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乱世奸雄纵横三国:品曹操 >

第26章

乱世奸雄纵横三国:品曹操-第26章

小说: 乱世奸雄纵横三国:品曹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绍听了,不仅没有受到触动,反而很不高兴,从此就与田丰疏远了。刘备被曹操打败后,跑到青州投奔袁谭,袁谭派人报告袁绍,袁绍却又亲自跑到离邺城二百里以外的地方去迎接。如此盛情,与前番的错失良机形成鲜明对比,实属画蛇添足之举。
  决战之前的这番较量,主要是决心和谋略的较量。虽然还不是军事力量的直接较量,但往往比军事力量的直接较量还显得重要,它能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军事力量直接对抗的成败。曹、袁双方的这一番较量,曹操显然是赢了一分,这对后来战局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首战告捷
  建安五年(200)正月,曹操收复徐州、还军官渡后,袁绍却又打算进攻许都了。田丰认为已经错过良机,不宜再轻举妄动,劝阻说:
  “曹操既然已经打败刘备,那么许都就不再存在空虚的问题了。曹公又善于用兵,变化多端,没有定规,军队虽少,却决不可以轻视。我们不如用持久战的办法去对付他们。可以对外结交英雄豪杰,对内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强军事力量,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拔一支精锐部队,分成若干支分队,抓住对方防守薄弱的环节轮番出击,不断骚扰其边境郡县,他们派兵援助右边,我们就去攻击他的左边,派兵援助左边,我们就去攻击他的右边,让他不得安宁,百姓也不能安居乐业,这样不出两年,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取得胜利。现在放弃克敌制胜的谋略不用,而想通过一次决战来解决胜负问题,假如不能如愿以偿,后悔就来不及了!”
  田丰的建议与沮授大同小异,有不少合理之处,但袁绍却听不进去。田丰认为事关重大,不肯善罢甘休,仍然再三苦劝,惹得袁绍大为生气,认为田丰是有意涣散军心,挫伤斗志,下令给他戴上刑具,囚禁了起来。这样一来,再也没有人敢站出来说话了。
  为了制造舆论,大造声势,袁绍命主簿陈琳写了一篇###曹操的檄文,散发到各州郡去。在檄文中,袁绍一方面以大官僚地主的首领自居,对其###董卓的“壮举”大吹大擂,另一方面则以铺张扬厉的笔墨,历数曹操“乘资跋扈,肆行酷烈,割剥元元,残贤害善”,“放志专行,威劫省禁,卑侮王僚,败法乱纪,坐召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刑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怨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等种种“罪行”,最后总结说:“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檄文还攻击了曹操的父、祖,说曹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人”,说曹嵩“乞匄携养,因臧买位,舆金辇宝,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曹操则是“赘阉遗丑”,是不光彩的宦官后代。总之,政治攻击,人身污辱,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把个曹操说得一无是处。
  

第九章官渡之战(7)
这年二月,袁绍亲率大军进驻黎阳,在这里设立了自己的前线指挥部。同时,派遣郭图、淳于琼和颜良率军渡过黄河,直扑白马,进攻曹操所置的东郡太守刘延,拉开了袁、曹逐鹿中原的战争帷幕。沮授建议袁绍说:
  “颜良性情急躁,遇事沉不住气,虽然勇武,但不能让他独当一面。”
  袁绍不听,偏让颜良做了进攻白马的主将。沮授见袁绍如此刚愎自用,对战争的前景充满忧虑,特地在临出发前,同宗族中人聚会了一次,把家财散给他们,非常感伤地说:
  “一个人在有势力时可以八面威风,势力一旦丧失,就连自身都保不住了。细想起来,实在是可悲呀!”
  沮授的弟弟沮宗不了解内情,劝慰沮授说:
  “曹操的兵马敌不过我们,您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沮授回答说:
  “曹操英明而有谋略,又有天子可以依恃。我们虽然打败了公孙瓒,但士兵已经很疲惫了。而上面的将帅又都那样骄纵奢靡,看来军队被彻底击溃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扬雄说过一句话:‘战国时六国扰扰攘攘,表面上是为了姬姓的周朝,实际上是为嬴姓的秦国创造了取代周朝的条件。’说的大概就是今天这种情况了!”
  沮授就是这样怀着满腹疑虑和忧愁踏上征程的。袁曹之战谁胜谁败,在他看来似乎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了。
  颜良率军来到白马,即对曹军展开猛攻。刘延忙向曹操告急,但曹操鉴于袁绍大军压境,一时不敢贸然抽出兵力前去救援,以致白马被围月余,士兵死伤不少。到了四月间,曹操见袁军并无大举南渡迹象,这才决定分兵前去救援。荀彧向曹操献计说:
  “现在我们兵力不多,如果同袁绍正面交锋,恐怕占不到什么便宜,应当设法分散袁绍的兵力才行。您可带领一支队伍扑向延津,摆出一副就要北渡黄河袭击袁绍后方的样子,袁绍必然分兵向西阻截。这样,我们就可以乘机突袭白马,攻其不备,一举将颜良俘获是没有问题的。”
  曹操非常赞同这一声东击西的作战方案,立即依计而行。果然,袁绍听说曹军将要北渡黄河,连忙分兵前往阻截。曹操见袁绍中计,立即掉头东向,督率一支轻骑日夜兼程,直趋白马。
  这时在徐州被俘的关羽正在曹操军中。曹操因十分钦佩关羽的为人和勇武气概,很想把他留下来,在俘获关羽后立即任他为偏将军,平常礼遇十分优厚。但曹操发现关羽常常心神不定,似乎并没有长期留下的意思,便对张辽说:
  “你同关羽交情不错,你去同他聊聊,探探他的底细。”
  张辽遵命去见关羽,说明来意后,关羽感慨地说:
  “我深知曹公待我不错,并想让我留下来。但我受刘将军厚恩,曾发誓同他共生死,我无论如何不能背弃他。我终究不会留在这儿,不过,我要找机会报效曹公一番后再走。”官渡之战示意图
  张辽听了这番话,感到很为难。如实报告曹操吧,恐怕曹操把关羽杀了。不如实报告吧,这又不合于事君之道。考虑了许久,最后感慨说:
  “曹公,是君父;关羽,不过是兄弟罢了。还是如实报告吧!”
  谁知曹操听了张辽的报告,不仅没有生关羽的气,反而十分赞赏关羽,说:
  “事君不忘其本,真是一个难得的义士啊!”
  然后又问张辽:
  “你估计他什么时候才会离去呢?”
  张辽将关羽受曹操恩惠,一定会报效一番之后才会离去的话说了。
  这次突袭白马,关羽也在军中,因此他很快就找到了一个立功报效的机会。当曹军直趋白马,到离白马只有十多里路时,颜良才发觉,不禁大吃一惊,慌忙摆开阵势准备应战。曹操派张辽、关羽率先出击。关羽远远望见颜良的旗帜和车盖,立即鞭打坐骑飞一般地驰去,转瞬间就来到颜良马前。颜良猝不及防,还未反应过来,就被关羽一刀砍下马来。关羽又下马割下颜良头颅,这才奔回本阵。袁军被关羽的气势所震慑,竟无一人敢上前阻拦。曹军乘势掩杀过去,袁军阵势大乱,纷纷溃逃,曹军大获全胜。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九章官渡之战(8)
曹操解除了白马之围,但估计白马最终难以守住,决定暂时放弃,于是迁徙城中百姓沿着黄河往西撤退。袁绍惨遭失败,并丧失一员大将,不禁恼羞成怒,下令全军渡河追击曹军。这时沮授又劝袁绍说:
  “军事上胜与负的变化,不能不认真地加以考虑。现在我们最好还是留在黄河北岸,只分出部分兵力去攻官渡,如果能够攻下,再回来迎接大军渡河不迟;如果贸然南下,万一失败,那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但袁绍还是一意孤行,不理睬沮授的意见。沮授十分沮丧,临渡河时,不禁仰天长叹道:
  “上面志骄意满,下面贪图战功。滔滔河水啊,我们还能北渡回来吗?”
  沮授知道已经不可能有所作为,就以有病为借口,去向袁绍辞职。袁绍忌恨他,偏不让他辞职,但却裁减了他所统带的兵员,把这一部分兵员交由郭图带领。
  袁绍率军渡过黄河追击曹军,一直追到延津以南,派遣刘备、文丑向曹军挑战。曹操心中已有破敌之策,于是停下部队,在白马山的南坡下安下营寨,派人登上高处瞭望袁军情况随时报告。不一会,瞭望的士兵报告说:
  “大概有五、六百骑兵追来了。”
  曹操没有理睬。不一会士兵又报告说:
  “骑兵越来越多,步兵多得数不清!”
  曹操听了,吩咐不用再报告了,然后命令骑兵解下马鞍,四散休息,马散放在附近,装出一副懒散松懈、毫无防备的样子。同时,把刚从白马缴获的粮草、器械散放路上。诸将不明白曹操的用意,见袁军人多势众,来势汹汹,都感到很恐慌,纷纷要求曹操集合兵马,守护营寨。只有荀攸慢悠悠地说:
  “这正是一个诱敌上钩的好办法,擒杀敌人的好时机,怎么能够往回撤呢?”
  曹操知道荀攸明白了自己的用意,不禁与之相视一笑。诸将似乎也有些明白了,也就不再言语。
  这时,文丑和刘备带着五、六万骑兵先后赶到。诸将要求上马迎敌,曹操认为还不到时候。过了一会,敌军骑兵越来越多,看见曹军四处遗弃的辎重马匹,纷纷奔去夺取,队形顿时大乱。曹操见时机已到,立即下令出击,诸将翻身上马。这时曹操的骑兵还不满六百,但趁袁军混乱的当儿果断出击,很快把袁军打得大败,大将文丑在混乱中被杀。
  在进行白马、延津之战的同时,曹操还派大将于禁率领部分兵力到袁绍侧翼骚扰,牵制袁绍主力。于禁从延津西南北渡黄河,到汲县和获嘉焚烧袁军堡垒三十多个,杀敌俘敌各数千人,招降袁绍部将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接着,曹操派于禁率部屯驻原武,袭破了袁绍在黄河边杜氏津的兵营。这些行动,有力地配合了曹操在正面战场上所开展的攻势。
  曹操解除白马之围后,立即表奏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曹操因关羽有言在先,预料关羽即将离他而去,因此对关羽厚加赏赐,希望借此稳住关羽。无奈关羽去意已决,他把曹操赏赐给他的东西全部封存起来,留下一封告别信,竟自跑到袁绍军中寻找刘备去了。曹操的部下得知消息,要求前去追击,曹操不同意,宽容地说:
  “他这也是各为其主,就不用再去追了!”
  白马、延津两次战斗,是官渡决战的前哨战。曹、袁双方虽都不过是小试牛刀,但彼此优劣成败的征兆却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示。曹操机智果敢,出奇制胜,先声夺人,从而大大鼓舞了己方的士气,而使敌方的士气大受影响。特别是,颜良、文丑都是袁绍的名将,结果才不过打了两次小仗就都被杀死,这在袁军中引起了强烈的震恐。曹操的兵力从数量上说远不及袁绍,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特别是在自己阵营内对战胜强敌还存在着许多疑虑、信心十分不足的情况下,不仅仅是从道理上,而且还通过实践来说明敌人只是貌似强大、我们完全可以战而胜之的事实,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个意义来说,曹操首战告捷赢得的这一分不仅漂亮,而且关键,其意义远远超过了两次战斗所取得的实际战果本身,而对后来整个战局的发展产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影响。
   。。

第九章官渡之战(9)
四两军对峙
  曹操取得白马、延津两次战斗的胜利后,考虑到敌强我弱的形势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决定诱敌深入,撤退到官渡一线设防,相机打击敌人。当时曹操处在强敌的进攻面前,若不退让一步,仓猝进行决战,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因此采取这一步骤是适宜的。
  袁绍连败两仗、连损两员大将之后,急火攻心,迫不及待地要逼上前去同曹操决一雌雄。这年七月,袁绍把主力推进到官渡北面的阳武。当时的情况是,从曹操这一方来讲,一方面应避免立即决战,这样做有可能危及全军的生存;另一方面又不能拖得太久,因为军中粮草不足,速战速决对自己是有利的。而从袁绍这一方来讲,由于兵多粮足,加之新败,土气受挫,则应采取持久战的方针,慢慢拖垮对手。因此,沮授不赞成袁绍立即决战的想法,劝阻袁绍说:
  “北方的军队人数众多,但果敢强劲比不上南方的军队。南方的军队粮食储存少,军需物资比不上北方。速战对南方有利,而长期坚守对北方有利。我们应当打持久战,用拖延时间的战术把敌人拖垮。”
  但袁绍还是不想听从这个意见。这年八月,袁绍采取前后结营、步步推进的方法,将主力逼近官渡。袁军背靠沙堆,安营扎寨,营寨东西相连,长达数十里。曹操分兵防守,双方形成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