惯是上司帮助其养成的
  记得一次在给销售经理做培训的时候,有人提问“我在做业务的时候,业绩是非常好,并且总结出了很多好的方法和技巧,归纳了很多好的工作习惯;但是,当我现在开始带团队的时候,却发现下面的业务员们,在这些方面非常欠缺,于是我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他们接受起来却又有抵触情绪。请问,我该怎么办?”
  笔者当时做出的回答是:“下属的习惯是管理者养成的。”
  把工作做好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掌握科学、正确而高效的方法和技巧,这些无不凝结着前辈们的经验和智慧。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管理工作中,如果管理者能够将科学、高效的工作方法、技巧在团队里推动起来,并执行下去,使之化为下属们的工作习惯,结果必然会增强执行力,提升工作效率和绩效。
  任何人在改变某种习惯的时候,都会是痛苦和抵触的;所以,对团队而言,单纯依靠下属自己的学习、感悟,并逐渐做出习惯调整是不现实的。因为,即便他们知道习惯的改变和养成可以帮助他们提升工作效率和绩效;但是,由于眼光和认识的差距,以及改变习惯的痛苦,他们会反感和排斥。基于此,笔者认为通过简单的学习或培训的方式,很难让下属改变现有的不良工作习惯。
  下属的习惯是管理者帮助养成的,或者可以说,下属的习惯是被管理者逼着养成的。
  在下属的工作习惯认知、改变和固定过程中,管理者发挥着关键的主导作用。管理者必须积极行动起来,明确告知下属们哪些习惯是错的,必须要改变,哪些习惯是对的,是要坚持和养成的;在强有力的良好习惯培养之下,通过习惯固化,使之成为融于下属身体和血液里的良好工作习惯。
  管理者们该如何帮助下属养成良好习惯呢?笔者认为,要把每项做法、技巧、方法,都形成明确的规定性动作,让员工们坚持、再坚持、再坚持。
  这个方法看似简单,实际执行起来却比较困难。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也就是同一个动作,必须重复3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形成稳定的习惯。
  帮助下属们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是最快的、最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无论下属是否愿意、是否接受、是否会感到痛苦,强势推进良好习惯的培养直至将其固化在每个人的行为中,是管理者的职责所在。我们必须清楚:没有哪种习惯会轻易被改变或养成。
  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管理者在希望改变下属的时候,第一反应:下属的习惯是管理者养成的。
  这个艰苦的过程,所真正挑战的并不是下属的意志,而是管理者的意志;改变下属习惯的过程充满艰辛,需要足够的勇气、信心,否则将半途而废、无法实现。下属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员工坚持、再坚持、再坚持;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能够坚持、再坚持、再坚持。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首先要知道“他来自哪颗星”  
当一个新员工初入团队的时候,第一反应:先要知道他来自哪颗星
  新员工培养难,特别是“80后”员工培养难,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管理难题。团队里会不断有人离开,同时也会有新人加盟。确保新员工快速融入团队,并能独当一面,是所有管理者都期待的。不可避免,任何新人的融入都要经历一个痛苦的磨合过程,所以,每当有新人加入,都像个难题摆在管理者面前,如何快速找到解题思路,并得到正确的解,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经常听到管理者们如下这些抱怨:
  这批新人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也不知道请教别人;
  对这个员工,我们已经培养了很长时间,他却还是无法独当一面;
  培训了很多东西给新人,结果他们还是固守着自己原来的东西,提升不大;
  感觉新人的那股冲劲,已经消磨殆尽,却没有更好的办法帮助他们;
  ……
  这些都容易让管理者患上“新员工培养综合症”。所谓新员工培养综合症,就是在新员工培养上,没有清晰而明确的思路,或者虽有一些成功做法却无法复制,或者即便有思路和方法,在面对个性差异极大的新员工时也会颇感困难。
  那么,新员工培养的难点到底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首先不能把培养难的责任推给新员工自己,认为他们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学习能力差,甚至不够职业,等等。况且,笔者认为新员工培养不是治病,不能按照“对症下药”的方法,针对他们身上缺点或者问题,开药方、治病。其实,真正应该反思的,应当做的是从我们管理者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和突破口。
  在新员工培养上,我们更多的是采用灌输、指导、督促甚至训斥的方法;全然不顾他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作为管理者,不知道新员工们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更不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如果管理者对新员工的情况一无所知,就无法找到跟新员工沟通的共同“语言”,也就谈不上什么培养问题,所以也就只能依靠强势的灌输、督促和训斥。
  作为管理者,首先要知道新员工“来自哪颗星”,也就是要清晰掌握新员工的性格特征,把握他们想要的是什么,还要了解他们的爱好有哪些。只有把这三个方面搞清楚了,才真正抓住了员工成功培养的关键所在。
  在培养新员工的时候,首先要知道“他们来自哪颗星”,用他们熟悉的语言跟他们交流和沟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清楚应当给他们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或方法进行灌输;怎样给与他们的进步进行评价和指导,等等。
  如果在培养新员工方面,能够根据他们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优势特质,并按照他们的接受能力,安排各种指导和训练,帮助他们设计成长路径,培养他们的行事风格,就往往会事半功倍。
  管理者对于新进员工,第一反应就要了解“他们来自哪颗星”,关注他们的性格特征、能力优势、个人喜好,以及学习意识和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适才培养的目的。
   。。

先把自己的有色眼镜摘下来  
当感觉某些新员工无可救药的时候,第一反应:先把自己的“有色眼镜”摘下来
  新人加盟,都需要一个融入过程,这个过程甚至是颇具挑战性的,因为,部门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对新人的“排异现象”,新人容易被怀疑甚至被排斥。
  从笔者对新人的培养经验来看,新人能否快速被团队接纳,通过技能提升而独当一面,关键取决于团队的长官;他们在用什么样的角度观察、分析和评价新人,在用什么样的态度培养、指导他们。
  记得3年前,笔者所辖的一个部门经理新招进一新人。最初,说这个新人是从20多人挑选出来的,各方面的素质都是非常优秀的。看到他们能够招聘到中意的人,也为他们而高兴。但很快问题就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