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北方之王 >

第220章

北方之王-第220章

小说: 北方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时候,这才发现日军舰队中其余的四艘军舰已经跑得老远。轰炸机看看它们的背影,无奈的返航了,没有办法,谁叫它们投干净了所有炸弹呢?其余的潜艇也浮出了水面,有三艘受了不轻不重的伤,最可惜四零六艇被击沉了。

    在别的潜艇在抢救四零六艇员和被击落的飞行员的时候,张方哲心中有些焦急,他发现三八四艇很长时间都没有消息了,发出去的电报根本没有任何的反应。张方哲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三八四艇很可能也遭遇到什么情况沉没了。回想日军一直在疯狂的扔深水炸弹,对了,就在日军第一次扔深水炸弹之前,他还曾击中过一艘驱逐舰。张方哲不由诅咒起这个日本战舰,“吗的,第一次出航就让老子报废了两条潜艇,以后还要老子怎么混?”

    张方哲打开无线电,“你们谁还有鱼雷?”无线电里只传来沙沙的声音,张方哲看着日本军舰正高速离去,不由心中沮丧万分,没有鱼雷潜艇根本拿它们毫无办法,唯一的希望是航空兵可以再一次逮住干掉它们,可是他很快就死心了。在潜艇救起四零六的艇员准备返航的时候,从西贡的日军战斗机姗姗来迟,它们的夜战能力根本无法和海军舰载航空兵相比,初一接触就被打下了三架。

    源源不断的日本战斗机也在其后赶到,这让日本舰队喘了口气,这次田中赖三明智的选择了在战斗机的掩护下撤退,而不是再去追逐那些该死的潜艇!刚才击沉了潜艇,付出的代价却让他自己难以接受,如果现在还不撤退,那么剩下的几艘军舰也要报销在这里。西贡来的战斗机数量是很多,可是它们因为机场太远,受到航程问题的局限,它们根本不可能很长时间的空战。等那些敌人轰炸机再次来临的时候,这些战斗机必然全部都返航了,那个时候军舰真是在劫难逃了,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它们的掩护下和第二舰队汇合,编队返航。

    ……………………………………………………

    抱歉,晚了点,明天再更新吧。

第二部 第七十八章 雷达(上)

    长长的电报通过复杂的转换,终于翻译了出来,电报装进了密封的档案袋送到了情报官员手上。李成坤拿起那些电报就认真看起来,看完了电报传给了身边的顾正宏,“好呀,美国人是害怕了!不给施加点压力给他们,那里有这种好事。”顾正宏看着电报的时候,脸上也出现了笑容,“马克思的《资本论》写得好,这些帝国主义都是些唯利是图的家伙,要不是威胁到他们自己的安全,要达到目的还真不容易。”

    美国罗斯福总统于七月二十三日就南亚局势在国会发表演讲,美国人们分明感受到了那种行影的孤单。在欧洲,美国被孤立了,在希特勒领导下纳粹德国和美国之间,只有孤单的英国还在抵抗,在亚洲,荷兰、英国都受到了攻击,而一战中他们的盟友,美国军队却只能看着日本的舰队从他们眼前穿过去发起战争。这种孤独的感觉让他们难以接受。

    无论是那些曾经攻击过罗斯福的人还是那些孤立主义者,都对美国的前途感到了担忧,一转眼间好像这个世界已经完全变了样。欧洲完了,亚洲也处于战乱中,非洲也即将陷入战争,自己的后院南美也有倒向纳粹的倾向。原来千辛万苦削减军费开支的国会连续召开会议,追加军费开支的议案几乎不需要讨论就被通过,唯一的争论还是有人认为这些还不够,还应该多追加一些,然而他们在几个月前还是最坚定的要求削减军费开支的人。

    高达一百七十亿美元军费被国会批准,此前一年美国的军费不过十七亿,这还是罗斯福大力为军队争取的。总数达到三百九十亿的预案也被通过,这笔开支用于重整军备和援助同盟国,这个数额超过了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有的开支。然而大部分美国人却只愿意加强自己的防御,他们认为英国已经不可能取胜,美国在这段时间倾其所有将国内自己军队库存的武器弹药送往了英国,另外部分送往了远东,这使得美国自己储备处于安全点以下。

    对于英国,罗斯福可以力排众议来实施对欧洲的援助,对亚洲却并不是那么十分热心和急迫。这和美国一直实施的先欧后亚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英国的形势也的确更为危急,英国如果被占领,对美国就会形成巨大的威胁,亚洲美国同意卖给中国武器,却要求自己担负运输,并不想过分的刺激日本。日本在东南亚的攻击,让美国人更加自危,立场却会更加谨慎,毕竟美国控制下的菲律宾完全暴露于日本威胁之下。

    美国国会希望可以先扩充自己的军备,再加以支援欧洲的英国,至于亚洲,他们是订购飞机和潜艇,问题不是很大,这些工厂都已经经过了大规模的扩充,在罗斯福的直接干预下,所有的飞机制造厂从去年开始就开始扩建新的工厂,生产问题不是很大。现在又得到国会授权,军用物资的生产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大量的生产民用物资的工厂将转入战备物资的生产上来。

    对中国的援助国会没有太大的意见,至少他们都还清楚,在亚洲抵抗日本主要力量还是中国,现在美国也需要加强军备,短期内无法给他们提供太多的武器。中国人抓住了这个机会,递交了一笔清单,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武器清单,而是数量极为巨大的机床,涉及行行业业,此前他们也购买了大批的机床,可是过去几年购买的机床还不及这一次递交的数量。

    罗斯福拿到清单的时候,看到这些清单上很多机床都是此前美国禁止出口的,对武器生产和民用生产都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前为了从他们那里赚取更多的钱,并保持技术上的优势,出口了很多先进的机器设备,对那些机床却严格加以控制,要么就是出口老式的机床。这次威胁到了美国的门口,美国武器生产短期内无法供应到他们那里,他们有熟练的工人、丰富的资源甚至有大批的技术人员,只需要机床就可以生产出更多的武器来抵抗侵略,这种诱惑对美国人来说是难以拒绝的。

    这种危急的时刻,没有人还为保持所谓的技术优势来阻挠这些物资的出口,现在美国的安全始终是第一位。日本在远东和英国交战,还没有和美国宣战,如果大批的出口武器给中国,会激怒日本,而出口这些机床却毫无这些负面的影响,对美国来说也是最佳的选择。①这些美国议员批准了这个数量巨大的清单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他们今天的做法对中国到底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李成坤手中拿到的正是美国国会批准那些机床出口的消息,有了这些东西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健全的工业体系。这些都是用的美国新拨出的外债购买的,不花自己一分钱就能取得如此的成果,在平时是根本不可能想象的,如果这个战争悲剧不是发生在中国人民身上,或许……在美国租借法案出台后,李成坤几乎将所有的黄金都用于购买美国的机床设备。到战争结束的时候美国人看到的是一个已经具备现在工业初步雏形的地区,影响力不仅辐射全国,更是影响到亚洲地区乃至欧洲地区,美国开始停止高精端设备出口的时候,却为时已晚……

    “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一放了。”李成坤整个人一下就轻松了起来,“这会让我们的工业产生质的飞跃,是真真正正质的飞跃,多少年了,这都是我梦寐以求的东西。他们美国人不会了解,这个清单已经写了多少年,每个月都在不停的修改,我们需要只是这样他们不可能拒绝的机会!”顾正宏看着李成坤因为意气风发显得格外激动、红润的脸,这个时候的他才是最真实的。

    “大哥,你记得和一定要强调工人和工程师、技术员和那些科研人员中发扬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管有多么困难,一定要把这些熟练的掌握,吃熟、吃透,然后自己仿制、改造,最后能自己研制出更好的东西出来。我可以给他们最好的待遇,他们也要风险出中国被抛弃了几百年的创造精神,要赶超那些列强,就必须不断的创新,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顾正宏也感到一阵兴奋,但是他这个年龄也经历了太多,要沉稳得多,“饭是一口口吃的,路是一步步走的,这些东西我们都是急不来的。只有不断的灌输、鼓励他们创新的精神,他们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我们一直实施的教育改革不就是围绕这些进行的么?②中国的教育一直在勒杀着中国人创新和天分,所以从小孩就开始抓是很重要的,我们不是一直再做么?有了这些接班人,我们还怕什么?”

    “教育上的改革,工业在发展壮大中创新超越,军事上保卫国家抵御外敌,这一直是我们苦苦追求的。这里面最关键的是人思想的转变,只有这一步做好了,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否则我们取得最大的成就,仍是毫无所获。想当年宋代是中华文明最璀璨的时期之一,他们却始终位于外族的威胁下,割地赔款屡屡不绝。

    明代,军队装备远超于满清,火炮、火器均犀利无比,然仍难以阻挡二十万用大刀、弓箭武装起来的满清。国家富强并不能保证国家的安宁,只有给全民灌输了勇武不屈的精神,给予他们私人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力,培养出铁血富于进攻的意识,这才能真正的解决威胁国家安全问题。想想如果有天,我们面临侵犯的时候,无论老女老少,都拿起武器奋勇抵挡,即使在最残酷的杀戮下也不曾低下高昂的头颅,还有谁敢进攻?只要政府不是无能之极,有这样的民众,它就不可能输掉任何的战争!”

    顾正宏知道他还在介意上次的那次屠杀,他不止一次的叹息,“那么多被屠杀的老百姓,就没有一个敢于起来反抗的,就是死到临头了,还是没有一个人敢于站出来和日本人拼命,中国人到底是怎么了?”对那些为日本人办过事的人,也表现出残忍的一面,对他们从未加以宽恕,中国就是这种人太多,无论他们是干什么,是做什么的,越是有才对中国的危害就越大,杀起来也是毫不手软。正是他的坚持,从小学就开始被教导“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或许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下一代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得到这个消息的李成坤格外的兴奋,顾正宏提醒他说,“束星北教授的那个东西经过了他们的内部试验,效果非常好。已经运送到前线做实战检验,一共有四套,他非要亲自到前线去,我把他拦住了。”李成坤点点头,“坚决不能让他去,要试验让他派学生、派助手都可以,但是他不能去,他对我们现在太重要了,不能有丝毫的危险。”

    这个仅比李成坤大一个年轮的束星北,与李成坤的交情十分笃深,他在学术和教育上的成就都十分的斐然,在李成坤心中,他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的表率。他现在负责了好几个重要工程的研究工作,掌握了大量的机密,所以他的安全非常的重要。和所有的近代出国求学的学子一样,对落后的祖国有种难以述说的情怀,他们的求学过程,也是在为中国寻求富强道路的历程。

    他不仅去过美国留学,也曾经历游欧洲,记得他一是走了十几个国家后,并没有看到自己真正期望的东西。到处似乎都在上演着同样的故事:战争、内乱、饥饿、贫穷。到处都是乱糟糟的声音,他不能够从这些乱糟糟的声音中听到他所期望的真理。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让他徒生无奈,对社会体制与制度的探索、考察为主要目标的游历在德国宣告结束,他按捺住一度被激得沸沸扬扬的心情,重新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他不再为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劳心费神,他开始心神专注地钻研思考真正属于自己的事情了。

    曾经描述过的一九二七年到过的苏联,“最初的我从报纸广播中了解到取得新政权的红色苏联在一系列的改革之后,已经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取得了按劳分配、各取所需、安居乐业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可是眼前的一切却让我失望,我所看到的几乎到处都是肮脏的黑市、摇摇晃晃的酒鬼、昏昏欲睡的车夫和失去廉耻的妓女。为了巩固政权,几乎天天都有枪杀。”这使得满怀信心的他也失望透顶。

    回国后先是在浙江大学任教,后来被邀请至哈尔滨任教,并承担了很多的科研任务。束星北属于那种秉性出众、智慧超群的天才人物。像束星北这样集才华、天赋、激情于一身的教育学家、科学家,在中国科学界是罕见的,他的物理学修养和对其内涵理解的深度,国内也是少有的。他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