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乱世奸雄纵横三国:品曹操 >

第5章

乱世奸雄纵横三国:品曹操-第5章

小说: 乱世奸雄纵横三国:品曹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蹇硕的叔父依仗侄子的权势,不把曹操放在眼里,违禁夜行。蹇硕其人壮健而有武略,这时虽不过是一个六百石的小黄门,职位不算高,但因随侍皇帝左右,负责沟通内外和上下之间的联系,手中握有一定权力。其人又深得灵帝宠信,是一个前途未可限量的人物(十余年后,蹇硕被灵帝任命为上军校尉,居统领禁军的西园八校尉之首)。整个宦官集团这时正处于灸手可热的时期。熹平四年(175),宦者得以为令,列于内署,从此诸署都以宦官为丞、令。次年,永昌太守曹鸾上书请求赦宥党人,不仅本人被杀,散在各州郡的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也都受到牵连,其在位者都被免官禁锢。气候险恶如此,曹操却全然不顾,依照禁令毫不留情地立即将蹇硕的叔父棒杀。这一招起了杀一儆百的作用,从此“京师敛迹,莫敢犯者”,治安情况大为好转。
  曹操这一举动,鲜明地体现了他反对宦官专政的立场,同硬直派官僚敢于不避艰险、果断打击那些横行不法的宦官及其宗亲爪牙的行动是完全一致的。看来曹操虽然出身于宦官家庭,他的顺利出仕除乡里推举外同这个家庭的影响也不无关系,但他同当时的宦官集团实在并无什么直接的牵连,所以一开始就站在这个集团的对立面去了。
  曹操在洛阳北部尉任上所表现出来的才干、勇气和秉公执法、不避权贵、雷厉风行的精神作风,在政治上掀起了一股冲击波,对他后来所走的人生道路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曹操对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一直不能忘怀,后来,在他当了魏王后,还特地把推荐他作北部尉的司马防请到邺城来,设宴款待,开玩笑说:
  “我现在还可以再去作尉吗?”
  司马防回答得很巧妙:
  “过去我推举大王时,大王正适合作尉。”
  曹操听了,哈哈大笑。
  曹操为维护洛阳北部的社会治安做了一件好事,但却招来了灵帝身边那帮近侍的忌恨。不过他们抓不到什么中伤曹操的把柄,只得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反过来称赞曹操的才干,怂恿有关部门把曹操提升为顿丘令,在熹平六年(177)将曹操调离了洛阳。
  曹操任顿丘令的时间不长,但看来也有不俗的表现。建安十九年(214)七月,曹操已经六十岁,带兵南征孙权,派他的儿子曹植留守邺城,行前勉励曹植说:“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说明曹操对自己在顿丘令任上的表现,是非常满意并引为自豪的。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仕途初试(2)
二议郎任上
  曹操出任顿丘令不久,即被召入朝廷任为议郎。议郎是郎官的一种,属光禄勋,一般由贤良方正、敦朴有道的人充任,负责顾问应对,俸禄六百石。曹操来到皇帝身边,有利于扩大自己的影响,但因议郎属冗官,没有一定职务,没有固定工作,倒反而清闲了。
  第二年,即光和元年(178),曹操团堂妹夫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这一年,灵帝宋皇后被废,忧死,其父不其乡侯宋酆及兄弟全被杀掉,宋奇很有可能是宋皇后的一个兄弟。曹操被免官后,在洛阳无事可做,便回到家乡谯县闲居下来。
  光和三年(180)六月,灵帝诏令公卿每人推荐一个能通晓《尚书》、《毛诗》、《左传》和《谷梁春秋》的士人,任为议郎。曹操团通晓古文经学,又被征召,回到议郎任上。这次任职时间较长,曹操不甘寂寞,做了两件事情。
  一是上书为窦武、陈蕃申冤鸣不平。
  窦武,字游平,扶风平陵人。延熹八年(165),其长女被选送入宫,桓帝封为贵人,窦武被任为郎中。这年冬,贵人立为皇后,窦武升为越骑校尉,封槐里侯。第二年冬天,调任城门校尉。窦武利用职务之便,征召了不少名士。自己廉洁奉公,嫉恶如仇,不受贿赂,家人衣食仅保充足而已。所得赏赐,全部用来接济太学诸生,还经常接济贫民粮食。其时宦官专权,李膺、杜密等被逮捕拷问,窦武特地在永康元年(167)上书要求惩办宦官,释放党人,对李膺等人的获释起了很大作用。这年冬,桓帝死,窦皇后为皇太后,临朝听政,与窦武定策,迎立解渎亭侯刘宏为帝(即灵帝),窦武被任命为大将军,改封闻喜侯,成为外戚集团的首领。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著名党人,与李膺、王畅享有同等声望,太学生中流行着这样的评语:“天下楷模李元礼(膺),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畅)。”又与窦武、刘淑一起被人们誉为“三君”,所谓“君”,即可为一代人所尊奉、所效法的意思。桓帝时,曾历任太守、尚书令、大鸿胪、光禄勋、太尉等职。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大将军梁冀曾有事相求,派人送来一封信,陈蕃拒不接待。使者玩弄花招见到了陈蕃,陈蕃怒而将其打死。李膺等党人被宦官陷害,陈蕃一再为之申辩,言辞激切,宦官恨之入骨,本欲将其置于死地,但因陈蕃是名臣,终究不敢加害,最后只好免官了事。窦太后临朝,陈蕃重新得到重用。当初,桓帝曾打算立田贵人为皇后,陈蕃以田氏出身卑微、窦氏出身良家为由,竭力主张立窦氏,桓帝最后只得立了窦氏。窦太后因此很感激陈蕃,临朝后即任命陈蕃为太傅,与大将军窦武共同执掌朝政。
  窦武、陈蕃都有翦除宦官的打算,两人一拍即合,于是安插亲信,重新起用李膺、杜密等人,共谋起事。但因宦官曹节、王甫等人谄事太后,骗取了太后的信任,计划一再受到阻挠。建宁元年(168)八月,窦武使人上奏,打算逮捕曹节等人。曹节等先发制人,挟持灵帝,劫夺太后,矫诏逮捕窦武等人。窦武拒不受诏,射杀使者,发兵数千人对抗。曹节、王甫调兵与窦武对阵,窦武最后失势自杀,宗亲、宾客、姻属同时被害。陈蕃亲率部属80余人拔刀响应窦武,被王甫调兵围困,最后逮送监狱遇害,宗族、门生、故吏被免官禁锢。
  窦武虽身为外戚首领,但同时又是著名党人,他同陈蕃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廉政洁行,不满宦官集团的胡作非为,其反对宦官集团的行动自然是深得党人和名士的肯定与激赏的。曹操也是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上书为窦武、陈蕃鸣冤的:
  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
  一方面肯定了窦武等人品德行为的正直,另一方面斥责了奸人的擅权,一针见血,义形于辞,再一次显示了曹操反对宦官专政的立场,同时也显示了曹操勇于革新政治的精神。但由于其矛头不仅仅是指向宦官集团,还隐约地指向了灵帝,不仅仅是在翻历史旧案,还分明有些针砭现实,因而其意见未能被灵帝所采纳。
   。。

第二章仕途初试(3)
窦武被害后,全家受到牵连,只有一个两岁的孙子窦辅脱逃。曹节等人得知后,搜捕甚急。窦辅在窦武门生胡腾等人的掩护下,逃到零陵地界,胡腾谎称窦辅已死,把窦辅留在家中当作儿子抚养,并改为胡姓。窦辅后被举为桂阳孝廉。建安年间,荆州牧刘表辟为从事。曹操袭占荆州后,让窦辅及其家人徙居邺城,把窦辅安排在丞相府工作。窦辅后来从征马超,中流矢而死。
  二是上书谴责公卿举奏不当。
  光和五年(182)正月,灵帝诏令三公举奏州县官员中没有政绩、相反蠹害百姓而被百姓编成歌谣传唱者,—一予以罢免。太尉许戫、司空张济秉承宦官旨意,接受贿赂,阿从世俗,对那些民愤很大的贪赃枉法的宦官家属、亲戚、宾客不予查处,反而纠劾了边远小郡清廉自守、有惠民表现的官吏26人。这些被诬陷的官吏,纷纷向朝廷陈诉冤枉。司徒陈耽不同许戫、张济同流合污,上书灵帝切谏说:“公卿所举,率党其私,所谓放鸱枭而囚鸾凤。”但灵帝是非不分,对陈耽的上书置之不理,结果不仅许戫、张济依然逍遥法外,而且由于宦官的忌恨和诬陷,陈耽反在三月被罢官,两年后冤死狱中。
  就在陈耽上书的上半年,灾害频频发生:二月瘟疫流行,四月大旱,五月太后住的永乐宫失火。相信天人感应的灵帝于是下诏,向臣下广为征询政事的得失。曹操对许戫、张济的所作所为早已心怀不满,于是利用灵帝因灾害不断而惶惶不安的机会,不避自身安危,不顾官职卑微,继陈耽之后再次上书切谏,谴责公卿举奏专门回避贵戚。灵帝这次大概因迫于灾祸频仍,有所畏惧,于是将曹操的奏章发给三府,责备许戫张济失职,被错纠的官员得到平反,许戫还在稍后的十月被免职。曹操由于抓准了时机,在这一个回合取得了胜利。
  此后,朝政越来越混乱,不法之徒越来越猖狂。曹操知道很难改变这种状况,就不再上书,慢慢沉默下来。
  三一个敢作敢为的济南相
  中平元年(184)二月,黄巾大起义爆发。起义军的主力集中在冀州、颍川和南阳三个地区,冀州地区由张角兄弟直接指挥,颍川地区由波才指挥,南阳地区由张曼成指挥,将矛头指向东汉的都城洛阳。东汉朝廷急忙调兵遣将,加强洛阳周围的防卫,并派北中郎将卢植去冀州镇压张角,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俊去颍川镇压波才。为调动统治阶级内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对付起义军,在党锢事件中遭受禁锢的党人被宣布赦免,曹操也在这个时候得到重用,由六百石的议郎升任为比二千石的骑都尉,同皇甫嵩、朱俊一起带兵前往颍川镇压黄巾。
  各地起义军顽强奋战,先后将卢植、朱俊和皇甫嵩打败,并把皇甫嵩包围在长社城内。但起义军缺乏作战经验,包围长社的部队竟依草结营,结果在一个刮风的夜里被皇甫嵩放火突袭,造成惊乱。这时曹操恰好赶到,皇甫嵩、朱俊乘势与曹操合兵夹击,起义军大败,几万人被杀。颍川地近洛阳,这一路起义军对东汉朝廷威胁最大,结果最先被镇压,对全局影响很大。此后,形势开始逆转,南阳、冀州的黄巾军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围剿下,越来越被动,最后力量不支,被各个击破。
  黄巾军主力被镇压后,其他各地的黄巾军继续坚持战斗了很长时间,曹操后来还曾多次与黄巾军对垒。参与镇压黄巾军,这是曹操一生行迹的一个严重污点。虽然这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各派各阶层所共同采取的立场,许多政治人物、包括许多比较开明的政治人物都曾参与此事,但曹操无论如何难辞其咎。曹操毕竟是一个地主阶级的政治家,他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只能是全力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统治地位。
  由于镇压黄巾起义有功,皇甫嵩被封为都乡侯,朱俊被封为西乡侯,曹操也被提升为济南国相。汉代沿袭秦朝的郡县制,但同时以一部分郡县分封王侯,当时人称为“郡国”。东汉时,王国封地相当于一个郡。按制度,被分封的王只能享受封区内的赋税收入,没有行政权力。国相就是中央政府派到王国处理政事的官吏,职位与二千石的郡太守相等。曹操由于出身在地位不高的宦官家庭,又不是隐居岩穴、可以自高身价以吸引当政者前来礼聘的名士,因此他在被举为孝廉后常常担心被人们看成是平庸无能的人,非常渴望得到郡太守的职位,以便以振兴政治和教化的实绩来树立起个人的声誉。他在洛阳北部尉、顿丘令以及议郎任上之所以力图有所作为,这种心理不能说没有起相当作用。如今,他真正得到了相当于郡太守的职位,于是便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以图实现心中的宿愿。
  

第二章仕途初试(4)
济南国所属十县,令、长大都对上交通朝廷贵戚或宦官,对下勾结地方豪强,依仗权势,狼狈为奸,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弄得声名狼藉,而历任国相却都不敢加以干涉。曹操到任不久,即上奏朝廷一鼓作气罢免了其中的八个。这样一来,上下无不为之震恐,犯法作乱的人纷纷逃往外郡,辖境内一时间变得异常平静,社会治安大为好转。
  西汉初年,齐悼惠王之子刘章因同周勃、陈平诛除诸吕有功,在文帝前元二年(前178)被封为城阳王,死后城阳国为其立庙祭扫。青州诸郡转相仿效,祠庙越来越多,其中以济南国为最,达到600余所,淫祀之风为此越刮越烈。一些有钱的商人在祭祀时,排场搞得很大,坐上二千石官员才能乘坐的车子,穿上二千石官员才能穿的衣服,有歌舞艺人唱唱跳跳,吹吹打打,就象后世的迎神赛会一般。他们利用淫祀标榜祖宗的所谓“功德”,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同时欺诈人民,骗取钱财,因而祭祖之风越奢侈,老百姓也就变得越贫穷,而历来的官员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