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中东黑血 >

第2章

中东黑血-第2章

小说: 中东黑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竞争与合作也好,联盟也罢,都不如对抗这个词在中东的冲击面大。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中东国家间的对抗由来已久,尤以冷战时期为甚,如众所周知的阿以关系,两伊关系,不仅出现频率高,而且持续的时间长。在两伊的对抗中,历史积怨、领土纷争、教派纠葛、争作海湾地区霸主的野心,这些都是同为大国的伊朗和伊拉克对抗的根本原因。从1980年开始,两国由最初的边界战争逐步升级到“袭船战”、“袭城战”。战争耗时八年,双方都伤亡惨重。
  在冷战后期,最突出的例子则是伊拉克和科威特间爆发的海湾战争。这两个国家的矛盾也是由来已久。伊拉克为了摆脱两伊战争所带来的经济窘迫局面,竟然打起了入侵科威特的主意。当然,那也是国际形势的变化刺激了伊拉克的结果。1 0年8月2日,伊拉克发动对科威特的侵略战争。入侵让原本仅仅是一般的领土、资源纠葛变成了势不两立的对抗。两国的对抗引发了多国共同参与的大规模战争——海湾战争。
  中东经历着与历史遗患相生相伴的风风雨雨,所以是纷扰的中东,可中东的纷扰又何止于此?外来势力的插手让中东的局势更是险象环生。中东本想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可在中东的那些“大树”真的就那么好靠吗?
  

2。群雄逐鹿中东(1)
在今天,大家都知道中东是石油宝库,是会涌出一桶桶“黑色金子”的地方。但在二战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对绝大多数的人而言,至少是对美国人而言,中东却是神秘而遥远的,尽管美国在1939年的时候已经向沙特派遣了驻当地的外交公使。
  不过,陌生是短暂的。随着美国人更加深入了解到中东地区蕴含有他们所渴求的石油资源时,它开始将目光牢牢锁定了该地区,并逐步将它的影响渗透至每一寸土地。时值今日,美国仍然是活跃在中东地区的大国之一,也是当地为世人公认的最为活跃的大国。
  美国能了解中东的战略价值,别人也不傻,美国所垂涎的肥肉别人也会心动。事实上,在美国充分意识到中东对于本国的战略意义之前,早就有一些大国出手了,比如英国,它在中东地区的势力曾一度无人能撼动。
  说到英国在中东的势力,那要追溯到奥斯曼帝国时期。
  奥斯曼帝国在鼎盛时期拥有前拜占庭和*帝国的大部分领土。自18世纪下半叶,奥斯曼帝国开始衰落。尽管如此,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这个帝国还拥有着亚洲地区广大的*地区的领土,包括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巴勒斯坦和*半岛。
  从19世纪初叶起,英法等殖民国家的势力已侵入西亚地区。同时,苏联的“前世”,也就是当时北方的沙皇俄国一直觊觎奥斯曼土耳其东北部与己毗邻的土地。后起的德国也想分羹,加之在一战前其实力不断上升,大有取代英法之势。1914年8月,德国与土耳其签订同盟条约。就这样,在随后的战事中,我们能够看到土耳其素丹政府果然追随德奥同盟参战。
  为了打败土耳其和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及属地,大战期间,协约国各成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秘密会谈。1915年秋,英法秘密制定瓜分奥斯曼帝国亚洲部分的计划。第二年年初,英法与沙俄交换了意见,9月达成了分割奥斯曼帝国所属的*各省的秘密协定。英法为换取沙俄对战争的支持,还允诺战后沙俄可兼并黑海海峡地区,并将土耳其都城伊斯坦布尔让给了沙俄。沙俄,乃至其“后世”的苏联,也从此在中东这块土地上盘根错节开来。对于英法的“礼让”,作为交换,沙俄也同意将波斯也就是现在的伊朗的“中立地带”让给英国,并保证支持和保障英法在该地区的特殊利益。伊朗正是从这个时候起,与英国之间便再也撇不清干系了。
  一战让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下的西亚*地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从1916年开始,*人掀起了反对奥斯曼土耳其统治的民族起义,斗争遍及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等地区。而英国则是瞅准了时机,打着支持*人独立的旗号,与*人领袖达成共同对土耳其作战的协议,允诺战后建立独立的*国家。1916年,在英国支持下,*汉志王国成立,亲英的沙里夫?侯赛因成为掌权者。
  在英国紧锣密鼓部署战略时,一战也终于结束了,土耳其战败投降,而奥斯曼帝国也从此彻底瓦解。协约国集团英、法、意等战胜国如愿以偿地将奥斯曼土耳其的西亚属地如数收入各自的囊中。1916年,卡塔尔被迫成为英国“保护国”;1920年,英国获得对伊拉克、外约旦和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法国则获得对叙利亚、黎巴嫩的委任统治权;1925年,英国宣布塞浦路斯为它的直辖殖民地。而在那个时候,海湾地区的科威特和*诸酋长国已先后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2。群雄逐鹿中东(2)
一战让英国如愿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要知道,在西亚特别是海湾地区,那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其实还在一战之前,英国就已经几乎垄断了这里的石油开采权。20世纪初,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和英伊石油公司相继成立。一战后,英伊石油公司顺势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石油垄断公司。它的资本到了1939年的时候已高达3000多万英镑,是26年前的15倍。石油产量由年产25万吨增加到1000多万吨,年利润率由5%增加到20%。为了很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在石油租借地内,英伊石油公司拥有自己的军队、警察和法庭,所在国政府根本无权干涉,那里俨然就是一个“国中国”。
  英国在中东的“苦心经营”让它在这块土地上有能力可以傲视群雄。在二战前,英国在中东可谓是一国独大,这点无人会质疑,这也包括美国在内。它的心里非常清楚自己的斤两有多少,即使是想撼动其霸主地位也是有心无力。
  但形势是会转变的,随着美国自身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到了二战前夕,美国已经一跃成为世界上头等经济强国,它开始变得不安分了。
  还在一战后二战前的时候,美国就已经开始积极部署并将美国石油公司的触角盘踞至中东的土地上。美国慢慢向中东渗透,面对英法等其它大国,它希望重新分配石油产地。从1927年以后,美国石油财团先后获得伊拉克(摩苏尔)石油公司%的股份,以及科威特、巴林群岛、沙特*等地的石油开采权。慢慢地,人们发现中东的七大石油公司中有五个都来自美国。直到今天,这些公司依然是石油界的巨擘,它们跺一跺脚世界都会为之颤动。它们分别是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现在已是埃克森公司;美孚石油公司的前身纽约标准石油公司;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的前身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得到了在沙特开发油田特许权的德士古石油公司和海湾石油公司。其中,埃克森和美孚在1 年成功实现合并,而德士古则于2001年被雪佛龙兼并。
  随着美国能源策略的实施,当时的美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尽管当时的美国没有能源方面的顾虑,其石油储备不仅应付自己的生产绰绰有余,还能提供给其他的国家。只是好景不长,由于大量开采,美国自身石油储量下降,它很快就嗅到了石油短缺的危险信号。这样一来,牢牢控制住中东的石油资源就更是能源策略的关键所在。于是,我们看到美国在二战期间一步步加强了对中东的外交、经济和军事的介入。到了二战结束后,美国已经可以从容介入中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美国第一次向海湾派驻了军队。
  也许你会有疑问,难道美国对中东的渗透没有引起他国的不良反应吗?至少英国这位老大哥不会心甘情愿让他人分羹吧?所谓“力不从心”这个词,刚开始是用在美国对英国身上,而二战后,这个词则被很好反映在了英国对美国身上。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残酷的二战大大伤了英国的元气,也削弱了英国在中东地区的地位。二战这个契机,让美国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经济和军事强国,它有足够的实力让原先的霸主“退位让贤”,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新的世界秩序”是它雄心勃勃的想法。

2。群雄逐鹿中东(3)
当然,昔日的霸主岂会甘心承认自己已是明日黄花,风光不再?于是,美英两国开始了在中东这片土地上的双雄逐鹿战。而沙特*就成为了美英争夺的一个焦点。
  尽管英国的帝国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但有道是烂船还有三分钉,况且它在沙特依旧有很强的政治影响力。尤其是沙特的王室,其与英国的关系非同一般,每年沙特国王都会从英国人那里得到不少好处。而沙特所有石油大权都是掌握在沙特王室的手里,一旦英国运用王室这张王牌,搞不好美国在这一地区的石油利益就会岌岌可危。当然,美国也是深知这个中厉害,清楚知道要将英国势力从沙特驱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再难办到的事情也是要办的。
  且不说中东的石油资源是美国不能舍弃的肥肉,就以美国雄心勃勃的“帝国梦”来说,中东也是它必须拿下的。谁都知道,二战一旦结束,百废俱兴的欧洲国家要想很好实现重建,必然会很大程度依赖中东的石油。资源,尤其是能源是发展经济的前提,谁控制了经济发展的命脉,谁就能更好地钳制住那些大国。美国很清楚,若它不能将石油这个命脉牢牢掌控手中,那一旦欧洲从二战的废墟中恢复了元气,那它的“帝国梦”将难以实现。届时,重新崛起的国家不仅不再受美国束缚,反倒有可能成为美国的强劲敌手,而和美国抗衡。这是美国不愿看到也不能接受的局面。
  美国出手了。先是在1943年,二战还没有结束的时候美国就开始向沙特提供颇具诱惑力的贷款。接着,在英国没有得到任何通知的情形下,美国就计划在沙特建造一条横贯*半岛、连接波斯湾和地中海的输油管道。接下来的事情让英国更是难以接受,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居然建议要英国与自己就有关中东石油问题进行谈判。闻讯后的英国感到昔日自己的小弟正在无视自己的威严,公然对自己挑衅。而此举,也可以说是美国公开地对英国在中东的优势地位发出的第一封挑战书。
  感到不爽的丘吉尔立马给罗斯福去了一封信,信中指责美国谋求破坏英国在伊拉克和伊朗的石油开采权。罗斯福可是毫不客气,调侃自己不过是担心英国觊觎沙特的石油。不过,为了不至将双方关系弄得太紧张,罗斯福还是向丘吉尔做了“保证”,称美国是“无意侵犯英国的石油利益的”。
  话虽是这样说,但美国方面还是不断加快竞逐中东的脚步,开始思考制定在中东的长期策略。还在二战结束前,1943年底和1944年初,美国国务院就制订了关于美国在战后的国家石油政策,该政策中已经明确了“实实在在地有序扩大东半球尤其是中东资源的供应”。?
  在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美国为确保战后在沙特*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做了很大努力。比如,罗斯福就曾与沙特国王进行过会晤。在双方的讨论过程中,罗斯福明里暗里都已经透露出自己对沙特的关心,尤其是对石油的关心。罗斯福毫不掩饰沙特对美国的重要意义,也直言不讳将会让美国更多地参与沙特的各项事务,发挥巨大的政治作用。
  罗斯福是这样说的,美国也是这样做的。在罗斯福说要在沙特发挥美国巨大政治作用之前,它已经就在中东海湾沿岸的达兰建立空军基地一事与沙特进行了“协商”,并在二战结束的1945年9月,由时任总统杜鲁门批准达兰空军基地落成。
  之后发生的事情说明,部署达兰空军基地这步棋也真算得上是美国人的未雨绸缪。事实上,达兰空军基地在美国的中东整体战略中是一个关键要素。在后来的美国沙漠盾牌行动和沙漠风暴行动中,达兰空军基地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这样,美国在为将中东变成自己的海外石油供应站而努力着,并以此为政治、经济、军事的战略部署进行着。到了1945年9月,美国的公司已经拥有了开采中东最大油田的权利。
  美国不断在中东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英国却只能在旁边看着干着急。很明显,江河日下的英国已经没有能力独自控制中东局势,美国对此也很清楚。可以说,美国在中东扩张策略的制订,就是基于自己对英国在二战后政治、经济和外交能力的准确判断和评估,英国缺乏和自己在中东博弈所必需的资本。
  在中东地区与英国的利益逐鹿,美国知道自己的胜算有多大。美国意欲打破英国在中东的独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