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疯狂新梦想 >

第26章

疯狂新梦想-第26章

小说: 疯狂新梦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天的语文教研会,常国强、冯大光和教务处的正副主任们都来参加了。直到这一天,我才知道丁主任的名字叫丁若愚。

    但是,那一天,很多语文教师的脸上写着失落,大家默然不语。特别是丁主任提到要好好地向方老师学习,经常组织教师走进方老师的课堂,方老师也该主动些,随时向老师们开放自己的课时,很多老师脸上都挂不住了。

    获奖证书是在全校教师大会上由常国强亲自发到我手上的。丁亚琼也在英语教学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冯大光在大会上感叹地说,夫妻双双得奖,这在白莲中学的校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了。

    我没有多想冯大光的话,也绝不再去想他这话里是不是满是醋意。这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不管讲什么话,他都在甩他自己的耳光。

    第一个红本本让我激动得好几天没睡好觉。睡觉的时候都放在枕头边。时时在想那一课怎么就得了一个一等奖的。惹得丁亚琼都有点不快活了,你就抱着红本本睡觉吧!我跟别的男人睡去了。

    我笑笑,仍然每天都要看看枕边的红封套的证书。我的心里甜滋滋的,而且,我开始做特级教师的梦了。与这个梦一同做的就是开始做调动的梦了,我应该能走出白莲,走进市一中做一名语文教师了。如果能达成这样的心愿,命运就真的得改写了。自己也就没有必要再在这偏远的乡村中学苦熬了。

    一般情况下,语文教研会,都是冯大光先吹一通,有时候,甚至吹得收不住,一节课时间就下来了,事情却还没有落实。冯大光讲完后,接着教务处的刘永达、政教处的石鑫磊,再接着是安天明、岑高,最后薛绍光高兴的话,也会来一通怪话。自从召开了那次专题教研会之后,每一次教研会,组长程东方在结束会议时前总要问一句,还有哪位同志发言,方芥舟老师发表点看法怎么样?

    我一开始没做好这样的准备,不知道说些什么,所以他推托说,我听听同志们的发言就行了。冯大光便说,方芥舟,说几句,说说!

    冯大光的语气里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不说几句就不行了。于是我就说了几句。后来,每次教研会便都得说几句。我说得非常认真,每次,我都会认真准备一番要讲些什么。我是真诚的,希望大家都能把语文教学当作一门艺术,把语文教育当作一种事业。

    可是,我也发现,人们听得心不在焉。

    当然,我不计较。我太明白了,这年头,就是校长讲一句话又能顶什么用?但是,既然要我说几句,我准备准备也不会错。人家不拿这个当回事,我自己当作一回事,好歹算是一次发言,认真准备一下总不坏。

    rì子一长,我就发现不对劲儿了,有一天下课回办公室,走到办公室门口,听到里面一个女教师感慨中带着嘲讽,现在语文组不得了了,官儿那么多,现在又多了一个名师了。以后还有我们这些普通教师的rì子吗?

    我躲闪不及,只得进了办公室。我知道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我,一时之间,办公室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

    因为,他们断定,我一定是听到那句话了,也一定知道是谁说话了。

    可是,我什么也没有说,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来,然后拿起茶杯到门口放茶瓶的地方倒上一杯茶。

    再然后,拿出一本杂志,跷起二郎腿,舒舒服服地看起来。

    天下的事儿太多,每一件事都去计较,人还活的什么劲?

    汇报课的rì程一天天来临,可我的备课却一直没有找到感觉。选文是《多收了三五斗》。这是一篇传统课文,参考教案和材料啊,只要想找,到处都能找到,多得很。可是,没有一篇是我满意的。我这人,挑得很了。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发现,我有一种病,一种追求完美的病。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我才收手。我希望这节课里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这样一来,就又眼睁睁地过去了好多天,直到丁主任打来电话,问可不以上课了,rì期得快定下来,我一急,便说可以了,随时都可以开课。

    于是便定下来,后天,在青龙中学开公开课。教育局的意思是在青龙镇上课,四面八方的人来,要方便许多。

    这下可苦了我,教学思路还一点儿影子也没有,又哪里能上课啊。晚上,一直在折腾,仍然没有一点影子。凌晨两点多钟的光景,我躺在床上,半睡半醒中,还在苦思冥想。幸好,突然之间,我像得到了灵感一样:抓住课文中关于时代背景的暗示,然后设计问题,使所有的问题连缀起来,不就可以形成一节课的主干了吗?于是,连忙跳下床,写下思路。第二天一大早起床后。一气呵成地将课备了下来。这一来,我有了感觉,底气也越来越足,自信能上两节非常出sè的课。

    到青龙中学才知道,课是第二天上,第一天先开会。是开全县初中语文教师教研会。我是列席代表。因为,我是高中语文教师。

    丁主任告诉我说,你可以不开会,就呆在宾馆里好好备课。我之所以早一天把你叫出来,就是想让你有个好的备课环境。白莲学校那里,我已经打了招呼了,会让路的。

    我感激丁主任。不管怎么说,这样的会议,倒是把吃住全都安排了,而且安排得比在家里还要好。青龙中学这方面是舍得花钱的。

    可是,我一松下来就无法备课,哪里还能再备下去啊!

    时间一下子显得漫长而又无趣。

    于是,便把带来的几本文学著作拿出来,躺在床上看起来了。

    不久便睡着了。

    睡得非常好啊!

    醒来的时候,就是吃中饭的时候。丁主任从会上下来,问我备得怎么样,我说,备好了。明天可以上课了。

    明天不上课又能怎么办?

    告诉丁主任没有备好课?这又太丢人了。

    下午,如法炮制。丁主任去开会了,我还在招待所里看书、睡觉。一顿饱睡,午觉过后,已经三点多钟了。我坐起来,拿出本子,把睡梦中想好的思路在纸上划了几笔。

    倒也无所谓,心里是格外有底了。就算立即上课,也可以对付了。

    上课是借班上课。要是在白莲中学上课,至少环境是熟悉的。上公开课,像打仗一样的,也得讲个天时地利人和。但这事儿没得商量了,教育局定下来就定下来了。再说,要全县的老师都往白莲赶,实在不方便。

    公开课安排在阶梯教室里。教室后面坐了黑压压的一片,学生坐在前面三排,后面二十多排竟然都是老师。白莲中学的几个初中教师也在,程东方也在,看来他是带队的。这阵势让我有点猝不及防。原来这是一次面对全县语文教师的大型公开课,这是方芥舟没有碰到的架势。

    我猛地感到一阵紧张,随即一阵干呕。接着将早餐吃的东西全都吐了出来。

    眼看离上课只有十分钟了,我赶忙去自来水龙头下漱了漱口,自己命令自己镇定下来。进了教室,看见丁主任坐在前边,旁边还有一个秃顶的人,一看就是满腹学问的样子。心里又是一阵紧张。于是赶忙有意与前面几个学生聊了几句,语文老师是谁?喜欢语文吗?

    这是一种降压的方法,又是一种沟通的方式。

    两节公开课一气呵成,教学效果相当好。我的设计有点意思,我的备课笔记上,没有写什么东西,只写了几条问题。我觉得,有时候,我们无法预设课堂上的情形,只能走到哪里说到哪里。

    既然是《多收了三五斗》,是一篇小说,我就这样来了:

    小说,是要讲究人物、情节和环境的。

    这小说三要素实在帮了我的大忙。当然,也非常感谢书的编者啊,这篇小说,它就是那么地独特,它没有主人公。或者说,有主人公,有人物,但都没有名儿。

    这就有了意思。

    于是,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小说写的是哪些人?小说写了个什么事?

    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你觉得叶圣陶老先生他究竟想要表达个什么东西?

    这一来,炸弹引爆了。课堂上热闹得不得了了。

    而且,我突然在课堂上发现,我这是怎么了?为什么每次上公开课,都那么热闹而且那么有效?
第三十一章 教室像炸了锅一样
    是啊,好些次了,我的课堂上都是热热闹闹。

    好看,而且,下面的老师们都有想参与的意思。

    一般来说,听课的老师是不能做任何动作的,他只能听着,不能有任何表情,不能参与学生的活动。他们只能在课后进行评价、评点。否则,就会让上课的老师莫衷一是了。更重要的是,可能就会产生对执教者的不尊重。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法就在我的课堂上诞生了,它就是方芥舟语文教学法。在遥远的将来,方芥舟大语文教学法将会引爆语文教学的彻底革命,让语文回到语文,把语文还给学生,尽显语文魅力,弘扬汉语文化,振兴中国语文,竟然就是方芥舟老师实现了这样的语文使命。而在此之前,人们苦苦追求,刻苦探索,最终换来的都是四个字:少、慢、差、费。

    我这时哪里会想到遥远的将来,正是这一种教学方式催生了疯狂新构想教育公司的成立并有了重大的语文教学的革命性突破呢?

    这时的我,才不过是26岁的小伙子,是一个在冯大光嘴里所说的,方芥舟到目前为止,还只是一张白纸。而且这张白纸上还没有写上什么,虽然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可写最新最美的文字。

    冯大光的话我懂。我也懂得冯大光为什么要讲这样的话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讲话。他如果不这样讲他就不是冯大光了。

    在青龙中学的初中语文课堂上,我所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一个比一个深,一个比一个巧妙,可是又都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

    在确定了作品是写了什么样的主人公之后,我突然又抛出了一个问题:请大家说说,这篇作品的时代背景。

    教室一下子像炸了锅一样!

    什么?学生们说:老师,我们有没有听错?

    我笑着说,没有错。我是在问大家这篇小说的时代背景。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写作的时代背景。这两点可以统一起来,因为,叶圣陶老先生写的就是他当时面对的问题。

    可是,有一个学生大胆地站了起来说,过去,这样的问题,都是老师讲的。而且是拿着资料上的材料讲的,老师们才有这样的材料,我们是没有的。

    听听,这孩子讲了一种现象,老师为什么能在课堂上握有话语权,是因为他们有着学生们没有材料。说穿了是教学参考书。

    我一个年轻人,当时还不能洞穿这里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是在遥远的将来,是在新世纪才解决的问题。但是,我当时就觉得,既然是孩子们上课,当然得由孩子们来解决问题。

    何况,这样的问题,我们做老师的何必搞得讳莫如深呢?书上全有。

    于是,我说,这样,我们先不说这材料是不是老师手上有还是没有。我举起我的课本,把讲台上的东西也都举起来,说,反正,我现在是什么也没有的。

    学生不信,说,你备课笔记上有。

    这一来,我只好老实交代了,同学们,你们的老师今天没有备课笔记。我把备课笔记也举起来,打开。

    这下,课堂上又一次炸锅了。我看到后面听课的老师们也都睁大了双眼。丁主任低着头,记着笔记,我无从知道丁主任什么态度。

    学生又说,那老师你肯定记在教材的书头上。

    我说,这你也不允许吗?

    一下子,课堂上出现了非常轻松的气氛。

    我趁热打铁说,同学们,那大家也就来学学老师,看看能不能在书头上,字里行间,我们添加点什么。我们先来找,究竟,这样的人物,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背景里。

    一个同学举手说,那时候有米行。课文开头就写了,万·盛米行的河埠头。

    又一个孩子说,这些人是从乡下来的,来粜米的。只不过,这一年,米价跌得厉害了,戴旧毡帽的今年命运不好。

    嗯。我说,这孩子讲得太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