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同室操戈黄埔将帅战场争锋录 >

第16章

同室操戈黄埔将帅战场争锋录-第16章

小说: 同室操戈黄埔将帅战场争锋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聂荣臻与陈诚:第四次反“围剿”战役(5)
陈诚遭此重挫,十分恼火,他做梦也没想到,同是黄埔军校的教官,在实力相差悬殊的对决中,聂荣臻居然轻而易举吃掉了他的王牌师。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陈诚将三个纵队缩编为两个纵队,以吴奇伟指挥三个师为后纵队,前后两纵队重叠行军,由东陂、黄陂经新丰、甘竹直趋广昌,打算得手后,促使蔡廷锴、余汉谋率领的左右两路军前进,达成对中央红军合围的目的。
  陈诚新的作战部署又被红军电台窃听到了。针对敌军的布兵情况,朱德对红一方面军的兵力重新作了部署。
  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和部署,3月20日夜,红一方面军各部又先后进入了伏击阵地,开始进行战斗准备。
  21日拂晓,红一方面军发起了攻击。
  在草台岗方向,敌第十一师第六十三团团长宋瑞珂正率营、连长侦察地形,研究如何配置兵力。突然,警戒哨报告:“红军大部队分路来攻。”
  宋瑞珂举起望远镜观察,只见晨雾中的红军从西南方向像潮水般涌来,东北方高山顶上也出现了红军的身影。他明白,草台岗已处于被红军大包围的态势。于是立即向师长肖乾报告。
  敌第十一师师长肖乾也发现形势不妙,急忙命令各团坚守草台岗环形阵地,企图做困兽之斗。红一方面军的各部队乘敌立足未稳之际,以猛烈的火力和坚决勇猛的突击迅速缩小着合围圈,战至中午,已经夺占了若干高地。
  但敌第十一师毕竟是蒋介石的嫡系和王牌部队,不仅武器装备精良,而且部队也确实有一定的战斗力,官兵都比较顽固,一个连队就剩下十几个人时,也仍在作殊死顽抗。当战斗到最关键的时候,陈诚还派出飞机狂轰滥炸,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使战斗更加紧张激烈。这时,战场上传来消息,红一军团中有三位师长在一线指挥战斗时负伤。战斗持续了几个小时,黄柏岭高地还未攻克。红军不占领黄柏岭,就难以夺取草台岗。聂荣臻对红九师师长李聚奎说道:“从拂晓打到现在,还没拿下黄柏岭,现在命令你们九师从正面山垭口突过去,要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在两小时之内把它拿下来。”
  为了实现聂荣臻的战斗决心,林彪也孤注一掷,命令把预备队也全用上去了。
  红九师师长李聚奎向聂荣臻报告说:“敌人只要两挺机枪就可以把口子封住,我们攻不上去。”
  “那你有什么办法吗?”聂荣臻问。
  李聚奎说:“我认为以一个团正面强攻,另两个团从山垭口左翼山梁攻上去。”
  聂荣臻一听就说:“我看你的办法行,快抓紧时间准备吧!”
  李聚奎领命而去,重新组织作战部署,明确了任务分工。很快发起新一轮突击,战不多时便拿下黄柏岭,克服了夺占草台岗的最后一道障碍,部队乘胜向草台岗冲去。
  这时红五军团已在敌第六十六团阵地上打开了一个突破口。接着,红三军团也将敌雷母山阵地突破。刹那间,红军三路大军向草台岗铺天盖地冲杀过来。敌第十一师完全陷入了混乱状态,急忙向陈诚呼救。陈诚命令肖乾无论如何一定要顶住,并答应他马上派部队增援。
  然而,此时的陈诚,嫡系部队已经被逐一消灭掉了,手下没有兵力可调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第十一师被歼了。
  在最后的顽抗战斗中,敌第十一师师长肖乾负伤,不能指挥战斗。敌人失去统帅,被红军一冲,顿时阵局大乱,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最终悉数被歼。陈诚在抚州听到第十一师全军覆没的消息后,急得吐血,急令残部向宜黄撤退。
  蒋介石在南京得此噩讯,气得直跺双足,大骂陈诚无能。在写给陈诚的“手谕”中,他哀鸣道:“此次损失凄惨异常,实有生以来唯一之隐痛”。
   。。

人物简介
林彪:原名育容,又作毓容。湖北黄冈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192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总队。1926年3月,正式升入第四期学生队,编在步兵科第二团第三连。入黄埔军校时改名林彪。同年10月毕业后,参加武汉革命政府举行的第二次北伐。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南昌起义部队在潮汕失败后,林彪跟随朱德、陈毅沿闽、粤、赣边境向湖南转移。1928年1月,参加湘南暴动。4月,随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湖南暴动的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林彪任第四军第二十八团第一营营长。8月,团长王尔琢牺牲后,林彪升任第二十八团团长。
  1929年1月,率部跟随毛泽东、朱德进军赣南闽西。3月,红四军整编,将团改称纵队。红二十八团改称第一纵队,林彪任纵队长。1930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成立,林彪升任红一军团第四军军长。林彪指挥的红四军,是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1930年11月到1931年9月之间,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3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整编,恢复第一军团建制,林彪由红四军军长升任红一军团总指挥。1933年1月,改称红一军团军团长。1932年4月、7月、8月和1933年1月,林彪和聂荣臻指挥红一军团先后参加了漳州战役、水口战役、乐安宜黄战役和浒湾战斗。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林彪和聂荣臻率红一军团突破敌人第一、二、三、四道封锁线。12月,抢占黎平,强渡乌江。1935年1月,智取遵义。作为红一军团军团长,参加了党中央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后,在毛泽东指挥下,率红一军团参加四渡赤水,二占遵义,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著名战斗。7月,红一军团改称第一军,林彪任军长,聂荣臻任政治委员。9月,在张国焘分裂红军,危害党中央的情况下,党中央和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一、三军组成陕甘支队单独北上。长征到达陕北后,陕甘支队第一、第二纵队于1935年11月组建为第一军团,林彪任军团长。11月21日,参加指挥直罗镇战役。
  1937年9月,林彪和聂荣臻指挥一一五师在平型关歼灭日军精锐的坂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1000余人。这是中国抗战开始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1938年3月,林彪被阎锡山部误伤,到苏联医治。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党中央从各战略区抽调11万大军和2万地方干部,挺进东北。10月31日,党中央决定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1946年1月,党中央决定将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总司令。6月,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领导机构改组,林彪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和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改称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林彪任军区兼野战军司令和政治委员。8月,东北野战军和东北军区机关分开,林彪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东北野战军司令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罗荣桓)。从1945年6月解放战争开始到1948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在林彪等指挥下,先后发起了新开岭战役、三下江南战役、四保临江战役、东北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等重要战役,共歼敌35万余人,将东北国民党军队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孤立地区。1948年9月至11月,在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一再督促下,林彪执行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和罗荣桓等一起指挥东北野战军胜利进行辽沈战役,共歼敌1个“剿匪”总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共47万余人,解放整个东北。1948年12月,林彪、罗荣桓率84万东北野战军入关,参加平津战役。12月11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平津前线司令部,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1949年3月,东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和前委书记,罗荣桓任政治委员。4月,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战略部署,第四野战军向湖北、湖南、江西进军。5月,中央决定第四野战军与华中军区机关合并,林彪任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书记、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司令员。从1949年7月至12月,第四野战军在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配合下,先后进行了宜沙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广东战役、广西战役等重要战役,共歼敌39万余人,解放了中南广大地区。1949年12月,中央决定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改称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野战军党的前委改称中南军委分会,林彪任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司令员和中南军委分会书记。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林彪与杜聿明:四平保卫战(1)
那是国共两党在东北“真枪实弹”的首场较量。国共两党都派出了较强的统帅——杜聿明和林彪,两人在国共各自阵营均是极为出色的军事指挥官,同时又都是抗日名将!有意思的是,这两人都出自黄埔军校,杜聿明是黄埔一期生,林彪是黄埔四期生,两人是同门师兄弟。但如今不得不在战场上以武力来对话了。就这样,东北大地上决定两党命运和前途的决战就是这两位同学拉开的帷幕!
  其实,早在日寇尚未投降之际,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就向全党指明了全国解放的道路:“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和将来的前途看,如果我们现在把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所以,在重庆谈判前后,高瞻远瞩的毛泽东就从各解放区抽调10余万主力部队从海陆两路急赴东北。同时,又增派20余名中共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率领两万多名各级党政干部赶赴东北,指挥作战和开辟建立政权的工作。
  与此同时,蒋介石也深知东北地区的战略重要性,他派自己的得意学生(号称天子第一门生)、国民党军的常胜将军杜聿明统率大军前往东北,争夺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东北。可是要夺取东北,必先掌握四平这一战略要地。因为翻开地图,就可见四平的战略地位之重要。这座城市位于东北中部平原,当时是一座拥有10余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处在中长、四洮、四梅三条铁路的交叉点上,是通向东西南北满的咽喉要地,自然也就成了军事战略要地。
  为此,根据党中央、毛泽东的指示,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抢先一步,迅速夺取了四平。这一消息很快传到蒋介石那里,加之国民党军从本溪、沈阳迟迟不能向四平推进,打破了蒋介石4月2日之前抢占四平的计划,使蒋介石大为恼火。他在南京的官邸里背着手踱来踱去,大骂。由于四平这座要塞之城关系到东北战场的全局,在接收东北九省时,蒋介石就告知部下:“党国命运在东北,盖东北之矿产、铁路、物产,均甲冠全国,如东北为###所有,于党国大大不利。”并且在国民党参政会上发誓:不夺下四平,不停止战争;不打到长春,不商谈和平。国民党军队迟迟不能攻打四平,确实让他老脸无处搁。他严令杜聿明:“迅速率部向北推进,尽快拿下四平、长春。”
  此时,根据蒋介石的作战意图,杜聿明将部队集中于两个方向,一个是南攻本溪;一个是北进四平,其中四平是用兵重点。
  战前,杜聿明得意扬扬。在攻打本溪之前他给蒋介石亲发密电,报告本溪即日即可攻下,并围下四平街,直捣长春。据他估计十日之内,就可完成这次辽沈大反攻了。以后可使东北天朗地清,大军可源源开过松花江以北。这一报告给蒋介石及其南京政府大鼓其劲。蒋介石在和马歇尔会谈时,已经心不在焉的他要举起大动干戈打内战的大旗了。

林彪与杜聿明:四平保卫战(2)
在蒋介石的直接授意下,陈布雷亲笔写信给杜聿明,说委员长听到报告之后,几乎彻夜未眠,夸杜聿明不愧为将帅之才也。蒋介石感慨万千地说:“有汝等将帅之才,党国必兴,###必灭。”
  得到老校长蒋介石的夸赞,杜聿明在高兴之余,更激起了他誓为党国再立新功的雄心。这也是他借此向部属炫耀和提高自己地位的有利机会。为此,他亲自召集郑洞国、廖耀湘、孙立人等高级长官开会。在向各位传达了蒋委员长的旨意之后,表示了坚决攻下四平街,与###血战到底,尽快掌控东北,以谢校长栽培之恩的决心。
  中共中央、毛主席对蒋介石的意图洞若观火,连续给东北局和林彪、彭真等人发电,指出“在此时间内,顽方(指国民党)会拼命进攻……而你们应尽一切可能,不惜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