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同室操戈黄埔将帅战场争锋录 >

第14章

同室操戈黄埔将帅战场争锋录-第14章

小说: 同室操戈黄埔将帅战场争锋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离开大队单独行动。先向西走出村庄,再转向东北,沿途见大批部队整队向陈官庄前进,一问原来是第七十二军。杜聿明走到夏砦附近,遇见了解放军攻击部队正在向西运动,情急之下便在战壕内隐蔽起来。副官尹东生给杜聿明剃了胡子,并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杜聿明觉得有道理。等解放军部队过去以后,卫士扶着杜聿明一直往东北跑,想跑过一段再向西南转南。途中遇到一位像解放军干部的人和一位卫生院长(以后给杜聿明包扎过伤),杜聿明冒充是解放军第十一纵队的,侥幸蒙混过去了。后来又遇到一个老百姓,说是四周村庄都有解放军队伍。杜聿###中很慌,已经跑了20来里路,还有队伍,不知要跑到什么时候才可以跑出包围圈,就从两个村庄间向西北跑。
  不觉天已亮了,见村庄上还有解放军的队伍,这使逃跑的几个人都失去了信心。尹副官说:“我们到村里报到去算了吧。”
  杜聿明说:“不行,还是赶快走。”
  这时,两个解放军战士跑来问:“你们是哪一部分的?”尹副官说:“送俘虏的。”解放军再一问,本来就十分紧张的副官和卫士都答不上来,露出了马脚,只好放下武器投降。
  杜聿明在绝望之中拔出手枪,对准自己的脑袋企图自杀。尹副官一把将手枪夺了过去,交给了解放军。就这样,杜聿明等一行都当了俘虏。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人物简介(1)
聂荣臻:四川江津人。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早年就读于江津县立中学。1919年,在江津参加五四运动。同年11月赴法国勤工俭学,并于1922年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开始走上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道路。1923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和华工中开展革命活动。1924年9月,离开法国赴苏联学习。10月,入莫斯科东方大学。1925年2月,根据共产国际决定,聂荣臻和叶挺、熊雄、颜昌颐等20多人被派到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8月,这批学习军事的20多人奉调回国参加革命斗争。1925年9月中旬,到达广州,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还兼任黄埔军校《军事政治月刊》社政治编辑主任。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后,聂荣臻被免去了本兼各职,到中共广东区委军委工作。1927年8月,参与指挥南昌起义,任前敌军委书记。后任第十一军党代表,起义失败后绕道香港转到广州。12月11日,参加领导广州起义。1931年12月前往湘鄂赣根据地工作。'932年1月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3月,中央根据地红军整编,恢复红军第一军团建制,聂荣臻调任政治委员。与军团长林彪一起指挥红一军团先后参加漳州战役、水口战役、乐安宜黄战役和浒湾战斗。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指挥红一军团参加了中央根据地反“围剿”作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伏击战——黄陂战斗,歼敌五十二、五十九两个师,俘敌1万余人。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聂荣臻和林彪率红一军团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抢占黎平,强渡乌江,智取遵义。参加了党中央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拥护和支持毛泽东出来领导党和红军。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指挥下,率红一军团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并取得胜利。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聂荣臻对张国焘分裂红军的活动作了坚决抵制与斗争。从1932年3月到抗日战争爆发,聂荣臻担任红一军团政委历时五年半,指挥红一军团在中央苏区、长征路上和陕北根据地,与敌人进行了无数次浴血奋战,使红一军团成为红军的主力部队之一,为革命立下了不朽战功。1937年8月28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原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等部队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林彪任师长,聂荣臻任副师长。9月,率部开赴晋东北,与林彪一起指挥著名的平型关战斗,歼灭日军精锐的坂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1000余人。这是八路军出师华北前线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中国抗战开始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决心和信心。10月,根据党中央指示,八路军恢复政治委员制度,聂荣臻任一一五师政治委员,并奉命率一一五师独立团、骑兵营等部队共3000余人,留守五台山,创建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初期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胜利后,聂荣臻继续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8月至10月,指挥部队举行大反攻,仅两个多月,就解放中小城镇60多座。10月至12月,与贺龙一起组织指挥晋绥和晋察冀两军区部队,发动绥远战役。11月,晋察冀军区主力部队整编为9个纵队、26个旅,总兵力20万人,分属第一、第二两个野战军,聂荣臻兼任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1946年8月至9月,组织指挥大同集宁战役。11月至翌年1月,指挥易(县)涞(水)、满城、保(定)南三次战役。1947年4月至7月,指挥正太、青沧、保北三战役。10月,指挥清风店战役。11月,发动石家庄战役,使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个解放区连成一片。1948年5月,党中央决定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解放区合并,成立中共中央华北局和华北军区,聂荣臻任华北局第三书记和华北军区司令员。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聂荣臻和罗荣桓、林彪一起指挥第四野战军和华北军区两个兵团发起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解放北平、天津、张家口等重要城市,基本结束华北的解放战争。1949年2月,聂荣臻又奉命兼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

人物简介(2)
陈诚:字辞修,别号石叟。浙江青田人。黄埔军校特别官佐。国民党上将军衔。1920年;考入保定军校第八期炮兵科。1922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浙江陆军第二师第三旅六团任排长。旋南下广东,任粤军第一师第三团上尉副官、连长等职。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后,任上尉特别官佐(即候差军官)。1925年1月,任军校炮兵营第一连连长。2月,参加第一次东征。6月,参加平定刘杨叛乱。10月,参加第二次东征,升任军校炮兵第二营少校营长。1926年5月,任军校第四期炮兵科大队长。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时,任第一补充师筹备处第三团上校团长,随军北伐。同年11月,第一补充师改称第二十一师,第三团改为第六十三团,仍任团长。1927年2月,任二十一师副师长。4月,该师师长严重因与蒋介石有矛盾而辞职。在严重推荐下,陈诚升任该师师长。9月,何应钦借口陈诚在龙潭战役中因患胃病坐轿上前线督战,免去了他的二十一师师长职务。11月,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军政厅副厅长,后又升厅长。1928年3月,又兼任军事教育处处长。4月,升任总司令部中将警卫司令,并兼任第一集团军炮兵司令,随同蒋介石参加第二期北伐。9月,任第十一师副师长。1929年7月,升任师长。此后,率部参加蒋冯(玉祥)、蒋唐(生智)战争和蒋冯阎中原大战。1930年8月,升任第十八军上将军长,并仍兼第十一师师长。1931年5月,奉命率第十八军进入江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1933年2月,任赣粤闽边区“剿匪”中路军总指挥,指挥罗卓英、吴奇伟、赵观涛三个纵队十个师,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所部五十二、五十九、十一共三个师先后被红军歼灭。1933年7月,蒋介石在庐山开办军事委员会陆军军官训练团,调各地陆军少校以上军官分批到庐山进行政治、军事训练,使其接受###思想和对红军进行“围剿”作战的军事知识。蒋介石自兼训练团团长,陈诚任副团长。10月,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第三路军总指挥,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以后,陈诚任驻赣绥靖预备军总指挥,负责“清剿”浙赣两省红军游击队。1935年4月,国民党政府统一军队军衔,正式给各将领授衔,陈诚被任命为陆军中将。同年秋,蒋介石为控制四川,派陈诚赴四川创办蛾嵋军官训练团,轮训四川县以上文职人员和军队少校以上军官。蒋介石自兼训练团团长,陈诚、刘湘为副团长,由陈诚主持其事。后任委员长宜昌行辕参谋长。1936年3月,被任为第一路军总指挥,率汤恩伯、关麟征等中央军进入山西,和山西军阀阎锡山一起,阻截中国工农红军东渡黄河抗日。红军被迫退回陕甘后,陈诚被任为晋绥陕宁四省边区“剿匪”总指挥,受阎锡山节制,“围剿”陕北红军。1936年6月,两广军阀陈济棠、李宗仁反蒋时,陈诚被任为第三路总司令,率部南下,对付两广。9月,任中央军校广州分校主任,兼广州行营参谋长。同月被晋升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1月,调任武汉行营副主任兼参谋长。12月,任军政部常务次长,兼武汉行营副主任。在西安事变中,被张、杨扣留,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被释放。1937年1月,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围攻东北军和西北军,并监视陕北工农红军。7月,蒋介石又在庐山办军官训练团,仍自兼团长,以陈诚为教育长。1937年8月上海抗战爆发后,陈诚被调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旋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统辖张发奎的右翼集团军、张治中(后朱绍良)的中央集团军和薛岳的左翼集团军,负责指挥淞沪战场的对日作战。12月,任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1938年1月,任武汉卫戍总司令。2月,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成立,陈诚又兼任部长,周恩来、黄琪翔任副部长。6月,又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并兼湖北省政府主席。7月,三民主义青年团成立,蒋介石自兼团长,以陈诚兼书记长,处理日常事务。这时,陈诚身兼国民党党、政、军、团数项要职,成为蒋介石的亲信。1938年7月至10月,指挥国民党军队,在武汉会战中抗击日军侵略。武汉失守后,国民党政府以鄂南、湖南、江西赣江以西为第九战区,以陈诚兼司令长官。1940年8月,国民政府重新成立第六战区时,陈诚又改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政府主席,到湖北恩施指挥对日作战。1943年2月,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5月,日军进攻鄂西,陈诚由云南楚雄赶回湖北恩施,指挥第六战区部队对日作战,日军被迫撤退,时称“鄂西大捷”。此役结束后,陈诚返回云南,继续负责远征军工作。为策应中国驻印军队在缅甸北部作战,陈诚指挥远征军于1944年5月西渡怒江,反攻滇西日军。7月,调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冀察战区总司令,负责国民党在豫、陕、冀、察、鲁及苏北的党政军一切事宜,所统辖之部队达9个集团军23个军。12月,接替何应钦,出任行政院军政部部长。1945年5月,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在解放战争时期,于1945年12月,担任国民党中央军事机构改组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6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防部时,陈诚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并兼任海军总司令,积极追随蒋介石,发动###反人民的内战。陈诚作为参谋总长,负责整个国民党军队的作战指挥责任,但由于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国民党军队屡次被人民解放军击败,蒋介石便取消了他的这种指挥权,于1947年8月被派到东北,兼任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东北行辕主任和东北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降为东北一个战场的指挥官。到东北后,对东北的国民党军队补充兵员和武器装备,继续进行内战,但又被东北人民解放军击败。1948年5月,蒋介石免去陈诚的参谋总长和东北行营主任所兼各职。此后,他便在上海、台北“养病”。同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蒋介石重新起用陈诚,被任命为台湾省政府主席和台湾警备总司令。陈诚秉承蒋介石的旨意,把台湾经营成国民党政权的最后落脚点。1949年7月,陈诚又被任命为东南行政长官公署长官,并仍兼台湾省政府主席和台湾警备总司令。1950年3月,蒋介石在台湾“复职”,重新担任“中华民国总统”后,陈诚被任命为“行政院”院长。1954年3月和1960年3月,陈诚又连任两届“副总统”,并兼任“行政院”院长。1957年10月以后,又担任国民党副总裁(总裁蒋介石)。此外,还任国民党“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陆军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